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邦节图片【视频】重庆人有种回忆叫:棒棒-重庆商报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9-09-26

【视频】重庆人有种回忆叫:棒棒-重庆商报


商小妹带你重新认识重庆
“棒棒”,在重庆人眼里
这不是一个“卖萌式”夸人的叠词
而是一座城、一个时代、
一段记忆、一个职业的别称

一群爬坡上坎
肩扛一米长竹棒
棒系两根青色尼龙绳
沿街游荡揽活的棒棒
他们是街头的临时搬运工
也成为重庆独有的文化符号
你还记得那些年
风里雨里都在等你的棒棒军吗?


棒棒是啥子
棒棒"一词源于民间。在旧中国,他们大多被称为"脚夫"或"苦力",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劳动者。

重庆棒棒,自解放初期。
方言称“棒棒”,也就是挑夫的意思。为何会多出一门这样的特殊职业呢?其实,是源于重庆的地势。山城,自古就是爬不完的山,上不完的坎。如此3D的地形地貌,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而棒棒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

朝天门码头,是棒棒的聚集地。人数非常庞大,有三四十万。因为来往客流,卸货频繁,在不发达的时期,需要人力搬运河南大学校歌。原始的“挑货负物”,便在交通落后的旧重庆,盛行起来。大量的棒棒还沿江搭起了“棚户区”。
除了,码头搬运。在重庆的街头巷尾,还活跃着另一群棒棒,他们为市民挑送生活物资、提菜送材或帮小商贩打包运送小批量器械货料。自行揽活,随叫随到,没活的时候,娱乐方式也只有三五人打打牌之类的。有活干的时候,忙起来一碗酸辣粉,顶一天。烈日当头,汗水浸湿衣衫,也腾不出手抹一下;暴雨倾盆,戴个蓑衣帽,保证不淋到头就好。

就是这样灵活的货运方式,极大地加速了物品集散,为千家万户提供了方便。从而,也促进了近代重庆经济的迅猛发展。他们就像是一张老重庆的名片,熠熠生辉。

好座重庆城,山高路不平
口喝两江水,出门路难行
离了棒棒军,急煞城里人
八零年代的山城歌谣。一级一级垒成的石阶,二维的道路,三维的梯步,四季寒暑,峥嵘岁月。千百年来,不曾褪色的是山城人艰苦耐劳的生活写照。有的人一挑,就挑了一辈子。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
上阶像登山,下船即上坎
棒棒是重庆的文化符号
勒是一座重庆城,城中有群“不一样”的重庆人。他们的名字叫棒棒焦氏易林注!靠一双脚,一根竹棒,一身气力闯重庆城。

棒棒的业务范围广泛,大到货主的大件商品,如家具家电;小到市民买的一两把小菜。

价钱也是随口就喊,三言两句便将价钱敲定。
货主在前面打甩手,棒棒扛起货物跟着走。

他们大多诚实可信,有自己的职业道德,重庆人也不怕棒棒把东西拐走。

他们从农村到城市干活,靠自己的双手、一根棒棒和一对肩膀练海棠。

他们的辛勤劳动为千家万户提供了方便,也成为重庆的独有符号。

永远的山城棒棒军
1997年
一部以“棒棒军”真实生活为背景的
重庆方言本土电视剧《山城棒棒军》开播
开播后不久,这部剧就在重庆
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都引起了轰动

它没有豪华的场景和演员阵容
却真正地反映了老重庆市井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和那段特殊的年代
很多重庆人在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
都觉得这个故事就像发生在他们身边一样熟悉

也正因该剧的热播
使得“重庆棒棒军”全国闻名
成为一道“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
一张非正式的“重庆名片”
主题歌、片尾曲
都已经成为一代重庆人的共同回忆

而剧中的人物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欢笑和泪水
梅老坎、毛子、蛮牛......

梅老坎|庞祖云
身材瘦小,相貌丑陋但心肠好,为人老实,外出当棒棒只是为了让老家的老婆和三个小女儿过上较好的生活。大家都亲切的喊他“老坎”。

毛子|赵亮
还记得那个人生座右铭是“赚钱是为了找媳妇”的毛子不?心肠不错,但缺心眼不懂变通,喜欢占小便宜,三句话不离钱和女人。就算遭到同工棚棒棒军的冷眼和嘲笑,也不会计较。

蛮牛|王群英
来自大湾山里的一个村子,为人正义、勇敢、豁达、踏实、正直有骨气。干活儿时认识了一对搞地质的老夫妇。最后老夫妇被强盗绑架,为了营救老夫妇与歹徒搏斗,壮烈牺牲。

于芳|陈丽娟
陈丽娟饰演的于芳,蛮牛从小的青梅竹马,与蛮牛两情相悦。是个女强人,从一个农村妹儿变成厂长,她的经历很励志!陈丽娟把于芳的泼辣,坚强和聪明都演绎得很到位。那时候觉得于芳是棒棒军里长得最称展的妹儿~

胖妹|刘军
胖妹这个角色是山城棒棒军里笑点最多的,又歪又恶的性格,辣眼睛的外形……对于重庆人来说,胖妹,这个称谓即代表了山城棒棒军里的这个角色,也代表了刘军本人。
正在消失的棒棒
对于棒棒来说,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两三百块。而生意最差的时候,许多棒棒一天只有两三单活甚至没有,路边待一天却只能勉强挣个饭钱。

他们经常穿的是迷彩服,便宜又经脏耐磨。某档综艺节目里,嘉宾来体验一日棒棒生活,棒棒师父就告诉他把上衣脱了古尔邦节图片,免得把衣服磨坏。扛了一个人大小的包,也才挣了五块钱,让人感叹棒棒不易。

三十多年来,有人唾骂他们衣衫不整影响城市品味,也有人感慨是几十万棒棒用肩膀挑出了一个新重庆。
一位重庆棒棒军父亲,肩上扛着两百多斤的货物,姜贞羽一只手抓住货物,一只手牵着自己的儿子。这张拍摄于2010年的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

以前棒棒的人数非常庞大,随处可见,年龄从十几岁到五六十岁不等,大约有三四十万人。

最有画面感的是坐在公交车上,每个站台几乎都能看到坨是坨的棒棒。每当公交到站,他们就眼里放光,希望走下来的人能喊一声"棒棒"!然而这种光亮常常转瞬即逝,现叫棒棒的人越来越少了。

2011年11月1日重庆市社科院发布调查报告,称重庆主城棒棒军已经开始走向消失的境地。


2017年,来自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常郭村的唐永柏,已经76岁的他,在重庆从事“棒棒”行业15年了,是“重庆最老的棒棒”。而如今,虽然熟悉了这座城、这里的生活的他,却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他只得卸下肩上扛着的货物,放下手里那根曾陪他度过无数个日夜花翎飞盗,挥洒过无数汗水、泪水,甚至血水的棒棒,回去自己的老家。

现在重庆,稍微年轻点的棒棒刘字组词,都选择了转行。还在继续从事棒棒的,几乎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这些棒棒也将逐渐“告老还乡”。
《最后的棒棒》
2016年,一部13集的纪录剧集
《最后的棒棒》在豆瓣上评分
达到9.7分的高分
也获得了首届“金树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短纪录片奖

2018年,同名电影即将登上大银幕。导演原为重庆警备区宣传部副团职干部何苦(笔名),为拍摄这一题材,何苦退役后怀揣1300元,亲身深入重庆棒棒军行列鬼鬼梦游,拜棒棒老师傅为师。与棒棒们同吃同住同甘苦传国密诏,把自己变成了一名棒棒。历时13个月完成这部纪录片,电影《最后的棒棒》也将于8月17日全国公映。

《最后的棒棒》镜头对准了距离繁华闹市解放碑300米的自力巷53号,那里居住着一群平均年龄60岁用一根棒棒扛起整个人生的“棒棒”,他们身处繁华却遥不可及,楼宇林立却危房存身拉马努金。

导演何苦在通过与老黄、何南、老甘、老杭等几位棒棒军的共同生活下,带观众深深理解了一把这繁华都市底层的包罗万象与不同人生的五味陈杂。“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导演何苦从一个团级退伍军人,到自力巷中“喉咙里往上冒油的感觉真好”的蛮牛,将老黄、何南、老甘、老杭等身处“棒棒江“的”棒棒军“情仇跃上大银幕。

作为一部纪实电影,这部片子没有绚丽的特技,没有明亮的色调,也没有偶像剧般的情节。但是它所具备的幸运查克,是最能够触动人心的东西,是足以打动人的朴实与坚韧路易兄弟。面临着社会的和时代的淘汰,棒棒们依然不妥协,不认命,依然在执着的负重前行,他们的脚步虽沉重但有力,那是一种向着新生活的坚定,也是不向命运低头的执着。

目前,包括重庆在内的全国100家影院,正在进行点映播放。在观众看来,这是一部催泪片,可是在何苦眼里,这都是最真实的情感。是最朴实的重庆劳动人民的生活,是爬坡上坎,负重前行,坚韧不拔怛罗斯之战,敢于担当的重庆人的精神。。

肩扛一米多长的竹棒,棒系两根丈青尼龙绳,风里来雨里去,无论多累多苦,脸上总挂着憨厚朴实的微笑。这便是重庆人血液里流淌的真性情。

他们很了不起!用双肩挑起一个家,扛起一座城。每一分钱都是辛劳流汗挣得,他们就是中国人民勤劳的象征。他们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推动了中国的快速发展。负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此乃“棒棒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城棒棒军”几乎消失了。或许,还能在汽车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看到两三个身影吧。但他们将永远留存于重庆的文化底蕴之中。

我们应该感谢“棒棒”们
对我们这座城市的贡献
我们也应该永远记住他们的付出
如果有一天,这个行业真的将永远消失
我们也会接过他们手中的“担子”
为了这个城市的未来,负重前行
END
文/编辑 by 蔡蔡
来源 by 慢新闻 这里是重庆 重庆购物狂 一朵陈酿 网络综合
图/网络
往期精选
相声大赛交大博士夫妇怒怼郭德纲“走着瞧”,是他们太傲慢还是我们有偏见?
从前我们穿过的那些洋气的牌子,班尼路、美特斯邦威遭00后鄙视了...
人贩子:没有我拐不跑的孩子!50个孩子测试,42个被拐走!
城事 / 悦读 / 洞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