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五渡赤水的34岁石达开被害,在大渡河畔留下众多未解之谜-读史
姜一郎↑↑点击上面蓝字读史免费订阅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1863年8月6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被杀害于成都,年34岁。
石达开(1830年生),广西贵县客家人,地主出身。自幼喜读书,胸有大志。因受土著地主排挤,乃入拜上帝会,为贵县会众首领。金田起义后,领左军主将在永安封翼王。太平军由武昌东下,任前线指挥,迭克九江、安庆、南京。定都天京后,出巡安庆,设官安民,政绩颇佳。1854年西征军失利,即受命主持军务,在江西湖口痛歼湘军水师,夺回武昌,始扭转战局。次年进军江西,克五府六十余县,困曾国藩于南昌,使太平天国在皖赣鄂三省基地联成一片。1856年率师救援天京,大破江清大营,复西上援武昌。9月“杨韦内讧”即回天京,遭韦昌辉迫害逃出天京,誓师讨韦。1856年11月回京提理政务,深得天国军民拥戴,但遭到洪秀全为首的洪氏集团的猜忌、挟制,“终疑之,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出”,以至阴图谋害。为免杀身之祸,石达开于1857年5月被迫离京出走,并带走十几万精锐之师,数年间转战于东南、西南各省。1863年5月在四川大渡紫打地(今石棉安顺场附近)被清军包围,6月13日乃入清营谈判,在洗马姑被诱执,全军将士被骗缴械后全遭杀害。石达开于25日解至成都。他在敌人面前,“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气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之语。”8月6日被凌迟处死,“临刑之际,神色怡然”。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有杰出的军政才能,“文武足备”,深得人心。定都天京的胜利进军和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时期大好局面的开创,石达开都有重大贡献。但是天京事变后,石达开的遭遇却是一个历史的大悲剧。尽管他们出走是被迫的,而且仍然保持太平天国的旗号和坚持反清斗争,但此举客观上毕竟使太平天国力量遭到严重削弱,陷自己于不义;大渡河前幻想“舍命以全三军”,轻信清军将领的允诺,结果先自己解除武装,客观上方便了敌人对太平军将士的屠戮。石达开的才能和品质,使他在太平天国领导人中成为最博得人们同情的人物。因此,他被害后,四川民间还长期流传着关于石达开没有死,被扣押的是与他像貌酷似的养子,若干年后,还有人遇见过隐居四川的石达开等等之类的传说,足见民间对他的怀念。
石达开在大渡河畔留下了未解的众多谜
翼王石达开可谓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后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遭猜忌被迫分兵出走,被困大渡河,英勇就义,成为历史悲剧。然而,石达开也在大渡河畔留下了让人至今未解的众多的谜。
五渡赤水
1862年,石达开率太平军挥师从湖北沿长江南岸上行进至合江,溯赤水河进入贵州,在泸州和川黔边境地区五渡赤水(与红军四渡赤水路线大体相同),期间一度攻占叙永东城。后北岸追兵接踵而来,已疲惫不堪的太平军无力组织渡江作战,重回叙永,始终找不到可以抢渡长江的渡口,最后在大渡河边紫打地失败,石达开被俘。
石达开英勇就义,在临死前侃侃而谈,毫无怯儒,“英杰之气溢于眉间”。石棉的百性怀念他,至今当地人仍传说当年在成都赴死者不是石达开,而是石达开的替身马某。那石达开哪里去了呢?老百姓说上当地的大洪山修道去了。在石棉县的大洪山上,曾建有一座百姓自发修建的祖师庙,据当地百姓相传,庙中那位耳阔口方的“祖师”,颇有当年石达开的风范。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有与石达开有关的实物在安顺场被发现。1980年5月,一个当地农民在当年刘湘挖掘的窖藏附近的松林小河里,拾得一个九两重的银锭;2000年8月,人们又在安顺场的一户农民家中发现了一把太平军的军刀……
(一)翼王遗诗之谜
翼王石达开不仅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他的诗歌及文采也是颇为令人称道的。其中,他的一首七律诗不仅广为传诵,而且成为了一个难解之谜。
1953年,作家鄂华随中科院近现代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前往石棉安顺场收集红军长征的史料。一夜,鄂华和同伴小赵返回时迷了路,投宿一小庙,疑为祖师庙。当他们在搬动庙里的石槽作枕头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柄铁伞,伞柄中一卷棉纸竟书有八句外界传为石达开所作的一首七律诗:
革命慷慨在中原,不为仇雌不为恩。
只为苍天方愦愦,欲凭赤手拯元元。
十年揽髻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酬人犹苦,东南到处有蹄痕。
藉此,鄂华创作了长篇小说《翼王伞》。鄂华在小说的序言部分称,这首诗的棉纸他曾保存在近现代史研究所的档案室里,可惜被“红卫兵”在焚毁。
这首诗历来存有争议。在长篇小说《曾国藩》里,这首诗又成了石达开与曾国藩在长沙激战时,翼王的即兴之作。已故的文史专家郑逸梅则认为:这是民国初期一个文人的伪托之作。是真?是假?至今无解!
(二)翼王剑,你在哪里?
洪杨内讧,石达开被怀疑和限制,负气出走,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此事总令后人扼腕浩叹。但在石棉,百姓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很早便在城边石儿山上建起“翼王亭”以资纪念,并留下了诸多神奇而有趣的口头资料,这其中口头故事之一当属翼王剑的传说。
据传说当年翼王携其宰辅曾仕和、黄再忠、韦普城及幼子石定忠在被押赴凉桥清军大营时,途中遗失了随身佩剑。以后这柄宝剑“阴差阳错”,竟被安顺场士绅赖林学获得,这柄宝剑长二尺四寸,可卷舒,寒气逼人,削铁如泥,六寸长的剑柄着金株,沉香木的剑鞘饰着紫金庵铜,力圆数十里的人们纷纷前来观剑。赖林学考查诸多史籍,方知此剑名叫“雄精如意”,乃翼王心爱的佩剑之一。赖林学将其视为传家之宝,后来交到他的儿子赖进学的手里。民国13年(1924),赖进学因战乱举家迁往雅安避难,又不慎将宝剑遗失。从此,此剑杳如黄鹤。
民国初年,一位名叫张二的先生,在《重修越西县志西路调查草案》之四中,写有一首《雄精如意歌》,这是关干这柄宝剑至今惟一可风的文字资料,歌云: 勒鞋入关明统绝,皇皇华胃无遗孑。
同胞被压百余年,七世咸丰火益烈。
草泽英雄石达开,金田起义造天德。
如意随军祝如意,宝剑臂左助杀贼。
一呼响应天下分,长江据险画南北。
七王争斗势支离,误走山街来紫地。
秃鹰桀犬八面围,子规春暮楚歌泪。
宝剑如意寻主人,遁迹福门赖氏寄。
埋隐光芒那计年,不闻理乱与休戚。
宝剑忽忽生翼飞,展翅边关杀敌去。
我作长歌如意听,行藏聚散须明析。
莫因好友吐长虹,便欲登朝奸佞击。
寄语主人善什藏,免惹圣明山仙取。
然而,张二先生的美意终成空望,翼王剑最终弄丢了。翼王剑,如今你到底在哪里?
(三)翼王信之谜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遭太平天国内部猜忌被迫分兵出走之后,进军四川,结果在大渡河畔被清军与地方土司紧紧围困,成为釜中之鱼。石达开率领军队左冲右突,未能血战脱险,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石达开命军师曹伟人给清军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窃思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作。”请求清军赦免他的部下。他把信写成后,用箭射入驻守在大渡河对岸的清朝四川重庆镇总兵唐友耕的军营中。关于这封信的收信人,有人说是重庆镇总兵唐友耕,有人说是四川总督骆秉章。正因为这两种说法各有凭据,成为一大疑案。
1908年,唐友耕的儿子唐鸿学为其父所编《唐公年谱》印刷出版。年谱中附录了石达开的信,介绍说这封信是石达开写给唐友耕的,也就是说石达开是向唐友耕乞降的。
关于石达开写信给唐友耕的事,《纪石达开被擒就死事》一文记载特别详细。文中说,石达开在“四月二十三日,以书射达北岸唐友耕营”,“唐得书,不敢奏亦不敢报。石军不得复。”根据这种说法,唐友耕收到石达开的信后,隐匿不报,也没有回复石达开。
1935年,四川沪定西沙河坝农民高某在紫打地偶然发现了石达开的函稿三封。其中一封在《农报》发表,标题《致四川总督骆秉章书》,收信人是骆秉章,而不是唐友耕。
1937年,萧一山在写《冀王石达开致清重庆镇总兵唐友耕真柬伪书跋》时,认为《农报》发表的《致四川总督骆秉章书》是错误的。他说,他在成都黄某家中曾亲见致唐友耕“真柬伪书”一封,是用翼下所遗之柬帖转抄的。萧一山认为《唐公年谱》附录的石达开信函是可靠的,该信的确是石达开写给唐友耕的,因此唐友耕为收信人的说法流传较广。
然而,罗尔纲对石达开写信给唐友耕的事十分怀疑,他认为信应该是写给骆秉章的。因为石达开信中写的“肩蜀巨任”只能是针对四川总督骆秉章,而不可能是对只管重庆一镇绿营的唐友耕的。
总之,石达开到底将信写给了谁仍然只是推测,还有很多的疑点,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