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042【视频】重开正学-杨汝清:儒者的大丈夫精神-白鹿洞书院文化交流中心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20-03-06

【视频】重开正学|杨汝清:儒者的大丈夫精神-白鹿洞书院文化交流中心

本文为「重开正学」系列第十一篇文章,也是「重开正学」系列最后一篇文章。8月2号杨汝清老师在白鹿洞书院文会堂讲了《儒者的大丈夫精神》。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杨老师从教育、文化、家庭、自由主义等多个方面剖析儒家的「士大夫情怀」与「大丈夫精神」,同时解答了「如何通过学习儒家来改变当今乱象」的问题。
01.知识与思想的区别
杨汝清老师认为,各大高校包括民间商业性的国学课程,最大的问题是只在知识结构层面上着力。各位老师在知识上都能讲得非常深刻泱泱大唐,但是缺陷在于这些课程与大学开设的专业课或者技能辅导课别无二致。这就意味着在这些课程中大家学的只是知识,不能转化为我们的生命动力,更不能推进思想的深入。
我们学知识目的是什么?我们学知识可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行家,但是在思想上,我们不应该成为专家,因为思想并不只专注于某个领域,它是能整全地改造我们的生命状态,比如儒学、佛学。如果把它们当成专家之学,儒学专家、佛学专家意味着只能传授儒学或者佛学的知识灵魂救星2,并不能够用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和改造我们的生命。

▲视频:杨汝清老师授课现场
02.作为非「信仰」的儒家
从我们文化的角度去分析,西方心理学上所说的第六感或者多维空间、时空穿越的种种感受,这些思考与我们古人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考以及天人感应的思想是一致的。当我们对文化了解越深,会越发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所在。这个社会一旦糟糕了,麒麟、凤凰、龙、龟是不会来的,龙、凤、麟、龟,在儒家称之为「四灵」,「圣人出,四灵现」,根据历史记载,最后一次出现「四灵」踪迹是在鲁国,「获麟」。我们不可以轻易地否定这些现象存在,可以怀疑,但是我们的怀疑应该有客观的态度。文化本身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血脉的传承不用信,它就在我们身上流淌着。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文化?首先在于「相信」它,先对它有一个「正信」,当然不是盲目地相信,儒家其实要求绝对理性大腕崛起,相信通过「学」,我们可以成就自我卡德加皮肤,相信这一点足矣了。儒家不要求你盲目相信上帝、孔子,或某个导师。在传统文化这条道路上绍兴烟草网,我们的知见很重要,你的方向不能有偏差,儒家的教育是相对稳妥和保险的,它不让你产生所谓绝对的「信仰」泷川华音。它不是从信仰的角度去规训你,这与宗教有着本质的差别,它培养的是你的学习力国会042,就是通过「学」让自己产生向上的动力,这种动力没有宗教色彩,更没有强迫与约束,他只是给你一份向上的自信心,让你自己往上走。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更没有束缚。而且在你走的过程中,他要培养你的人格、胸怀与境界。这个人格、胸怀和境界,就是孔子的人格。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能「素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既不怨天,也不抱怨社会不公平,一切从自身出发去思考。儒家讲安贫乐道,并不是要求绝对的赤贫,不是说有钱人也要衣衫褴褛,而是要素位而行,要有节制,不可以因为有钱了就奢靡无度。这个时代,我们没必要在服装和外表上去标榜文化身份,重要的是我们内心对这个文化有没有认同和依归。这种认同基于我们认知的转变,要准确地认知到哪些东西是真正属于我们的,能够与我们的心灵沟通的全职领主。佛教、天主教的思想也可以给你安慰,但是我认为至少先要选择一种与我们的血脉相联系的东西,其他的可以去尝试,与我们血脉相连的,我们不应该把它彻底抛弃。可以学完儒家,再学佛学,或者基督,相信这时候你是有准备的,你是有思想基础的,这时候学佛才不容易走偏,学基督教才不容易走极端,这样才是一个真正有信仰,有追求的人,而不是那种盲从与盲信。

▲杨汝清老师
苇杭书院山长
白鹿洞书院文化交流中心主任
03.中国式「自由主义」的病状
这个社会左和右都有问题,儒家的中庸之道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你的生命跟文化真正发生关系,最后让这个文化在我们生命中产生力量,然后用你的力量去改造这个社会,这个社会才会有希望,而不是每天自怨自艾,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出不来。这个时代太过于自由主义泛滥了,而且我们理解的自由主义并不是西方理解的自由主义,我们更多是自我主义,就是根本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极品草根太子,根本就不考虑实际的状况,盲目地追求所谓的自由,就像现在有些女孩子,威胁公公婆婆不买车就要打胎,根本就不考虑家人的感受,甚至也不考虑自己的健康,这种价值判断多恐怖。这个时代问题太多了,但最大的问题是人心不安宁,怎么才能安宁,首先你要有格局,有胸怀,而儒家就可以提供格局与胸怀上的资源。我们今天讲的大丈夫精神就是一种格局和胸怀。同样,我们还要有见地,无论我们学哪一家的思想郑家尧,其实最终是要我们从蒙昧中解脱出来,我们学科学也一样,都要有精神向上的追求,要有一个启智的过程。从个人的成长来讲,我们要成为一个智者。那么对于社会的责任而言,我们要去开启民智,而不是要愚民。我们学习文化,首先要打开自己的心胸与境界,像基督教的赎罪,自我的救赎都是在打开人的心胸的,真正理解了基督教,绝对可以成就为一个伟大的圣徒。我对于特蕾莎修女,是充满敬意的,她的传记《仁爱一生》带给我的是情难自已的满满的感动。同样的,佛陀舍生忘我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种精神与儒家的大丈夫精神都是相通的,都是天下间「舍我其谁」的状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状态。
而这个状态尤为重要,在这个时代你没有立场很容易随波逐流,更加容易被貌似「高人」或「大德」的人引走带偏。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就要像孟子「养浩然正气」,刘钰佳有了这种浩然之气,我们才可以抵御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蚀。如今男孩子越来越没有阳刚之气,女孩子越来越没有阴柔之美,这是典型的阴阳颠倒,所以才出现那么多的家庭问题。最近还有打老师,侮辱老师的问题,这是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的现象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说明我们的精神气是缺乏的,怎样去把风气正过来,首先应该去正人伦尤物军师,然后要化风俗都市大厨仙。
04.传统伦理的重要意义
正人伦,首先第一伦就是父子关系。我们的文化传统讲父慈子孝,父母必须要慈爱孩子,但是这个慈爱不可以是溺爱。子女对父母必须要孝顺,第一点是服从,但不是愚昧的盲从,父母做错了要劝谏父母,要替父母改过。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爷爷是「孙子」,孙子是「爷爷」;有的家庭父母要彰显绝对权威,无厘头地暴打儿女;还有一些家庭虽然没有暴力,但父母想跟儿女做纯粹的朋友,这些关系把人伦给打乱了。父母要有威严,在面对子女时要有一份权威。同样,要理性地爱自己的孩子,不可以放任自流,也不可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庸。同样子女要孝顺父母,即使父母不慈也依然要有发自内心的爱。为什么儒家要以舜作为孝的典型?二十四孝里的第一孝就是「孝感动天」,舜的父母是绝对的反面教材,但是舜仍不失其烝烝之孝,恪尽为人子的孝道,为人兄的友道。
秦晖先生在来白鹿洞书院之前很担心这里会不会有一套繁文缛节,这几天我相信秦晖老师也感受到了我们拜孔子,我们敬师是发自内心的诚敬总裁太冷血,而不是用这种方式表达盲目的崇拜,更不是造神。秦先生一开始在孔子像前是观礼的,后来到了朱子像前,他就直接到前面参与行礼了。在课堂上,秦先生与同学们之间也是以礼相待的。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感染力,也是我们塑造一个文化社群的过程。这些并不是我们几个老师的能量,而是我们的文化的能量,经典的能量。郭齐勇先生昨天也讲到我们还是应该读一些书,读一些传统的儒释道经典。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我还是坚持我们首先要读儒家的经典,如果儒家根基的东西没能扎牢,就去学佛学道很容易就出偏,儒家的学问同样如此。有些人上来就玩《易经》,《易经》还没看几眼,就去算卦预测了,像这样的行为依然是急功近利,与文化毫无关系。

▲杨汝清老师授课现场
05.澄清对儒家的误解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学习也是一种手段,是让我们这一生过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手段。那么这一生怎么过?怎么过都是一辈子。任何人的选择,只要当下心安就是最佳选择。有些人出离于红尘世俗之外让他能心安的度过,那也是一种选择。
我们自身怎么去定位自己,怎么去定位才「正」?为什么白鹿洞书院要定为「正」,定为「正学」?因为儒家的学问让你不容易走偏差,尤其当你沿着「理学」的路径来学。朱子当年说得非常的清楚,说《近思录》是四书的阶梯,四书是五经的阶梯。你沿着这个阶梯拾级而上于恬,五经要放在最高处,你把北宋四子的思想搞明白了,然后再来看四书,有了四书的功底再来看五经,我们必然能成就,这是一条路。王应麟在编《三字经》时提供了另外一条路,是把《孝经》作为入门阶梯的威尔惠顿。这是不同的两条路,这两条路都对。但如果你上来就颠倒位置,先学《易经》,再学《春秋》,那一定会学歪的,你没有功底。有很多这样学易的「大师」,对这种「大师」,大家一定要敬而远之,这些用急功近利的手段蛊惑世人去谋求名利的所谓「大师」准确的定义是「妖人」。
今天谈的是「儒家的大丈夫精神」,我们当下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于社会的判断、对于文化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大丈夫榜样第一位就是孔子,还有周公、孟子。孔子,我们叫「至圣先师」,周公,我们叫元圣,就是最初始的那个重要的圣人。对文化把握不住的时候就容易误入歧途,学儒同样如此。王凤仪的善人道是一个好东西,但是后来被丁璇这些人给搞坏了。
如何避免误入歪门邪道呢?把握住孟子的思想就可以。孟子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相信最后三句话大家最熟,为什么会强调这三句话?因为这三句话完全是对症「我」的,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张扬的是个性,强调的是自我、自由。目前很多学术判断包括做传统文化的学者,都认为在中国古代,我们的儒家思想很糟糕,认为其不强调个人自由,而是强调族群。他们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对立起来认为西方文化重个人,强调个体自由,而中华文化重群体,强调服从,按照这个判断显然是西方文化更优秀。但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污蔑,也是对西方文化的歪曲。我们现在是一个极其可悲的状态,打个比方,就好像我们挖断了传统文化的根,又丢掉了西方文化的果,只摘来西方文化的花,看起来挺美,但春天一过凝成的意思,便一无所有。我们自由主义的口号喊得响当当的,但是能落地吗?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现在所谓的自由其实是一个虚假的,空洞的自由,我们并没有理解到「西方自由主义」的真谛。儒家的思想就是绝对的自由主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里能不能读出自由主义的味道来?儒家从来都不过分张扬个人主义,他张扬的是生命在整个社会中的价值跟意义以及生命和整个的历史文化的关系,所以他首先把你放在历史之中,放在一个高位上,你的生命是可以成就到高处的,不是每天庸庸碌碌地过一个所谓自由的生活。而我们所理解的西方的自由主义是最底层的,只是强调要随心所欲的过自己的生活。

▲杨汝清《<孝经>与幸福人生》
06.何以「行道」
从幼儿园到博士的老师们很多只是传授知识给你,如果能遇到打开你精神世界的导师是非常幸运的,在这个时代下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在传统的中国,这种幸运真的是随处可见的,哪怕是乡下的野老在村里给孩子开蒙都是有着家国天下情怀的,而且很多大儒都心甘情愿做「乡村野老」。清末南海大儒朱次琦先生(即朱九江先生),有两大弟子,大弟子是简朝亮,二弟子是康有为鲁尼玛拉。康有为要做时代的弄潮儿,无论是公车上书,还是戊戌变法以及周游世界,都为他赢得了名满天下的名声。而简朝亮隐居乡野教书,所以籍籍无名,但他并没有放弃学问,无论是对《尚书》、《孝经》的整理 ,还是对《论语集注》的补正工作都做得非常扎实,充分体现了他学识渊博、功力深厚、见识非凡。这样的「乡村宿儒」在古代是屡见不鲜的。所以才有「学在山间,道在山林」的说法,这才是我们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根基。
《中庸》里面讲「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百世是三千年。我们这个文化是等得起的。有认知就会有认同,你认同了这个东西就会成为你内心的坚守。我们所做的是希望大家能坚定信念,希望大家能为未来培养人才有所准备,这就是「立天下之正位」金圣权,我们为什么要立正位,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胸怀天下,也要立「正位」。我们学了文化就要学会活在当下,怎么活在当下考验的就是我们的智慧和修养。怎样行天下之大道超级修圣传奇?就是站在文化的高度看明白了再去做,然后「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f0值,行天下之大道」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再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是一个大丈夫的整全面貌。儒家的生命是向上的,宏阔的,而不是为一己之得失,为一点利益而自怨自艾牡丹江民心网。理解孟子要注意他的「辨」,《孟子》这本书开篇讲「义利之辨」,还有「人禽之辨」、「男女之辨」、「贵贱之辨」、「王霸之辨」、「夷夏之辨」、「善恶之辨」、「天人之辨」,你把这八个辨搞明白了,《孟子》就基本上把握住了。孟子的大丈夫精神怎么体现出来的?就是反复地辨明,真理越辨越明,能够把很多观点厘清。还要强调的是,读懂《孟子》的前提是读好《孝经》、《大学》、《论语》,要注意把握好这个次第。尾声
杨汝清老师在短短两个小时内,谈了许多自己的见解,听者意犹未尽。关于儒家,关于个人,关于社会,很难在这两个小时内一一展开详述,杨老师最希望我们做到的是「正视」儒家,「正信」儒家,在学问和人格上都有所成长。至此,我们白鹿洞书院所整理的「重开正学」系列文章已全部完结。在八天的时间里,各位师生在白鹿洞书院内讲学论道,其乐融融,讲座之余在庐山、东林寺等人文景点且游且学。经过这八天,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儒家传统的精神文明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古代的书院生活也并非遥不可及。这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未来的白鹿洞书院会牢记我们「重光正学」的理念,用实践去复兴这家千年书院。想了解更多白鹿洞书院近期活动和国学知识,请关注「白鹿洞文化交流中心」公众号和「庐山白鹿洞书院」服务号。
▼往期精彩回顾▼
重开正学|杨汝清:孔子的人格魅力
重开正学|韩星:孔子与儒家思想的统系
重开正学|郭齐勇: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
重开正学|秦晖:儒家的命运
白鹿洞书院文统重开盛典 | 千年学府一朝新生,传统礼乐重现杏坛

庐山白鹿洞书院
书院重开 ,宜乎斯文不坠。
白鹿犹在 ,奋矣吾道相承。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