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重返罗马:永恒之美与世俗之爱-文艺见习生伽蒂纳
点击上方“文艺实习生伽蒂纳”可以订阅哦
就像锡耶纳人的冬季始于赛马年的8月17日(即第二场比赛后的那天),忙活了两年的荣耀与失败归零,万物始于起点,对于我来说,经历过罗马的这个夏天,从踏上Fiumicino离境的那班飞机开始,便也结束了。
曾经不止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没有怎么好好写罗马。可能因为罗马太大,积淀太深,又是行程的最后一站而无从下笔。或许,这些都是蹩脚的借口,真正的原因是,要揭开、抚平这个城市留在我心底的烙印需要太多小心翼翼,那一次次独自行走时脚步的回响,一趟趟令人眩目的夕阳涌上心头时的热泪盈眶,只有自己能体会。
2016年10月摄于圣彼得大教堂穹顶
大凡去过罗马的人,无非分为两种:一种痴迷沉浸在它千年积淀的大美中久久不能自拔,一种则是失望甚至是不屑于它盛名之下的纷乱、无序与某种程度上的肮脏。不过皇帝心仙人,如果你看过《绝美之城》并且沉迷于Paolo Sorrentino的视觉美学中,在看Woody Allen的《爱在罗马》时会心一笑,或者在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和《罗马风情画》展现出的纷乱中尚能跟随这个城市一同喘息,我想你能和我一样,可以毫无保留地热爱罗马。
2016年10月摄于圣彼得大教堂
2016年10月摄于梵蒂冈博物馆
那么,如同大多数第一次踏入永恒之城的游客一般,我们又如何会错过梵蒂冈、古罗马城市遗址、万神殿、西班牙台阶、许愿池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胜之地呢?当置身于密密麻麻的游客队伍中时心中泛起的疲惫与失望,又是如何一次次击碎我们曾经对罗马天真的憧憬、考验我们对它爱的分量?对于这一切,有别于一些永远将自己隔离于旅行目的地真实的当地生活而只是将自己定位为游客并且高高在上地指摘这座城市的美中不足的人,我想我却是不同于他们而能去奋力拥抱这一切的。
2016年10月摄于罗马许愿池
至于再回罗马的契机,不得不提及关于许愿池的传说。全世界都知道背对着它投入一枚硬币伊底帕斯,代表此生会再回罗马,两枚硬币代表会与一个罗马人相恋,而三枚硬币则能令讨厌的人离开。去年秋天曾经在那里投入一枚2欧硬币的我,当时可能也是怀着一定要再回罗马的心情才会如此慷慨吧。而至今我仍旧笃信正是因为这2欧使我在短短一年内又再次回到了这座城市,虽然罗马人Qualtiero听后当即表示我扔得太多了。有什么关系呢,我听后耸耸肩,学着意大利人的样子朝他眨眨眼,我还遇到了你呢。
2016年10月摄于罗马许愿池
不过我没有再去许愿池。大多数时候独自行动的我想的是如何避开游人如织的热门景点,去寻找与体会罗马的另一面,那些隐藏的美丽。比如重返罗马的第一天偶尔撞见的Palazzo Doria Pamphilj(多利亚潘菲利美术馆),位于威尼斯广场附近郭小敏,大多数选择从那步行前往万神殿或者西班牙台阶的游客,都不会注意到在途中经过的这座门面并不起眼里面却富丽堂皇的美术馆。
2017年7月摄于多利亚潘菲利美术馆
多利亚潘菲利家族是罗马历史上最显赫的三大家族之一,本身出过教皇和多名红衣主教,又跟其他两大家族成员都有过联姻,家族中留有的海量艺术品收藏之中掂斤播两,镇馆之宝是委拉斯开兹画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画像。因为家族后人至今仍旧不定期回到这里居住,美术馆建立了一个特别项目Private Apartment Tour,允许参观者在主人不在的时候参观他们至今仍在居住的寝宫布束砥信。钱景峰那天下午5点到后,发现meeting point只有我一个人等候在那里。也许是观者寥寥的原因,多利亚潘菲利美术馆成为了我在罗马的体验感最佳地。
2017年7月摄于多利亚潘菲利美术馆
代代相传的宫殿,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扩建、整修,通了电,加入了一些现代感的沙发,然而原来的样貌并无多大改变。家族产业流传到现任公主的手里,其实已无任何原来的罗马人血脉,因为这一代的两名子女都是出生在英国的领养儿,其实哪怕上一任嫡系公主身体里也流着3/4的英国血统宫泽有纪宁。
2017年7月摄于多利亚潘菲利美术馆
然而意式宫廷意乱情迷的奢华点滴仍旧大量留存在这座老宅里。在仿庞贝时期的装饰浴室里,还没等我欣赏完墙壁上的绘画,工作人员呼唤我去窗边撩起白纱帘给我看一只矮凳上的沐浴护肤品,以展示这一代公主本人还在宫殿里生活的痕迹。公主的这个浴池,比罗马街头的一些喷泉还要大。在Instagram上看到就在这间浴室里,Valentino还展示过自己的高订系列天庭狱卒,可见这间浴室在整个宫殿的特殊地位,让国宝级高订品牌“屈尊”在这里做静态展,又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家族的贵族权威至今留有分量。
2017年7月摄于多利亚潘菲利美术馆
和常年开放给公众的明亮的镜厅不同,主人居住的区域灯火昏暗,仿佛想刻意营造一种神秘感,又或许是给主人保留一些隐私。作为唯一的参观者,加上有一种窥视别人私生活环境的不安,我感觉自己走路的时候都需要屏息,想象着主人的样子缓缓踱过首尾相连的餐厅、起居室、书房、会客室甚至是储物间,目光一一游移过绘有家族标志的瓷器、裱有黑白相片的银色相框、摞满富有年代感的硬抄书的书架、挂有帷幔的红色刺绣缎面大床和角落里接上电扇的接线板,却没有空调和电视的存在。工作人员解释说道:这里是有wifi的,但是公主不看电视总统特工队。最后的储物室里目不暇接的银器水晶杯,几只巨大的衣柜里不知道装有多少件锦衣华服,温习着意式贵族生活的旧梦。
2017年7月摄于多利亚潘菲利美术馆
拥有很多错落山丘的罗马,对于从小成长在一马平川的上海的我容维创富,好像打开了一个三维立体的新感官莲心劫。威尼斯广场西南面的Piazza del Campidoglio(卡比托利欧广场),得益于米开朗基罗而闻名于世界,是我重返罗马一定要去的地方之一,上一次来是在夜晚,一切都看得很不真切。这回在白天的烈日下,大多数游客席坐在两座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的阴影下,傍晚来临时又匆匆离去。但是广场上放射状的几何图案,却因为日光的强烈照射下,少了游人的干扰显得如此清晰而逼真。
2017年7月摄于卡比托利欧广场
2017年7月摄于卡比托利欧广场
岂料Qualtiero偏偏又带我来这里看日落。原来从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台阶拾级而上直接往右拐能够到达一个小花园露台,平时的游客只注意观察米开朗基罗的广场和母狼雕像,极少有人会发现那里申长友。但是在那里,朝着西面的梵蒂冈望去,可以看见夕阳渐渐消失在三座远近交错的穹顶之间,弥漫出醉人的橙色和紫蓝色。Qualtiero问我,猜哪个穹顶是圣彼得大教堂,我猜了两次都错了,他于是带着一种作为当地人才有的小得意说:等天色再晚一些你就能看清楚了。果然过了几分钟,当天空呈现蓝橙渐变的色泽,好像一杯让人微醺的鸡尾酒,中间最小的穹顶渐渐泛出银色而神圣的夜光来。
2017年7月摄于卡比托利欧广场
诸如这些当地人才知道,抑或是当地人才会去的地点和事情,正缓缓地将永恒之城下的世俗之美揭露在我眼前,让我在罗马的最后一段时光里置身于对这座城市的一种意乱情迷里。
夏季的台伯河水位退潮,今年因为春季少雨水位线低得出奇。如同历年一样河床两岸支起整齐的白色帐篷,餐厅、服饰商品、甚至是游艺项目的摊位鳞次栉比,一路走走停停,也可以消磨大半天时间。昼长夜短的罗马夏季,白昼的时间好像永远也消耗不完孙咸泽,一直要到将近晚上9点天色才逐渐式微,这时就近爬上一座桥眺望夕阳,才会察觉到需要豪享一顿晚餐。
真理之口的队伍太长,不如在市集里玩个投币的
2017年7月摄于台伯河沿岸市集
2017年7月摄于台伯河的某座桥上
在永恒之城圣徒之城,随便转个身都能觅得观赏落日的绝佳地点。最后一天将近傍晚时分,我去了马耳他骑士团宫门口排队去看一个钥匙孔。《绝美之城》里主人公Jep遇上拥有罗马所有秘密花园钥匙的开锁人前去夜游的地方便在这里。从公交车上下来离开了大马路,被google导航引上一个小丘,周围忽然一片安静,发现自己置身于无人的空巷中,两边都是大门紧闭的私家花园。直到转弯迎来一片开阔地,以及一条井然有序的游客队伍,罗马市区原来有如此隔离于世俗喧嚣的一片地方。
2017年7月摄于马耳他骑士团宫
这大概是整个罗马唯一一个没有管理员的景点。整个场景令人忍俊不禁,每个人都极其认真地轮流排到铁门前,瞪大眼睛、撅起屁股朝着这个比一块钱硬币大不了多少的钥匙孔窥视半天。骑士团的花园、罗马市区的天际线,以及远处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穹顶,在简短的眼神对焦下绝妙地成为三点一线。
2017年7月摄于马耳他骑士团宫门
2017年7月摄于马耳他骑士团宫门
可惜傍晚的斜阳另iPhone无法对焦出远处的梵蒂冈
就找一张网上的图示意
从骑士团宫移步到Giardino Arancio(橘园)只需两分钟光景。前一天晚上Qualtiero拒绝带我来,因为他说这里人太多麻雀变王妃。但对于独自闲晃的我来说周文羽 ,纵使身处人群,也会滋生出一种隔空的疏离感。也是可能因为,就要离别的思绪让伤感的情绪积累到了一个沸点。
橘园虽小,大海航行靠舵手简谱小到只有上海衡山路上的衡山公园一半,却因为位居山丘而拥有罗马无边的天际线。有了这样的高度和广度后,身心的自由可以被放大无限倍。在这里的人们野餐、散步、遛狗、拍婚纱照、观赏日落、互相亲吻……独自一人的我被眼前的这些世俗之爱包围、冲击着,来到露台一隅,视线追随空中的飞鸟延伸到远处的威尼斯广场楼顶的青铜雕像,接着又游移到稍近一些的穹顶,然后是那几栋泛着橙色光彩的建筑,罗马的大美以一种邻家侧面的姿态铺展开来亮点经济。浸润在吉他手忧伤的调子里,我看着眼前的永恒之美和和身后的世俗之美绝妙地交融在一起,想到明天即将挥别这一切,想到世界那么大,这次一走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再见到这一切,忽然有一种生死离别之感,眼里噙满泪水。把口袋里所有的零钱都给了歌手后,没有等夕阳真正落下就离开了。
回到Airbnb所在的Trastevere,罗马夜生活的腹地,周五的狂欢才刚刚开始。在Piazza della Malva前,和当地三五成群的年轻人一起挤坐在台阶上,听对面的街头歌手表演。隔着一条主干道的广场正对面的Sisto步行桥上不时涌来新的人群。车水马龙,歌声与小贩的吆喝交织,晚饭后消食和遛狗的人,在广场上组成了一幅无规则的布朗运动抽象画。
Qualtiero前一天晚上也曾带我坐到这里九转成神,像当地所有其他年轻人一样,带着自己的酒和酒杯。如果他这一晚也在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当地的电视台采访到,他们好像在做一档采访年轻人喝什么酒精饮料的节目,这时我才注意到,有人喝啤酒尸鬼接吻,有人喝Vodka,有人还带了一瓶红酒,而我和同伴作为台阶上唯一的亚洲人在吃水果杯。所有人都很开心。前一刻我的伤感在此时一扫而光。当你尝试去观察、了解到每一个个体的不同,再重温回想起最初彼此和谐相处的状态,会发现不带偏见地接纳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把历史留下的永恒之美与当下人们尽情享受的世俗之爱结合得如此完美。要写完罗马的点点滴滴,可能要用很久的时间。饱含的深情用几个篇幅都无法耗尽,就暂时用Instagram上一个罗马人@pigreco1971 的话来结束这个篇章吧:
……And I thank you
For bring me here
For showing me home
For singing these tears
Finally I've found that I belong here……
- THE END -
对了,从罗马带回来一件做得极其逼真的真理之口石膏冰箱贴,送给也爱罗马的有缘人春水堂官网。留言告诉我你喜欢罗马的理由,我会选择最打动我的那个人送给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