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二甲双胍的三个用药细节!-基因比你更懂你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9-03-21

姜一郎二甲双胍的三个用药细节!-基因比你更懂你

姜一郎
关注我,一起涨姿势~不正确的用药方式,不仅让疗效大打折扣,而且还容易造成药物的不耐受或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的时候,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用药的剂量和用法,精准把握药物的疗效。
一、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
【病例分享】
患者男,49岁,初诊为“2型糖尿病”,给予二甲双胍片500 mg/次,每日3次,饭前服用,患者出现恶心欲呕、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考虑二甲双胍引起,改用500 mg/次,每日1次,饭后服用,上述症状消失。
【案例解读】
胃肠道反应是二甲双胍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等。二甲双胍起效的最小推荐剂量为500 mg/d,成人可用的最大剂量为2550 mg/d,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 mg/d。
二甲双胍使用时的剂量调整原则为:“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开始时服用500 mg/d或<1000 mg/d,1-2周后加量至最大有效剂量2000 mg/d或最大耐受剂量。注意老年人群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调整剂量。
注意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在调整过程仍需监测血糖。
病例中患者服用的是二甲双胍普通片,不仅宜从小剂量起始,也最好饭后服用来规避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二、剂型不同,服用有别
【病例分享】
患者女,56岁,1月前诊为“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后,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加用二甲双胍肠溶胶囊,500 mg/次,三餐后服用,但效果不显著,于是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该药,血糖逐渐达标。
【案例解读】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二甲双胍的常用剂型有二甲双胍普通片(或胶囊)、肠溶片(或胶囊)和缓释片(或胶囊)。所用二甲双胍剂型不同,会在药效、起效速度和毒副作用等方面有所差异
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服用方法也有区别,各藏“玄机”。1二甲双胍普通片(或胶囊):
此种剂型应在每日进餐的同时或餐后服用,这样不仅有利于规律用药,还可以与胃肠道食物混合,减轻其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如果采取此种服法,仍出现胃肠道反应,可考虑更换成二甲双胍肠溶或缓释片(或胶囊)。
特别提醒:二甲双胍的胃肠反应多出现在用药早期(约前10周),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可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
2二甲双胍肠溶片(或胶囊)
肠溶片(或胶囊)是药物在肠溶材料的包裹下,直接抵达作用地点——小肠,从而发挥作用。这种剂型克服了普通片对上消化道的刺激作用,既减轻上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又可最大限度增加消化道对药物的吸收利用。
二甲双胍肠溶剂型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当餐后血糖达高峰时,药物浓度也相应较高,作用较强,较好地覆盖了餐后血糖高峰期,从而达到有效的降糖作用。
3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胶囊)
缓释片(或胶囊)是以凝胶包裹药物,每日仅需服用一次,即可达到缓慢释放、平稳降糖的效果。由于采用缓释技术,药物在胃中溶解量大大减少,从而也避免了上消化道的不良反应。
最好在餐时服用缓释剂型,这样食物可轻度延缓其吸收,增强其缓释效力。
个别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也可早晚餐时分两次服用。
特别提醒:缓释片如果掰开或嚼碎服用,就破坏了包裹药物的凝胶,缓释片就变成无缓释作用的普通片,因而每日1次的用量,无法控制全天血糖。所以应当整片吞服,不得掰开或嚼碎服用。
三、正确联用,1+1>2
【病例分享】
患者女,40岁,因“1型糖尿病”20余年使用胰岛素治疗,体重50 kg,BMI:24.6 kg/m2,每日胰岛素总量82 U,空服及餐后血糖仍偏高,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500 mg/天口服,胰岛素用量下降至60 U/天,血糖控制较前好转。
【案例解读】
只有选择正确的联用方式,才能1+1>2。
1、二甲双胍与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可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这两种药物都有一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联合应用有可能增加胃肠不适。
2、二甲双胍与磺脲类降糖药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糖输出;磺脲类药物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两类药物联合,作用机制互补,具有更全面针对T2DM病理生理缺陷的特点。
3、二甲双胍与噻唑烷二酮类联合:二甲双胍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能更好地降低HbA1c ,显著改善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抵抗,但联合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升高LDL-C)高于单用二甲双胍。
格列奈类药物属于餐时促胰岛素分泌剂,与二甲双胍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在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且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时,可考虑选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奈类药物。
4、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可以增强肝脏和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启动胰岛素治疗后应保留二甲双胍。
长期使用胰岛素,由此带来的体重增加在所难免。二甲双胍不仅能减少胰岛素用量,还可进一步降低血脂,这种降脂作用于血糖下降无关系。
病例中患者体重稍超重,胰岛素用量约1.6 U/kg,用量较大,提示胰岛素抵抗的存在,给予二甲双胍后血糖逐渐控制即是佐证。
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可予二甲双胍治疗,前提也是没有禁忌证,尤其注意除外1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状态。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已经有公司提供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二甲双胍疗效相关基因的基因分型检测服务,这里引用WeNote的相关基因的检测报告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提高生命质量常见病预知预防明确个体基因分型了解先天的遗传特征人体使用说明书易 感基因检测微信公众号:genewn公司官网:会员中心:wenote.genewn.com/user点
“阅读原文”进入官方网站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