两口子住200+㎡小别墅,邀6对陌生夫妻共同生活5个月!没想到…-皖江晚报
今年5月6日,家住浙江杭州余杭瓶窑的王阿姨联系媒体,说自己老两口住着200多方的三层农家小别墅,有鱼塘、有菜地、有果树、有鸡鸭。子女们工作比较忙,平时感觉有点冷清,也想找几对老人抱团养老。
接下来一个多月,王阿姨夫妇在家接待、面试了20多对夫妻,从中挑选了几对夫妇。7月3日,三对夫妇入住老两口的农家小别墅里,“抱团养老”的生活正式开始。
最近,王阿姨让老伴朱大伯发来微信:“你们刊登了我们想抱团养老的文章,我们挑选了几对老人。他们于7月3日住进了我家。现在已经有近半年的时间了,
付嵩洋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
目前,王阿姨的农家小别墅里一共住着7户人家(包括王阿姨夫妇),大家互助互爱,生活和谐。这可能是中国首个“抱团养老”的成功案例非凡卡盟。
抱团养老6+1成员名单
房东
朱大伯77岁,中学教师
王阿姨73岁,化工厂厂长
房客
周大伯73岁,电讯职工
金阿姨62岁,工人
叶大伯67岁,首饰匠
俞阿姨67岁分歧终端机,工人
赵大伯(小)67岁,做外贸
许阿姨62岁,工人
赵大伯(大)73岁,医生
胡阿姨73岁,医生
张大伯61岁,木匠
高阿姨51岁,工人
王阿姨(小)68岁,工人,丈夫已过世
邀约6对会打麻将的老夫妻入住
已共同生活5个多月
18日中午13:35,记者来到王阿姨朱大伯家。农家小别墅有三层楼高,屋前小院别有洞天,大门口绿意盎然,中间有巨石作为照壁,院子里的停车场,能停4辆车。
房东朱大伯下完象棋,他带记者参观了院前院后,有菜园子,有小花园,有看院大狗,环境优雅。
房子里有两条小狗负责看家护院,其中一条前几天刚当了妈妈。
他说,房子是2010年儿子造的,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他们请了搞别墅的人设计,总共花了200万元,采用大量落地玻璃,房子里面明亮通透,哪怕是朝北的房间,采光也一样好
12月份1-16日抱团养老伙食费2271.7元(13位老人)。据统计,半年来每人平均每月伙食费400元左右。
18日下午2点,四位女士在2楼的棋牌室打麻将,这一局是73岁的房东王阿姨(右2)和了。
叶大伯怎么没看到?“他去仓基新村游泳去了!”朱大伯说,另外,有一对医生夫妇旅游去了,有一对到诸暨喝喜酒去了,还有一个是单身的(老公去世了),到小姐妹家玩去了。
原来大屋子里有7个人在家:三个男人先前都在一楼,4个女人都凑在一起打麻将!
关于抱团养老,女人们跟记者聊起来滔滔不绝——
半年相处下来有没有矛盾?
大家都说,刚开始磨合的时候,有点小矛盾,问题也不大。但3个月之后走掉了一对。
朱大伯带记者走遍每个房间,有些门开着,有些门关着,但都没有上锁矿泉水市场显乳族,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
在这栋房子里,每一对夫妇的房间都有卫生间和浴室。
许阿姨的化妆品整齐地放在卫生间的洗手台上,在这栋房子里,每一对夫妇的房间都自带卫生间,这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其中三楼一间客房是玻璃门,住在这里的夫妇也不计较,直接在门上挂了帘子住。
又来到3楼露台,阳光下晒了几床棉被、床单,木地板干干净净。天空万里无云,附近有喜鹊在叫。
18日下午2点多,许阿姨和金阿姨在三楼露台收被子。
和谐,安静和热闹,都刚刚好。这是对他们家的第一感觉。干净有序,也是一大亮点。
下午3点50分,去游泳的叶大伯刚好回来。他骑自行车,身体壮实高大,声音极具穿透力:“我不怕冷!每天都游!小时候就横渡钱塘江了!”
18日下午,68岁的叶大伯游完泳骑着自行车回来了。
院子两边各有一棵大柚子树,结满了黄绿色香泡,大伯眉毛一动,对记者说:“带几个香泡回去吃吧!”
说完拎起竹竿就去打香泡,赵大伯、叶大伯也帮忙。
记者忙说,不用不用!朱大伯拼命说服:“这香泡有点酸,他们都不要吃,不吃就浪费了!”
转而又说:“你回去锦州港股吧,用果汁机榨出来,虽然有点酸,加点糖很好吃!”
18日下午,房东朱大伯和叶大伯、赵大伯一起,在院子里打香泡。
同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
7个老年家庭是怎样快乐生活在一起的?
采访下来,从每个大伯、阿姨的笑容上,从他们放松的肢体语言上,显然可以印证朱大伯发来的那句话:“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我们融合在一起,愉愉快快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半年下来,他们为什么能成功?记者采访了每个房客,又问了朱大伯夫妇,各人从不同的角度说了不一样的答案。
“这里具备了最好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
在门口看报的赵大伯说,抱团养老,硬件软件缺一不可,而朱大伯这里两者都有!
软件指的是房东你就是耶稣。
赵大伯说:“我们房东(朱大伯)原来是学校里的英语老师退休,浙大外语系毕业,他太太(王阿姨)是化工厂里的厂长,有一定管理能力。他们孩子都已经长大了露露重生记,在外面工作,一个星期回来一趟。他们是当地人郑艾平,造这么大房子对我们城里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院子里的樱桃红了,枇杷黄了。(今年5月资料图)
“房东需要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你想,大家四面八方凑在一起,互相都不认识,性格脾气习惯都不一样,有的时候,嘀嘀咕咕的事情就很多呢,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怎么办?需要他们(房东)出面的!房东是主心骨李泰勇。”
二楼的妇女麻友们对房东太太也是赞誉有加。
金阿姨说:
“我们这个大姐(王阿姨)哦,对我们挺好的,跟对家里人一样,就好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她是共产党员,她在三里亭那里日美刀具啊,还是支部书记呢!”
王阿姨脸红彤彤的:
“我只是小区里面的楼道支部书记……还没下!他们不愿意给我下,我说明年改选的时候换下吧,我要养老了!”
硬件便是指设施条件。赵大伯说,房子很大,每一户房间都带有卫生间,各人隐私得以保障,“硬件设施很重要,否则,你要上厕所、我要洗澡怎么办?”
另外,每个房间都有空调、网线、电脑,和酒店差不多。
18日下午,周大伯在自己房间玩电脑。
他们菜园里种了些蔬菜。“对面还养了几只鸡,吃剩不要的东西,喂鸡!”赵大伯捂嘴乐了,“院子也比较大,每个人有活动空间,散散步,打打拳,互不冲突。”
每个人都可以互不干扰,但吃饭大家必须在一起。因为相处融洽,大家很珍惜每顿吃饭时光。
王阿姨在自家菜地里摘了新鲜的包心菜。(今年5月资料图)
王阿姨还养了几只鸡,每天都能吃到新鲜鸡蛋。(今年5月资料图)
房东朱大伯连说不敢当:
全靠大家支持啊!
房东朱大伯听了大家的话连说不敢当,“全靠大家支持啊苏树伟!”
“能做到的我尽量做,比如说,网线,原来的效果很不好,网速慢,后来换了一个品牌,一百兆流量的,一个月100多块钱。这些费用大家都分摊的。他们电视机要怎么样的,我都可以搞来勿忘蛛。吃饭桌子不够大,重新搞来一个大的。”
朱大伯说,如果房东给力房客不给力,事情一样办不成。“比如有些人的要求我就做不到了,超出能力范围时,大家也能体谅。”
他说,特别幸运能认识这么多房客,他们都是不同行业的专家。“比如上网方面,我这里有个专家,很内行的,就是跟我下棋的那个周大伯我的黑道生涯。他以前在电信行业干过易炼红简历,大家拜他为老师。
“有个小张老师,修修补补的比较懂,他以前是木匠。他看到我三楼晒衣服的露台地板破了好多,拎起榔头就帮我敲,敲了好几天才修好呢!
“还比如洗衣服,有一户人家带了洗衣机过来,谁身体不好了,他说你放在那边,我来洗!洗衣服这一点,几个老太婆都蛮好的。”
所有人入住前签署协议
强调隐私、包容
赵大伯是个笔杆子,房东朱大伯便让他拟了11条抱团养老协议。
朱大伯说:“我们有协议,其中有一条是说,住在这里要跟大家都包容在一起,如果大家对你们意见很大,大家要请你出去,作为房东也无能为力。”
协议要求染指皇叔,不要讲人闲话。
协议中强调了隐私。就连病史,房东在房客入住的时候也只是大致了解了对方病历,细节不怎么在意。
一周值日一次
大家一起想出了值日制度,每户人家一个星期值一天班,包括房东。
做什么呢?朱大伯说:烧早饭,烧开水,去买菜,帮厨,洗碗,晚上把垃圾倒掉无上神道。其他人愿意帮忙的可自愿。
“比如买菜,星期一轮到你们两夫妻,前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大家商量好明天吃什么菜啊周宝生,你们值日的时候就去买。买菜有三个地方,一个是长命桥,还有个安溪,再过去一点是瓶窑。
“买菜的篮子放在一个地方,我老太婆提前一天给篮子里放好200块钱,多退少补。”
用房租雇了3个工人
这次抱团养老,朱大伯夫妇向房客收取一定的房租,他们用这些房租雇了3个工人。
“很多邻居不理解,说你造房子,自己不住,叫人家来住……他们以为我们赚钱了,但我们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他交1200,你交1500,收来一共六七千。刚好够3个人的工资。”周大伯说。
“我通过亲戚去找了3个附近农民。一个是做饭的再世林冲,月工资开2000元,每天中午、晚上给我烧几个菜。请来一个园丁,负责种菜和修剪、打扫院子,月工资2000元。内室也请来1个人打扫,一周来搞两次,工资1200元。
“剩下的钱,我另外还要为他们添置东西。
“还有人说,现在外面在拆迁,房子租租很多钱呢。我说钱我够了,退休工资6000元!我老太婆也有退休工资的。”
不过,吃饭另算,按吃的天数算,平均每个人四五百元一个月。“这个大家都能承受,自己在家吃这点钱还不够吧,这里人多,伙食是人越多越好搞,丰富。”房客赵大伯说。
来源:都市快报(dskbdskb)记者罗传达 摄影葛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