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遍地的玻璃栈道?大雄的恐龙1980!森林公园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中色研学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席”(ID:yixiclub)
转载请联系一席
王原,新生态工作室发起人,安徽师范大学老师。
2011年,张家界做了一条玻璃栈道长城谣简谱,从此以后各个地方,河南、陕西,包括我们前段时间给安徽六安做的一个森林公园,甲方看到我们就说:你看我们这能做几条玻璃栈道啊?玻璃栈道似乎成为了一种文化,但是我们怎么在这样的地方去讲述我们的故事呢?我们能讲述什么故事呢?
解说国家公园
王原
大家好,先介绍一下刚才那位小朋友,他叫王小树,我是他的爸爸大树。这两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给公园找故事。我们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叫作新生态。
我们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和别人解释我们在做的事情。2016年正好是美国在全球第一次提出国家公园概念的100周年,我们在美国《国家地理》1月份的期刊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它的题目叫作《我们的国家公园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让人们知道我们是谁吗?》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非常激动,我们突然发现好像一百年来美国在做的事情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在帮助我们的国家公园去讲述故事黄杏初,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
2008年我去伯克利做访问学者的时候,第一次去了优胜美地。这是优胜美地非常知名的一个景点邹开云,叫Half Dome。我们拍了右边这张非常酷的照片。
前段时间因为做了国家公园的研究工作,我们发现了左边这样的一张图,这两个角度是一样的。后来我们才知道优胜美地很了不起,是美国第一次以公园的方式去保存一个国家的荒野。
顺着这样的故事,我们又找到一篇日记。这个日记是一个叫约翰·缪尔的人写的,他被誉为美国的国家公园之父。和中国国家公园的推动者是政府和科学家不一样,其实美国国家公园最早的推动者是一些自然保护主义者。缪尔学过化学、地质,当过牧师、工人,放过羊。读大四的时候,他放弃了学业,只身一人来到优胜美地。1903年,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与约翰·缪尔在优胜美地游玩了一天一夜。这次相处,大大推进了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保护。
他在日记里写了这样一句话:我要解说岩石,了解洪水、暴风和雪崩的语言;我要熟知冰川和野园,尽我所能贴近地球之心。最后一句话特别感人。这是解说第一次被用来描绘自然之美,这两个字就是“贴近”。
几个月前我的同事刘叔叔买了一本书,叫SEE AMERICA,也就是前面那张图的出处。这本书是2014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署和美国旅游局邀请全球的艺术家,对美国400多个国家公园进行的创作。这样的活动其实持续了快80年。
美国的国家公园有两个角度。第一个叫作国家公园体系,这里面包括国家公园、国家纪念地、国家步道等等,一共20类,白宫就属于这类。另外一类就是真正意义上像优胜美地、黄石公园这样的国家公园,目前在美国是59个。
我们查了一下,这样的区域占美国的国土面积不到4%。但有意思的是,每年全球有3.3亿人去那里,每年有60多万的小朋友在那里接受自然教育。美国的国家公园,从基因里面就寄托着对荒野的眷恋。有可能对美国来说,国家公园不仅仅是一个风景,更多的是全民共有的精神联系。
回到中国讲我自己吧。今年10月份,我带家人去了云南一个比较知名的景区,云南石林,从昆明开车过去也就两个半小时。石林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地上喀斯特的峰丛地貌,世界级的地质公园。十一期间去这个地方差不多有将近6万人。
我和小树看到景区旁边有一个西南地区喀斯特博物馆,体量很大,差不多5万平。他的妈妈在门口等我们,我和小树两个人过去。那是我和小树第一次享受包场,外面有十几万人,但里面就我们两个人。进去以后导游姐姐给我们解说,她说左边这个石头像一艘船。小树左看右看觉得不像。
小树进这个博物馆的时候,他对地质唯一的理解来源于恐龙,他知道恐龙是生活在白垩纪和侏罗纪。然后导游跟他说我们的石林喀斯特其实是在中生代的二叠纪。对照右图那个表,他发现原来二叠纪石林的时间比恐龙还要早一亿多年。
第二天我和小树去了石林旁边的九乡。如果说石林是地上的喀斯特邪灵秘录,那么九乡就是地下的喀斯特。它不像石林那么知名,但是有非常棒的地下暗河这些景观。
这个景点叫作仙女宫。我们知道在一个喀斯特的溶洞地貌里,从底下长出来的叫石笋,从上面长出来的叫钟乳石,连在一起叫石柱。但是在整个的过程中其实没有人跟我们讲这些。整个喀斯特像变成了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有些标识牌直接将上下相连的石柱取了个名字,叫破镜重圆。
后来我们知道,其实九乡的地质年代是我们说的奥陶纪,比石林的二叠纪又往前一亿多年,差不多在四亿年左右,是在我们的古生代。
昆明、石林、九乡,这三个地方,加上我知道的恐龙,其实可以讲一个很好的地球故事。但在博物馆和溶洞里,好像没有人跟我们说我们还可以这样去理解我们所在的地方。
走的时候,我们在博物馆合影。这个叫海百合,大家可能以为是植物,其实它是动物,是最早的古生命之一,出现在寒武纪,差不多是在五亿年前。同样站在这样一个海百合的面前,当你知道这些讯息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会不一样的。
我相信大家都有国庆期间去这种5A级景点旅游的经历。中国其实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公园,之前的国家公园是各个部门分管的,有一个很好的词来形容我们国家公园的现状,就是九龙治水街头日记。我们经常是世界级的资源,区县级的管理,因为土地还是地方的,跟这些部门没有关系。
因此,当我们去这些公园的时候会看到这样的现象。2011年,张家界做了一条玻璃栈道,从此以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玻璃栈道。包括我们前段时间给安徽六安做的一个森林公园,甲方看到我们就说:你看我们这儿能做几条玻璃栈道啊?
玻璃栈道似乎成为了一种文化,但是我们怎么在这样的地方去讲述我们的故事呢?我们能讲述什么故事呢?这样的媒介好像更多地是满足我们的猎奇心,好像是在迎合我们的游客。
当然我们都会看到改变。2013年国家首先提出要建立“中国国家公园体制”,从那时起,大家都更多地开始关注国家公园。但当我们有了这些压力,有了这些诉求的时候,我们却突然发现不知该如何去建立我们每一个人和国家公园的联系。
讲到这里,和大家分享一段我非常喜欢的解说的定义。什么是解说?解说是一个创造连接的过程,解说是将公园中自然的意义和价值,与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和情感去连接。带着这样的一个体系,我们近两年来也做了一些实践,有很多困惑,也有一些收获,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故事在同里,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就座落在同里古镇,面积差不多1000多公顷。
当时我们是和台湾一个团队合作的。我们跟这个公园说,我们是来给你做解说规划的,收费大概是几十万。然后公园说你不就是写导游词的吗?写导游词要这么多钱?后来我们只能告诉他们,我们其实是做科普宣教。为什么呢?同里本身是一个国家级的湿地公园,它要验收就必须满足科普宣教方面的要求,后来他们就让我们来做了。
同里是一个先天有故事的地方。这里之前其实不是湿地公园,而是一片湖泊。有可能年龄稍微大点的朋友知道,在中国解放以后,其实面临过一个很大的灾难,就是血吸虫病。
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差不多有一千多万人感染血吸虫病,而同里所在的吴江地区就是重灾区。所以那时候就把这个肖田湖给填了,然后种树。为什么填湖种树呢?因为血吸虫有一个寄主,叫钉螺。如果你种上树,会改变钉螺的生存环境,就可以抑制血吸虫。
到了60到70年代,这样的恐慌基本没有了,而同里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变成了一个水上森林。后来这个森林转为经济林,也种一些果林、香樟、水杉等。2010年以后,同里又再次开发旅游,2013年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这是整个这片土地的故事。
因为这样的一个背景,所以同里其实有很丰富的景观。比如在这里有很多鸟类,不过我们一般很难看到它们。除非你是专业的观鸟爱好者,否则很难辨别出不同鸟类的踪影。那我们怎么来做解说规划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这些鸟类和同里是有关系的。一方面它需要湖面,它需要捕食;另一方面它要营巢,所以它需要树木。在同里我们能看到很多这样的白鹭,我后来才知道一个叫大白鹭,一个叫小白鹭。大家看右边的嘴长长的脖子是S形的是大白鹭,而左边的是小白鹭。
同里其实做了很好的鸟类调查。从2014年到2016年,他们组织了当地的一个NGO团队,每个月都做了鸟调,我们发现在同里有120种鸟类。
一般的湿地公园讲鸟,就是了解它的数目和科属种,但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资源放在空间和时间上,做一个这样的矩阵呢?我们做了这样的尝试。
比如说对于鹭鸟来说,5月和8月是鹭鸟的繁殖期,所以如果你这时去同里的话,你可以在水杉林看到它的身影。像3月4月更多的是捕食。我们可以围绕鹭鸟的生活史来看到它不同的变化。
从左至右第二张图,大家可以看到,鹭鸟的脑袋旁边长了一根像羽毛一样的东西,这在鸟类观察里叫作鸟类繁殖羽,这时你就知道这只鸟进入繁殖期了。除了鹭鸟我想谈恋爱,这里面还有很多很多鸟类。
我们把这些鸟类按照时间,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有些是过境鸟,有些是留鸟。有些鸟类喜欢在湖泊,有些喜欢在林地,有些喜欢在沼泽,有些则喜欢在鱼塘。它们还可以分为林鸟、涉禽、水禽等等。我们把这些资源全都梳理起来。
一个游客到了那,他就可以知道在我来的这个时间在什么地方能看到什么样的鸟类,而这样的一些细节我们也可以完全体现在景区地图上。我们的设计师阿哲在里面其实藏了很多的彩蛋。
中间这个是在水杉林旁边的鹭鸟,因为鹭鸟在繁殖,我们画的是三个小宝宝。到了园区北边,鹭鸟更多的是在捕食,所以最左侧画的是大鹭鸟。而在荷花塘,我们会看到很多的鸟类相伴而生。比如除了白鹭,还有一种我们经常会看到的鹭叫夜鹭。我们总看到白鹭和夜鹭在一起,它们其实在生态学上是一个共生关系,白鹭负责白天值班,夜鹭负责晚上值班。
大部分的湿地公园在谈论我们的公园的时候,会提到知名的树种、高大的乔木,而我们换了一种思路,把解说的目光锁定在了江南的野草,因为野草对环境的适应力是最强的,野草是见证了这片土地从湖泊到湿地再到森林的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和一些生态学的专家,一起梳理了同里这里比较独特的60种野草。左边这个草叫鼠曲草,名字很难念。但大家吃过青团吗?在南方地区到了春天都会吃青团,青团有个要素叫青汁,而鼠曲就是青汁的一个来源。
鼠曲草有一个特点,它秋天就开始发芽了,而且整个冬天都还在生长,不像其他野草有可能就休眠了三浦研一。到了春天,鼠曲草会长得不错,所以你吃那个青团时能感受到它的青草香味。
这60种野草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说,有一些其实代表着很有趣的生态学现象。比如说它是风媒的,那么它的叶和花会有不同的形态;有一些可能是在中草药中有它的价值。像左图这种野草叫猪殃殃,对人来说可能是中药,但是猪吃了会遭殃,所以叫作猪殃殃。
另外比如说可能女生知道,酢浆草是代表幸福,等等。还有一些草可以找到它在诗经里面的一些诗文,包括它的画,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尝试在公众和野草之间去建立一种联系。
在同里的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这里的原住民。这个大娘拉着她的鹅,在离她不远一公里的地方就是小桥流水的人家。
同里里面有三个村落,其中一个叫白蚬湖村,住着65户人家。我们在做田间调查的时候碰到一个大叔,他家的房子就在这条河的第三间,姓凌。凌大叔告诉我们,这65户人家很有意思,80%的姓氏都与水有关。
当时凌大叔非常热心,用他家自己的水泥船带着我们,第一次通过水路进入公园。在这两个小时的过程中他告诉我们,这个村叫白蚬湖村,是因为以前这里盛产蚬类,后来这个产业就没落了。他给我们讲他怎么捕鱼、怎么捕虾,他家有个院子,种了很多菜,养了鹅。
这次调研完以后我就跟凌大叔讲,我说要不咱们一起来创个业。他家有两层楼,我们想把他家改成一个面向我们解说第三个主题的自然教育中心。后来凌大叔很认真地跟他爱人商量,最后同意了。
我们先后做了几次活动课程的设计。这个课程有3个小时,凌大叔首先渡着船到公园接上大家,随后两个小时,他会带着我们收一些虾笼,然后回家一起去做顿饭。这里面所有的食材,都是白蚬湖一湖两岸的物产。整个的过程中,凌大叔会去做解说,会告诉大家这里有什么螺类、鱼类,水里面有什么东西。
他孙子手里拿着的是菜单。那也是他第一次和他孙子一起做解说,因为他孙子每个夏天都由他们老两口来带。最右边是在他家的小院子,他解说的每一种植物都是一会儿我们要吃的食材。
活动最后有了这样一张合影。这个课程是公园第一次和我们一起请这个地方的原住民来做解说。
最后这个课程就成为了地图上标识的C7,一个体验江南水乡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凌大叔其实不是农家乐的服务员,凌大叔其实是主人。他在解说的过程中是在讲他自己的故事。
后来我们知道,同里古镇想把这条村落按照乌镇的开发模式去开发,将原住民全部迁出。我们希望我们的一点点行动能够去改变,去影响政府。
第二个故事是在贵阳。贵阳是个神奇的地方恐龙总动员,贵阳的自然和它的城市是先天性相伴的,你会看到峰丛的这种喀斯特的山包和贵阳超高层的建筑唇齿相依,城市和森林息息相伴。李宇菲
贵阳是全国生态资源非常好的地方。就在前几年贵阳提出了一个很有号召力的口号,叫作千园城市。什么意思?在贵阳这个城市里面要建一千个公园。这一千个公园,要怎么讲出自己的故事呢?
我们碰到的第一个项目叫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差不多一千多公顷。这个公园其实蛮有意思的,分成两个部分,左边蓝色区域是水库,右边白色区域是以前的一个城市公园。
这个公园的核心其实是左边这个水库,但因为水库是水源地,是保育区,大部分的游客是无法接近的,也看不到水库,只能在这个白色的区域去活动。所以当时我们的解说就面临到一个挑战,该怎么样通过解说让大家感知到看不见的东西。
顺着这样的一个命题我们就在找线索。在调研当中我们发现这样的一棵树,非常不起眼,是河流中一段漂浮的倒木。管理员跟我们说,有一次上面水库泄洪放水以后整个水位涨了很多,就把旁边的树冲倒了。
当时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就决定围绕这棵树做了一个标牌。这样的标牌在美国叫作Caption of Landscapes,风景的字幕。它会倾斜45度角,不会遮挡你观赏风景的视线,但它的画面和眼前的景色其实共同在做一个解说。
解说牌上,我们还原了这棵倒木的故事。其实这样的倒木在小车河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游客对这个画面并不陌生。在这样的解说中,他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蒙克莱,原来上游是水库,而我是在下游。而且这棵倒木也会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一些鹭鸟经常会站在上面。
顺着鸟类这条线索,我们继续从下游往上游走,找到了这样一个差不多是坝的地方。这里有只鹭鸟,它经常在这个坝旁边来来回回地走。
为什么呢?后来我们发现是因为这个坝放水的时候,水库里面有一些鱼会过来,它就在那儿等着捕鱼,所以后来我们做了这样一个解说。
鹭鸟的眼睛是突起的,使它能够看到更远的地方。它的翅膀扇动起来很大,让它可以把鱼惊吓起来。它的嘴很锋利,因为它要捕鱼,吃昆虫的鸟和吃鱼的鸟的嘴是不一样的。另外它的脚也很厉害,因为有时候它要在泥泞的沼泽中去取食。这一切的形态特征其实也是在讲白鹭和水库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再往上走,我们说咱们是不是应该再立点牌子?后来水利部门不让,因为上面接近水库了,是水利部门管的。不能立牌子怎么办?我们就写了一本书,叫作《湿地鸟类的家园》,通过一些本地的科研单位做的鸟调,找到了这个水库有哪些鸟。
其实游客无法进入的地方,会有很多很多的鸟类,甚至还有一些猛禽。因为到了水库以后会有许多林地,有很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完全可以支撑食物链顶端的一些生物。
贵阳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你们看这个公园,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到,6月1号的时候这个地方有3万多人。什么意思?这个公园一年能够承载一千多万人。
这个公园的内部还有一个历史很悠久的动物园。园方希望把这个动物园翻新,所以我们拿到的一个命题是,要怎么样通过我们的解说让这个动物园做一些改变,有一些新的要素,并且还要完成科普宣教的工作?简单来说,怎样讲好这个公园的故事呢?
这个动物园的动物其实不多,有一百多种。在城市动物园中没什么值得称赞的。我们尝试为这一百多种动物每一种都重新刻画了它的形象,它的面部和它的体态。
动物与动物之间其实是可以是好朋友的,我们会把它变成组合,所以我们的动物园就变成这样了。
我特别想让大家看这些细节。我们是怎么样去做这个公园的使用说明书的。图里的第5点禁止乱扔垃圾傅小健,这只虎的眼神很有意思,它在暗中观察。第7点,禁止吸烟,烟雾挡住了麋鹿的眼睛。
我们还给动物园之外的猕猴做了解说,如果在这里面看到猕猴的话,请不要直视猕猴的眼睛。
如果你直视猕猴的眼睛会有什么问题?它有可能会攻击你。我们给大家做这样的解说,是因为黔灵山每年猕猴攻击的事件很多,会有很多的小朋友受伤。其实成年猕猴的智商相当于我们5岁的小朋友。它一方面很可爱,另一方面又有很兽性的一面。所以我们会把猕猴画成龇牙咧嘴的一个形象,告诉大家如果看到这个猕猴龇牙咧嘴了,请远离它。
这是我们的东北虎。我们没有直接上来告诉大家东北虎的科属种,而是用三秒钟内先把大家吸引到这个标题:嘘,东北虎开始巡视它的领地了。我们会告诉大家其实东北虎是喜欢洗澡的,它是喜欢水面的,除此以外东北虎还有其他的栖息特点等等。
这样的形象还会遍布在园区各处。解说牌的高度跟小朋友的高度是一样的,整个动物园可以变成亲子的氛围,家长会跟小朋友去讲整个故事。
最后是我觉得特别值得讲的一件事情。去年十一这个动物园再次开放了,在大家都在去剪彩迎接领导的时候,我们都在这个地方忙活。这是动物园一个废弃的两层的虎馆,以前是中国最早的华南虎基地,其实开园的时候没人关注它们。
我觉得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也需要去为它做解说,所以我们花了差不多两天的时间做了一个临时的策展。
在贵阳,最早是1958年有一个农民逮了两只老虎,送给这个公园,取名清镇虎。后来有了这样的一个繁育基地。每只华南虎都有自己的名字,虎馆的最后一只老虎叫灵灵,2005年去世了,灵灵走的时候差不多快20岁。20岁什么概念?20岁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个快90岁的老人。因为华南虎非常珍贵,那个时候送出一只华南虎可以和别的动物园交换来几十种其他动物。
有一只叫胃病虎,因为这个老虎经常生胃病,饲养员就给它取了这个名字。还有一些饲养员比较敷衍,我们看资料看到有两只老虎叫青年公虎和青年母虎。
第二天开园的时候有个父亲带着孩子,跟孩子说爸爸小的时候就在这里看老虎的。
华南虎以前就在这样的虎洞里去穿梭。我们尝试在这个场馆中去挖掘每个细节。这个凹槽是收集华南虎虎尿的,因为虎尿是很有中药价值。
所以我们觉得解说不仅仅是一味求新,当我们的自然和我们的城市如此相伴又快速翻篇的时候,我们真的希望解说能够去唤起这个城市曾经的记忆。
时间回到我们成立工作室之前。当时我在政府挂职,有幸参与到国家环保部的一个重大项目,国家一年要给每一个重要的湖泊几千万,做它的整治监测。
当时纳木措也是其中一个。在没去纳木措之前我们做了好多方案,甚至还想放传感器到湖里面宋博宁。但是当我们真正去到纳木措韦纯束,从当雄开车看到纳木措那一刻,我们的想法变了。
我们知道纳木措是西藏的圣湖,有很多很虔诚的藏民每年会转山转湖。纳木措一年有五个月的时间是冰封期,但非常神奇的,好像是在藏历十五这样的日子,整片冰面会在一天内融化。
当我们静静地站在这里的时候,就决定回去的时候我们不做方案了。对于这样的地方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安安静静地记录它。所以基于许多这样一些触动,我们开始了后来新生态的工作。
我们还在搭建一个平台,叫作栖行。栖是栖息地,行是行走,是实践。我们把中国从1956年到2013年这段时间3000多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地的数据一点点收集起来。因为我们觉得只靠一些人的努力实在太弱了,如果这样的平台能够去汇聚这些数据,能给我们的公众、科研工作者,给我们的公园记录一个档案,那个时候我们的解说有可能要丰富得多,要有力量得多。
最后和大家分享我们自己的一些故事吧。我们的团队里面有很多人以前是我小学的同学,这几年我们因为解说这件事又走到了一起。这是搞系统仿真的陈博士,现在我们把他的系统仿真用在做公园的场景。一年前我们有了新的合作伙伴,以前大家戏称叫朱老板,他以前是做标牌的,现在他也加入了我们,一起研发智能的解说牌。
我很想在这样重要的场合把这句话分享给大家,也分享给我自己。我们希望把自己过去碎片化的经历、技能和体会,围绕一件真正我们内心热爱的事情,也就是我们的原点串联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能和我们的伙伴专注做一件喜欢的事情,创造一个受人尊敬的品牌,和世界发生连接。在这个连接的过程中,能让家人以此为荣,让世人有所感知,在努力的过程中收获自由、自信、爱和满足。
谢谢大家。
长按解锁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中色研学
微信:sino_abc
研学旅行领先品牌
卡布西游外挂【视频】阅天下-国航回应-并未停止平壤航线运营!白百何老公回应-已经离婚!雄安概念股回应-下周复牌……-燕赵都市报
图解寻龙点穴【视频】重磅!干河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来了,繁华再现!-海宁日报房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