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互善型社会养成的点滴观察思考-北美老邓
姜一郎
融入加国的生活,感受最深的并非那些破败不堪与国内形成鲜明对比的基础设施,也并非传说中的好山好水好空气,而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友善、谦让,互助。
一直在观察和思考为何整体上是这样的互善型社会。可是吧一直难以落笔。概因为叙事太为宏大,琢磨可以写成一篇论文了。索性就写自己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吧。
而观察和解读本身就是个很主观的事。人自带原罪,骄傲!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双手盲人一般地在摸象,并用摸到的那几点来试图解释这纷繁复杂的世界。
好吧,得先声明,这是老邓这个盲人的手摸到的世界,一定很主观。
总还记得初初登陆加拿大的时候,从飞机上下来,脑袋晕乎乎的上个卫生间,随手就把装满证件和现金的包放在卫生间的洗手台上。转身径直离开风风火火地直奔提取行李的传送带。
十分钟后,有机场工作人员跑来行李传送带边不住打量旅客,然后径直跑来问我,掉了东西吗?
这才反应过来,他手上拿着我的手包。
物归原主,暗自庆幸。甚至忘说声谢谢,更忘记了检查有否遗漏,工作人员就已离去。
这是加拿大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没过几天,还处于倒时差的痛苦过程中,开车去Costco超市购物,大件小件一大堆推着购物车出了超市,将购物车搁置在空无一人的露天停车场上,开车径直离去。
到家一摸钥匙,坏了,装满证件和上千加元现金的手提包落在购物车上了。那可是空无一人的露天停车场,没人能够看见,拾到也没人能够知道。
上千元的加元现金在加拿大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很少使用现金的西人来说,绝对可以用巨款来形容。
先打断一下,讲几个故事“洗刷”一下加拿大的“贫穷”老百姓吧,顺便让各位了解一下为何说是巨款!!!
身边有朋友把房子租给西人老外的,月末支付房租时,老外租户经常捉襟见肘付不出来。来找朋友商量,能否先付750加元省下的等发了工资马上补齐。延期其实很好理解,但这位租户给出的是有零有整的750加元,甚至还有两块的硬币。这是否充分说明这是他目前能拿出的所有现金了?
一个华人家庭在自家车库里卖点家里用不到的东西。其中有一台很旧的电脑,半卖半送100加元。旁边邻居的一个中年老外过来商量:“能否把这台电脑先留半个月不卖。他特别想买来送给孩子,但要等到发工资后才能有这100块钱......”
老外的工薪阶层不容易,在华人中上千块也不是个小数目。这样说吧,这笔钱可以用来买全家近两个月的食物,可以购置一件家用大件,淡季特价时能够购买往返中国的飞机两趟了......
如此,诸位看官明白我说的巨款的概念了吧?再把场景拉回停车场。
购物车还孤单地在那露天零下十度的空旷的停车场。但让我绝望的是,装满现金的手包不见踪影,心情顿时跌倒谷底。一股冰冷和无望立马涌上心头。
绝望也得试一试,走进Costco超市的服务台,告知了工作人员手包遗失的情况,工作人员是一个近60岁的老太太,她很和善地边安慰我别着急,边在服务台四处寻找。结果不妙,并没有找到。
一般遗失物品都是放在服务台由顾客自行来领取的。
老太太说,也许我们去办公室经理那里看看。走出服务台带着老邓穿过商场来到办公室,慢吞吞的节奏,还时不时安慰我几句。
到了超市办公室,我站在门口等。老太太进去和另一名白人老头一同走出来,兴许就是他们的经理吧?我仔细一看,手上都是空空如也,白人老头直接问我,叫什么名字?手包里面有些什么?
绝望归绝望,还是勉强打起精神回应了他。
白人老头掉头回到办公室,很快拿出了我的手包。这个时候老头还忍不住开玩笑:“你赶紧检查一下,看东西有没有少?刚才打开里面明晃晃好多现金”
他接着说,这是刚才一名顾客捡到后送来的,因为打开后看到现金太多,就没放在服务台而是直接送到经理办公室来了。那位顾客没留姓名放下手包就离开了,你们真的太幸运了。
我丝毫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真的有人会捡到装满大额现金的手包,然后在无人看到的情况下,还在零下十几度的露天步行几百米给送到服务台。
请注意,这是三个递进式!装满现金的包,根本无人能够看到的场合,零下十几度步行几百米给你送到服务台。
也不敢相信只简单问了一声我的名字,啥也没看也没问,就这样把手包还给我了。
有种温暖的情绪在内心滋生。
类似这种事情几乎移居加国后每个月都会上演,从手机,到钱包,到放在公园椅子上一天的Kindle电子阅读器,每次无一例外,要不在最近的失物招领处取回,要不失物就静悄悄地在原地等着我,还未被人发现......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免费志愿者团体,从帮助无家可归的到保护环境的,从清理小区垃圾的到免费帮助新移民的......
去到商场总会有前面的人给你拉着门,人们之间还没碰到就sorry满天飞......空气里迎面而来的是安静的味道,听不到说话声音,听不到喇叭声,路人见面点点头笑笑会绕着走开,连狗都很少叫了,几乎感受不到扑面而来的戾气和焦虑,这种感受,越到人口相对稀少的中小型城市越明显。
这些,是我对这个“互善型社会”的一些个人感受的片段。
可是,哪里有完美的社会和制度?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人性的贪嗔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裸露在阳光下的人性并没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个社会治理以平等、尊重为根本,以法律为底线的社会。主流宗教还是以圣经为主的天主教和新教。而圣经里面说了人是有七宗原罪的,这可以基本推论为人性本恶,可为什么一个假设人性本恶的社会最后却日渐生长着善果?
那究竟是文化背景?社会制度?还是别的什么能够熏陶出这种轻易感受到的互助互善的社会氛围呢?别跟我扯啥素质高,素质是个特糟心的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说过:“一个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完善的法律体系今天就不进行论述了。我想说说对传统和行为规则的理解。
不敢妄言是否是因为加国人口稀少,人均资源多,大家不用抢?所以都慢吞吞的?
但数百年的和平,没经历过战争没经历过饥荒,既没暴富过也没暴穷过,长期在这种不温不火淡然的环境中熏陶,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都会变得处之坦然了吧?
老邓曾经总结过一个叫做饿汉逛超市的观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感受?特别饿的时候去超市买东西,啥食物都想买。而如果是吃饱喝足或者说不太饿的时候再去逛超市,购物车明显食物品种会少很多?
穷怕了,饿怕了,对金钱,对物质的索取不也如此?
套用心理学一个词,叫做“原生家庭”,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若不自知,一生都很难摆脱。一个个体是如此,一个家庭是如此,一个社会何尝不是如此?
爷爷那辈是这样过,父母那辈是这样过,儿子孙子这辈也会是这样过。与人为善、保护小动物、尊重每个人的界限......很多类似观念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熏陶早已经深入了人心,成为了不言而喻的社会共识,成为了固若金汤的价值观。
你见或不见,恐惧或爱,贪婪或满足,都在那里,未曾远离。
作为一个以圣经作为基本价值观的国家(没有任何歧视别的宗教的意思,事实上宗教信仰自由也是加拿大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观)。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财富多少会不平等,获取财富的方式是平等的,人格上、法律公共政策的制定上是平等的。
而公共政策有着三条不可逾越的底线。第一是物质上社会救助的底线,这让贫困者也有基本体面的生存保障,不至于反社会。第二社会阶层间保持着流动性,不至于让人心生绝望。
第三条是保持所有人的尊严,保持每一个个体的尊严,即是保持整个社会的尊严。一个有尊严的社会,万万是恶不到多大程度的。而这是我今天最想说的。
内心有尊严的人会有做人原则,有做人原则的人会懂得自爱,懂得自爱的人会懂得关爱别人。我想,这个推论没人会有反对意见吧?
我从不认为有任何一个人不懂得尊严为何物,即使ta很穷。这就就像说一个人区分不了温暖和寒冷、区别不了吃饱与饥饿是不可能的一样,而任何一个人都有感受是否受到周围环境尊重的能力。
By the way,为何此时脑海中又想起被解放的黑人奴隶,姜戈先生!(具体参见二货导演昆丁先生的电影《被解放的姜戈》)
无法论证,不过,一个由充满自尊的人构成的社会,会怎样呢?
当一个个个体都具备正义感、或是心存善念、爱与感恩,久而久之,身边的人也会学会感恩、爱并心存善念。一个社会也是如此。
而正是这些软环境是构成一个良好社会的基石。毕竟,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物质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创造的财富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观其社会,信任程度高反而导致交易成本最低。不用挖空心思去揣摩,不用设置各种套路试探......
相反,如果整体社会观念遵循丛林法则,以破坏规则为荣,所谓的明哲保身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幻象罢了。当年的孟母三迁,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
哲学家陈嘉映先生曾提问:何为良好生活?
更进一步追问,何为良好社会?
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在于“己”。中国传统学问的精神,也在于此。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所谓的成己之学,不只是经济学所理解的自利,也不只是生物学所提出的自私的基因,成己之学,也是天下之学。
更进一步,即是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一种自我完成,在其背后,则是道与义在做支撑。
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当然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但如果囿于形式,缺乏道义,就容易流于自私与自利。
而这也是礼义陵夷的时代症结的内因,一是沉溺于自利,二是寄望于外力。
钱穆先生在《人生十论》中提到:“要把我们自己的一套现前享福的旧人生观,和西方的权力崇拜向外寻求的新人生观相结合,流弊所见,便形成现社会的放纵与贪污。形成了一种人欲横流的世纪末的可悲的现象。”
如陈嘉映先生所言:“我们不想变成一个普遍的大写的人,我们只是要作为个殊者变得更优秀、更丰富,并使我们身处其中的生活世界整体变得更优秀、更丰富。”
一个个良好生活的个体,是否就构成了互善的良好社会最坚固的根基?
有一天,带八岁的女儿去公共游泳池游泳。小姑娘忘性大,第二天才想起游泳衣掉在人来人往的公共游泳池了,很是着急,这是她最喜欢的游泳衣。
我不慌不忙说,有空我们去公共游泳池找找吧。果不其然,又过了一天慢吞吞地带着她去到游泳池服务台实物招领,拿回了她遗忘的游泳衣。
女儿非常不解地问我,为什么隔了这些天都还能够找到我们遗失的物品?
我回答,因为人与人之间就是互相帮助啊?你曾经捡到别人的东西马上自然地交到服务台,别人也会是这样自然处理的。爱的氛围就是这样互相影响的。这叫做,将爱传下去。
女儿哦了一声,似懂非懂。正好看到了前方有人掉在地上的手套,欢快地说,我们捡了送到服务台吧?
临了,用好基友的一句话收尾吧:“你若有爱,处处可爱;你若可恨,事事可恨。不是世界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怎样的世界”。
作为曾经的连续创业者、公益志愿者,如今的枫叶国移民奶爸。老邓在加国首都渥太华一边安静陪伴两个孩子成长,一边通过本公众号记录着眼中的北美社会和生活,本号内容涉及留学生移民关心的吃穿住行、教育、社会等,并提供相关留学、移民、海外投资等资讯供国内小伙伴参考!老邓的个人微信号如下,欢迎扫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