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二战期间日本几年都拿不下中国的原因-军备圈
姜一郎
解放后,很多抗日神剧出现,小编也看了很多!日军的战力,武器装备在大神面前就是纸糊的!应了毛爷爷那句话,一切都是纸老虎啊!
但是现实中的日军,在二战时,岛国之地!人口那么少,却同时抗衡多国,但是还是未能拿下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二战时期的中国算是历史上积弱到了极点,军阀分治,国共内战,经济军事工业化水平甚至赶不上清末。就是这么一个弱爆了的国家,以日本人当时的工业化水平,居然整整八年打不下半壁江山。这不得不让我对日本人是否真的强大产生怀疑。要知道,当时日本可不是现在的日本,当时的日本牢牢坐拥日本本土,东北三省,朝鲜半岛,台湾。面积不可谓不大,工业化水平不可谓不高。而当时中国政府实际的控制领土,其实就只有关内500万平方公里左右。打了八年就打下两百多万平方公里,不得不说日本人可能这个种族真的不行。
从清朝灭亡到二战爆发前,甚至到二战结束时,中国一直都是诸侯割据内战不断。北洋政权和国民党政权这两个形式上的中央政府,从没有在事实上统一过中国。
这一时期,一方面残酷的内战,让中国经济严重衰退。另一方面,军阀们为了应付战争不断加重税赋,竭泽而渔。当时中国工业非常落后,不但用于内战的各种武器弹药依赖进口,甚至连士兵戴的钢盔,国内都造不出来。
战争-征税-再战争,在这个恶性循环下,中国的经济越来越艰难,可军阀们不知悔悟,好象要不断施放这绚丽的火药焰火,直到耗尽最后的国力为止。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都痛恨战争渴望解救。
按常理,这时候强大的日本只要对国弊人疲的中国发动雷霆一击,占领全中国应该如探囊取物这样轻松。战前,中国日本德国三国军事精英们多次战棋推演,也都只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切顺利,中国三个月就会被灭亡。
可是,日本最后为什么没做到这一点呢?它究竟犯下了那些致命的错误?
发动灭国战争,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发动人力资源,说白了就是征兵。而最高明最有效的征兵方式,就是把占领区的人口,直接征召成自己的部队。然后利用新部队,攻占新的占领区。从而征召到更多的部队,攻占更多的占领区。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日本用60万军队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消灭了中国大部分的空军,全部的海军,国军最精锐的100多万军队包括全部德国师,占领了半个中国,占领中国大部分的工业,却没有能力在7年的时间内统一全国,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国人口有4亿,死伤才3500万,还不包括自然灾害跟内斗,日本占领中国的领土上的中国人口过多,领土过大,就导致了日本需要派大量的日军驻守占领的中国领土,这样就导致可用的机动兵力越来越少,而且日本却没有像满清跟蒙古一样,重用汉奸军队,在中国的伪军虽然有100多万,但是比日军还要少,而且伪军全部在日本占领区,在后方维护治安,对付游击。
所以,成功发动灭国战争,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要有足够诱惑力的财富,来吸引被占领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当兵。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解释日本二战中为什么没能占领全中国,就很容易了。
日本有许多熟知中国历史的人,他们知道历史上占领中国的民族都先占领了中国北方。他们无知的以为这是龙脉命运什么的原因。虽然在著名的田中奏折里说过,“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但是,这些日本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读书不肯下真功夫,从不学习经济学心理学,甚至连基本的人性都不懂。
他们只知道占领中国北方,却不知道或者舍不得或者根本不敢,给钱给枪给贫穷的北方人,好让他们心甘情愿来当兵卖命。这是他们最致命的错误也是中国最大的幸运。
日本整个二战,绞尽脑汁发动本土人口潜力,最后甚至开始征召老头子小孩子当兵。可就算这样,也不过征召了400万军队。这点人数的军队,去控制那么多占领的国家和海洋,一个平方公里连一个人都没有,岂不是痴人说梦?!要知道,当时亚洲单单中国就有征召400万军队抗日的能力。
日本愚人天皇,缺乏努尔哈赤更不消说成吉思汗,那海一样宽广的度量。总说什么“大东亚共荣圈”,一个区区的东亚就算大了?这样胸襟的人,当然不敢征召朝鲜人台湾人东北人华北人甚至中国南方人,组成庞大的异族军团,跟随他打天下。
以为单凭借日本岛国贫瘠的人口资源,就能称霸天下?自以为是加畏首畏尾,真正一个愚人。
日本二战不是败给美国人,是败在自己的小心眼。
再谈日本在中国攻击方向犯下的重大失误。
日本害怕异族军队造反,不敢使用异族军队,这种小心眼还能理解。可既然战前就定下来从北到南的攻击方向,而且这个进攻过程也很顺利,东北华北都很轻松的到手,军队伤亡也很小。也和德国约好了一起夹攻苏联。为什么突然改变进攻方向,在上海和国民党军队打起伤亡很大的消耗战?最后,又一次改变战略,直接南下攻击东南亚,结果被迫直接对上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消耗战中,耗尽了日本本土所有的人力和物力?
要知道临阵变计是兵家大忌,日本为什么这么蠢?
说起来,日本人还是太小心眼太贪财了。他们想独吞战争胜果,压根儿没考虑利诱贫穷的北方人当兵,帮它北上攻击苏联南下攻击中国南方。它开战目的就是为了抢钱。而且,这个钱只能天皇自己和一群财阀享用,连普通日本人都不能碰一下,何况异族人。
所以,它占领中国北方后,根本没有认真进攻苏联贫穷的西伯利亚地区,帮德国盟友牵制苏联人军队。日本人打打小算盘,觉得这样太吃亏,放弃了和德国约定的夹攻苏联的战略。导致苏联人放心大胆的将几百万精锐部队调往西线战场,对付德国人。这是德国人战败原因之一。德国战败结果也间接导致了日本战败。
日本人不觉得中国北方的穷人,是宝贵的财富。反而觉得北方的人口对于开矿办厂发展农业来说太多了,要养活这些人更是很大的负担。不如直接攻占上海这些富裕的南方城市来钱快。中国南方农业收成好,养活占领区人口比在北方容易,而且能轻松捞到更多财富,天皇和财阀们以为,打南方才最合算。
但他们没想到,当时,日本在上海附近没有机场,发挥不了日本的空军优势。南方纵横的水网地形,大大限制了日本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隔海攻击迟迟不能得手,造成后勤补给困难。日本失去了地利。
他们更没有想到,蒋介石会有勇气选择在上海进行全国总决战。上海抗战时,蒋介石“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悲壮决死战宣言,极大鼓舞了全中国人抗战图存的斗志。不但感召了全国的军阀停止内战,甚至纷纷克服种种困难,忍饥挨饿开赴上海,发起了对日决死战。比如,许多壮烈战死的川军,死前穿的只是草鞋。在日本人眼里垃圾一样的中国人力资源,却在上海在长沙在桂林在中国各地,不惜以几比一甚至几十比一的无畏代价,造成了日军大量伤亡和物资消耗。日本失去了人和。
随着战局出人意料的拖延,日本战前储备的石油橡胶等战争必需资源消耗一空。天皇和财阀们被迫或者说故意把战局转向了东南亚等西方殖民地。在这里,他们以解放者的姿态,轻松的接管了原来的西方殖民者占有的各种资源和财富,填满了天皇和财阀们的口袋,比如说橡胶林。
但是,他们也在称霸天下的路上越错越远。随着占领的土地增多,日本人可利用的人力资源反而越来越少,这简直是笑话,也是一个悲剧。
中共就非常好的避免了日本的错误,他们进东北后,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大搞土地改革,说白了就是给穷人送钱。东北人感激党的政策,分到土地后踊跃参军。结果,林彪带领北方人组成的四野,在一个冬天的土改后,就神奇扭转了东北不利的战局,最后一直打到海南岛,解放了全中国。
还说日本,他们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军事经济战场败给美国?
这和他们忽视普通国人的利益,忽视团结更多异族人力量,有非常大的关系。
反观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军事经济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和他们比较重视普通美国人的利益,注意团结更多异族人力量,有非常大的关系。
其实老蒋的遭遇跟日本差不多!
蒋介石向往独裁,他说:一个国家应该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他缺乏民主思想和民主精神蒋介石没有顺应这个大潮,所以没有笼络住人心。蒋介石的失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缺乏民主意识,不能很好的启用和调动国民党内其他派系的力量的积极性。他用的是封建正统削藩平抑的手段。搞得国民党非嫡系的人惶恐不安。红军长征能够成功,根本就是蒋介石想利用剿匪为名行削藩之实,收一箭双雕之利,与其说红军英勇善战倒不如说是国民党各派系有意放红军一马。
蒋介石用人不当。由于不信任非嫡系的人,所以只好重用嫡系的。结果,恰恰是嫡系的人坏了他的大事。内战中的几个关键的岗位就都被共产党的代理人占据了。如东北的卫立煌,西北的胡宗南,国防部的郭汝瑰等等,这些都是黄埔系出身,却都为国军的失败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有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高级将领。这种在自己的军队的高级位置上存在这么多的第五纵队,怎么可能不失败呢?蒋介石应该想到,在与苏联密切合作的时期,苏联很可能早已深深的埋下了战略间谍,他最为信任的人不一定就是最可靠的人。
蒋介石在对美国的关系上犯下了严重的失误。这不但错失了由美国出钱出武器,出高级指挥官训练三十万人的登陆朝鲜进而进入东北或日本本土的军队,还失去了美国的信任,使美国认为蒋介石不愿意积极进攻日本,由美国独立进攻日本牺牲的代价太大,由此不得不考虑联合苏联来进攻日本。如果蒋介石能妥善的应对好史迪威计划,哪里还有后来的苏联出兵东北和国共东北争夺的战争?
在东北争夺的战争中蒋介石也犯了严重错误,这就是在四平战役时已经彻底击溃了共军,却没有继续进行追击,如果反动追击,共军是没有能力和时间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的,林彪给延安的电报都说了,准备放弃哈尔滨,到大兴安岭去打游击,毛主席也同意了林彪的意见,可见当时毛主席和林彪都已经彻底绝望了。结果蒋介石迫于美国的压力,竟然持续停战了四个月,四个月后,共军在苏联,朝鲜,蒙古的帮助下组织起了新的军队和防御,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造成了他自己的成千古恨。毛后来的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对那段历史的总结,也是对蒋介石的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