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二十六,家庭冷暴力-晖常有料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9-03-14

姜一郎二十六,家庭冷暴力-晖常有料

姜一郎
家庭冷暴力
我记得前些年,呼吁抵制家庭暴力的声音很高,也有许多案例,这些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法制的健全,家庭暴力貌似没那么严重了,但是一个新的暴力名词,也是我这篇文章所讲的主题--家庭冷暴力,正在不断蔓延它的伤害。
冷暴力的特点是伤痕在心理上,在精神上,如果长久的受伤,压抑,对于青少年来说,心理上一定会出问题,并且可能在某些时候爆发出来,我们看到的例如少年犯罪,自杀等等仅仅是一个结果,其背后肯定会有长期累积的原因。家庭冷暴力分为语言暴力和情感暴力,两者并不相互独立,而且有时候会相辅相成一并给孩子造成伤害。
先说说语言暴力,实际上在语言暴力中最没有破坏性的就是纯粹的骂人,比如国骂啊,骂街的那几句啊,因为这几句话所传递的内容除了单纯的骂你,发泄,没有其他太具体的内容,挨骂者,只要不是天天挨骂,基本过一段就好了,没什么长久的影响。真正可怕的是有内容的,尤其在家长对孩子之间,这种有内容的骂人是伤害性最大的,可能整句话都不带脏字,但是这种语言一出来往往会给人的心里造成打击。我举几个例子就明白了。“你给我从家里滚出去!”“你不得好死”“你吃我的,穿我的,用我的……”“你有能耐到外头去使啊!”
这几句都是比较典型的,破坏力比那些骂街的可强的多,这四句话我挑一句解析一下,比如最后一句“你有能耐到外头去使啊!”,这句话往往是在家长和孩子产生矛盾的时候,家长开始用社会地位和社会能力去打压孩子,意思有二点,一,“我在社会上能耐要比你大,所以,你得听我的”,二,“你的这一套到了社会上不好使!就只会在家这样。”其实这两层意思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是完全听得出来的,在心理上他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欺压,因为在这一瞬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实际上变成了弱肉强食的关系。另外一个潜在的威胁会发生于这个孩子在外面和别人发生争执或冲突的时候,由于家长的这番话的刺激,可能本来就是一件小事,但是孩子的心里不这么想,他想的是“如果我怂了,那就真没能耐,在家长面前我就永远抬不起头了,我不能让他们在这么说我。”所以一旦发生冲突,他可能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要打赢,这个时候他是没有理智的,而惨剧在这个时候往往就会发生,设想一下,两个学生打架,由于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要赢,可能在旁边拿起一块砖头就打过去了,如果旁边是把铁锹呢?如果旁边有把刀呢?未成年人在冲动的时候往往不会想那么多的,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活的例子,他说他当时只有一个想法“不管结果咋样,我要把这口气挣回来。”而问题的根源在于,语言暴力所造成的心理阴影。
再说一下情感暴力,情感暴力的核心在于家长的权威性与强制性,由于家长本身所具有的强制能力和权威地位,使家长在双方的情感交流中占据主导,中国的家长是非常喜欢帮孩子做决定的,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很多家长他们希望自己孩子的一切事情他们都可以了如指掌,这种控制欲使得家长们非常喜欢介入孩子的自我世界,而在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独立意识和逆反心理的双重作用,往往就会产生矛盾,当一个事情孩子很愿意和家长分享的时候,当然是皆大欢喜,但当发生矛盾的时候,这种对立就使得强势的一方经常想一些其他的办法,比如,强制或欺骗。
我承认在很多欺骗中,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善意的谎言,但这并不影响这种欺骗给依旧青少年造成心理创伤,并且不会因为是善意的谎言就减轻伤害程度。原因在于,即使是善意的,但是欺骗的事实是成立的,如果当事者本身认为这种欺骗给自己造成了伤害,或者认为被耍了,被强制执行的话,即使他心里明白家长出发点是好的,依旧会有心理阴影,还有一点,就是家长在类似的情况下做的实在不够光明磊落,他们往往不承认欺骗也不认错,却用很多的虚伪去故意掩盖,我说过,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心理学家,他们可能不会用虚伪去骗别人,但是对于对方是否在进行情感欺骗往往判断很准,尤其是在和从小就在一起的家长打交道的时候,你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孩子们早已熟悉,其实说白了还是面子问题,家长为了自己在孩子面前可笑的面子,往往会让一个很小的欺骗造成很大的伤害,因为当回想起来的时候,孩子们记住的不仅仅是欺骗本身,而是因为这个,我的家长用更多的虚伪和强制去刺激我。
所有的这些冷暴力,会给孩子们在精神上造成伤害,如果长此以往,内心中就会有一个一个难以解开的结,家庭冷暴力归根结底,除了家长们的“好心办坏事”,“想出力但方法不对导致事与愿违”之外,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于,有些家长太习惯于用处理社会问题的方式去处理和孩子之间的问题。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