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二战395分——从华科到复旦,超详细初试经验解读-医学考研
姜一郎
关注“医学考研”免费订阅更多考研经验
初试成绩:395(西综250+政治63+英语82)本科院校:华中科技大学报考院校:复旦大学报考专业:内科学硕考研时间:2017
2.16,怀着紧张的心情打开复旦大学的成绩查询系统,看到成绩的一刹那,一个多月以来心里悬着的一颗石头终于落了地,久久无法平复狂跳的心,半年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回想从第一年的备考时的焦虑无措,到后来失败后步入低谷,再到去年暑假终于收拾好心情再次启程,一路的坚持和付出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回报,一时间感慨万千,于是把这两次的考研的经验和感悟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关于考研的方方面面,欢迎大家在下面给我留言,我有问必答~
一战反思
我来自华科同济医学院,一战,孤注一掷地报了一所顶尖医学院的热门专业,但是初试成绩326,不太理想,排名上差了几名没能进入复试。当时西综复习得很不充分,越到临考需要整合知识的时候,越觉得西综内容实在太多,感到无力回天,老贺的模拟题也是做得我万念俱灰,几乎都是徘徊在200分左右。而真题基本能在220~240之间,这给了我一点点希望,即使是考试以后,没有对答案,却依旧抱着侥幸心理幻想着西综能高一点,毕竟也努力了半年。但现实却是残酷的,考前的一个多月没有调整好心态,太跟自己较劲,抱着“我就不信我西综提不上分”的心理,忽视了政治的复习,最后,不但西综没有起色,政治也很低。再加之报考的专业竞争激烈(要知道如果不能进复试,连校内调剂的机会都很渺茫),当时真的是亚历山大,临近考试,复习的效果又不理想,看书的时候甚至会紧张得浑身颤栗,情绪波动也很大,常常会急的哭出来。这样的状态下,复习的效率可想而知。那段时间很是煎熬,就算当年高考的时候压力也没有像这样大,导致有很多心理和策略上的失误。
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西综还是要提前复习,虽然看上去西综都是记忆的东西,突击似乎可行,但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记忆力超好的大神和本科期间名列前茅的学霸请自行跳过),最后一两个月,西综的水平基本上就定了,可以做老贺的模拟题测验一下,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了(虽然老贺的模拟题基础三科部分偏难,但是作为测验自己的水平还是不错的选择,最后统考出来的成绩差不多是模拟题分数再多个20分),再提分也不会提多高。尽管如此,还是要保持每天几个小时都在西综上面,以巩固之前记住的东西,不要忘了,而且除了强化大脑里已经记住的知识点,还能再记忆一些之前没有记牢的,总之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关于政治的复习,肖老说,政治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一门。但限于我们医学僧西综的复习量太大,只能给政治足够但又不至于太多的时间,9月份之前把政治的精讲精练(至少马原部分)过一遍(后面会详细讲),越到临近考试,越应该重视政治,因为大题基本上都是最后半个月到一个月背的,大题至少有话说,而前期重点则是放在小知识点上,为的是夯实选择题的基础。我一战政治正是因为大题准备得不充分,连肖四都没背熟,最后考场上大题基本上都是在挤句子,几道题都只写了几行,这样想必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就不怎么好吧。所以,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是政治复习的黄金时期,还能巩固之前选择题记得比较模糊的知识点,要足够重视。
第三,关于报考,一定要根据自己做模拟题的实力来,到11月现场确认的之前做一两套西综模拟题,基本上就能代表你当时的水平了。“能不能过线取决于英语,总分高不高取决于西综”,如果这个时候英语没什么问题,西综复习得很好的,可以冲一下好学校的好专业,如果西综不是很理想,还是报一个稳一点的专业,这样后期复习压力也不会太大,至少保证复习的效率和后期的心态及考场发挥。
二战重整旗鼓
以上是我一战的心得体会。2月份成绩出来后,委实消沉了一段时间,当时连调剂的心都没有,后来还是强迫自己振作起来,毕竟,凭当时的状态,二战的话说不定还不如一战,倒不如找个好的调剂学校。以我的成绩,调剂很多学校的初试线还是能过,有资格参加复试,参加了一所985高校,幸得我本科学校的优势,加上我口语还不错,最终调剂成功被录取。但整个过程以至到了五六月份和大学朋友旅行,拍毕业照,聚会,我依旧在我撞了南墙而且头破血流的失败阴影中迟迟没有走出来,心想如果一直这种状态就不要想二战了。直到六月底回家,规律的生活加上父母的支持,心态才慢慢调整过来,重新找回了自信,一次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有重燃梦想的决心信心和憧憬梦想带来的强大动力,以及对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强烈欲望,从失败中再一次爬起来就没那么困难,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你只是想象考研的过程有多痛苦,却什么也没做,只会让你越想越痛苦,甚至被这种心态吓到停滞不前。但是,当你重拾信心,真正开始看书的时候,你会觉得也没什么。加上我第二次复习,这中间虽然有半年的时间连书都没摸,但脑海中依旧有印象,拿起书来的时候,以前记过的知识会不断闪现,上一年的努力并不是一场空。这次复习,可以说是轻车熟路,知道重点在哪儿,哪里常出题。这种向好的心态更加激励了我二战,到七月份,我终究放弃了已经收到的调剂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全心投入复习,准备二战。
再说说今年的情况及报考的心路历程。2017年是施行学硕自主命题第一年,当了回小白鼠。报考的时候很是煎熬,首先是不知道第一年学硕自主命题,各高校都会怎样接招、如何命题,自己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开始复习;其次,鉴于上述原因,想必一定有些原本想报学硕的同学转而走那条已经被前人走出来的路——专硕统考,虽然这一年恰好也赶上专硕统考考纲大改动,但从八月份提早出来的西综考纲看,改动必定还是比学硕要小的,这样势必导致本来很热门的专硕竞争更加激烈……怎么办,这个时候多数学校的学硕考纲还没出来,如果考大题(名解、简答什么的)我的复习就要完全推倒重来,而这对于还没复习的一战考生来说也许是个机会,但对于一个二战狗来说,又要重新按另一条路线复习,根本没什么优势,所以这段时间于我而言真的是焦虑和烦躁的。直到复旦出来学硕考纲之后我才大松了一口气——跟统考类似,题型也是单选和多选,考纲内容跟统考差不多,删掉了最简单的一门病理,内外科基本照搬新大纲,只有生化跟生理有些改动,生化改动较大,增加了一些内容,这无疑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福利,毕竟二战不想再冒险准备之前没有复习过的大题,而复旦又是我梦寐以求的医学院,到此,我下定决心大干一场,准备为了梦想全心付出一次,最后一次!
关于学习地点
从七月份开始,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我便开始再一次投入复习中,这一次真正是一个人的战斗。开始时,我选择去我所在城市的图书馆,距离我家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但是,环境和学习氛围都很好,虽然这里不像大学自习室——都是熟悉的同学和跟自己差不多同龄的大学生,这里的人来自各行各业,有考公务员,各种执业证,当然也有很多考研党,在这里复习让我在刚开始备考时很容易进入状态。早上,我会去图书馆外的树林里背英语文章;下午六点闭馆后我会搭妈妈的便车去附近的公园跑五公里,作为放松,然后回到家继续看书到十一点。这样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很快将我从浑浑噩噩的毕业季状态中调整过来,到后来,我发现即使不去图书馆,在家里复习效率也不错(可能也源于我从初中开始养成的习惯——不去上学校的晚自习,喜欢一个人在家不被干扰的学习环境),所以后来我就一直在家里复习,也省去了一两个小时的路上时间,这一直持续到考研,除非有时候觉得某一天效率不高,第二天我会到图书馆去感受一下学习氛围,状态回来后,就继续在家复习,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多数时候在家还是可以很投入。
所以,对于一战的同学来说,在学校的自习室或者图书馆复习是最好的选择,还会有很多同学和你并肩作战,不会觉得累和孤单,当有压力的时候还能一块儿聊聊天缓解,心情不好也能向闺蜜或者基友倾诉一下,或者男女朋友之间互相激励。对于一些二战的同学,有些人选择在学校附近租房子,方便去学校的图书馆或者自习室,也不错,总之要看个人的习惯和性格,保证学习效率是关键,发现自己状态不好,就要及时想尽各种办法调整。
关于实习与考研
本人一战备考也是经历了实习与考研的冲突,个人觉得实习对考研的确有帮助,但帮助有限。实习帮助你对书本知识,尤其是内科抽象的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譬如心内和血液这两个比较难学的系统,在临床上认真转过的,就会对这些知识不再陌生,起码有个初步的理解,看书不懂的地方也能请教老师,他们会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给你最直接和容易理解的答案。以我亲身经历来说,当年实习轮转的第一科就是血液,刚开始嘛,很认真,把书本上考研要考的几个血液病拿出来仔细学习了一番,并对照临床上的真实案例研究,加上每天查房,认真听教授对病情的讲解,能帮助自己对某个疾病的前因后果、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如何用药等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当时就对一个患弥漫大B淋巴瘤的病人印象深刻,以至于后续复习中每每遇到相关的题目,我都会立刻想到这个病例,想到她的症状、诊断、一直用美罗华治疗等等。血液科认真的实习经历让我对整个血液系统驾轻就熟,别人认为很难记忆的东西,我都因为在临床上接触过一部分而印象深刻。因此,建议在六月份之前,好好转一下内科,主要是内科,只针对考研的话,可以把每个系统中大纲要求的几个重点疾病挑出来,到临床上找到对应的案例,前前后后对照书本仔细研究,注意不是在科室里走马观花,而是深挖医生们诊治的道理和依据。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对后面做病例题也有帮助。ps:现在统考的病例分析题出得越来越活,更需要加深对疾病的理解。至于外科,我这样认为,外科医生大多很忙,匆匆查完房就去手术室了,你所能见到和学习的重点就是病人的症状和手术方法,而外科相比内科大多都比较直观,看看贺的讲义和各类视频也容易理解,个人认为不需要全部轮转,只有普外科的胃肠部分和骨科所占比例较大,有时间可以转一下,帮助记忆。总之,实习必定是有好处的,但对于考研党来说也不能顾此失彼,最后得不偿失,毕竟短短一年实习,你不可能幸运到把考研的重点疾病都遇到,重要的知识点还是都一字一句地印在书上,看书的收效还是来得更快一些。
说完了一系列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现在来说说重点——怎样复习:
西综
作为考试中300分——比重最大的一门,多看重都不为过,尤其是想拿高分的各位,最需要把握的就在西综了。对比我两次考研,总分之所以提高,也是因为西综没有拖后腿(ps.虽然这一年复旦自主命题的西综确实简单不少,但根据我考前做模拟题的效果来看,如果统考估计也会比第一年高三四十分)。对于西综,我是觉得,多早复习都不算早,因为内外科两门课中囊括了几乎西医内外科发展史上前人经验的所有精华部分,想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并掌握并不是易事。但对于考研的难度来说,我觉得一年复习的时间拿到一个满意的分数也是可以做到的,我前后两次考研,总共算起来的复习时间差不多一年,二战的时候,做模拟题显然比第一年大有长进,这深刻地说明,对于西综,要想达到一定的水平,就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光靠一两个月的突击是不太可能拿高分的,除非你在本科阶段就是学霸,已经把书本都吃透了。由于我二战虽然报的是自主命题,但基本都是按照统考大纲及复习方法来复习的(复旦的大纲跟统考有90%以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在9月14日复旦的大纲出来后就没有再看病理,而且按照我的方法,后期我做贺的模拟题基本在230分以上,高一点240多;北医模拟题平均270分,低一点250多,高一点280多,所以我觉得统考西综的话,我应该也不差,我的经验无论对于统考还是复旦的自主命题都适用。我甚至觉得,统考对我来说可能更有优势些,能够拉开差距;而复旦的自主命题相对较简单,多数人都能拿个不错的成绩,没有区分度(我是不是在拉仇恨呢,偷笑)。好啦,不啰嗦了,入正题——
西综资料:1.内科、外科、生理课本(内科和生理课本必看,都是属于理解性的知识点,二者可分系统对应结合起来看,每个系统先看生理再看内科,有助于对内科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并将二者融会贯通;个人认为外科课本有些章节写得杂乱无章没有逻辑,看了更没有头绪,只是作为讲义的补充和工具书来翻阅;病理课本我在一战的时候完完整整看过一遍,但是觉得还不如直接按讲义总结的记忆来得直接、方便、好记,无须看课本;生化课本晦涩难懂,但统考历年出题比较浅显,且基本都是重复的知识点变换一下再出题,甚至有些是原题,我认为看讲义已足够);
2.必备贺银成辅导讲义+同步练习+历年真题+模拟题;
3.医教园医学考研真题库:今年医教园突然就在医学考研圈中火起来了,我也下了一个在手机上,慢慢发现,确实很实用,它里面根据这一年的改革将题库分为专硕(统考西综)和学硕(联考西综—删掉了内科和外科各论,保留了诊断学)两类,可以选择做题方法,比如按照学科和章节或者按年份;做完一题会显示正确与否及详解,甚至每道题都附有名师讲解的视频,还会有所有做题的考生统计出来的正确率、错误率、难度等级,方便评估自己在众人中的水平;做错的题还会自动收入错题本,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收藏;同时还会根据做过的题分析统计个人的正确率,易错题集中在哪里等等。在外面空闲的时候,比如食堂等着打饭,就可以随时拿来翻翻错题,做做今天复习的过的内容,反复记忆。毕竟,真题是西综很好的复习资料,一定要吃透每一道题,每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错在哪里,甚至干扰项是怎么设置的(内外科往往涉及鉴别诊断、生化病理通常是易混知识点和名词),重点永远是重点,同一个知识点,可以变换角度从不同侧面来出题,反复出题。
4.北医紫皮、绿皮:北医紫皮题量多,考点细,可以在一轮复习的时候用来扩大知识面,找到复习中的盲点,并能加深记忆,内科还能通过病例题加深对疾病的理解,把握考点;缺点就是没有解析,还有错题(经过改版貌似错题也不是很多了),这个做不做看个人精力和对成绩的要求,我只做了内科和生理的大部分、小部分外科,觉得内外科较难,而小三科比较简单,同贺的同步练习可以互为补充(贺的小三科较难);绿皮书是北医模拟题,相对比较简单,其中还掺有往年真题的题目,适合临近考试的时候增加信心,并非必备。
5.傲视天鹰记忆技巧规律总结:个人认为很实用的工具书,尤其对于生化、病理、外科中的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一个口诀就免去了反复的记忆,但不需要全看,只是碰到难记难理解的知识点翻一翻即可,书中还会有一些彩图,拓展知识等,帮助你全方位了解并记忆一个知识点。
6.视频资料:在复习的早期,看看视频对于引导有选择的重点看书以及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外科,我觉得外科课本有些章节逻辑混乱,看了还不如不看,倒不如选一个好的讲解视频,帮助你系统的把握,并通过老师的讲解形成一种对外科疾病的感性认识(可以代替实习了,而且很高效),带着这种感性认识去看讲义、去做题都很顺手。其实在我看来,外科不完全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其中也有规律可循,就看你能不能总结出来并用心体会——就拿胆结石和泌尿系结石来说,二者虽然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系统,但都属于“细管道”,从其病因、发病机制(结石—梗阻—感染循环)、结石的性状分类、临床表现(绞痛)、诊断(B超)、治疗(解除梗阻、引流)来看都有很多相似点和不同点,可以相互类比和对比。只有在看书或者跟随视频学习的过程中提炼其规律,不断思考总结,才算学透了,也才能记得牢甚至不需要记忆,凭理解去推断。不过当然,我们毕竟初次经历考研,想要在短短半年的时间总结出来不容易,跟着视频会有很多豁然开朗和意外收获,是你自己看书想不到的。生化也推荐看看视频,帮助迅速找到重点,有的老师还会总结一些记忆口诀,十分好用,免去了反复的记忆。我第一年复习的时候,只顾着一味地闷头看书,却不知道生化中是有很多重点和非重点的,花了大量时间在记忆那些难记却出题率不高的知识点上,结果事倍功半,浪费了时间不说,却还是没有记住(例如一些抗生素对蛋白质合成的干扰与抑制的靶点和作用机制、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这类知识点如果出题也只有一题,而且并不是每年都出,不如整理出来,放在考前临时记忆混个脸熟,做题的时候能选出来就行了,多余的时间省出来记忆那些必考的重点。内科和生理是需要理解的,更不用说了,看视频更直接,理解起来更容易,记得也更牢。二战的我没有从一开始就匆匆忙忙刷书,而是跟着辅导班的视频,先看视频,第二天再自己看书理解,相当于看了两遍,再过两天做配套的同步练习巩固,这样有的放矢地复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复习策略(蓝色字体针对复旦自主命题):
(1)生理(占比14%):生理在基础三科中占比较大,但17年新大纲把生理的占比从20%调整到了14%,重要性有所降低。但历年考题考察得灵活且细致,复习策略就是一遍一遍地刷课本,生理课本写的非常好,逻辑清晰且容易理解,在看课本的时候注意时常做总结归纳,在深入领会课本的基础上再看讲义巩固记忆,贺银成的讲义上一些归纳的表格总结得不错,可作参考。
复旦自主命题的生理部分大纲对比统考大纲略有改动,但出入不大,占比20%,考题几乎都是出自一本由朱大年主编的《生理学习题集》,也是复旦大学的精品课程,其中有一些对考研超纲的题目可以不看,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做题效果更好。
(2)生化(12%):17新大纲把生化、病理占比从原来的15%降到了12%。生化的课本很厚,讲得深入而且很细,但这门课考题其实很浅显,看贺银成的讲义已经足够,之前说看视频可以提高看书的效率,二者最好可以结合起来,再配上一些帮助记忆的口诀,就能将生化这门课熟练掌握。生化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多,建议临近考试的时候多看。
复旦自主命题的生化大纲跟统考相差较大,占20%,但基本重点还是差不多的,相比新大纲增减了一些内容,需要留意一下,翻翻课本。考题难度不是很大,但时间充裕的话还是建议看看课本,毕竟有一些考点跟统考不一样,贺的讲义也只是针对统考的出题点。可以做一做査锡良主编的人卫版《生物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不一定有原题,拿来练练手巩固一下也不错。
(3)病理(12%):是三门基础课中最简单的一门,基本靠记忆,只看讲义即可。讲义上把零碎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成表格的形式,方便记忆,比看书的效率高很多。
(4)内科(33%,包括诊断):这门课占比最大,内容多且需要不断理解内化形成临床思维,考题较难且细致,边边角角的地方都有可能出题,而且病例题灵活多变,不光记忆,还要求深入理解并学会分析,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复习策略就是刷课本,反复刷,每一遍都能有新的体会,把书看透了,做题自然不成问题。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做做紫皮,帮助你发现你自己看书的时候忽略的知识点。
复旦内科(占比35%,也包括诊断):依然是占比最大的一门,关于内科我后期从各种地方搜集了很多复旦的习题集,但是当时距离考试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大部分都没有做,不做评论。但就考题来看,题目比较常规,考的也都是重点病和常见病,依然有病例分析题,但不是以串联病例的形式出现。我认为以统考的思路来复习应对复旦自主命题已经足够了。
(5)外科(23%):17新大纲把基础三科的占比降低了不少,内外科分别提高了3%,可见对于临床科目愈加重视,且病例题更加灵活,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外科相对内科来说简单点。外科总论部分内容杂乱,相互之间也没有联系,课本篇幅较大,复习投入产出比不高,可以只看讲义。普外科部分篇幅也较大,但却是出题的热点,第一轮仍建议像内科一样好好看一下课本,帮助全面理解。胸外泌外出题不多,掌握讲义的内容即可,再补充一些视频中讲到的知识点就足够了。骨科可以直接看讲义,总结得有条理,好记忆。
复旦外科(占比25%):考题也是比较常规,外科部分据说有一本复旦大学出版、张延龄主编的《外科学多选题》,很古老的书,传闻本校曾经是从那里面出题,不一定买得到,我当时在某宝上淘了一本,回来做了做,觉得题目的质量非常不错,虽然年代有点久远,但都是常规的重点内容,而且难度适中,有单选和多选。我买的时候已经是快11月了,只做了一点,不好评价,但是觉得当作复习的辅助还是不错的。
温馨提示:1、做标记:复习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在这方面我有一种洁癖,就是不允许自己的书画的乱七八糟,毕竟是要看很多遍的,干净整洁的书面自己复习起来也会心情舒畅,我喜欢用多种颜色的中性笔做标记,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意思,比如粉色是真题考过的知识点,橙色是同步练习或紫皮出现的考点,天蓝是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墨蓝是便于划分层次复习的时候容易找到的,紫色是代表禁忌和易发生危险的做法,最后的复习的阶段可以用荧光笔标出最最重要、需要注意的点,这样几遍下来一翻书,哪些真题考过,哪些是同步练习中值得注意的等等,一目了然。
Tips:如果最后冲刺阶段你是用讲义来复习,最好一开始就把笔记统一整理到讲义上来,这样不会遗漏,在你查阅的时候也不用很多本书来回翻。
2、常总结:看书的时候要注意思考,时常总结,前后相似的知识点要注意区分,不同学科的交叉部分要融会贯通,总结出来多做笔记,这样看书的效果会大大提升,胜过看很多遍书却没有自己的体会。像心内科的ABCD洋地黄等等常用药,糖尿病的物种口服药,肾病综合症的分类,外科的酸碱平衡指标等都可以将书本中的内容补充到贺讲义的表格中,整合起来变成自己的。
3.常动手画画写写,帮助记忆:对于常考的重要知识点,比如生化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每类物质都有自己的反应通路,其相互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考试之前动手默写几遍,把各种物质之间的转换和联系弄清楚,这样才会记得牢;在基因的复制和表达章节,涉及反应步骤的地方也可以随手画画,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你在写的过程中精力一定比单纯看书要专注,效率也高;而且有些东西(例如下面图中的突触抑制和易化)画出来十分形象且直观,省去了看大段大段的文字和表格,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的这些总结都是原创,而且基本都是常考的重点内容,供学弟学妹们参考~
下面详细说说我的复习安排——
我的整体计划是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进行的
简单说就是循环复习,看完书的第1、2、4、7、15天、一个月···再看一遍,这样下来每天的任务越累积越多,怕自己完不成的话,可以简化,比如第1天看书和视频,第2天看讲义,第4天做同步练习,第7天再看讲义等等;或者删去第2天的任务,只留1、4、7等等。怎么使用看个人,总之,在我看来,按照这样的方式循环复习3次,耗时和效果均优于整体从头到尾看书3遍。
第一轮:7月-8月:
7月:内科课本+生理课本+贺银成同步练习相关章节(有精力同步做紫皮)
8月:外科讲义+病理讲义+贺银成同步练习相关章节(有精力同步做紫皮)
(这个是我二战的安排,初次复习可以早一点,生化也可以提前看理解着)。内科和生理建议分系统结合起来看,外科和病理也一样,大纲上没有的章节先不看,因为即使看了没题做没讲义去巩固,也是白搭;那些超纲的知识点等到后期做完真题查缺补漏即可。而像外科麻醉、生理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等,冗长且考点少的,可只看总论和常见病,甚至可直接看讲义,条理清晰而容易记忆。)
第二轮:9月-10月中旬:
生化讲义+内科&生理讲义和课本+外科&病理讲义+历年真题(分章节)+同步练习(或加紫皮)错题巩固
(第二轮速度加快,依旧按照艾宾浩斯曲线循环。生化中有很多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越到后期越应该重视,太早看反而容易忘,早期建议把时间多留给像内科这种需要深入钻研的科目上。这一轮做题要重视真题,把每到题都研究透,同时要时常抽时间巩固同步练习和紫皮的错题(千万不要很早做完一遍就扔到一边再也不碰了,这样等于白做),重要的是把第一遍做错的题反复做。时间长了你会发现,错题总会出错,因为那是你的薄弱点,恰恰是需要加强的地方。真题的错题更是如此,个人觉得医教园的错题本就很不错,可以挤出学习之余的碎片时间拿出来反复做,很方便)。
第三轮:10月中旬-11月底:
课本、讲义、笔记+历年真题(按年份)+模拟题+错题巩固
这个阶段因为政治的加入,留给西综的时间少了一点,仍然是看讲义,做真题,可以一天一套,熟悉正式考试的感觉,做完真题之后一定要认真订正,把做错的不明白的知识点争取都弄明白。这一轮看书要留意难记和常出错的知识点,整理出来,留着最后一个月记忆。
第四轮(冲刺阶段):12月-考前
讲义、笔记+模拟题+最后看一遍错题、查缺补漏
考前二十几天,看之前整理的笔记和讲义,针对难记的重点内容强化记忆。还要抽时间看一遍措题。适当做一些简单的模拟题,增强信心,保持好心态和状态,准备迎接考试。
英语
关于英语的复习,我从一开始就是模仿论坛里一位大神的方法,两次英语成绩还都不错(一战71,二战82),推荐给你们——
英语的复习是最复杂的,也是最简单的。复杂在于英语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不能速成,没有捷径,需要长期坚持;简单在于,提高英语能力的方法简单说来,就是背英语文章,因为背下一篇文章等于掌握了文章中出现的所有单词,掌握了文章中的所有长难句,同时还可以培养语感。而对于考研,真题阅读就是很好的背诵素材,因为每年的考研真题阅读素材基本都是选自当年或近年的外文报纸或期刊(例如《经济学人》、《科学美国人》等等),是原汁原味的英语,再经过水平极高的命题人的筛选和稍加改动,做成适合考研模式的、层次清晰、难度和词汇量适度的阅读素材,作为备战考研英语的背诵资料再合适不过。于是我模仿园子里的大神找来一套试卷版的张剑历年真题,把历年真题的阅读文章剪下来贴到了一个本子上。然后先把一篇文章读一遍,不熟悉的词查出来写在本子的另一边(可以把生词和短语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开整理),长难句的结构理清楚,然后开始背诵,这里建议到没有人的地方出声背诵,培养语感的同时也锻炼了口语和发音,对后面复试时候的口语很有帮助。开始的时候背得很慢,最多一周背熟一篇,到后来可以2-3天背一篇,之后的可以按照艾宾浩斯曲线回头复习。最后算下来我一共背了二十多篇文章,每篇文章400多字,大约总共背了将近10000字。
现在想来也很怀念考研的时候,每天清晨在图书馆外面的树林里背文章,正是夏末秋初的时节,微风习习,阳光明媚,还伴着鸟语花香,很是充(tong)实(ku)和惬意(体感上)。现在想来,人生中会有很多时期,为了梦想而奋斗的时光虽然艰辛而枯燥,但回头看的时候却觉得那段时光是充实的,自己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内心会充满感激和欣慰。特别是当付出有了回报,你会从心底感谢那个当初拼命付出的自己,你后面的人生也或多或少会受益于当时努力换来的自我提升和成长。
补充一点,这样的背诵对于后期的英语写作也有帮助,在背诵的时候可以把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和短语摘抄下来,换个话题照着句子结构仿写,但是这样的句子“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一定一定要把这些句子背到烂熟于胸的程度,才能在写作的时候用上,如果仅仅贪图多,每句话只是读熟了,合上书本却连复述都做不到,这样读得再多也是白费时间,写作的时候还是用不上。第一年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背的文章倒是不少,虽然培养了语感,但写作的时候一句也想不起来,原因就是没有真正背下来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库,要用的时候当然搜索不到。同理,背诵写作范文也是,无论你是背了一句一段还是一整篇,一定要确保背下来。
下图是我的笔记,用了两本,几乎把1996-2014的都囊括了,但并没有背那么多,其余的只是拿来当作教材,学习里面的生词和短语,并且熟读了几遍。
从前人和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背文章是提高英语能力(主要是阅读能力)很好的一个方法。但是背文章在这里说起来很简单,其实是非常枯燥的,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不只需要背新的,每天还要拿出时间复习一下前面背过的。有兴趣有毅力能吃苦的同学不妨尝试一下。
英语资料:英语是用资料最少的一门,除了上面所说的历年真题必备,还有刘一男考研词汇速记指南、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张剑的考研英语写作高分突破、还有用来练手的完形填空和新题型。视频的话,推荐范猛的阅读,主要讲阅读的技巧,后面我详细介绍。
英语复习策略
1.阅读: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的确如此,考研阅读有4篇,每篇5题*2分=10分,这就有40分,事实上新题型(也是阅读的变体)也有10分,这样就有50分,占了半壁江山。即使你的英语能力再差,完形、翻译和写作能力短时间虽然无法有大的提升,但考研英语的阅读却是很有规律和技巧可循的,深入挖掘,几乎可以摸索出一种通用的做题模式,实现短期提高是可能的。那么,怎么提高阅读能力呢?
A.词汇:这是阅读的基础,考研大纲要求掌握的大概5500个词汇。建议先看刘一男的词汇书,里面是根据词根分类整理的,例如根据stake(木桩、赌金)联想出stalk(茎、柄、梗)、install(安装、安置“像茎插到地里”)、installation、installment、stock(树干、储备)、stack(垛起,堆起)等等,这样就把一系列词根相同,甚至词根不同但词形相似的词汇联系到一个语意中,非常好记。但这只是初记,个人觉得这本书分类虽好,但词汇的释义不全,且有些词汇没有归纳。当词汇大意记得差不多的时候可以把新东方的词汇书拿来,当作延伸和拓展,巩固记忆。有的人如果看词汇书就是背不下去,容易走神,建议拿出纸来写写,可以把一张纸分成四份,第一份写单词,第二份对照着默写汉语意思,第三份再对照第二份默写英文,以此类推,其中第一次默写不会的单词可以用蓝色的笔做个标记,第二次再不会用粉色,第三次用红色……这样红标的单词就是最需要记忆的了,后期可以集中精力记这些有标记的单词,已经记住了的就可以果断舍弃不看,这样默写的效果很好,记得持久,就是有点费时间,后期记得差不多了可以直接看词默背。
词汇的记忆是要长期坚持的,新东方词汇书每天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背一个List,50个List大概循环3-4次就基本掌握了。另外,在背单词的时候自己也要注意联想,把相类似易混的词总结到一块对比(例如consent、constant、content、contend等)。掌握了近义词、形近词的辨析,对于做完形填空也有帮助。
B.背英文文章:这是提高阅读水平最根本却也是最慢的方法,背诵的同时,其实是在你的大脑中储备英文语句,形成对英文的语感。就像读中文,你从小生活在汉语语境中,自然而然便形成了对汉语的语感,看小说的时候不需要逐字读到、甚至只需一目十行便能瞬间知道作者在说什么甚至下面要说什么,因为你大脑中已经存有大量现成的汉语语句,瞬间填补你视线的空缺,这就是语感。英文也是,我们没有说英语的氛围和条件,只能通过背诵来强化语感,坚持几个月后,在做阅读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文章读起来变得顺畅许多,当然词汇是首先需要攻克的,再就是语感。
C.阅读技巧: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实打实地提高英语能力,是慢工,下面说说应试技巧。做阅读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觉得文章生词太多,阅读障碍多,读不懂。这说明词汇量不够,先去老老实实背单词,或者通过背文章掌握里面的生词。第二阶段:文章每个单词都认识,就是连成句子之后就读不懂了。这说明语法没有过关,长难句不会划分句子成分,绕来绕去自然读不懂。考研阅读中,长难句很多,而且经常把长难句作为出题点。建议看看唐静翻译的视频,里面讲解了如何翻译长难句,理清句子结构,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了这个方法(刀),任何长难句都能迎刃而解。第三阶段:词汇没有问题,文章每句话都能读懂,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我做题还是错?我曾经就困在这个阶段,后来才明白,是没有掌握阅读技巧,没有理清文章暗含的逻辑关系,没有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旨,所以表面上你看懂了,但只看懂了字面意思,事实上还是没有看懂,没有看懂文章要说明的本质,或者说做题的时候不能正确的定位原文,找错了地方。这也是考研英语之所以难的原因,有些文章中,作者态度的提出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仔细寻找,还有一些题目选项设置的迷惑性很大,很容易误入出题人的陷阱,更需要警惕。这个时候,没有一定的阅读技巧是不行的,所以,推荐范猛的阅读(貌似14年后范猛就不再做考研阅读的辅导了,但他之前的视频依然有实用价值),里面他会帮你整理出一整套做题策略,并将题目分成例证题、词汇题、句子理解题、细节题、主旨题、态度题、判断题、指代题、推理题几大类,每一类有各自的做题方法,从如何根据题目定位原文,到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搜寻相关信息等等。掌握阅读方法之后你会发现,即使有些文章你并没有完全读懂,却能把题目做对,这就又是另一种境界。对于那些自己觉得英文水平不是很高的同学,可以试一试这种方法。但我建议还是一步一个脚印,起码词汇要背熟,不能舍本逐末,太依赖技巧,它只能作为一个辅助,而不是你复习的重点。
D.研究真题:做了上述三个准备工作以后就可以开始做题了,真题是研究出题者出题思路的最好资源,建议不要做其他机构的练习题,第一,这些机构的出题人水平参差不齐,出题思路也和真题不同甚至相差很大,答案的设置不但不能代表真题,还可能会误导做题人的思路,导致越走越偏;第二,这些题目的来源和选择也和真题大纲要求的相差很大,有的生词太多,有的太少,难易程度不能准确把握。要知道,考研真题经过了几十年的锤炼,已经形成了很稳定的出题模式和思路,每道题的难度系数也都按照一定标准平均分配,出一套考研真题是要经过命题专家组经过反复的推敲揣摩、不断修改的,不是像市面上一些机构的练习题那样“批量生产出来的”,这样的题目做了还不如不做。所以,只要研究好真题,一遍一遍地做,慢慢挖掘、体会出题者的思路,找到自己做题中不易发现的错误习惯,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大家真题研究得不错了,有多余的精力想提升一下阅读能力,推荐两个外文网站(范猛老师在视频中推荐的)经济学人)和科学美国人),可以每天花半个小时的时间,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读一读,坚持下来,锻炼阅读能力和速度。
2.新题型:是05年开始新增设的一种题型,主要包括标题内容搭配题、完形填句/段、排序题三种题型。16年考察了最简单的一种标题内容搭配题,17年是排序题,但题目设计得很简单。这一部分还是要重视,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我曾经觉得这类题型比阅读题还容易错,而且做起来很生疏,不知如何下手,可能是没有掌握做题方法和思路,建议多做一做这类题,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解题思路,或者找一些辅导视频来看,借鉴别人的方法。
3.完形填空:完形和翻译是最不容易提分的题型,完形考察的就是一种语感,提升的方法前面说了,就是背文章,语感不提升,光做题练习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我二战考完英语后对了一下答案,完形只错了1个,阅读错了2个(1个是临近交卷的时候改错了),新题型满分,我想这得益于我11月前一直坚持背文章,英语能力有所提升,做题的感觉跟上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两个字“顺畅”,无论是作文还是阅读、完形,都是尽享丝滑般的体验,做完形的时候甚至不用看选项,空里填什么便能猜出一二,全部题目答完后还剩余15分钟的时间,于是我检查一下阅读不确定的几个题,却在最后一刻改错了一道,哭~所以对于英语,特别是完形,第一印象很重要,不是十分确定最好不要改。PS.近几年来完形的难度有所下降,得个5分以上的成绩不是难事,所以建议还是不要放弃治疗,备考的时候练练,考试试着做做,说不定能拿个七八分呢。
4.翻译:翻译我没有做什么专门的练习,只是在考前做了几套真题的翻译,把平时做阅读是分析长难句的方法拿出来,按自己的语言组织成逻辑通顺的一段话。当然最后的分估计也就是平均分的水平,时间充裕的可以看看唐静翻译的讲解视频,据他说,只要每天坚持翻译一句话,坚持下来,翻译水平就会上一个台阶,同时分析长难句的能力也会提高,对于做阅读也大有裨益,一箭双雕。
5.写作:考研写作都遵循一个模式,尤其是大作文(通常是三段式——先描述图画,再发表观点,最后总结),建议提前一两个月开始准备作文模版和通用例句。作文书我买了很多种,最终还是比较喜欢张剑的考研写作高分突破,因为它里面的范文是我认为最贴近英文的,我背的范文也大多是取自这本书。里面有写作的语言积累,比如作文框架、热点话题词汇、词汇多样性表达、精彩句式、真题佳句变式等等,可以在早期就开始适当背诵上面的例句,后期准备起来就轻松一点。关于模版,我建议自己总结整理,不要直接照搬辅导资料上的模版,据我观察,这些模版都是用了几年不变的,考研的阅卷老师必定也是早就看腻了这些模版,要想拿到比别人高的分数,别嫌麻烦,花点时间自己整理。背了那么多的文章、范文、例句,整理出一篇不到200词作文的模版应该不是难事。英语小作文就好写很多,因为对于某一种类型的书信,开头和结尾基本要写的东西都是固定的。小作文的要求也只是让你把事情描述清楚就可以了,并且因为答题空间有限,没地方让你写复杂的长难句上去,所以难度不大。对于小作文还可以参照何凯文写的一本作文书,10块多钱,里面有各种书信的首尾句,很实用。
政治
对于政治,鉴于我两次的政治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我就不多说了,只是针对我两次考试的一些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政治资料(部分参考某网站一位前辈的经验,侵删):
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考试大纲解析》,俗称“红宝书”,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2、《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主编肖秀荣。这本书内容与红宝书类似,但条目更加清晰,同时双色印刷将重要的考点用绿色标注了出来,并且每部分前有肖秀荣老人家的提示。
3、《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知识点提要》,主编肖秀荣。10月份左右可以买到,主要是根据当年的新大纲编写,重点突出,增加了精讲精练里面没有的内容,是后期复习不错的资料,可直接拿来记忆。
4、《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1000题》,主编肖秀荣。建议做一做,前期复习时可以帮助抓住重点,巩固记忆,题目质量不错。
5、《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主编肖秀荣。这本小书是专门用来考前背诵的,分客观题部分和主观题部分,里面总结了肖认为的可能命题点。
6、《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1月左右出版。这类书必备,总结了当年的国内外时政重点,由于近年来的政治命题无论是毛中特还是思修,甚至马原,与当年的时政联系b 都很紧密,肖老统计大概与时政相关的命题点占到了卷面的60-70分,甚至80分,如此大的比例,可见形式与政策不单单是2个选择题那么简单,所以这一部分务必要重视。
7、《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冲刺8套卷》,主编肖秀荣,简称“肖八”。这本书五星推荐。肖秀荣对知识点的理解很到位,最后证明确实预测到了一些知识点,甚至今年马原的真题出题角度与8套卷的一个题十分相似。
8、《文都教育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绝对考场最后5套题》,主编蒋中挺。从这往后都是最后的模拟试卷了。蒋中挺的这5套题比较有迷惑性,出题角度也和肖的不同,可以拿来练练手。9、《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简称“肖四”,这本书满屏星号推荐!政治大题我基本是靠肖四,最后证实肖的预测确实很准,几道大题几乎都有提到,但为什么我的政治那么低?部分是因为我今年答题的策略失误,第一道马原题用力过猛,几乎把能想到的哲理全都写上去了,整个答题纸的一面几乎写满,导致到后来的几个大题时间明显不够,最后一道当代题考的是杭州峰会,是我考前做了重点背诵的内容,却因为最后时间不够,每一问只写了二三行,而且都是匆匆忙忙之中作答的,也不管是不是答题要点,想到的就往上写。考后后悔不迭,心想如果合理分配时间,最后两道大题肯定是可以答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吸取教训,政治的考试时间很紧,一定要合理分配每个题的时间!!!
政治分为五个部分:
1.马原:这一部分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哲学是要考一道大题的(10分),要好好准备,肖老说马原的知识点内涵小、外延大,确实如此,这一部分不在于你能记住大段大段的话,而是重在理解,深入理解每个哲学原理背后的含义,入门后,你会发现这门课其实很有意思,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拿来用哲学原理来分析;这部分考题十分灵活,就看能不能找准原理,找准了原理基本就能拿到8分,如果找错了分数就很低了,这部分推荐徐之明的视频,讲课风格很轻松生动,而且善于举例,把一个难懂的原理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你很快入门。政经只出选择题,还涉及计算题,不过这一部分只要学会了其实很简单。科社也是只出选择题,但有的题目也不简单,不容忽视。
2.毛中特:这一部分是政治的重点,主要是记忆的东西,占比大概30%。中特推荐肖秀荣和蒋中挺的视频,肖秀荣讲课很厚道,干货多,不好的地方就是他讲课带些口音,而且不是很生动。蒋中挺的毛中特讲的非常生动,听起来容易理解。
3.史纲:主要讲的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发展史纲要,注意重点不是历史,而是纲要,要把握的不是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而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意义,如何阻碍或者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最好能将有关章节与毛中特结合起来看,各有侧重,互为补充。蒋中挺的史纲讲得还不错,他注重前后的线索和关联,把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点通过一些人物线、著作线、土地革命线、会议线等串联起来,便于在脑中形成一个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整体认识,联系他讲得一些故事,对史实发生的背景缘由印象深刻。
下面是我总结的史纲轴,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人物、会议、著作、思想运动、土地改革等,理清思路,方便查阅和记忆。
毛泽东的论著也很重要,可以总结一下
4.思修法基:这部分比较简单,主要就是讲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社会公德,时代和民族精神等等;法律基础记忆的内容较多,这部分还是要和时政联系起来,比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法治体系,法治与德治等。
5.形式与政策、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这部分等到当年的形式与政策出来以后一并看即可。
复习安排
关于政治的复习,不需要开始太早,七八月份可以先把马原课本和视频看看,这部分每年大纲的变动不是很大,重在理解并学会运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差不多九月份再看毛中特和史纲,二者也可结合起来看,再同步做1000题,加深理解和记忆。第一轮复习一定要关注选择题,看书的时候既要注意细节,也要重点突出,特别是在九月左右当年的大纲出来之后,把握大纲中变动和新增的知识点,这些地方往往出题概率最大。平时也可以时常关注新闻,尤其是党代会,全会,习大大的讲话,这些会议体现了党政工作的指向和重点,也是复习的重点。十月到十一月中旬开始第二轮复习,再看一遍精讲精练,这一遍要突出重点,强化记忆,侧重点还是放在选择题上,把1000题中的错题再做一遍,错题的每个选项都要搞懂。十一月中旬到考前进入冲刺阶段,做一系列的模拟题,可以把重点逐渐放在大题上面,按照考点预测、肖八、肖四等把握大题的要点和答题思路,适当记忆。肖四出来的时候基本已经是考前两周,这个时候再重点背肖四的大题,不放心的话可以再背肖八上的大题。
政治如果想拿高分,私认为选择题一定得拿高分,大题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只要全部都答上了,大家的分数不会差太多。而客观题则不然,三十几和四十几就差了十分,就决定了总分是六十多还是七十多,拉开了一个分数段。我虽然二战很注重选择题,模拟题的选择做着感觉还不错,基本在40分以上,只有一次下了40,考场上却依然有很多不十分确定的选项,回来一对答案,果然只有31分,还是功夫下得不够啊。所以,提醒大家,政治的选择题特别是多选,有些选项迷惑性很大,而且即便是你翻书也可能找不到的,所以平时看书的时候一定要细致,更要理解,多动动脑思考,多想想背后的联系。
下面是我考研期间的日常作息,供参考:
7:00起床
8:00-9:00英语单词+英语文章背诵(后期作文素材背诵)
9:00-12:00西综(前1.5小时复习昨天的内容和错题,后1.5看当天新内容)
12:00-14:00午餐+午睡
14:00-16:30英语做题(每天做1-2篇阅读,真题即可)+整理素材(后期准备模版)
16:30-17:00西综(今天新任务)
17:00-18:00跑步一小时
18:00-18:30晚餐
18:30-22:00西综(9月前)or政治(9月后)
22:00-23:30西综(新任务)
12:00睡觉
考研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是最重要的。我喜欢在每天下午去跑步,那个时候感觉大脑已经进入了一种疲惫期,甚至有时候觉得它要罢工了,眼睛在书本上,但大脑就是不肯运作,我就选择去到离家不远的公园跑步,每天五公里左右,跑步的时候听一听有声小说。冬天的下午,五点多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临近天黑,公园里面人很少,非常静谧,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一个人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暂时忘记一切,黑夜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似乎离开了现实,飞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时候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满足,跑完之后感觉身上轻松舒适,心情也变得愉悦,回到家,就像换了大脑,又可以精力充沛的投入下一轮战斗!所以,不要吝惜你的这一点时间,适当放松一下,是好过低效地看书几个小时却没有收获的。
一路走来,可能有人会觉得我放弃那么好的调剂录取学校、专业和导师,再浪费一年的时间二战很不值得也没有必要,第一年走调剂说不定也可以有很好的机会和发展。但是我对于我来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我无法带着前一次考试失利的遗憾和不甘去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无法说服自己放弃最初的梦想,无法承认自己的努力只能换来那么点成绩,我想趁着年轻,尽自己所能去追求我想要的,为自己证明一次——我可以。最终的结果证明,一切努力终有回报,即便这回报来得很晚,也不要心急,不要放弃,耐心一点,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看到,你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你想要的,终会来到你面前。
最后感谢父母的支持,在我考研期间竭力给我创造最好的复习条件和环境,在考试的那两天为我提供完美的“后勤保障”,也是在父母的无私地关心和鼓励下,我走出了上一次失败的低谷,重新起航,追逐梦想。
希望大家也可以在逐梦的路上真心付出,无怨无悔,最后收获属于自己的一片彩虹。
(此文章版权为医教园所有)
长按下方二维码下载医学考研APP,更多考研经验免费看,高分大神24小时为你答疑!
医学考研
医学生人手一个的考研神器
题库|经验|课程|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