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五、入出息观(10):2、五种修习: 六、十六胜行修习(3) 《瑜伽师地论》五停心观(20)-大象佛学图书馆
姜一郎
《瑜伽师地论》五停心观(20)
五、入出息观(10):2、五种修习:
六、十六胜行修习(3)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七
五、阿那波那念所缘(入出息观)
2、五种修习
五、十六胜行修习
十六胜行修习差别
总说念住
问:如是十六差别云何?
答:有学见迹已得四念住等,于入出息所缘作意,复更进修为断余结。
《瑜伽论记》卷第七(之上):「十六依四念住。古来四四配之。一观息长。二观息短。三观息遍身。四息除身行。此四观身。五观喜入出息。六观乐入出息。七观心行入出息。八观息除心行入出息。此四观受。九观心入出息。十观喜悦心息。十一观制持心息。十二观解脱心息。此四观心。十三观无常息。十四观断息。十五观离欲息。十六观灭息。此四观法。解中初彰修分齐。谓学见迹已得四念住等三十七菩提分法。于息所缘作意进修。为断余结故念言。于念入出息我今能学。」
「十六胜行」配四念处「身、受、心、法」,每一段是四个,四段,四四一十六。第一段四个是「身念处」,第一胜行至第四胜行;第二段四个是「受念处」,第五胜行至第八胜行;第三段四个是「心念处」,第九胜行至第十二胜行;最后的四段就是「法念处」,第十三胜行至第十六胜行。
慧远法师《大乘义章》卷第十六:
身念处
念于内息,系念善学,念于外息,系念善学。息长息短,觉知一切身入息,于一切身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出息,于一切身出息善学。觉知一切身行息入息,于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行息出息,于一切身行息出息善学。
受念处
觉知喜,觉知乐,觉知心行,觉知心行息入息,于觉知心行息入息善学;觉知心行息出息,于觉知心行息出息善学。
心念处
觉知心,觉知心悦,觉知心定,觉知心解脱入息,于觉知心解脱入息善学,觉知心解脱出息,于觉知心解脱出息善学。
法念处
观察无常,观察断,观察无欲,观察灭入息,于观察灭入息善学;观察灭出息,于观察灭出息善学。
这十六种胜行,每一种的差别相是怎么样情形呢?
内凡和外凡不名为「学」,初果以后名之为「学」。内凡、外凡位也在学习佛法、经律论、戒定慧,但是死了以后,下一期生命有可能就不学习佛法了,也可能就不信佛了,所以佛菩萨不给他名字叫做「学」。内凡,到了「暖」、「顶」、「忍」、「世第一」了,这「世第一」应该是在内,也可以算是「学」,因为一剎那间就是初果了;暖顶忍位,还是不能给「学」的名字,就是他死了以后,不一定就能继续学习佛法。若是初果圣人死了以后,一定还是学习佛法,他的正见是不失掉的,所以初果以后才名之为学,就叫「有学」。
「有学见迹」,「迹」是「足迹」。在硬泥的道路上走看不见足迹。在泥土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向前走就有足迹现出来。沿着足迹找就可以找到人了,知道有人现在走到那里。这一切法: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鸟鸣花笑,这都是迹;从这个迹上能见到第一义谛,所以这地方叫做「迹」。圣人走过的道路叫做「迹」。修行人随着圣人走过的道路也从这条道路走,说在这里学成功了,也见到第一义谛了,所以叫做「见迹」。
「有学见迹已得四念住等」,有学见迹是说有学已经证见圣道的迹印,初果圣人已经成就了四念处,学习身、受、心、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个「等」就是等于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七觉支就是「见道」;他已经成就了这样的佛法了,于三十七菩提分法已经成就到七觉支了。进入修道时开始修八正道。
「于入出息所缘作意」,入出息为所缘,在这里边作意。「复更进修为断余结」,复继续地又修学四念处,「为断余结」,还有剩余的烦恼没断,还要继续修行。
韩清净《披寻记》:「有学见迹至为断余结者:若初获得七种觉支,名初有学见圣谛迹,由是此说已得四念住等。等言,等取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应知。彼于下分结中唯断萨迦耶见、戒禁取、疑,所余爱恚及上分结,皆未能断。为断此故,复应进修三蕴所摄八支圣道。是故此中作如是说。」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八:何等名为三十七种菩提分法?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
1、「四念住」者:一、身念住;二、受念住;三、心念住;四、法念住。
2、「四正断」者:一、于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生欲、策励,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正断;二、于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生欲、策励,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正断;三、于未生善法为令生故,生欲、策励,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正断;四、于已生善法为欲令住令不忘失,令修圆满令倍修习,令其增长令其广大,生欲、策励,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正断。
3、「四神足」者:一、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二、勤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三、心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四、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
4、「五根」者:一、信根;二、精进根;三、念根;四、定根;五、慧根。
5、「五力」者:一、信力;二、精进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
6、「七觉支」者:一、念等觉支;二、择法等觉支;三、精进等觉支;四、喜等觉支;五、安等觉支;六、定等觉支;七、舍等觉支。
7、「八支圣道」者: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阿毘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五:「论曰:
长按二维码随喜赞赏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由于官方关闭iOS版微信公众平台文章赞赏功能
苹果手机用户请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