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二战美军不抛弃不放弃救治伤员,日军却用砍杀战友解决问题-野史也有大学问
姜一郎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电影《血战钢锯岭》中,男主角道斯一个人几乎把战场上所有的美军伤员都救了下来,还顺便给一名日本伤员做了点急救措施。美军在二战时也的确如此,战斗可以输,但士兵们一定要尽可能活下来,拯救伤员不遗余力,毕竟大家都是一个队伍里的兄弟,怎么能忍心让兄弟在战场上慢慢死去?
在战场上哪怕是尸首,也要帮忙带回家乡,体恤安葬,落叶归根,这其实在我们寻常老百姓看来是正常的。在这种正常价值观的指引下,作战方式大有不同。以前的战争讲究的是对敌方有生力量的歼灭,现代战争讲究的是对敌人战力的削弱,这样一来打死一个敌军,敌军战力只是缺少1;而只击伤一名敌军,其他敌军为了照顾他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战力下降。伤员是累赘,甚至还有可能让整个队伍遭到团灭的危险,他的战友们绝对不会把他扔在一边置之不理,这和我们奉行的文化价值观戚戚相关,已经在军队中是不成文的规定“不能丢下一个人”。
而日军却截然相反,虽然他们的战斗力很强,那种不要命的打法也打败过很多国家的军队,但他们对待自己军队伤员时的表现实在让人心寒。他们在遇到一起行动的队友负伤且确认丧失行动能力时,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安慰或者医治,而是会毫不犹豫的给他来一刀以了结其性命(之所以选择用刀而不是用枪,理由居然不浪费子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举措,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在战场上负伤的战友将会成为日本军队最大的负担。这其中包括托运伤员运输成本、救治伤员的医药成本、照看伤员的人力成本等诸多方面的付出(这也是我们在看有关二战的战争影片中,极少看到日本军队有军医和医疗兵的原因)。简单粗暴的“一刀斩”,不仅解决了上诉诸多问题,还避免了伤兵被俘而泄密。
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强的求生欲望,尤其是在频临死亡时,这种藏匿在潜意识中的人类本能就会越发的强烈。虽然日本士兵都以“为天皇而死视为光荣”,但当真正要面对自己生命的终结时,还是会有很多人不情愿。所以,在这类日本伤兵即将被砍时,为防止其反抗,还会被战友用枪指着自己。据老年人回亿,日本鬼子负伤了,在河边摆上木柴,浇上汽油,把受重伤鬼子架上去,点染汽油,再齐声喊:回国吧,回国吧。伤者一味求饶大喊:我还能为国效力,我还能为国效力。烧死后鬼子骨渣被扔进河里,进中国那么多鬼子兵不断被后来鬼子烧完了。
虽然日本士兵们会被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洗脑,但真正到了自己受重伤,却要面对曾经的战友砍死的情景时,他们才会意识到“武士道精神”的荒谬吧。但伤员想反抗也是没用的,因为除去准备砍死他的战友外,还会有个战友拿枪指着他,怎么着都会死在战友手中,这时这些日本兵心中应该是无尽的绝望和悲伤。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