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五步行为方案,专治情绪不稳定!-卓越心理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9-03-18

姜一郎五步行为方案,专治情绪不稳定!-卓越心理

姜一郎1
逃离现场
面对熊孩子,你像一座移动的活火山。
有什么办法可以不喷发?
很多书会教你数数,从一数到十……我保证,你数不到十,你连一都不数就会直接怒吼。
另一些书让你深呼吸,腹式呼吸……事实上,你根本不想要呼吸,你最想要一掌挥过去。
千钧一发,


像我一样,站起来,跑出去!
一定要速度!就像闪电侠一样蹿出去!一定要愤怒!就像全世界都对不起你!
我知道你气极了,所以让你平静地数数和呼吸,怎么可能?你不必平静,你需要喷发!
关键是——去 “ 别 处 ” 喷发。
在情绪失控之前,你能够察觉到一些征兆,好比比雷声先到的闪电。
此刻,快速离开现场,离开你想要发作的对象:孩子(其他人也适用)。
满载着你的愤怒情绪,用你的全部力量跑开——
(在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到另一个房间、下楼、跑出二十米、离家出走!
知道为什么让你数数和深呼吸?就是为了获得暂停,一个“时间差”就能燃尽喷发的能量。
而我的办法,是让数不了数,呼不了吸的你到“别处”喷发,同时获得暂停。
相信我,这容(舒)易(服)得多。
2
提前预告
在闪电和雷声之前,你其实能更早觉察自己的情绪“可能”要爆发。
就像看到雷暴雨之前的乌云密布——你知道自己今天情绪不好,压力太大。
所以,在电闪雷鸣、倾盆而下前,提前很早告知孩子(包括其他家人):
“妈妈今天特别累,心情也不好,很可能发火。如果我真的发火,大家都会受伤,你一定不愿意这样,妈妈也不希望做坏妈妈,所以请你尽量做好你的事,让妈妈安静一会儿!”
——提前预告,不一定要心平气和地讲,可以带有一些情绪,甚至通过喊叫,你试试看。
喊叫,是一种形式上的宣泄(而且可以降低动武的几率),然而,喊叫的内容“保持正确”才是关键。
内容要点是:说明原因、结果、评价、期望。
原因:开放自己的感受——自己因为和孩子无关的事而心情不好,并不是孩子本身犯了大错。
结果:可能会情绪爆发,伤及所有人,包括孩子和自己。
评价:情绪爆发是不良的,有伤害的,自己不希望发生。
期望:我要用安静来调节自己,请你了解我的需要,尽量给予帮助。
3
自我开放
第二步“提前预告”,已经开始做了一些关于自我(感受)的开放,但很有限,于是他人对你的了解也很有限。
不管在家在外,我们都难免迁怒于令我们感到安全的对象:孩子。代价是破坏孩子自身的安全感。
你不可能没有负面情绪,或完全压抑,有一个方法可以帮你比较安全地发泄,同时保护孩子的安全感——自我开放。
较高程度的自我开放,示范如下:
“告诉你,妈妈今天一天累死了,怪我自己平时不运动,现在带着你走这么多路,腿都要断了。”
“我确实是答应你要讲故事,可是我很想反悔——其实妈妈也很纠结,觉得不讲违反承诺,不是好妈妈,讲又真的实在说不动了。”
“妈妈是个普通人,会发脾气,会做错事,还有好多毛病,但这不妨碍我想努力变好。”
“我把这些都说给你听,因为我非常希望能被你理解,我也相信你能懂,能体谅妈妈。”
——说出自己那些“不正确”之处,而不是指出孩子的“不正确”。
最后加上中肯的自我分析 ,对孩子的信任。
你宣泄了情绪表达了感受,昭告天下:你不完美,但你会努力。你将体验到对自我的接纳,这才是靠得住的安全感。
孩子,也在你无伤害的言传身教中,学会正面开放自我,接纳自我。
4
事后讨论
在我的工作中,几乎所有的父母咨询者都会在事后懊恼——这一次又没有处理好孩子的问题。
我问他们有没有想过,事后和孩子交谈——一律瞪着我:事后还可以说啊?
日子又不是不过了,做错了又不是不能改正。
卡住你的,是你的“能力”(不会做),还是“面子”(正确性)?
再次示范:
“今天大家都很累,你从坐下来就一直要妈妈讲故事,我已经说了吃完饭讲,你还是闹,如果妈妈当时不出去,就可能发大火,说不定当着很多人面骂你或者打你,那就不好了。”
“妈妈确实答应了你讲故事,你想听不是你的错,不过有些事需要根据情况做一些调整——比如妈妈特别累,你可以让妈妈休息一会再讲,比如要吃饭了,我们先吃,吃完再慢慢讲。这样也可以,你也做得到,对不对。”
孩子若有所悟,频频点头,并且重复我的话。
事后,心平气和时,你有更好的状态和理性,孩子也平复了很多,反而是最佳讨论时机。
如果不讨论,不要侥幸认为,事情已经翻篇。
对孩子来说,那些积累起来的伤害都在;对你来说,又一次放弃了改变自己。
事后讨论,迟吗?
5
身体接触
打,最坏的一种身体接触,它会粉碎安全感。
作为群居动物,人类的身心需要大量身体接触,这种渴求从呱呱坠地就开始了。抚养者的抚触是建立一个人自信和他信的基础之一。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哭闹的孩童迅速平静下来——不用开口,只需紧紧地抱住他两分钟。一只温柔的手放在肩头,可能胜过千言万语。
这是最古老的方法,根植在我们的DNA里。
在你即将爆发时,在你万分恼怒时,在你痛感挫败时——
把你想要狠狠挥出去的手,使劲放在孩子肩头。
用你冷冷下垂的双臂,紧紧搂住他。
我试过,用坚决的给予,用他温暖的回应,治愈我自己。
孩子的爱比我们更无私,想想要抛夫弃子出走的我,想想不吃饭站在街边张望妈妈的林恳。
你想象得出,8岁的他如何飞奔而来。
我想象得出,18岁的他长大离开的身影。
在孩子长大之前,管住自己,这样青春期的他还能接受你放在肩头的手,成年后的他还能和你坐下说说话。
如果你现在,就开始。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