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王阁两京血战 先胜后败,功败垂成,是实力不济,还是智谋不足?公元1234第三部-历史闲聊吧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4-06-24

两京血战 先胜后败,功败垂成,是实力不济,还是智谋不足?公元1234第三部-历史闲聊吧
这是第三十八篇推送

(一)
与南宋朝廷的气氛相比,漠北草原的氛围明显要平静很多。
金国灭亡的消息如同投入湖中的一颗小石子,只引起了一小波涟漪就风平浪静了。窝阔台大汗的心思不在外敌,而在内政。
故事要追述到十多年前,为争夺汗位,他的两位兄长互不相让。父亲成吉思汗无奈之下扶他为蒙古大汗。但舔犊情深,父亲又不愿二子失意,最终按千百年来草原的传统,让他的哥哥们各领属国。
后世蒙古帝国分裂的种子就此埋下。窝阔台大汗的两位哥哥,术赤、察合台,正雄踞汗庭以西,而幼弟托雷作为守灶之人,依蒙古习俗其家族掌握着大部分的军队。
他的父亲成吉思汗可以凭借自己的威望将帝国捏成一个整体,可他能做到吗?

若干年后,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版图,蒙古大汗其实更多只是一种共主
特别是术赤系的金帐汗国远离和林(今蒙古杭爱山南麓,蒙古汗庭所在地)且国力强盛,再不整治内政,帝国的未来堪忧。
注:草原帝国的政治结构更多的是强人政治,粘合性很差。所以后世忽必烈开始汉化。
五月,窝阔台决心干两件大事,其一召集诸王、诸贵族前往汗庭,“审严法令”上古戒灵,其二“开学廪,立科目,选才入仕。”(熟悉吗?强化法令,培育文官集团)
可大规模的动作尚未展开,南方已有惊人的消息传来:宋淮西军前锋直奔汴梁而来,其主力五万出泗州也正向汴梁急进。主持中原军事的大将速不台、塔察尔请调大军南下攻宋。
宋人出击了!?

速不台,成吉思汗四獒之一,蒙古名将
(二)
7月初,更详细的消息传来:宋淮西军前锋万余人由主将全子才率领从庐州(今合肥)出发,直奔汴梁。7月2日,蒙古汴梁守军发生内乱,主将崔立被部下所杀,宋军兵不血刃占领汴梁柯美伊。
与消息一同传来的,还有南宋的出师檄文,南宋皇帝说“痛念君师之责,实均父母之怀。乃敕元戎,往清余孽。”(我要解民倒悬,收复失土了)
那位刚刚二十九岁的南宋皇帝居然有如此的胆量吗?站在高丘之上,窝阔台汗思绪万千,一向文弱的宋人居然主动出击了,难道是长生天让我统一天下吗?
农历七月,夏末秋初,再有旬月,正是草原秋高马肥狩猎之日。
好吧,既如此,那就战吧!

秋高马肥,正是游牧部落南下的传统时机
廷议上,窝阔台问大臣们:“今中原、西夏、高丽、回鹘诸国,皆已臣附,唯东南一隅,尚阻声教。朕欲躬行天讨,卿等以为何如?”
请注意这句“唯东南一隅,尚阻声教”,我蒙古灭国无数,现在终于轮到富庶的江南,一统天下,正在此时。腾王阁
木华黎之孙塔斯慷慨陈词:“臣家累世受恩,图报正在今日。臣愿仗天威,扫清淮、浙,何劳大驾亲临!”
“好!”窝阔台大汗非常欣慰,命:以塔斯为帅,出兵攻宋。
注:很多人提到宋人首先背盟,所以蒙古攻宋,其实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蒙古攻宋是迟早的事情。

宋蒙战争形势图
(三)
草原上兵马聚集的时候,7月20日,宋军主力由赵葵率领抵达汴梁。
此时的赵葵因收复汴梁有功刚被擢升,理应心情大好,却不料想,刚进城就责问前锋全子才:“我辈始谋据关守河,今抵汴半月,不急趋洛阳潼关大唐群芳谱,何待耶?”(你占领汴梁已半个月了,不继续前进,想干嘛?)

宋军计划,两路进军,先收汴梁最爆伴娘团,再下洛阳,急趋潼关,将中原封闭,与蒙古周旋
赵葵的确久经战争,他深知速度才是宋军此战的关键。蒙古骑兵来去如风,彪悍善战,每拖一天,敌军就可能更近一份流氓状元,真要城外野战,如何是蒙古军队的对手!
全子才却是一脸委屈,士卒无粮,何谈进军啊!
提及粮食,赵葵的脸色更加铁青。出兵前,由皇帝亲自下旨,命史嵩之接济粮草,那可恨的史嵩之却百般推脱,粮食迟迟不起运。无奈之下,赵葵与兄长赵范商议,运粮队转由两淮出发,赶往前线。
这路远暂且不说,三京地区还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淹没金文声,现在已成泽国,运粮队正在泥沼泽之中艰难跋涉,根本来不及赶到前线。
河南一片平原,何来沼泽?
原来早在宋军出发时,斥候已飞报主将速不台、塔察尔。这两位蒙古主将一眼看出了宋军取胜的关键:速度。
而他们采用的办法简单却富有奇效:坚壁清野,不给宋军留下一粒粮食,同时掘开汴梁附近的黄河堤坝。
汹涌的黄河水直泻而下,原本的千里平原成了泥泞沼泽。河南本已久历战火,百姓十不存一,千里无鸡鸣,处处是白骨。现在蒙古人又坚壁清野,加之路艰难行,宋军吃不饱饭,赶不起路,“快”字何从谈起。

借用民国时期的黄泛区照片,请想想此种环境下的行军难度
那满载粮食的大车在如此地形里反而成了负担,只能肩扛、人背,民夫、士卒苦不堪言,速度如同龟速。全子才军在汴梁苦等15天,粮食却依然远在天涯。
汴梁城里的赵葵权衡利弊:困守孤城,主动权尽失,等蒙古人赶来,那真是坐以待毙了,还不如放手一搏。
7月21日,赵葵令:全军重新整编,凑出粮食供应前队先出发,后队待粮食到达后再行跟上接应。前队监军徐敏子,所部1.3万人,后队主将杨谊,所部1.5万人。
即使这样,凑出来的粮食也仅够5天之用。“但愿杨谊能早日赶来”,徐敏子一声叹息,带着他的将士们走向未知的前途。
(四)
7月26日,宋军前锋张迪率军抵达洛阳近郊,士兵所带粮食已所剩无几,真要列阵攻城,必然会久拖不绝,于是宋军决定夜袭。
夜色朦胧中,张迪亲率二百名战士悄悄摸到了洛阳城下。尽管设想过很多可能,但当他真的抬头仰望这座高祖时期的旧都时,心中依然一阵惊悸。
洛阳真大呀!二百人,连洛阳城的一座门楼都站不满。周长十数里,城高壕深的洛阳城如同一个怪兽张着血盆大口,伫立在张迪和他的战士们面前。

今日洛阳丽景门
退?如何可能。事已至此,后悔无益,上!
张迪身先士卒,率先登城,眼见主将先上,宋军将士士气大振,他们以决死勇气攀登而上。很好,城楼之上,完全没有遇到抵抗,蒙古人似乎没料到宋军回来。紧张万分的宋军溜到城下,悄悄打开城门,门外的宋军主力一涌而入。
洛阳,被宋军一鼓而下!
主将徐敏子心中却是充满忐忑:洛阳的防御也太形同虚设了吧,莫不是有诈?
不,徐敏子先生,你还是猜错了,洛阳不是防御薄弱,而是根本没有防御王晴川!
这其实是一座空城!
人呢?原来在掘开黄河大堤的同时,塔察尔下令:全军集结乡村名流,在洛阳近郊待机。
拳头先收回来,打人才疼!

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也是采用此方法,分散敌军兵力,集中我之兵力打其一点。
宋、蒙将领间的水平高下,由此可见一斑。
(五)
两天后的28日,待机而动的蒙古军出手了。
连赶了七天路,宋军杨谊部终于距离洛阳只有三十里了。此时将士们都已疲惫不堪,眼见洛阳在望,杨谊下令:全军吃饭、修整傅小健。
人在此时往往是最易松懈的。
两侧山上,号炮、金鼓突然响起,铺天盖地的箭雨倾泻而下。主将杨谊急令全军列阵,可就在宋军乱乱整队之际,蒙古骑兵的冲锋开始了!
蒙古前锋刘亨安手挥长槊,一马当先,身后无数的重装骑兵身披铠甲,急冲而下。步兵为主的宋军根本无力抵抗这暴风骤雨般的突袭,很多人掉头想走,背后却是茫茫洛水。
仅仅半日,杨谊全军覆没!

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蒙古军都是一支可怕的力量
傍晚,逃进洛阳城的溃兵带来了这个惊人的消息,城内的宋军将领陷入死一片沉寂。
昨天,随身携带的军粮就见底,本指望杨谊会带来补给,眼下却已成泡影。
更危险的是,杨谊军败,洛阳城内仅剩1万多人,怎么办?
端平入洛最悲壮的一幕即将上演。
(六)
8月2日,洛水岸边,携首战余威的蒙古军逼近洛阳,依城下寨,宋军被迫列阵应战萧景鸿。
清晨,蒙古军营响起号角之声,进攻开始了!
地平线上,如黑云般的蒙古军团以团盾护身,结成方阵向宋军压来。宋军则以强弩还以颜色。自知处境危险的宋军拼死力战,前面的倒下了,后边的继续顶上去。激战两日,两军互有胜负,蒙古人竟占不到丝毫便宜。

但此刻,战场外的因素开始发挥作用。早已断粮的宋军以蒿草做饼,杀马为食,而现在,连马和野草都没有了!
无奈之下,徐敏子召集众将商议,结论悲壮而又无奈:突围!
突围,在蒙古骑兵重重包围之下梁荣彩,以步兵突围鄢博雅!“我们能走脱吗?”

出发前夜,将士们相望无言,此一去,很多人必定生死两隔。
晨曦的阳光中商委红肠,悲壮的突围开始了。一马平川的平原上,宋军整军结队,徐徐而行。一见宋军突围,于云霆蒙古骑兵如狼群般立刻围拢上来。游骑、弓箭,和宋军如影随形。
此刻的宋军连战马都没有,只能用盾牌躲避着蒙古人的箭雨,却无力还击。一个战士倒下了,两个战士倒下了,越来越多的战士倒下了。队形先是骚动,继而混乱,最终彻底崩溃了!
那位先行登上洛阳的勇将张迪拼力死战,想为战友赢得时间,战死在乱军之中。最终能够逃出蒙古军追杀的宋军十不存一,主将徐敏子仅以身免。
听闻败讯八纮一宇,汴梁城剩余的3万宋军也只有撤退。
而这并不是结束。公元1234年,蒙古第一次大规模攻宋,四川、京湖、两淮,无数的家庭就此家破人亡,中国的又一次浩劫开始了。
这一年距离宋朝灭亡仅剩45年。
全篇完。
喜欢就请扫描下发二维码关注吧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