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二十多年扭转了西方人的看病方式-华侨传媒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9-03-24

姜一郎二十多年扭转了西方人的看病方式-华侨传媒

姜一郎

(《北欧华人报》记者强强、张文报道)瑞典是一个科学发达又非常保守的国家,可是,对异国文化难以接受。二十年多前还把针灸称之为“魔针”的瑞典人,对中医更是不了解。那时,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中国的古代时期,误认为中国医生还是李时珍年代“郎中”的形象。仅仅二十多年的时间星转斗移,现在一些急诊病人和瑞典医院难以医治的病人已经自己选择中医的看病。有人说:“中医在瑞典短短的时间发展,如度过了五个世纪”,这一点也不为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位中医专家来到瑞典南部的一家中医诊所。每天面对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和寥寥无几,将信将疑的患者实在感到沮丧,那时根本没有中药,也不能卖中药。看一个病人要做一个多小时的解释工作,真是难呀!不过他们没有灰心,想办法选择走出去。到健康大会上宣传、去各种疾病中心去讲座,到人多的地区发广告,开办各种类型的中医教学和培训班,到外国人开办的健康诊所帮助会诊等。几年间,他们走过了瑞典的大小城市和乡村……。利用各种宣传的机会努力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医学理论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让他们亲眼看到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上确实效果,他们每到一处如同播下一颗中国医学的种子,在此也克服了很多“艰难险阻”。

在瑞典中医人士多年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经过近八年的奔波劳顿“转战南北”,这颗灿烂的传统中医之花,终于在瑞典结满了丰硕的西方之果。2005年8月他们从南方的小城市搬到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与同道们一起成立了“北欧第一家中医院”。在成立大会上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原政务参赞周衡出席了“中医院”的开诊典礼,为医院开业致辞、剪彩。前任大使吕凤鼎专程为医院题词,中医药也成为中国与瑞典建交60周年外交史上一个亮点。从此,中药开始能摆上中医医院大厅内公开销售了,病人也逐渐再增加。

2007年8月瑞典成立了中国医药集团(中医院、教学、中药公司、中医药研究)四位一体,中医在瑞典全面地开展起来。在集团开业的那天,中国驻瑞典前大使吕凤鼎、商务处前参赞邱德亚、瑞典斯德哥尔摩前省长莫兹和瑞典知名人士,中资机构、华人侨领,各界朋友等,出席了成立大会,见证了中国医学在瑞典的发展盛况。中国驻瑞典前大使吕凤鼎自豪地挥笔为瑞典中国医药集团题词:“中国医药,人类瑰宝”。从此,中医在瑞典开创了新篇章。

现在,瑞典人对中医有了一定的了解,原来他们有病首先找瑞典医生约时间看病。几十年过去,如今的瑞典,很多有人患病首先考虑找中国医生喝中药、扎针灸、中医按摩等,一些急性病,更多的疑难病症需要中医大夫的帮助解决。瑞典人经常这样说,“中药虽苦,但是,能治大病”,中国医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疑难病症,扭转了西方人的医疗方式。

本报记者采访瑞典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宗金波。据宗金波介绍,经过瑞典中医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中医在瑞典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初统计,仅斯德哥尔摩就有百家诊所,全国(包括)瑞典人开的各种大小诊所已经超过500多家。可是,中草药的应用还需要经过几个国家转运才能到瑞典,中药还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中成药的注册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医发展的弊端,有待于急需解决。中医老龄化问题明显突出,存在中医高层次人才缺乏。宗金波提出,我马上就要退休了,瑞典中华中医药学会将有新的人选接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今后,中医药在瑞典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是,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是面临突出的问题,否则会出现中医后继无人。

关注“华侨传媒”了解国内外最新华人华侨资讯 请扫以下二维码


华侨传媒资源共享合作平台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