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仓库两当一中语文教师张辉:碑文研究之《宋故崔公墓志铭》-两当生活网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9-04-23

两当一中语文教师张辉:碑文研究之《宋故崔公墓志铭》-两当生活网



两当碑文研究之《宋故崔公墓志铭》
张辉
两当县历史悠久,早在战国秦时就已设故道这一县级行政机构,但存留的历史文献、传说故事、文物古迹相对较少。《宋故崔公墓志铭》是其中最为著名的碑刻文献资料,该墓志铭于1991年春在陕西凤县张家窑出土,品相完好。幸有原文化局长李明禄先生及时发现m35钢盔,收来两当,现存于两当县博物馆。此铭为南宋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文学(从九品)时敏撰写,记载了北宋末年两当书吏崔熙的生平事迹。墓志铭从侧面反映出了北宋末期两当的战乱情形,印证了八仙之一张果老在鸑鷟仙山修行的故事,以及南宋朝廷对张果老及其登真洞的敕封之事。

碑文:
宋故崔公墓志铭
康州文学时敏撰
公讳熙,字明远,环州[1]方渠人也。三代不仕,以贸迁[2]为业。父先娶张氏,早亡。再娶赵氏,别生三男,父寻亦丧。迄熙宁[3]初,公以仲子之故避居西岐。未久,徙南岐为两当邑书吏,掌刑辟。常哀矜勿喜,克俭起家,有田十顷,屋百间,给岁用卢西西。一朝,顾刀笔[4]曰:“非我志也”,拂袖归田。
他日,母亡于乡,徒步奔丧,哀毁过甚。暨礼终,何权谋诸弟以产业为分,公独不取,诸弟疑且畏焉。公语之曰:“吾不远千里而来,奚利为念!因感泣而誓,岂以尔辈前日之悮[5]吾今日之短。”诸弟愧受。乡闾服其廉且义也,逐复两当邑。
邑之东有鸑鷟山,一洞嵌深,流水泠然纽乐,唐张果先生隐居所也。提刑游师雄[6]建祠洞侧,岁遇雨阳,祷之获应。然洞祠无额,公颇惜之。一日,率众乞于都大[7]。郭思[8]闻奏。朝廷嘉其惠,封其洞曰:“登真洞”,祠曰“集休观”。更数岁,再乞申,命先生为冲妙真人[9],勅诰具在本观掌之。立体仓库其不忘神惠有如此者。公处田里,悠然自足。以炎宋绍兴元年[10]十一月六日卒于家,享年八十有三。是岁十二月甲申,卜葬于螺旋岗,以其室周氏祔焉。周燕赵刑警,西岐人也,柔惠治内,先公十有七年终,享年六十一,生子谷。别宅李氏生子牧,牧长而谷季,牧先公九年卒。公不令二子紹吏业,教以诗书。谷虽未显,仕千里驹也。
公性好德义,多藏经史、医药、卜筮之书,通其大义。常诫众曰“孝养和睦,畏法克家,此其禔身[11]之要也。”公春秋高,子孙喜惧[12]。语之曰:“吾虽老,猶可享数岁,汝曹勿虑”,至卒岁果十馀载。时以兵火乱离而横夭者亦多,公独以寿终于家。其可验之术,不诬于人,亦信于身也。盖棺之日,其子谷以信士仇僖朋啟录行状,请愚为铭,辞之不获,乃铭之曰:十步之内,必有茂草。博陵崔公[13],毓粹[14]边徼。不文而儒,不武而虣[15]。聿[16]来岐凤,刀笔吏调。一朝翻然,谓非贤操。东皋南亩,(分)甘枯槁。静念神休,力图仰报。畏慎勤俭,德义(攸)好。勿宿怨怒,和睦友孝。故原财产,独逊诸少。不取一金,器识远到。知今有术,其验亦妙。方此乱离,永终寿考。卜葬高岗,松楸不老。呜呼贤哉,为千古道。
北宋末期,陇南一带为宋金交兵之处,史书上有不少关于这一代发生战争的记录。《徽县新志》(民国版)“宋乾德二年(964)冬,诏命王全斌伐蜀,由秦凤路进讨,召师川陕,地图授以方略。十二月,遂下兴州,败蜀军七千人,进拔石圌、鱼关、白水二十余砦。”乾德二年冬天,陇南大片土地是兵火连天。《宋史紀事本末·卷40》记载治平四年(1067)四月“初,夏主谅祚遣吴宗来贺即位唐小夕,宗语不遜,詔谅祚惩约宗。谅祚不奉詔,而出兵秦(天水一带)、凤(徽县、两当、凤县一带)、泾(泾川、灵台一带)、原(镇远一带),钞热户、扰边塞,杀掠人畜以属,许至是繋走之。”可见宋英宗时期两当周围战乱频仍、百姓涂炭。《宋史·列传第94》记载“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董戬将鬼章先寇五牟谷,在洮州北復聚兵。洮岷新附,羗多叛歸之,帝遣内侍李宪往秦、凤、熙河(今甘肃临洮)措置边事。”神宗熙宁时期的两当一带依然是战乱不断,作为靠近宋金边境地区的两当百姓仍然过着战火纷飞、朝不保夕的生活。《武穆精忠传》记载“高宗建炎四年(1130)十一月,孫偓、贾世方等聚泾原、凤翔兵于階(今武都、康县、舟曲等地)、成(今成县)、凤三州以固蜀口。”《北海集》卷八《赐川陕宣抚使司张浚诏》云:[据吴玠申:二月二十一日,金人四太子与皇帝郎君引领万户、千人(户)酋首七十余人,率大军十余万,前来仙人关杀金坪野塞垒,连珠扎硬寨四十余座,于二十七日一拥前来,冲撞官军,血战三十余阵。]此书记载的“仙人关大捷”,是发生在两当附近古代最大的战役吧。高宗建炎年间的两当周围有大量驻军,治安状况堪忧,战争危险随时可能出现。《宋故崔公墓志铭》中有这样的记载“时以兵火乱离而横夭者亦多,公独以寿终于家。”崔熙生活的时代是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两当因战乱死去的人很多,这种情况和以上史料中记载的事实相符。
八仙之一张果老,封号通玄先生、冲妙真人,是甘肃省两当人。《全唐诗》第二十四卷,收有张果老《题登真洞》诗一首“修成金骨炼归真,洞琐遗踪不计春。野草漫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风摇翠条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诗前附有小传:“张果,两当人。先隐中条山,后于鸑鷟山登真洞往来,天后召之,不起。明皇以礼致之,肩舆入宫,擢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未几,还山”。两当县东15公里处,有鸑鷟仙山,山上有洞,就是张果老修仙得道的“登真洞”。《宋故崔公墓志铭》记载“邑之东有鸑鷟山,一洞嵌深,流水泠然,唐张果先生隐居所也。提刑游师雄建祠洞侧,岁遇雨阳,祷之获应宫心锁玉。然洞祠无额,公颇惜之。一日,率众乞于都大,郭思闻奏。朝廷嘉其惠盏记,封其洞曰‘登真洞’,祠曰‘集休观’。更数岁,再乞申,命先生为冲妙真人,勅诰具在本观掌之。”本墓志铭对朝廷敕封“登真洞”“集休观”“冲妙真人”的信息做了记载,是研究张果老的有力证据。张果洞还有一通碑刻为《重修三清阁碑记》美目美佳,立于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内容记述了重修集休观三清阁的原因和过程。这两通碑文证实了张果老在两当鸑鷟山登真的历史事实,也为“张果老为两当人”之说提供了重要证据。
崔熙生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环州(今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方渠人氏。崔公是次子,后迁至南岐州两当做了书吏,掌管刑辟,对百姓体恤有加。他为两当做了很大的贡献,就是让张果和登真洞有了朝廷的敕封。现在网络上流行说法是崔明远率领大家去都城请命,笔者对这种说法有不同见解杨奇函。此处碑文内容“一日,率众乞于都大,郭思闻奏。朝廷嘉其惠,封其洞曰‘登真洞’,祠曰‘集休观’。”意思是率领众人向“都大”请求。“都大”是宋代的一级官员,《正字通·大部》:“都大,官名。宋制有两都大:一、提举茶马;一、提点坑冶铸钱与提刑序官。”崔熙领众人请求的官员应该是提举茶马或者是提刑序官。然后当地都大向秦凤路经略安抚使郭思上报,郭思闻报后又向朝廷上奏,这才有了朝廷的敕封令。另外,前文已经交代,崔熙生活的时代宋金长期打仗,墓志铭中记载 “时以兵火乱离而横夭者亦多,公独以寿终于家。”试想一下,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崔公领着一群人不远数千里,到都城东京为敕封张果请命,性命尚且不保,何谈请命之事!
《宋故崔公墓志铭》为道教八仙之张果老研究提供了侧面印证,也为宋金两国在陇原大地上的交兵提供了旁证。对两当来说,《宋故崔公墓志铭》有很大的历史文献研究价值,笔者只以微薄之力,略陈固陋,敬请各位方家斧正。
注释:
[1]【环州】今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古称环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改环州为环县至今。
[2]【贸迁】贩运买卖。汉荀悦《申鉴·时事》:“贸迁有无,周而通之。”
[3]【熙宁】北宋神宗赵顼的年号,熙宁元年是1068年。赵顼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励精图治,惜以急于求成致败,又欲取西羌不果,饮恨而殁。
[4]【刀笔】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案牍的事叫做刀笔,后多指写状子的事。多用作贬义。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自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
[5]【悮】疑惑。悮,疑也。--《集韵》
[6]【游师雄】(1037-1097),北宋名臣,将领、诗人、书法家,京兆府武功(今陕西武功县武功镇)人。宋英宗治平元年进士,历任仪州司户参军、陕西转运判官、礼部员外郎、云骑尉、卫尉少卿、直龙图阁、秦凤路马步军都总管、陕州知府。
[7]【都大】官名。《正字通·大部》:"都大,官名。宋制有两都大:一、提举茶马;一、提点坑冶铸钱与提刑序官。"《文献通考·职官十六》。
[8]【郭思】元丰五年(1082)进士。思字得之,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善杂画,尤工画马。
[9]【冲妙真人】冲妙真人、通玄先生都是张果老的封号。
[10]【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绍兴是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的年号。赵构,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宋朝南迁第一任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
[11]【禔身】安身;修身。汉扬雄《法言?修身》:“或问:‘士何如斯可以禔身?’曰:‘其为中也弘深,其为外也肃括,则可以禔身矣。’”李轨注::“禔,安。”
[12]【喜惧】偏义复词“惧”,害怕。
[13]【博陵崔公】引用博陵崔氏以提高崔熙之名。博陵有着一个历经千年不衰的名门望族--博陵崔氏。博陵崔氏家族自汉至宋,先后出了二十多位宰相,将军、侍郎以上官员上百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不可胜数。
[14]【毓粹】解释为“犹毓精”,是说“毓粹”和“毓精”一个意思。毓精,和“钟灵毓秀”里的毓秀意思又差不多。大致来说楼兰妖耳,这三个词的意思都是“孕育精华”。
[15]【虣】古文“暴”字,《周礼》有“司虣”。
[16]【聿】文言助词,无义,用于句首或句中。
译文:
崔公,名熙,字明远,甘肃庆阳环县方渠人。三代没有做过官,都是以贩运买卖为业杨眉大仙。他父亲先娶了张氏,早逝了。又娶了赵氏,生了三个儿子,父亲不久也去世了。到神宗熙宁初年,崔熙因为是老二的缘故避居到西岐(陕西岐山)。不久,迁徙到南岐(凤州旧称南岐州,两当属南岐州。《两当县志·建置》(乾隆版)“元魏置南岐州”),做了两当县书吏,掌管刑律。能够体察百姓生活,对其常怀怜悯之心。勤劳节俭起家,置办有田产十顷(五百亩),房屋一百间,以供给一年开销。有一天,回头对讼师幕僚说:“这不是我的志向”,于是拂袖归田。
一天,母亲在家乡去世,崔熙徒步奔丧,悲伤异常而毁损了身体。葬礼结束后,各位弟弟要把家产分割开来,只有崔熙分文不取,弟弟们怀疑担心他另有企图。崔熙对他们说:“我不远千里回来,哪里想的是争取利益啊!”因此感慨哭泣着发誓说“怎么拿你等前日的疑惑,反说我今日的不是。”弟弟们都很惭愧,崔熙的家乡人都佩服他的廉洁和义气。于是他回到了两当县。县东十五里有一座鸑鷟山,有一个很深的洞镶嵌在山里,流水清越激扬。这里是唐张果先生隐居的地方,秦凤路马步军都总管、陕州知府提刑游师雄在洞旁边建了一座祠。每年遇到干旱或者洪涝,向张果祈祷一定灵验。但是洞和祠都没有匾额,崔熙很是为之惋惜。有一天,他率领众人向都大请求。秦凤路经略安抚使郭思听说后,上奏给朝廷,朝廷嘉奖了崔熙的仁爱向善之心,封这个洞为“登真洞”,祠为“集休观”。几年以后,再次陈述请求,朝廷又封张果为冲妙真人,勅诰文书都由集休观掌管,崔熙不忘神灵的恩惠到这种地步。崔熙生活在乡里,悠然自足。大宋绍兴元年(1131)十一月六日他在家中去世,享年八十三岁。这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阴阳占卜了一块吉祥之地—螺旋岗埋葬了崔公,和他的妻子周氏合葬在一起。周氏,是西岐人,柔和仁惠、治家有方,比崔公早十七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生了儿子崔谷。外妻李氏生了儿子崔牧,崔牧大,崔谷小,崔牧比他父亲早九年去世。崔公不让两个儿子继承做官的行业,教他们读书。崔谷虽然未显赫,但他是仕途上的千里马。
崔公生性喜好道德信义,家里藏有很多经史、医药、卜筮之类的书籍,并通晓它们的要旨。经常告诫众人说“孝养父母电精2下载,和睦家庭邻里,敬畏法律,能承担家事、继承家业,这是修身之要啊。”崔公年事已高,儿孙们很是担心害怕,崔公对他们说:“我虽然老了,还可以活几年,你们不要担心。”果然还活了十多年。当时因为战火离乱而横死的人很多,而唯独崔公最终在家中寿终正寝。他可以验证的预测方法蔡小兰,没有欺骗别人,从他自身得到了验证。盖棺之日,他的儿子让信士仇僖朋写下他的生平事迹,请我做铭文,推辞不掉,就写了铭文:十步之内,一定有茂盛的草。博陵崔氏,在边境(时两当也属于宋金边境)地区孕育精华。不加修饰也很儒雅,不逞勇武也显得很暴烈。来自西岐,做了两当书吏。有一天幡然悔悟,认为此道非圣贤的操守。隐居山野,安贫乐道。静心感念神明赐予的福祥,力图报答。戒惕谨慎、勤劳节俭,所喜好的就是道德信义。不把仇恨怒气记在心里,邻里和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所以家产全部让与诸位小弟。分文不取,器度大、见识远。有办法预测未知,验证很是奇妙。当此乱离之世,却能寿终正寝。卜葬在高岗之上,坟墓上的松楸永远长清。贤能啊,被人千古称道。
参考书目:
《徽县新志》(民国版)
《宋史紀事本末?卷40》
《正字通·大部》
《两当县志·建置》(乾隆版)
作者简介
张辉(1971— ),男,汉族,甘肃两当人,现为两当一中语文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和地方文献研究,教学余暇对两当文化遗迹、石刻碑文开展了较为丰富的勘查考证。
来源:陇南两当政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0939-3619999
小编微信:ls1721846737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