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云浮有个地方,因南山河“大洚水”而得名!-云浮最前线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9-03-20

姜一郎云浮有个地方,因南山河“大洚水”而得名!-云浮最前线

姜一郎
合作&投稿 微信&电话丨18938467686

前言:洚水乡,位于都杨镇境内南山河汇入西江口处,因南山河又名大洚水而得名。洚水乡古名程溪浦,得天独厚,靠水吃水,靠山吃山,资源充沛,鱼米之乡。历史上,洚水乡开发较早,早在三罗建制以前,这一地域就属高要管辖,并非瘴疠之地。正因如此,历史上关于洚水乡的文献记载就非常多,包括历史、人文、传说、风物等等,甲于全城,非他处可比。因此,我想今天就以孤陋之才,探索历史上有关洚水乡的文献记载,成集呈上,希望各位文化爱好者能从中有所了解、启迪。

程溪浦口有蒲母养龙 ,列断其尾,因呼掘龙,时人见之,则土境大丰而利涉之。——晋朝·顾微《广州记》
云浮老乡万人大群
加入
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也。居常涧中捕鱼以资日给。忽于水侧遇一卵大如斗,乃将归置器中,经十日许,有一物如守宫,长尺余,穿卵而出,因任其去留。稍长二尺,便能入水捕鱼,日得十余头。稍长五尺许,得鱼渐多。常游波水,潆洄媪侧。媪后治鱼,误断其尾,遂逡巡去,数年乃还。媪见其辉光炳耀,谓曰:“龙子复来耶?”因蟠旋游戏,亲驯如初。秦始皇闻之,曰:“此龙子也,朕德之所致。”乃使以元珪之礼聘媪。媪恋土,不以为乐,至始兴江,去端溪千余里,龙辄引船还,不逾夕至本所。如此数四,使者惧而止,卒不能召媪。媪殒,瘗于江阴,龙子常为大波至墓侧,萦浪转沙以成坟,人谓之掘尾龙。今人谓船为龙掘尾,即此也。——南朝宋·沈怀远《南越志》
都城,汉端溪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后晋·刘昫《旧唐书》
程溪水,在都城县东百步,亦名灵陵水,南越志云昔有温氏妪者,端溪人也,居常涧中捕鱼以资日给。——宋朝·乐史《太平寰宇记》

晋康郡悦城之龙母,闻于天下矣。自秦讫今,盖千数百年,其威神灵享如在......观夫人之事,发迹于程溪,以圣母有鞠育之恩,而五龙有劬劳之孝报,视今迁奉之地,前后左右,山川气象雄伟,殆非人之能卜而有是也。——宋朝·邓桓显《孝通庙记》
神为秦温氏之媪,渔於程溪,得巨卵藏於家,生七龙,五雄二雌,从而豢之,鳞角既具,乃放之江。媪日候江次,龙辄荐嘉鱼於媪,若致养焉者。始皇闻之,召媪,媪行中流,龙挟舟而还。媪死,乡人葬之程之左澨、绛水之滨。后有衰麻而杖哭诸墓,且恶其迫潮汐也,一夕大雷电,迁之高冈,乡人祠之始此。自唐天佑历宋,由永安郡夫人五命为崇灵济福妃,五龙子皆爵徹侯,二龙女皆夫人,额由永济改曰孝通,大观二年所赐也。——元朝至元二年·揭傒斯《孝通庙记》
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又名降水。——明朝嘉靖十六年·陆舜臣《德庆州志》
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也,居常涧中捕鱼以自给......媪殒,瘗于江阴,龙子尝为大波至墓侧,策浪转沙以成坟,人谓之掘尾龙。今人为船为龙掘尾,即此也。——明朝·董斯张、闵元衢、韩千秋《吴兴艺文补》
秦时蒲媪者,居悦城之南。一日浣于江侧,得卵大如斗......始皇闻之,召媪。媪行,中流挟舟而还。后媪死,乡人葬之程浦水口左遖。——明/清·《肇庆府志》

庙旧名博泉神庙,在德庆州东一百里悦城之南。相传昔有蒲媪,于水浒得一卵,大如斗,持归置器中,经数日,忽有一物若守宫,长尺余,穿卵而出,能人水捕鱼。忽一日,治鱼误断其尾,遂去。后数年乃还,始知其为龙也。今媪死,瘗江阴,龙尝鼓波至墓侧,萦浪转沙以成坟。——清朝·刘应麟《南汉春秋》
青旗山,亦在县东北六十里,林木青葱,人不敢伐。——清朝·《大清一统志》
大洚水在东安县南二里,一名南山河,有二源,一出大绀山,一出蒲竹迳,东流绕县南又北入西江,水口有大石,土人呼为大绀石。——清朝·《大清一统志》
青旗山,在县北,林木青葱,人不敢伐。——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青旗山,在城东北六十里,开展若旗。——清朝·郝玉麟《广东通志》
德庆青旗山有三足鹿,相传秦时龙母蒲媪常乘白鹿出入,农人恶其害稼,母乃断一足以放之,至今鹿有三足者。——清朝·郝玉麟《广东通志》
南山河,在城南二里,其源有二,一发大绀山,一出蒲竹迳,东流绕县城北入西江,又名大绛水。水口一大石,横亘中流,难通舟楫。——清朝·郝玉麟《广东通志》
龙母温夫人者,晋康程水人也......墓之南有山,天将雨,云气必先群山而出。树林阴翳,有数百年古木,人不敢伐,以夫人有神灵其间云。——清朝·李调元《南越笔记》

德庆青旗山有三足鹿,初秦时,龙母蒲媪,常乘白鹿以出入。农人恶其害稼,母乃断一足以放之,至今鹿有三足者。三足鹿善鸣,鸣辄有验。在山上隅鸣,则贵官诣龙母庙,自上流而至。在下隅鸣,则自下流而至,甚不爽。——清朝·屈大均《广东新语》
秦蒲媪墓,晋康志“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于水浒得一卵,大如斗......媪死,瘗于江阴。龙子尝为大波至墓侧,萦浪转沙以成坟”。蒲误作温,旧志墓在州东一百里悦城之南。——清朝·邓淳《岭南丛述》
(孝通庙)右曰青旗山,巨木郁茂。旧有盗伐木,群蛇叠次,盗暴亡。有三足鹿,即母所豢者,善鸣,鸣辄验;如在上隅鸣者,贵官诣庙,山下隅鸣者,则自下至;迄今一毫不爽。有猿,有白鹇,有鷔,有野牛迭出,并无一人惊之。故鼎革以后,大江山木濯濯,独此山葱郁不改,则神灵显赫可知也。——清朝康熙四十九年·程鸣《孝通庙旧志》
毋饮江流,恐遇潜牛。——清朝·史梦兰《古今风谣拾遗》
西江有潜牛,牛身鱼尾,能上岸与牛斗。——清朝·屈大均《广东新语》
洪文都距县十五里,洚水墟在洪文都。——清朝道光四年·汪兆柯《东安县志》
南山河,在城南二里。其源有三:一发大绀山,一发鹏石分水岭,一发茶洞分水凹。至东落围合流,绕县城自南而东,盘折数十里,北出洚水入西江。洚口一大石横亘中流,难通舟楫。建县初,知县萧元冈条议开凿,时因地方甫定,不果。嗣知县郭濂节据士民告议,于大石下广设埠头,换舟搬运,不必凿通,其上面疏浚河道,约计工银六百七十五两,详允两院,因工力浩大,未就。后之莅玆土者,尚留意于斯,亦是东山不世之利也。——清朝道光四年·汪兆柯《东安县志》
青旗山,在城东北六十里,开展若旗,横连蔽日。楚怀王时,龙母寄寓程溪,即其地也。后迁庙悦城,以此为照镜山。树林茂密,有三足鹿驯伏其中,官船至,辄先鸣。康熙癸巳岁,大饥,乡人诣庙乞以山木赈,许之,自是斧斤相寻,遂成濯濯云。——清朝道光四年·汪兆柯《东安县志》

军署教场,在县城东北,枕伏犀山,左旗山,右鼓山,中设演武台,万历十八年建。前后二座各三间,东西房各一间,照墙一座。参将陈璘于两旁植松十余株,日久倾毁。雍正十三年,副将项朝选、知县王者栋、署守备金式、千总龙万潮等重建。——清朝道光四年·汪兆柯《东安县志》
原夫大绀岭兮,分两枝龙。右枝由大台下殿,穿毡底而出思怀,至降水口之正结者,谓之锂鱼跳降是也。——清朝·黄绍台《六都鳌鱼上水大地赋》
都城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容溪,温媪养龙之泽也。——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杨文骏《德庆州志》
先有程溪,后有龙母。先拜程溪,后拜龙母。——洚水民间历代俚语
城溪水,在都城县东百步,亦名灵陵水,南越志云昔有温氏妪者,端溪人也,居常涧中捕鱼以养。——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杨文骏《德庆州志》
大洚水古称程溪,中游叫南山河。其源有三:一是大绀山,二是鹏石分水岭,三是茶洞镇禾枪顶东麓(此是主源)。至春花塱村之东合流称南山河,绕县城南缘自西南向东北,迂回盘折经云城镇、河口镇至都骑镇洚水出口注入西江,全长46公里,主要支流有高峰水、云楼水,流域面积255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3.15%,上游坡度大,下游河床较缓,流域平均宽度8.78公里,沙质河床,沿河两岸土地肥沃,上游矿产资源丰富,由于长期开矿和森林资源遭受破坏,山丘植被覆盖度小,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床淤泥升高,两岸耕地常受洪水淹没威胁。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下游河口圩至洚水圩河段约15公里,可通行3-4吨的木船,近40年来由于河床淤高,已不能通航。——1995年《云浮县志》

山作旌幢拥,江絣镜面平。
舟航乘晓发,云日入冬晴。
鼓到江心绝,槎冲石角横。
经过悦城曲,无语笑浮生。
——明朝·陈献章《渡程溪》
奇峰屼耸立千寻,春上烟林紫翠深。
领得乾坤分付意,江南巨镇到于今。
——明朝·陈本义《青旗拥翠》(古康州八景之一)
龙母初庙难觅踪,青旗山深雾重重。
鼎湖尚有老鼎在,初庙已付闲谈中。
——当代·佚名《龙母初庙》
慑龙御鹿翠旗森,治水神功正宠恩。
故国灵溪飘棹韵,水天一色祀巾魂。
——当代·石换民《程溪怀古》
岭南胜境,孰者堪游?畅车轮之飞转,一任所之!溯西流至云浮,亲临僻地。西居粤壤,嵌两广之关钥;东缠程溪,形郡城之壕堑。水碧波卷,纵一苇之所如;溪岸青葱,极浮游之逸乐。绛水口狭,巨石亘其中流;青旗山巍,耸伞盖而蔽天。
地奇岩险,俗异传怪。或云得卵,蒲媪养龙自赡;或传见怪,龙母之鹿三足。山高南顾,叹媪墓之难觅;岭顶西望,见其庙于江阴。水兑青莲,颇怀写意;林懋多客,犹觉伤神。鸟飞林间,蛇吐雾霭。客寻其中,殆觉遗弃俗务;士入此冈,不复欲知外情。
水浒漾青,绝其波澜之兴;藁苇泛淌,任之流连至暮。久而神脱,恍若御龙升天;霞雾掩映,益觉怪险惊魂。其山也如是,引天下隐士争慕之。愿抛尘寰归此境,却效卧龙耕南阳。岂不可追美哉?
——当代·唐国公《青旗山赋》

作者:周业锋,整理:云浮最前线
云浮最前线 ID:yfbuluo
90%的云浮人都关注了呢个公众号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