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二战冲锋枪“波波沙”有多强?称其为二战最著名的冲锋枪也不为过-历史文物那些事
姜一郎似乎每个人都认为,“波波沙冲锋枪无非是索米的廉价仿制品!”“MP40天下无敌,德国的科学力是天下第一!”这些流言并非彻彻底底的无稽之谈,事实上,这些半真半假的发言值得我们去辩证的看,了解波波沙背后少为人知的历史。
按道理是德国人做的枪更加精确些,为什么德国人经常丢掉MP40捡起波波沙来用呢?
波波莎冲锋枪的厉害之处,在于使用的子弹上,既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这种子弹实际就是仿造的毛瑟手枪弹,也就是盒子炮使用的子弹,二者差别仅是在口径上差了0.01毫米,完全可以通用。二战中的三大系类的冲锋枪,英国司登、德国MP使用的是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汤姆森使用的是11.43mm的柯尔特手枪弹,相比于毛瑟手枪弹,这两种手枪弹虽口径大,但弹壳都是平口型的,而毛瑟手枪弹的弹壳是瓶颈状缩口的,因此毛瑟手枪弹的枪口初速高威力大,盒子炮堪称手枪里射程最远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看口径,汤姆森冲锋枪是11.43毫米口径的,波波沙是7.62毫米的,论破坏力汤姆森比较厉害。看弹夹,汤姆森有20、30的弹夹也有50、100的大容量的弹鼓,但军队是主要用弹夹,黑社会用弹鼓,叫芝加哥打字机。波波沙有30的弹夹,也有71发的弹鼓,但是红军战士喜欢用弹鼓,论作战持续性波波沙稍高一筹,但是不明显啊。
1942年初,PPSh-41开始大量生产。因需求大,零件大多皆为钢板冲压成形,焊接及铆接的技术亦大量使用。其主要零件可在汽车修理厂或锡厂由不熟练的劳动力使用非常简单的设备生产,使得更多熟练的技术工人可以投入其他更为精密的武器的生产。PPSh-41只分为87个零件,生产一把PPSh-41只需7.3个工时。虽然枪托部分采用旧式设计,可它仍是一支坚固可靠的好枪。
“武器必需被尽可能的接近前线,以保证可以在一瞬间发挥出最大火力”是美国战争部在1942年对冬季战争的分析,也是苏联人用鲜血学到的教训。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了冲锋枪在现代作战中的效用,并开始准备量产冲锋枪。现役的PPD-34是脱胎于MP-28II的“第一代冲锋枪”,复杂的制作工艺让她难以进行批量生产,即使是改进型号PPD-34/38也需要大量的机床加工,这对苏联较为落后的技术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于是,在1940年,捷格加廖夫对PPD-34进行简化处理,PPD-40就此诞生。
波波莎冲锋枪正是因为实际用的是毛瑟手枪弹,有效射程和杀伤射成、杀伤力等方面,都大幅优于英国司登、德国MP、美国汤姆森。弹容量更大且更为灵活,两百米内因足能压制住一挺轻机枪。二战德国兵回忆,他们手中的MP41,100米左右击中苏军钢盔,很难对苏军士兵造成伤害,但如果他们被波波莎100击中钢盔,却是能造成致命伤害。此外波波莎还有个常被忽略的功能,它同时还具备半自动单发功能,毛瑟手枪单发有效射程都能达到150米,波波莎的单发有效射程可达200米,而且单发射击的精度非常高。因此说波波莎冲锋枪,近乎于现代化的全自动步枪,在二战时期,有资格配称之为最好的冲锋枪。
在冲锋枪的历史上,波波沙甚至不是第一款二代冲锋枪,MP38在战前就作为德军制式装备服役了。波波沙在这么多冲锋枪之中除了产量大了些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但军迷,甚至非军迷看到那标志性的弹鼓都会高呼:“波波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