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争降价只为进医保 跨国药企高毛利不再-政策准入
姜一郎
7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中国医疗改革大踏步前进的同时,一个与之相关的群体——跨国药企则在这场改革中走得越来越谨慎。
开打“组合拳”
“到2020年,基本形成公立医院运行和治理新机制,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意见》里的这一句话直接点明了医改的任务和时间表。
“这是国家层面在医改方面释放的最积极的一个信号,可以说暴风雨说来就来,如果能按时按量完成相关的改变,那就是颠覆,对整个医疗的方方面面都影响重大。”一位业内人士对《意见》如此评价。
《意见》中对包括医院、医生、医保等方面的改革都做了细致的规定,其中“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医务人员协议薪酬、监管大处方、医保控费”等多项措施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在前述业内人士看来,医改提了这么多年,“这一次是真正的组合拳,前面的只能叫做试水,而要真正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绝对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他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
但无论如何,能够提出时间表、细化各种措施,就是值得鼓励的。尽管目前还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结果和影响,但不得不承认,随着近几年我国医保改革的逐步推进,一些方面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某跨国药企中国区药物部门工作人员丁先生就直言不讳地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大家都说对公立医院的影响最大,其实忽略了公立医院背后的我们(跨国药企),对公立医院的任何改革都会触碰到我们的利益。近些年来我们的地位已经完全不同了。”
降价进医保
丁先生口中最大的不同来源于跨国药企产品从曾经的“高毛利高销量”到如今的“降价只为进医保”。这一点最直观地表现在最近刷新的国家医保目录中。
近期,人社部发布了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的结果,在44个参与谈判的药品中,36个被纳入医保目录乙类范围。这些药品的平均零售价格比去年降低44%,最高降幅甚至接近70%。其中不乏来自葛兰素史克、诺华、强生等跨国药企的重磅产品,有的甚至低于周边国际市场的价格。
这种结果“对参保人和医保资金都有好处,但对降价企业而言就很难说了,或者说有好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丁先生解释,“但不进入的话,未来的路会越来越难。”所以,尽管有参与谈判的药企表示“砍价超出企业的预期”,但仍旧有8成企业点头了。
据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对新金融观察记者介绍,很多年前,我国在医药管理、医保支付等方面没有很明确的硬性规定,“过去部分医生都很习惯给患者开跨国药企的原研药。”换言之,彼时跨国药企的产品是不愁销路的。
但时移世易。一方面,药占比30%的红线已经限制住了,“今年是部分试点,未来可能会强制执行。”史立臣说。那么,一旦全面强制执行,“哪个医生敢违规开药?”另一方面,随着食药监总局加入ICH,越来越多的海外药品会进入中国市场,“你不加入医保,竞品抢先加入了,自己就会很被动。”
除此之外,此前跨国药企一条重要的来钱之道如今也不那么好走了。“之前我们都有医药代表,现在对这块打击很大,基本没什么空间了,那我还不如进医保目录,医生也能放心大胆地开药。”
未来不确定
虽然部分跨国药企牺牲利润进了医保目录,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一劳永逸,未来仍旧是不确定的。
丁先生介绍,目前进入目录的大部分都是专利已经过期的产品,“对这些产品而言,要考虑降价之后换来的销量增长能否达到预期。”史立臣则跟进一步指出,药品不是快消品,一降价之后销量就可能几倍地增长,二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可能有的企业短期内不一定获利甚至获利会减少。”
而对于极少部分即将到期的专利药产品而言,“虽然还能够享受一定的红利期,遇到的外部竞争对手少,但对跨国药企而言,也要充分照顾到同款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价格体系,这也需要做一些调整。”丁先生说。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跨国药企都比以往加大投入,期待在高毛利、高价格的高端药品上有所突破。如果能做到人无我有,让自己的药品成为不可替代的刚需,那么自然有底气不进医保目录。
但在史立臣看来,任何药企都想研发出“唯一的”产品。只是,“专利药的研发尤其是西药方面的突破是非常困难的”,无论在资金还是人力等方面,都不是一时半刻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只想走高端药的路线,那生存下去会很困难。”
所以,“该争取进的品种还是要争取进,高端药也要加大投入。最新的《意见》执行到什么程度也都说不好,但至少应该先为未来做些准备。”丁先生说。
结语:如果您想和我们合作,我们——北京安妮福克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有着专业的医疗团队,丰富的临床试验经验,以及专业的医学编辑队伍,我们有着合法的药品准入路径,详情请咨询我们,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