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主题歌东汉末年一档“选秀节目”,让天下人趋之若鹜-每天学习四班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6-07-24

东汉末年一档“选秀节目”,让天下人趋之若鹜-每天学习四班

01
谁的青春不迷茫?年轻的曹操(155-220)也曾迷茫过。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又“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尽管曹阿瞒天资聪颖,但是由于整天不务正业,放浪形骸,再加之出身宦官家庭,当时还没什么人看得起他恰克与飞鸟。这个有钱有势的官二代也有着幸福的烦恼。

▲年轻时的曹操是个纨绔子弟。

言外之意就是,许子将说你行,你就行了。
曹操一听,赶紧收拾行囊,前去拜访。
许子将,就是许劭(约150—195),汝南平舆人邵佩诗,当时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和“选秀评委”。他最擅长的,是品评人物,议论时事。
最爱君今天要聊的,便是那档由许劭、许靖所主持,在东汉末年名噪一时的“选秀节目”——“月旦评”。
02
我们这代人可谓是亲眼见证了中国选秀节目的突飞猛进。近十几年来,各种选秀节目,无论是原创的,还是借鉴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从当年的《超级女声》再到如今的《创造101》,都是红极一时。
每当一档节目出现,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们,不管是出身艺术世家还是寻常人家,只要是有一个明星梦ca1347,都争先恐后地奔向舞台。哪怕你只会烤面筋,也有可能一举成名。
而在东汉末年,也有一档“选秀节目”吸引了大众的目光,那就是许氏兄弟的“月旦评”。
月旦评是由出身汝南许氏望族的许劭及其堂兄许靖(?—222)共同创办,以臧否人物、评议时事为主的一个活动。
每个月,许氏兄弟会围绕不同的主题,针对当时的人物进行评说,且往往是直言不讳、不避权贵,每月初一公开发表评论结果。
月旦评一经流传,往往深入人心,传播甚广安德烈皮吉斯。

▲许氏兄弟的月旦评名满天下。
最近这阵子,粉丝们都在关注《创造101》的每周最新排名榜,看看自己pick的小姐姐名次如何,球迷们都在关心世界杯的小组赛积分榜,看看自己心目中的第二主队能不能顺利出线(第一主队和我们一样在看电视呢)。
而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汝、颍一带的士子们或许都在翘首以盼,每月一次的月旦评能不能出现自己的名字。
当时,为月旦评所评价的人物“所称如龙之升,所贬如坠于渊,清论风行,高唱草偃,为众所服”。
如果一个人能得到许氏兄弟的夸赞,拿到PASS卡,或许就有机会飞黄腾达,但是如果一个人品行不佳超能强卫,又让许氏兄弟冷眼相待,说了几句坏话,那就犹如坠入深渊,一时难以翻身了。世人对于月旦评的结论也多有信服。
对此,明代人有诗赞曰:“心负云霄志,名高月旦评”。
宋人秦观也曾感慨“月旦尝居第一评,立朝风采照公卿”梦精爱2。这是说只要能成为月旦评中的NO.1,你就可以借此平步青云,声名显赫,身居在朝堂之上,风头甚至还能盖过其他公侯大臣。这一说法未免有些夸张,但亦足见月旦评在当时的影响力。斯蒂斯
03
选秀节目一般是草根的舞台,许劭也确实善于发掘“草根明星”。
据《三国志·和洽传》裴松之注引《汝南先贤传》载:
“劭始发明樊子昭于鬻帻之肆,出虞永贤于牧竖,召李淑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皆当世之令懿也”

由此可知许劭品评人才不拘一格。
04
除了寒门子弟,许氏兄弟对名门士族的品评更为人称道,当世名流对月旦评既有几分向往,也有几分忌惮。
袁绍出生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世显赫,对同郡老乡许劭、许靖哥俩的月旦评也是久仰大名,生怕在许氏兄弟那儿留下坏名声。
一次,年轻的袁绍从濮阳令卸任,准备回老家。汝南袁氏的名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路上车马骈阗,气氛热烈,袁大公子身着华服,高坐车上,顿时感觉飘飘然。

▲袁绍也担心许劭兄弟给差评。
差不多要行至汝南地界时,袁绍转念一想,这么豪华的阵仗要是让许劭他们见到,岂不是要批我骄奢淫逸,那我不就要“上热搜”了嘛,便对身边的人说道:“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
接着赶紧把车马遣散,自己独自乘一辆车,安安静静回家去了。所幸,袁绍奢侈浮华的新闻没有成为月旦评的热点。
05
月旦评之所以能青史留名,一个是因为其闻名遐迩,家喻户晓,另一个当然是因为许氏兄弟的评语常料事如神,一语中的。
前文说到,曹操听从桥玄的建议,兴高采烈地前去拜访许劭,想要蹭蹭月旦评的热度。那么,结果如何呢?
那天,曹操来了,也不多闲扯,便问许劭:“我何如人?”
许劭很不待见曹操,“鄙其人而不肯对”老婆耍家,缄口不言诗芙雅。
许劭对曹操的反感,或许与曹操的家庭出身有关。曹操的父亲曹嵩认了宦官曹腾作干爹,在士人眼里难免会有偏见。
更何况,月旦评会应时而生的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因为宦官当政,士人上进无门粉葛汤,使得上到朝堂,下到黎民,清议之风盛行。
曹操暂时得不到许劭的答复,实在是不开心,你说我这么优秀的一个选手大老远跑来参加你的节目多不容易,你竟然一句话都不肯说。
曹操“乃伺隙胁劭”。
许劭见拿曹操没办法,不得已,只好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许劭的这句话在史书中有不同的说法。比如,《三国志·武帝纪》中裴松之引注的《异同杂语》就是采用另一个更为知名的版本——“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多年以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霸业。
曹操听罢,大笑而去,就好像是找到了人生目标一样。
后来的故事告诉我们求生一加一,许劭真的是高人啊!
06
月旦评这档“选秀节目”火起来后,许氏兄弟俱名扬四十年锦灰海。

正是因为这兄弟俩窝里斗,无心经营,月旦评这“节目”逐渐日落西山,不复当年。据《后汉书》记载,“(许劭)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随着堂兄弟俩散伙,这档原本“收视长红”的“节目”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许劭是聪明人,有识人之能,也有先见之明,眼见天下动荡,汉室倾颓,拒绝了来自中央的征辟顾晴菲,道:“现在小人当道,社稷不安,我想到淮海一带暂避一阵子,以保全一家老小。”
许劭一心想离开中原这片是非之地,于是携一家老小前往徐州避难,然而,出乎许劭意料的是爱赚网,这里并没能给他一个安稳的家。
07
许劭逃去徐州避难,起初徐州刺史陶谦(132-194)以礼相待。许劭却不以为意,称“陶恭祖外慕名声,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许劭认为,陶谦表面上热情好客,爱慕名士,实际上内心没有那么大气度,现在待人虽好,但迟早会露出虚伪刻薄的真面目。
说完就收拾行李跑路了公孙永浩。
不久,陶谦果然对寄居在徐州的士大夫下手,把没来得及走的人逮捕入狱,许劭逃过一劫。
而正如许劭所说,陶谦确实很小家子气,他经营徐州多年,虽有建树,却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兴平元年(194年),曹操父亲曹嵩途径徐州时遇害,曹操便以为父报仇为由讨伐陶谦,陶谦禁不起折腾,竟忧惧而死。
虽然各自“单飞”了,但许氏兄弟识别人才,品评人物的本领确实不减当年。
许靖和堂弟想法不同,认为大城市才是他施展抱负的舞台,于是留在中原。

▲董卓进京,神雕侠侣主题歌许靖本有机会借此飞黄腾达。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进京擅权。许靖因有识鉴人才之能,被董卓提拔,负责选拔人才,与尚书周毖一同举荐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人到任后,第二年全反了,都加入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董卓气不打一处来,将周毖拉出去斩首王牌逃妻,许靖见得罪了董卓,只好赶紧逃离洛阳。
08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单飞”后的许劭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而这位没得到许劭好评的遗珠也很有名,他便是信义笃烈的东莱太史慈。
在离开陶谦之后,许劭投奔的对象是汉室宗亲,时任扬州刺史的刘繇。


试想一下,若太史慈此次是率领大军前来,孙策的结局会是怎样呢?

▲《三国演义》中的隐藏猛将曲阿小将了解一下。
刘繇用人不当,将太史慈大材小用,成就了孙策与太史慈的神亭酣战,自己却彻底凉了,很快就丢了地盘。太史慈则得遇明主,归了孙策。
对太史慈的无端偏见,或许是许劭人生最后一次评价人物,可惜这一次,他错了蛤蚧怎么读。
许劭跟随战败的刘繇逃奔豫章,最终客死他乡,他一生都在品评人物,却没有猜中自己的结局。
09
和许劭一样军宠三千,许靖的运气也不好,而且这哥俩估计都和孙策八字相冲。逃离洛阳后,许靖漂泊不定,先后投奔孔伷、许贡、王朗等地方势力。
当时王朗任会稽太守,这地儿也让“小霸王”孙策看上了,由于会稽被孙策所占,许靖不得已继续浪迹天涯。
离开江东后,许靖投靠的是盘踞交州(今中国两广和越南中北部)的士燮。士燮很仰慕许靖的名声,对其多加敬重。
两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遍地美食,不过,美食不包括福建人。
问题是,这时候是东汉末年啊!五百年后,唐人宋之问被贬至岭南时,还要哀叹:“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许靖作为中原名士,南逃至此,可以想见有多悲惨。
不知过了几年,益州牧刘璋某天突然想起来天下还有许靖这号人物,便派使者前去迎接他入蜀。许靖感动不已,欣然往之,估计一路上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许靖入蜀后,继续发扬许氏兄弟的扫把星属性。


▲刘备不想留下轻视贤士的坏名声,于是听从建议,厚待许靖。
于是,许靖人留下了,官保住了,在蜀汉受到礼遇,乐得清闲,直到晚年也不忘自己老本行,喜欢提拔才能出众的后辈。
当时,诸葛亮对许靖的看法和法正不谋而合:“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动宇内”。
所以,许靖是由当初的“知名评委”转身一变,成“形象大使”了。
10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年过七十的许靖作为蜀汉的“形象大使”,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临终之际,他或许会猛然想起,多年前的某一日,天朗气清,他与堂弟许劭在平舆县城谈笑风生,所讲皆是当世英杰,所评尽是当朝时事。
一月一度的月旦评,作为全国最火的一档“选秀节目”,让无数文人士子慕名而来,也让无数寒门子弟心向往之。
而这一切,犹如昙花一现。

▲月旦评已成过往,汉末名士风采亦随风而去。
就在许靖去世的前两年,曹魏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征辟制,是一种将乡评与举荐相结合的制度,即“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九品中正制的出发点是好的,不仅将人才选拔权收归中央,也对民间评议进行了规范,可是,后来却跑偏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朱国治,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随着九品中正制官方地位的确立,以月旦评为代表的汉末清议之风就此烟消云散。
当魏晋清谈之风盛行,朝政萎靡不振,寒门士子壮志难酬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向往当年不拘一格拔人才的月旦评呢?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提示:点击上方图片,即可免费查看精彩内容。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