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二战德国国防军联手美军,对战纳粹党卫军,这是什么剧情?-冷热军事史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9-03-29

姜一郎二战德国国防军联手美军,对战纳粹党卫军,这是什么剧情?-冷热军事史

姜一郎

葛澄/文
1945年5月5日,希特勒自杀后第5天,欧洲西线主要战斗已停止,在奥地利伊特尔城堡,却上演了一场德国国防军加入美军,联手对战纳粹党卫军的战斗。
阿尔卑斯山麓的伊特尔城堡始建于中世纪,原来是私人别墅,1942年由党卫军接管,后改建成战俘收容所,关押着一批法国政府和军队的高级官员。
看一下大人物名单:法国前总理达拉第(就是签《慕尼黑协定》那位)、前总司令甘末林、前总理雷诺、一战名将魏刚、戴高乐的妹妹和妹夫等人。其中还有一位网球冠军让?布鲁特拉,原来在维希政府任职,因为预谋逃跑被抓进了这里。
▍国防军vs党卫军:一场鲜为人知的战斗
柏林陷落后,收容所的最高长官和看守们见大势已去,也作鸟兽散了。暂时获得自由的囚犯们虽控制了收容所,但美军离得还远,附近还有党卫军继续着无意义的战斗。如果这些法国人重新被抓住,用达拉第的话说,很可能被穷途末路的党卫军完成看守们原来打算做的事——“把自己灌醉然后向我们开枪”。
他们于是派出两个人分头去找援军,一个克罗地亚电工和一个捷克厨子。
电工惊险地穿越两道德军路障一路向西,在因斯布鲁克附近找到了美军103步兵师。厨子也找到了奥地利地下抵抗组织,并被介绍给德国国防军少校约瑟夫?甘格尔,这位少校是地下抵抗组织的成员。见下图(他的领章是国防军的领章)

甘格尔参加过东线基辅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曾获得铁十字勋章,但也见证了无数德国青年为第三帝国战死。和许多人一样,他对纳粹政权感到痛苦和幻灭,不愿为不再相信的信仰而战,转而与奥地利地下抵抗运动取得联系并合作,主要负责地下运动的军事行动。
现在甘格尔既要保证自己的人在战争中活下来,还要救援伊特尔城堡里的法国人。他深知自己力量单薄,唯有尽快与美军汇合才可能完成任务。幸运的是,离开沃格尔小镇寻找美军的甘格尔突然与一队M4谢尔曼坦克相遇,美军指挥官约翰?杰克?李上尉虽然年轻,但勇敢无畏,领导力强,深得人心。
两人的见面为“城堡之战“奠定了互信的基础。按他们的计划,甘格尔的部队先向美军投降。为了联合应对党卫军,李上尉允许国防军保留武装,与美军并肩作战。李上尉成为了二战中唯一一名指挥德军行动的美军军官。
5月4日下午,伊特尔城堡的法国守卫目睹了一支奇特的队伍驶来:两辆美军谢尔曼坦克开道,后面跟着两辆德国国防军军车。由于大部分美军留守在沃格尔,这支队伍仅由14名美军士兵,10名德国国防军士兵和几名奥地利人组成。
进入城堡时,一名德军手里还举着一面白旗。队伍虽小,却是二战期间美德第一次联合组队。队伍里所有的德军士兵都在左臂上绑着一块黑布,用以在战斗中被美奥战友识别。
第二天,甘格尔的德国同胞——得到消息赶来的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大约100-150人,带着两门20毫米高射炮和一门88毫米炮,很快就把美德奥联军包围在城堡里,谢尔曼坦克被炮弹击中,混乱中,前法国总理雷诺甚至拿起了手枪准备向攻上来的党卫军射击。甘格尔少校冲下来,把他拖到了安全位置,他自己却被敌军狙击手击中头部,当场阵亡。
午后,克罗地亚电工带的援军终于赶来,无奈党卫军顽强抵抗,兵力强大的美援军竟然找不到防线的突破口。此时,又是一个戏剧性的情节,那个网球冠军不顾李上尉的劝阻,以出众的身体素质翻墙而出找到美军,给美军带路打过来。

当谢尔曼坦克冲出树林向伊特尔城堡驶来时,又一幕绝无仅有的场面出现了,城堡内联军中的德军士兵兴奋地高喊:看啊,美国坦克!
下午4点,美援军终于击溃党卫军,并俘虏了上百名官兵。克罗地亚电工和捷克厨子被誉为英雄,李上尉获得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唯一阵亡的甘格尔少校被安葬在沃格尔小镇,如今被作为奥地利的国民英雄看待,至今沃格尔还有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
这场战斗是整个欧洲战场最后的战斗之一。史蒂芬?哈丁在他《最后战役》一书中提到,这批被拯救的法国政客制定了把法国带入21世纪的政策。如果他们被党卫军杀掉,谁知历史会如何改写?
▍国防军:纳粹血统不够纯正
德国国防军主动服从美军指挥,与党卫军打了一场微型内战,这是本次战斗最有意思的部分。战斗或者是偶然的,却也算是国防军区别于党卫军的一个缩影。因为二者确实渊源有别,体系各异,与元首的亲疏也不同。
国防军是1935到1945这10年间德国正式军事力量的称呼,它并非因纳粹而生,其前身就是保卫国家的常规军。

德国国防军
一战后德军曾改名叫和平军,1919年凡尔赛条约对德军规模进行了严厉限制。1921年,德国根据该条约建立了防卫军,行使传统的军事职能。1934年冯?兴登堡总统去世后,希特勒接管魏玛共和国,并开始改造和扩充军队。
1935年国防军正式得名,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二战结束。1946年德国国防军被盟军正式宣布解散,直到1955年西德组建了新的武装部队——联邦国防军。
希特勒接手国防军后,首先就是将军队政治化,1935年起新兵入伍采用新的宣誓词,不再向国家而是直接向三军领袖(元首)本人效忠——我在上帝面前庄严宣誓,将毫无保留地服从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命令,并以一个军人的名义信守誓言,乃至牺牲也在所不惜。
誓词虽说改了,对于元首来说,国防军终归不是亲手缔造的,也没有跟他一起打过江山,就象个领养来的孩子,缺乏血缘。相比之下党卫队的纳粹血统可就纯正多了。
纳粹建党之初希特勒就让前陆军军官罗姆建立了冲锋队,当作纳粹党自己的武装力量,而隶属于冲锋队的党卫队,则是元首的个人保镖队,成员都是从冲锋队中选拔的精英和狂热分子。除了要效忠元首,希特勒又在1930年11月的命令中提到“党卫队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在党内执行警察职责”,“盖世太保”就是党卫队所辖的一个部门。党卫队后来发展到不仅是党内,而且成为整个国家的警察。
武装化了的党卫队就是党卫军,可见,党卫军不是国防军的加强2.0版,它是为了服务于领袖和纳粹党而创立的战斗机器。党卫军有自己的建制和指挥渠道,直接听命于希姆莱,纯正的纳粹血统确保其得到元首的青睐与信任。

党卫队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
▍普鲁士传统与纳粹意识形态
尽管血统不纯,国防军也一直是国家社会主义的强烈支持者。一战中并未被打败的德军压根儿就没服,诸多屈辱性协议又催生了德军中的军国主义思想,很多军官也接受纳粹影响,视之为确保德国不会输掉下一场战争的保障。这都为希特勒掌握政权创造了条件。据统计,到1941年,国防军中下级军官有三分之一加入了纳粹党。
国防军之后服从希特勒的命令发起一场场战役,也是因为“生存空间”等理论已经深入人心。
同时战前的党卫军迅速壮大,与国防军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但两军都追随着元首描绘的光明前景,没有太多摩擦。不过,渊源和体系的差异也微妙地影响着两军的风格,乃至对元首的态度。
国防军官兵的选拔对教育程度要求高,党卫军则重体能不重教育,其中有不少来自边远乡村,或是因为教育程度低而无法晋升的国防军人。党卫军缺乏国防军人特有的普鲁士传统和阶级意识,却更狂热于纳粹信仰,初期党卫军的入伍标准就是意识形态上的忠诚。
战争初期,国防军当然自认为是最优秀的军队,而高层军官既看不上党卫军这些鲁莽又缺乏训练的“业余军人”,又不得不佩服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后来党卫军越来越受元首偏爱,武器装备的分配不公也引起国防军的不满。但这时党卫军也被赋予更艰难的任务,军官伤亡尤其惨重。
党卫军是屠杀犹太人和平民的主要角色,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就在其管辖之下。因此,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布党卫队为犯罪组织。与党卫军盲目贯彻元首指令相对照的是,战争后期对希特勒的质疑与反抗主要来自国防军的军官队伍。
1945年4月,当党卫军奉命运送一批高层战俘到集中营执行死刑时,国防军出手保护了战俘,直到美军接手。
国防军的身世早于纳粹,纳粹血统先天不足。他们更多是从保卫国土的传统军人角度看待希特勒的,佩服他对德意志民族的挽救,醉心于他为帝国描绘的宏伟蓝图。而当危机降临时,由于战争理念不同,他们不愿意看到战争成果被吞噬,德国再陷万劫不复的深渊,不愿由着“那个下士”胡闹。电影《刺杀希特勒》讲的,就是施陶芬贝格等军官试图行刺元首结束战争的真实事件。要不是希特勒命大,历史真会改写。

德国电影《刺杀希特勒》海报
当然,国防军也难逃战争罪责,他们追随希特勒侵略和杀戮,直到胜利无望时,一道选择题终于摆在面前——保全国家还是保卫纳粹党。这一刻起,以甘格尔和施陶芬贝格为代表的一批军人开始反思和反抗。
为了德意志民族利益绑在一起的两只队伍,在最后时刻渐行渐远。死守柏林的主力是党卫军,当国防军放弃抵抗,甚至有组织地开往西线投降时,仍在作战的还是党卫军。
▍希特勒:属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从接连建立冲锋队、党卫队,到越来越强化和依赖党卫军,再到清洗容克军官,大力提拔自己的嫡系将领(有一阵子授衔成瘾,任命了一连串的元帅),希特勒这一系列决策暴露了一个独裁者的不安。
这或许跟他的个人经历也有关。他的成长过程可一直不被主流社会认可,更因为教育程度低阻碍了艺术之路,这都塑造了他多疑的性格,与人保持谨慎的距离,痛恨应试教育。
虽然依靠奋斗和卓越的口才征服了大众,却从来没有带兵打过江山,直接就接手了一支成熟的正规军,更要面对普鲁士范儿的军官团。从内心里,他难免对这些军官有疏离感,情感上更接近于同样出身于底层的党卫军士兵,后者显然也更容易被希特勒的狂热气质吸引,义无反顾投入纳粹的怀抱。
独裁者掌握政权,要么让人信,要么让人怕,希特勒两者都要,不在手里抓住真正忠于自己的力量,就永远不会感到安全。只有亲自建立的武装,才是政权稳固的依靠。从这一角度推想,大概党卫军建立之初就有了早晚替代国防军的意图。
希特勒本人后来也提到,他对国防军的改造未能完成。制服、正步、阅兵、敬礼、大型团体操、火把游行……通过这些形式上的创意,法西斯主义美学在纳粹手上登峰造极。党卫军军歌《当人们不再忠诚》就很契合:
即使人们不再忠诚,我们仍然忠诚
对于美好时代的描绘警醒了我们的青年
一个拥有美德和以牺牲为荣的时代
我们与你一起,永不屈服
而即使在这种打鸡血的气氛下,国防军仍然保留了一些自身传统,同样从军歌这个细节上可以有些直观体会。国防军中最受欢迎的军歌是《Erica》,Erica是德国一种小花的名字,歌词像赞美一位美女一样赞美Erica,没有政治色彩,只是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与纳粹的亢奋气质格格不入。
我那小屋旁边盛开的小花,她名叫艾瑞卡
无论是在拂晓还是黄昏,围绕我,艾瑞卡
那流泪盼着你归来的姑娘,她名叫艾瑞卡
>推荐阅读<
二战德军为什么不放弃基辅,直取莫斯科?
盟军空降荷兰漏洞百出,伞兵成了德军的活靶子!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冷热军事史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
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