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于禁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关羽- 有人说“一场败仗会抹杀一个人一生的功绩”,-极速历史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9-03-11

姜一郎于禁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关羽? 有人说“一场败仗会抹杀一个人一生的功绩”,-极速历史

姜一郎到了生死关头,就可以看到一个人是不是怕死,视死如归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于禁投降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大举出兵,进攻樊城。荆州大战拉开序幕。当时天下三大势力都汇集于荆州,荆州的北部在曹操的控制下,南部六郡分属刘备与孙权(各三郡),这决定了荆州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镇守樊城的是曹军中的征南将军曹仁,由于北荆州归顺朝廷晚,曹操的统治基础并不牢靠。可以说,樊城是曹军守备上的一个软肋。关羽利用北荆州动荡不安之机,果断发动攻势。消息传到曹操耳中,他知道关羽厉害,光凭曹仁恐怕不是对手。夏侯渊已经被杀了,要是曹仁也被杀,他曹操的老脸往哪搁呢?他赶紧派两员大将前往增援,一个是左将军于禁,一个是立义将军庞德。于禁是曹操麾下名将,他治军严谨,大公无私,故而深得曹操信任,拜为左将军。庞德则是关西名将,曾是马腾、马超的部下,以骁勇善战而闻名,马超败后,他投降了曹操。这两名大将的到来,令曹仁信心大增,他命两人率领各自兵马,屯驻于樊城之北。

此时已是八月,时值秋中,暴雨连绵,给于禁、庞德造成极大的困难。由于汉水水位暴涨,脆弱的河堤多处决口,洪水汹涌澎湃,淹没了樊城四周的平地,有的地方水深达数丈。于禁与庞德的援兵都没有驻扎在平地,只得率众将士迁往高地以躲避洪水。关羽利用水师的优势,溯汉江而上。于禁与庞德都是步骑兵,躲在高岗之上,想冲杀连机会都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着一处处高岗被关羽水师分割包围,一口一口地吃掉。于禁、庞德麾下有七个军,在关羽凶悍的进攻下,全军覆没。于禁走投无路,这位曾经跟着曹操南征北战几十年的名将,最后一刻晚节不保,在绝望之中,向关羽举旗投降。于禁虽然是名将,但名将并不都是不怕死。就比如汉代的李陵,在战场上是何等勇猛,在被围之际,他还喊着“我不死,非壮士也”,但在生死那刻,他还是妥协了。恋生是人的本能,人格伟大与否,有时就看在死亡面前,敢不敢依然坚守信念不动摇。于禁与李陵一样,最后都动摇了,这也注定他与李陵一样,要终生蒙羞。与于禁相比,庞德却选择宁死不屈。面对关羽部队潮水般的进攻,庞德拼死力战,最终被生擒。他被押到关羽跟前,见到关羽时,依然傲气凛然,挺直腰板,不肯下跪。比起左将军于禁,庞德显然更有骨气。

关羽打心底佩服庞德的骨气,有意招降。正好庞德有个堂哥,名唤庞柔,效力于刘备,关羽便说道:“庞德,你老哥现在汉中,若你肯投降,我就拜你为将军,你看如何?”庞德大骂道:“竖子!什么投降!曹公拥有甲兵百万,威震天下。你们刘备不过是庸才罢了,岂是曹公的对手!我宁可死为国家鬼,不生作贼人将。”竖子是古代骂人的话,意思就是“你小子”。庞德不仅骂关羽为竖子,还讽刺刘备庸才,把蜀汉称为贼,一向要面子的关羽听罢勃然大怒,当即喝令左右,推出斩首。其实庞德本是凉州将领,他曾投降曹操,为何不肯投降关羽呢?因为曹操对他有知遇之恩,没有因为他是降将而区别对待,反而敬重有加,用人不疑。关羽虽有意招降庞德,言语之中不免还是带着胜利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庞德本就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当然宁死不从了。庞德的死讯传到曹操耳中,曹操叹道:“于禁跟了我三十年了,没想到在危难面前,还不如投降过来的庞德啊。”显然,曹操对于禁是失望到了极点。

后来,孙权夺取荆州、杀了关羽,有意与魏国和解,便把于禁遣返回国。当时曹操已死,曹丕对于禁的归来,不仅没欢迎慰问,反而故意让人画了“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伏”等像,羞辱于禁。于禁见状不禁大为羞惭,不久后竟一命呜呼了。人固畏死,然而当死不死,活着也不容易的。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