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二战期间日本昭和天皇在干什么?-老战友同志
姜一郎 前言
二战期间有两个对立阵线,即以德意日为代表的法西斯阵线,和以美苏英中为代表的反法西斯阵线。那么今天,老战友就来说说法西斯阵线核心国之一——日本——昭和天皇。
日本昭和天皇
早年经历
日本昭和天皇生于1901年4月29日晚10点10分,父亲是皇太子明宫嘉仁亲王。明治天皇对于这个小孙子宠爱有加,当日便命令宫内御用文人为皇孙取名与号。最后选择了裕仁与迪宫,分别作为其名与号。
周岁时期
裕仁6岁入学“皇室”学习院的时候,被发现其右手的手指活动不便。除了手指的问题外,裕仁也有着先天近视的毛病。 “皇室”学习院院长是日俄战争中的“肉弹将军”乃木希典陆军大将。明治天皇亲自指示乃木要努力将裕仁培养为“质实刚健”之辈。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驾崩,嘉仁亲王继位成为了大正天皇,裕仁成为了皇太子。乃木与其妻双双自裁为明治天皇殉死。祖父去世和“严师”自裁,使其变得极为自闭孤寂,往往舍弃左右随从,而开始渐渐对无言的生物学起了兴趣。后来,他对生物分类学有研究,发表有《相模湾产后鳃类图谱》、《相模湾产海鞘类图谱》以及《那须植物志》等著作。
1918年在“御学问院”度过了第四年,已经17岁的裕仁步入了青年期,他的婚姻大事被提了出来。久弥宫良子被内定为太子妃,计划于此年完婚。
1924年与妻子合影
1921年,裕仁刚满20之时就开始长达一年的欧洲之旅。访问期间,裕仁不仅学习西方的政治结构,同时也对军事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数次访问了一战时期的历史遗迹。在这次出巡中,他接见了驻欧洲的十几个日本武官,获得了以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为首的日本青年军官的宣誓效忠,这样他以这些人为班底,开展了向军中元老夺权的行动。访问凡尔登的时候,裕仁一身戎装骑在一尊大炮的炮管之上。
1921年访问英国时与首相劳合·乔治合影
1926年,大正天皇终于驾崩,裕仁成为了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元昭和。裕仁和良子先后诞下了照宫成子、久宫佑子等4个“内亲王”,即公主。到了1933年12月23日,裕仁和良子才有了自己的儿子继宫明仁。
1928年,张作霖由于“不听话”而遭到关东军暗杀。同年6月,裕仁在出巡遭遇激进分子的“预谋行刺未遂”。这两件事引发了当时在野的日本政党的极大反弹,纷纷就此攻击田中内阁。当年7月裕仁公开对此进行指责,结果导致田中义一内阁被迫引咎辞职。不过在1932年春天,溥仪被扶植为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后,裕仁不再是不理“军略”的皇帝了,当年亲自为攻占东三省的将领授勋。当他得知关东军突破长城后,怕引起列强干涉,命令关东军不得越界攻击。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立即收兵,只有在侍从长本庄繁和陆军大臣荒木贞夫保证不会扩大战线后他才批准第二次越过长城。
同样,在1936年的所谓皇道派和统制派的对立中,二·二六事件皇道派陆军军官以“打破体制”为号召,发动了军事政变。裕仁在事件爆发40分钟后接到报告,马上就换上军装,召见陆军大臣,命令镇压。
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长达8年的侵华战争由此开始。军部的任何提议在送达裕仁之前经过内大臣木户幸一的审核,裕仁不愿执行的决议根本就不可能被送到天皇办公室来。而且他掌握了军部的人事大权,他不喜欢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当上陆军首脑,日本时任陆军大臣杉山元自信十足地向裕仁表示“中国的战事一个月内即可结束”,可是中国军队在华北撤的太快,决战未遂后他指示,“在要塞地区集中大量兵力实施压倒性的打击不更好些吗?”于是日本开始转移兵力于上海附近。突破中国军队防御后,他放纵朝香宫鸠彦王血洗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4日,裕仁面谕,“中支那方面陆海军各部队,在上海附近作战持续勇猛果断,乘胜追击,使(中国)首都南京陷落,我很满意。此旨传达给全体将士们。” 第二天的《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在攻克南京之际,天皇陛下考虑到陆海军将士的辛苦,特赐褒奖并下诏慰问。天皇专门召见了很久没见的(日军)总参谋长闲院,军令部总长伏见两官。”14日下午1时。大本营陆海军部发出公告,将天皇的面谕通报全体侵华日军官兵。
1938年,冈村宁次和东久迩宫稔彦王攻占汉口,深入到中国的腹地。当陷入中国泥潭的3年后,他不认为是自己判断错误,反而开始埋怨诸位臣僚低估了征服中国的难度。
1938年视察军队
1939年11月8日,在中国战事紧张期间,于富士山附近检阅近卫师团,借以激励士气。
太平洋战争
1941年2月3日,面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胜利,日本政府提出了《帝国对印度支那、泰国实施纲要》,裕仁的说法是,“我自己的原则是不喜欢乘人之危提出要求,干所谓乘火打劫的事,但面对今日世界的大变动,如果造成宋襄公之仁的后果也不好”。
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特别是对美开战前夕,他的真实想法是,“日本拥有一支多年培养起来的陆海军精锐部队,如果关键时刻不允许它崛起,那么随着时间的流失,石油便会渐渐枯竭,舰队便会开起不起来,如果人造石油对此可以进行补给,那么日本的产业几乎全部都要毁掉的。那样的话,就要亡国,这样一来,如果被提出无理要求,就要无条件投降。国家就会灭亡”。这说明他是铁了心准备开战的。但他又顾虑如果战争失败,将会累及皇室。东条英机后来在审判的时候说漏嘴,据他所知道的,整个日本军队,就没有人敢违抗天皇的意志,连出现这种想法都是荒唐的。人是不可能和神对抗的。天皇那怕一个微小的暗示,就足以让军部费尽心思猜测圣意如何了。在开战的最后一刻,裕仁吟颂他祖父在日俄开战前下决心的诗“四海皆兄弟,何缘起风波”批准了对美开战。
后来日军在中途岛惨败的消息震动了裕仁,曾不安地表示,“目前战局难以乐观,一旦丧失了制空权,就会有被切断各个击破的危险。我的陆海军,就是败在了对于美军的过于轻视。菲律宾决战中,也是他不明实际,听信了海军台湾海空战大捷的假情报,命令参谋濑岛龙三把决战地点从菲律宾改到莱特岛,结果造成空前的惨败。当海军向其报告“神风攻击”的消息后,立即表示,“非这样不可么?不过这样做很好”。1945年4月,在冲绳战役期间,冲昏了头的裕仁问海军军令部长及川古志郎:“海军难道没有军舰了吗?”逼得海军赶快搞了个“大和”号自杀冲锋。战败投降
1945年3月18日,裕仁巡视了遭到美军大轰炸后的东京市区,感叹其惨象尤胜当年“关东大地震”。在美军于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后,裕仁终于意识到了败局已定。在8月9日下午11点50分紧急于防空洞召开了御前会议,同意外务大臣的意见:投降。
裕仁和当时的首相铃木贯太郎主张日本投降。由于委员会中的政治和军事成员就是否投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首相要求天皇做出最后的决定。
1945年8月14日早上,最后一次的御前会议上,裕仁特别穿上了陆军元帅服,左胸佩带象征皇室的菊花勋章,无可奈何地做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作为决心停战的理由,天皇在独白录中举出以下两条。第一,如果这样下去,日本民族就会以灭亡而告终,我就不能保护赤子了。第二,在捍卫国体这一点上,木户也与我的意见相同,如果敌人在伊势湾附近登陆,那么伊势、热田两神宫就会立即在敌人的控制下,来不及转移神器,也就没有确保它们的希望了,这样就很难捍卫国体了。所以,当时我想,即使牺牲,也一定要讲和。也就是说,估计守住三种神器中的伊势神宫的八咫镜和热田神宫草剃剑无望是决心停战的理由。其中“无条件投降”暗含一个条件:不废除天皇。他对坚决反对投降的前侍从官,现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说,你放心,我有把握保持国体。结果阿南只能去自杀。
之后,NHK录制了裕仁的投降公告。整个录音为30分钟,地点是皇宫的进口大厅。结果裕仁期间念错或是念误多处,直到第三遍才勉强合格。次日,又发生了一幕极端分子抢夺录音 的闹剧。但是其所谓的“御音放送”的投降诏书录音还是得以播出。此段广播被称为“玉音放送”,使用大量汉语文言的《终战诏书》使很多日本平民无法具体理解广播的内容。他只字未提投降或日本打输了这场战争,他只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要求臣民“要忍受难以忍受的现实。”战后生活
麦克阿瑟和裕仁
战后,包括苏联在内的国家要求废除天皇,但是美国为稳定战后东亚形势,需要建立一个反共产主义的经济强国,如果没有天皇,日本国内秩序将难以协调,因为之前日本长期推行神话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经成为多数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因美国策略上需要,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为了有效控制日本,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和其他官员共同表示,裕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负主要责任,对日本天皇裕仁不予追究发动战争的责任,不予起诉和逮捕。不但犯下战争罪行的日本天皇免于正义的审判,连同23名担任高级将领的皇族亲王也受到保护,全体不被起诉。这一观点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极大欢迎。
1946年元旦,裕仁发布《人间宣言》,否定了天皇的神圣地位,承认自己与平民百姓一样也是人,而不是神。 美国占领日本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实际上掌控有日本统治权的人。在他的干预下,1947年通过新的《日本国宪法》,确定天皇为国家的象征,提出最高统治权归人民所有,真正实行立宪民主。但是实际上日本“天皇”对日本政界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
裕仁的全国巡视
1946年签署日本国宪法
1989年1月7日上午6时33分,因患十二指肠癌死于东京,终年88岁。7时55分,日本政府正式发布“天皇崩御”公告。结语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长达8年的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日军侵华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地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地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并造成3500万中国民众的伤亡的战争罪行。作为评判,立场不同或观点不同,但是,无论如何掩盖甚至篡改历史,战争依旧只会给世界更多民众带来伤害,而不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