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郭氏名人系列:林宗振汉|郭泰—东汉第一名士、太学生领袖、教育家-中华郭氏网
林宗振汉--郭泰
郭泰(128年-169年)),字林宗。太原郡介休县(今属山西)人。东汉时期名士,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郭泰出身寒微,年轻时师从屈伯彦,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他身长八尺,相貌魁伟。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被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被士人誉为党人"八顾"之一。
最初被太常赵典举为有道,故后世称"郭有道"。官府辟召,都不应命。他虽褒贬人物,却不危言骇论,所以不在禁锢之列。后为避祸而闭门教授,弟子达千人,提拔"英彦"六十多人。建宁元年(168年),郭泰闻知陈蕃谋诛宦官事败而遇害,哀恸不止,于次年正月逝世,终年四十二岁。史称当时"自弘农函谷关以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有近万人前来会葬。蔡邕亲为其撰碑文。
一、郭泰成名之路
名震京师
郭泰家世贫贱,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郭泰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于是向亲友借钱,长途跋涉到河南成皋屈伯彦处求学。求学期间,他虽常陷入衣衫褴褛,两日一餐的窘况,但经过3年刻苦学习, 终于博通《三坟》、《五典》等古籍,并“善谈论,美音制。”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郭泰有知人之明,喜欢奖励教育士人。他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奇伟,常宽衣大带、周游郡国之间。在洛阳游学时,经名士符融引见,拜见当时被京师太学生标榜为“天下楷模”的名士、河南尹李膺,李膺大加赞赏,于是结为好友,名震京师。
严拒仕进
司徒黄琼曾征召郭泰,太常赵典也曾举郭泰为有道。有人因此劝郭泰出仕,郭泰回答:“我晚上观看天象,白天考察社会人事,天命将要废弃,非人力所能支持。”于是,他都没有应命。
有人问名士范滂说:“郭林宗是怎样一个人呢?”范滂说:“隐居像介子推一样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像柳下惠一样,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天子不得以他为臣,诸侯不得以他为友。其他,我就不得而知道了。”后来母亲去世时,郭泰在守丧期间有至孝的名声。
哀恸而逝
公元168年(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事败而遇害,许多太学生死于非命。郭泰听闻后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因而哀叹说:“‘人死了,国家也危险了。’‘乌鸦不知落在那个人家的屋上啊’。”
公元169年(建宁二年)正月,郭泰在家中去世,终年四十二岁。当时从弘农郡函谷关以西,河内郡汤阴以北二千里内有近万人“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前来送葬。众人一同为郭泰刻石立碑,由蔡邕撰写碑文,写完后,蔡邕对涿郡人卢植说:“我作的碑铭有很多,都有些感到惭愧,只有作郭有道的碑没有愧色。”
《郭有道碑》 作者:蔡邕
【原文】 “先生讳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实有懿德,文王咨焉。建国命氏,或谓之郭,即其后也。”记载了郭氏与虢国的关系.
据《集圣贤群辅录》记载,魏文帝曹丕还是丞相、魏王时,将郭泰等二十四人旌表为二十四贤。另据《太平寰宇记》载,周武帝时除天下碑,唯有郭泰碑被下诏特别保留。
二、郭泰乐于奖进才德之士
郭泰一生博学多才,不墓高爵,安于退让,谈于仕途,视利禄如浮云,礼贤下士,乐与常人为伍。被称为东汉第一名士。有人曾问妆南太守范滂“郭林宗何如人?”范滂说:“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乐于奖进才德之士,是郭泰一生中极其突出的一个方面。郭泰奖进的对象以才德为标准,从不拘泥于门第出身。因此,他不仅同官僚、太学生频繁往来,而且能与漆工、邮役、屠沽、士卒、垄亩、刍牧等人结交。只要才德兼优,便极力奖进,引导其成名。
指点茅容
茅容,字季伟、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天, 郭泰到陈留,途中遇雨。在大树下避雨时,见一农夫坐姿端正,猜想可能是种地的读书人,通报姓名后,故意请求在他家借宿。茅容把他接到家中过夜,第二天一早,郭泰见茅容杀鸡做饭,认为是招待自己。但吃饭时,茅容却先将鸡肉服侍母亲吃了,然后和郭泰同食素菜粗食。饭后,郭泰向茅容作揖,说他是一名贤士,应该出去游学。茅容依照郭泰的指点,外出游学,成了名士。
资助申屠蟠
漆工申屠蟠,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喜欢读书,很有义气。但因家道贫穷,只能给人做佣工,干些油漆活。郭泰亲自去看望他,同他亲切交谈,使申屠蟠顿开茅塞,迫切想去求学。郭泰于是资助他游学,后来成为东汉的经石学家。
教导宋果
宋果,字仲乙,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性浅薄、蛮横,喜欢报复,被当地人痛恨。郭泰用规矩法度教导他,使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惧怕,余枫treasure于是改过自新。以后宋果以刚烈之气闻名于世,被公府征召,先后做过侍御史、并州刺史。
规劝贾淑
贾淑,字子原,郭泰同乡人。为人奸险,是乡里一大患。郭泰母亲去世,贾淑前去凭吊。前来凭吊的钜鹿孙威直看到郭泰这样的大贤士接受恶人的凭吊,心中责怪他,不入而去。郭泰追出,以“孔子不拒互乡”向孙威直解释。贾淑听到后,决心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个善士。同乡人但有忧患,贾淑便竭尽全力相帮,为乡人称道。陈启杰
其它
郭泰亦极善品评人伦世事。济阳(今山东菏泽附近)人黄允,以俊才知名。郭泰见他后,认为他不能笃守正道。后黄允因欲作袁隗的女婿,休了妻子夏侯氏,被夏侯氏当众历数其隐匿秽恶之事15件,使黄允声名衰败。
谢甄,字子微,与陈留人边让都善谈论,有盛名。每共遇郭泰,二人对述常连日达夜。郭泰对门人说:“二子英才有余,而并不入道,惜乎:”果然,谢甄后因不拘小节被毁,边让因轻侮曹操被杀。
史家称郭泰的奖进人才为“雅俗无所失”, “恂恂善导,使士墓成名,虽墨,孟之徒,不能绝也,”郭泰的著作没有流传。《全后汉文》收录有《答友勒仁进者》、《与陈留盛仲明书》、《苏不韦方伍员论》
三、有教无类的教育家—郭泰
郭泰后闭门教授门生,他的学生数以千计。当时知名者也有六十多人。
原晋中市文化局局长、做过20年教师的王融亮说,郭泰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与他的历史地位和他现在的知名度非常不相称。郭泰出身贫贱,也没有做过大官,这也许是他得不到足够重视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虽然以儒家为主,但从道家尤其从下层劳动人民那里汲取的思想养料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自然也被所谓“正统儒家”所轻视。
郭泰教授弟子的最大特点是发展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虽说“有教无类”,但学生却以贵族子弟为多,但郭泰的学生,真可以用“芜杂”来形容,贩夫走卒乃至囚徒剧盗,郭泰都不以为忤,尽心培养。
可能因为郭泰这种不计出身、奖掖后辈的精神,历史虽然没有给他应有的位置,但在人民心中,郭泰的名字却是光辉而长久流传的。
比如,介休当地的人,称郭泰都为“郭林宗”。“林宗”是郭泰的字,称一个人的字而不称名,传统习惯上表现的是一种亲近的感情,朋友之间才会如此。问当地人为何如此,他们都说,祖祖辈辈就是这么叫的,也不知道为什么。
当年郭泰回乡教学,必然没有什么名士的架子,与乡民水乳交融,乡民自然也不会感到生疏,才会以“林宗”称之,久而久之,留传后世,名反倒不为人所知了。就在这时,我们感到了郭泰的一片苦心:乱世征兆已见,天下即将涂炭。能指望肉食高官来延续文脉吗?不如就把文化学术、道德文章的种子深深地埋在民间,留在这些看似愚钝实则朴实坚韧的人心里吧。
四、郭泰品评与太原郭氏的形成
郭泰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党锢之祸兴起时,名士大多受害,只有郭泰和名士袁阆得以幸免。《后汉书》郭泰本传称其:"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郭林宗的籍贯,乃是并州太原之界休,而同其郡之士人,更是多见赏拔。
因郭林宗的赏拔而出名太原王氏:一、祁县王氏:王允和王淩。《汉书?陈王列传第五十六》:"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世仕州郡为冠盖。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遂与定交。"与王允发迹相伴的,是并州士族的一次崛起,王允之侄王淩最为出类拔萃,成就了祁县王氏的第二次大飞跃。二、太原晋阳县王氏:王柔和王泽。《后汉书?郭林宗传》:"王柔字叔优,弟泽,字季道,林宗同郡晋阳县人也。兄弟总角共候林宗,以访才行所宜。林宗曰:'叔优当以仕进显,季道当以经术通,然违方改务,亦不能至也。'后果如所言,柔为护匈奴中郎将,泽为代郡太守。"其后在魏晋南北朝成为冠盖鼎族之王氏,王泽、王柔兄弟得其品鉴而受用终生。后来,王淩、王昶成为曹魏时期并州士族的冠冕人物。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
东汉百余年间,太原之地无士可称,多 数担任本地的郡县僚佐超能宝贝,难登正史列传大雅之堂。后汉末季,政局动荡,士风高涨,兼以太原之风与党人之烈暗合,人物遂兴。郭泰生于贫贱之家,博通文籍而成名士,惜其后子孙无显,在魏晋随之陆沉,但就当时太原地方势力格局而言,无论是争衡当地还是进取朝官,甚至是谋划将来 前途,大多需经郭泰赏鉴之途。郭氏名望之隆可以想见。
太原郭氏从郭泰后与太原王氏一直到唐末世代联姻。
东汉百余年间,太原之地无士可称,多 数担任本地的郡县僚佐,难登正史列传大雅之堂。后汉末季,政局动荡,士风高涨,兼以太原之风与党人之烈暗合,人物遂兴。郭泰生于贫贱之家体热边缘,博通文籍而成名士,惜其后子孙无显,在魏晋随之陆沉,但 就当时太原地方势力格局而言,无论是争衡当地还是进取朝官,甚至是谋划将来 前途郭行行,大多需经郭泰赏鉴之途。郭氏名望之隆可以想见。
通观西汉,太原郭氏多聚居乡里,只能算是一个大族,而至东汉末15个太原家族,属于第一梯段的是郭氏、王氏、宋氏;第二梯段的是令狐氏、贾氏、郝氏、胡氏、祁县温氏.其他为第三梯段。郭氏虽因郭泰盛于一时,因郭泰英年早逝,旋即因缺乏具有冠冕之人物而迅速消沉。郭泰之家急降,而阳曲郭蕴之家渐升。
五、介休在郭泰授道原址修建林宗书院
山西省介休市顺城关老街有一座“千年学府”林宗书院,此地是东汉郭林宗著书立说传业授道解惑的讲学之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介休县政府在郭泰教授弟子的原址上重修了“林宗书院”。
东汉郭林宗著书立说传业授道解惑的讲学之地位于介休顺城关。王融亮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任介休县副县长时我本僵尸,倡议在郭泰教授弟子的原址上修建林宗书院。
林宗书院坐落于介休老街--文化街林宗书院内景
现在那里是一所小学。学校里立着郭泰的雕像。雕像为汉白玉制,郭泰身形瘦削,长身挺立,左臂夹书一卷,脸微侧,向下俯视,注视着从他身前经过的蹦蹦跳跳的小孩子,目光深邃柔和,似乎满含着期望———但他应该高兴的,介休在历史上一直以文脉深厚,读书人众多著称的。
著名书法家力严先生题字“林宗书院"
1989年,张颔先生为介休“林宗书院”撰联:
书院仰林宗,有道遗风能光大;
育才兴乡学;折斤霖雨见典型。
张颔,1920年生,山西介休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自幼家境贫寒,因酷爱文史秋彤搏击操,博闻强记,苦学成才。曾任山西省参议会秘书、北平华北文法学院文书主任。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副处长,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兼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古文字学会、中国考古学会、中国钱币学会理事。
六、纪念郭林宗
山西介休郭林宗祠老照片
2014年4月18日下午,中华郭氏网郭在权、郭子政和郭湘,在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郭世科老先生,和汾阳王府武总陪同下,来到山西介休寻访郭林宗遗迹,祭祀郭林宗,受到介休政协郭秘书长等郭氏宗亲的热情接待。
2014年4月18日,中华郭氏网主要管理人员祭林宗。
郭有道墓,位于介休城区东门外,山西省第一批省保单位,墓地南北长50米、东西宽35米。墓向南,夯筑封土,下方上圆,高4米,下边边长13米,上圆周长52米白斩鸡怎么做。墓前原有东汉建宁四年(171年)蔡邕撰文并书丹《郭有道碑》一通,至明代已佚。清康熙年间傅山依原拓临摹另刻一碑,立于墓前。现无存。
2015年6月15日甲辰吉时,中华郭氏网组织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55名郭氏后裔不远千里来到介休三贤故里郭林宗墓地寻根问祖,与山西省社会备界人士100余人举行了隆重的揭碑公祭郭林宗大典。
揭碑由郭氏后人中德高望重的郭崇岱、郭申生、汾阳郭氏名誉会长郭世科老先生、中华郭氏网站长郭在权先生四人组成,随著墓碑上缓缓升起的黄绸,一块庄严肃穆的郭泰墓碑与郭氏后人清晰谋面覃霓。
六、历代名家歌咏郭林宗诗
咏郭有道
(唐)卢照邻
大汉昔云季,小人道遂振。
玉帛委阍尹,斧锧婴缙绅。
邈哉郭先生,卷舒得其真。
雍容谢朝廷,谈笑奖人伦。
在晦不绝俗劫机惊魂,处乱不为亲。
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
冲情甄负甑,重价折角巾。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谁知仙舟上,寂寂无四邻?
郭林宗故宅
(宋)赵瞻
悲哉汉末之人士,虚名哗众世皆靡。
奸邪愤努相角犄,溃然天下党锢起。
党禁根剔密如此,何欤纲漏郭夫子。
意在大儒照物理,逆鉴过福以行己崔中石。
又岂高卧安闾里,谦捐涵纳海之水。
前视乱国如覆轨,明哲大雅之所美。
有道进退能犹是,故宅莫问但遗址。
然谁敢谓李元礼,其徒器识不能尔。
怀古郭林宗
(明)杨伯柯汾州府同知
东京主德衰,举世尚杨榷。
士论日以清,朝政日以浊。
不知祸所基,犹自矜高卓。
及乎党锢兴,善娄遭犄角。
贤如李杜辈,骈首就刑刎。
哲哉郭林宗,千仞翔凤欤。
和不与物比,请不与众角。
立身有常仪,谗怨无由作。
至今土一丘,人林仰先觉。
题林宗祠
(明)萧启
暂停车马谒荒祠,高节清风想昔时。
明哲独能逃汉党,人亡谁解恸周诗?
断碑零落藏榛莽,古墓荒凉近路岐。
英爽若存应识我,生刍莫讶奠来迟!
题林宗
(明)苏舜泽
高张琴绝弦,暗投珠委路。
嗟哉东都士,祸枢踵危步。
穆穆郭林宗,深心托幽素。
含章贞自抱,诚微几早悟。
仙舟聊可并,堕甑岂堪顾?
懿彼拯民章,明哲伊谁赋?
谒有道祠
(明)胡汉
先生出处汉人豪,半亩祠堂半野蒿。
古木寒鸦栖未稳,霜清天阔月轮高。
缅怀郭有道先生
(明)孔天胤
鸿飞白云中,众鸟徒营营。
达士一何远,杳然凌太清。
内蕴保身哲,外无绝俗贞。
横波顺仙棹,角巾偶华缨。
誓将断巨鳌,支彼天柱倾。
时哉不我与,高岭独含情。
谒有道祠
(清)董柴
偶来东郭外,系马谒先民。
高荫槐犹古,遗碑篆又新。
一身超党锢,千载表人伦。
细雨祠前暮,临风想垫巾。
过郭有道故里
(清)黄琴如
懿行乡之重,百年土一丘。
哲人今不见,芳躅自堪留。
九世张公宅,终身晏子裘。
瑾瑜光祖德,诗礼裕孙谋水浒英雄传。
骑鹤音容远,招魂草木秋。
朔风吹夜月,阴雨滴青楸。
戚里伤弥切,素交嗟未休。
泪添汾水曲,并入黄河流。
经郭有道宅
袁学谟
西河高士昔称仙,蓬荜余别晖一天。
剪韭只知延上客,穷经不厌铸群贤。
龙归溟海云霞净,凤隐凡邱毛羽全。
汉代英雄今已矣,寒鸦犹噪旧庐边。
南州孺子慕高贤,远送清风一榻悬。
钩当不逢藏石室,角巾无恙濯灵泉。
空庭皓月留余照,匝径黄花绕暮烟。
莫道遐飞鸿未杳,羡君茅屋白云边。
先生故址傍云阡,禾黍离离鹤唳天。
胜迹空留残碣篆,孤芳时带夕阳烟。
霜侵老树风还古,秋满荒台月尚圆。
今日访仙踪迹远,桃花洞口色依然。
七、郭泰的著作
《全后汉文》收录有《答友勒仁进者》、《与陈留盛仲明书》、《苏不韦方伍员论》。其他著作失传。
八、历史评价
符融:“ 高雅奇伟,达见清理,行不苟合,言不夸毗,此异士也。”
范滂:“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猛虎教师,吾不知其它。”
李膺:“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
韩卓:“此子神气冲和,言合规矩,高才妙识,罕见其伦。”
孙威直:“君天下名士,门无杂宾。”
1、重要通知|关于举办首届世界郭氏青年大会的通知
2、郭氏大讲坛,特邀您来演讲||首届世界郭氏青年大会演讲嘉宾征集!
3、首届世界郭氏青年大会顾问|著名抗日英雄、原新疆北疆军区司令员郭兴将军(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阳原型)
第二届中华郭氏家谱展专题:
1、第二届中华郭氏家谱展“海峡两岸郭氏宗亲恳亲晚宴”隆重举行
2、郭氏头条|第二届中华郭氏家谱展暨家谱中心揭牌仪式在杭州举行
3、第二届中华郭氏家谱文化论坛举行 聚焦郭子仪家族世系和家风
4、正式启动|首届世界郭氏青年大会第三次筹备会在杭州召开
5、郭氏家谱论坛|郭赞兴:论家谱体裁的规范和内容的完备性。
郭子仪研究专题:
1、揭秘|汾阳王郭子仪在历史上的真实容貌
2、唐·汾阳王郭子仪书法和诗词作品赏析
3、血脉相连|大唐汾阳王郭子仪三位儿子墓志铭
4、千年一见|大唐汾阳王郭子仪四位弟弟墓志铭
5、中华郭氏网2012年保护西安郭子仪家族墓地纪实
6、大唐汾阳王郭子仪12幅传世画像、故事图
7、汾阳卷旗迎风舞 仰首回枪世无双--汾阳枪的考证
8、汾阳王府史话
9、揭密|台北故宮博物院馆藏《免冑圖》背后的故事:郭子仪"单骑退回纥"与“西原大战”
10、揭秘《宫心计》中真实的郭太后--郭子仪孙女郭念云历位七朝、五居太后四十余年。
11、权威发布|大唐汾阳王郭子仪家族世系图(北魏至唐末、五代 )1.0版
12、郭氏研究|从郭子仪家族世系探讨汾阳王祖籍、籍贯和出生地问题
郭氏视频:
1、安徽卫视文化寻根节目:《百家姓》“郭姓”专题
2、第二届中华郭氏家谱展宣传片
3、同一首歌|郭氏一家亲MTV——原创歌曲
4、天下郭氏一家亲|丁酉年全球郭氏大拜年
推荐阅读:
1、正本清源|天下郭氏并不是出自太原阳曲!
2、真假讨论|华县西马村郭姓遗迹“造假”之我见!
3、错误百出|太原阳曲新立“大唐汾阳郡王郭子仪纪念碑”碑文内容商榷
4、张冠李戴|郭子仪持陌刀戎装像真伪考证
5、不能善待宗亲,何谈亲情?记郭柳宗亲参加华县开光活动的亲身遭遇。
6、我为什么不会再去华县西马村?——“华县郭氏宗亲联谊会荣誉会长”郭洽顺致海内外郭氏宗亲公开信
7、郭洽顺: 关于对《我为什么不会再去华县西马村?》公开信的几点说明
关于我们
中华郭氏网成立于2006年11月17日,网站管理人员均是网上志愿参加的郭氏宗亲义工。2013年8月12日,经批准,中华文化促进会成为中华郭氏网主管指导单位。2014年6月15日中华郭氏网通过百度官网认证。走过10年,中华郭氏网已成长为全球最大、最具权威的公益性郭氏家族网,深受海内外郭氏宗亲的好评。
中华郭氏宗亲理事会是以中华郭氏网为主体,及各地郭氏宗亲联谊会、郭氏宗亲个人和特邀人士自愿组成的公益性组织。
宗旨:研究郭氏文化,弘扬根祖文明;
理念:公益,睦族。
关注郭氏群体、团结互助、共享信息资源;
为郭氏宗亲提供寻亲续谱、联谊交流的平台。
(友情提醒:十年来,中华郭氏网不忘初心,从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募捐。)
关注我们
长按以下二维码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可直接订阅中华郭氏网最新资讯。或微信搜索公众账号:zhonghuaguoshiwang 关注中华郭氏网。
请将郭氏家族精彩资讯分享给身边的郭氏宗亲!
加入我们
1、加微信号:gzq888999000,告诉姓名、地域和职业,即可申请加入中华郭氏网微信群。
2、加QQ群:中华郭氏网总群 11368645
3、登录郭氏网上家园——中华郭氏网:www.guohome.org 注册会员。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卡西利亚斯女友【视频】鏖战火魔扬“铁军”精神,市消防支队驰援达州完成任务凯旋归队!-自贡在线
大理东方女子医院【视频】量子力学“大神”潘建伟开讲:探索的动机(下)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科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