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二战失败 调剂无望,到底走错了哪一步?-夺研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9-04-15

姜一郎二战失败 调剂无望,到底走错了哪一步?-夺研

姜一郎
2017-03-21,20:23,安徽大学,枣园。我以一种复杂的情绪,开始整理这篇早就准备动笔的日志。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作为考研指导:内容的知识普及部分,和以个人经历为样本的自述部分。
我有些胸闷,在于这是一份二战失败的结束。这样的失败,我不希望诸位和我自己将其理解为一个人的悲剧,我在此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我做到了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准备,也在诸多环节爆发了情绪/准备/理解/沟通等多方面的问题。
而作为一个资讯时代,很多时候你清楚一些官网上没有的消息的时候,你能避免走很多弯路或错失改变的机会。出于一种,避免后来者吃了前人吃过的亏,而希望你们能真正的做到付出和收获紧紧相关的心情,我将我所知的,皆告诉于你。请别蔑视的称之为失败者的忠告,仅作参考,偏听则暗。
希望人人有所收获,在付出努力之后。16年第一次考研,291分(国家线265),南大失败,调剂不出名211院校,后放弃。17年第二次考研,321分(南大校线300),南大失败,调剂失败。能尽力说清楚的事情有:
1:考研整个备考的流程;2:考试结束到出分数的空白期工作;3:出分数到出国家线的不确定期工作;4:复试的准备;5:调剂的工作;

流程
确定考研方向(寒假)—复习高数/英语(上半年)—开始复习政治/专业课—考试
选方向:能考的专业有哪些,哪些学校有这些专业,自己的底线是211还是985,读研的规划是工作,还是硕博留校/做科研/工作,目标和个人能力共同纳入考量做出你的决定。其他的展开或者详细复习表请参考其他文章,我无意展开,每个人复习节奏和方式各不相同,你只要在大的节奏上不出错,并秉着对自己负责的心态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我觉得整个备考期间是没多大问题的。
而这一块我更想强调的是,确定方向这个环节。这个环节我放在一开始,有些人放在暑假尾,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一个问题是——专业课的书到底看什么。我的考虑是我一开始就定下来,以免后面备考过程中要不断想这个问题。我确定了我能考的专业方向,然后在全国有这个方向的高校里做抉择。
这个事情上我的错误是,我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太过于坚定以至于我后来没有将其他变量纳入考察而做出修改。南大我所考专业排名不是很好,但由于学校本身名气所在,使得考研难度居高不下,而我最后也活生生撞在了这个南墙上。后来调剂的院校基本上假如我第一志愿报考,都有一定把握进复试,但在调剂的市场上则碌碌无为(这里面有其他的因素,会放在调剂里面说)。

考研结束
歇几天—年前完成估分—了解一下报考院校的师资情况,尝试与感兴趣的老师初步接触,注意尺度,“我今年报考你们院校,个人情况应该还好,后期如果有复试机会希望能跟老师做下去”,不是非要跟老师,也不要期待老师许诺什么。个人情况不好,收集本专业去年有哪些院校进行了调剂,列出名单筛选自己感兴趣的院校做为备考。这个阶段不存在出错的事情,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后期会忙一点。我的错误是估分这个事情上,我过于乐观,分值估高了以至于我押宝在南大,给后期埋下苦果的根。第一年我什么的都没做,心态上不一样。你觉得考得好最后得知考得不好的那个时间段,心情会是低落和极度压抑的。这和我第一年自我感觉糟糕以至于出结果的时候很冷静的投入下一步工作不同。由于有巨大期望在南大,导致我今年情绪管理失调和错过了最佳调剂时间段。

出国家线之前
参考历年国家线的走势,树立自己情况的粗略定位——紧盯34所自划线情况,把握具体学科分数线,很大把握/勉强达线/没希望,都要早作打算了。以及第一个学校分数线出来之后,不管你属于哪种情况,都可以陆陆续续给备选学校里比较好的学校发邮件接触了,一个在其他学校做个备份,二来多一个复试机会总多一份希望。今年321分,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个出分数,工科330分,北大后出,300分。我预估南大在320分。我基本处于放弃的状态,但南大有校内调剂的先例,所以我押宝在我刚好达线,而报考达线人数不足导致我能压线进复试。
没多久南大出线是300,而我听到有具体专业复试线比院校要高,但只会高10至20分,冷门专业可能和院校一样(300分),热门会高20分。这种说法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自己想法的确信,由于巨大的侥幸心理和贪心,我在2月份下旬花了三个礼拜的时间在南京试图接触老师问到具体的复试情况,最后拖到3月初才见到老师。
那时候复试名单已经在官网公布,而三个礼拜在南京我除了看了南大的复试科目,尝试南大校内调剂也失败。我回学校的时候看到中国人大调剂复试名单,里面有数个分数情况比我低的调剂生源,我的问题是人大接收调剂的时候我一股脑的赖在南京。挫败感,和恼羞成怒的逃避心理开始萌发。

复试的准备
专业课基本概念—有意愿老师的主要论文(结合专业课)—英语基本口语(含专业课基础词汇翻译)—多接触老师(复试中老师意见占比大)就我个人而言,复试的时候总体而言不像初试那么严格,笔试的占比不大,更看重老师对你的意愿和你的表现/出身 院校,而越差的学校老师的权利越大,笔试/面试的约束越小。多接触老师,多翻阅老师著作/论文/科研课题,不仅有利于复试表现,也有利于你清楚的知道以后要走什么路。

调剂工作
收集往年消息,试探性联系院校——紧盯调剂信息。
不断联系——电话联系优于邮件(因为老师可能不回你邮件)——各种登记网站按要求填,但注明登记就不用联系老师的不要理,必须联系到老师——研招办和研究生导师是两个概念,研招办是流程,老师才有决定权。
研究所,985院校,有无数个你没能在调剂论坛上找到调剂信息的院校可以调剂——不断问人,信息是最宝贵的东西——厚脸皮,但也别在调剂中看清自己(要不断确认自己读研目的,从而在自己想要的范围内挑选学校,而不是为了读研而什么学校都申请)。
|本文来源:考研帮,作者:小心铅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夺研:专注考研,助你一举考过!】
阅读原文,领取1000G考研资料
回复复试获取17复试&调剂音视频资料包
回复导师报名成为2018年夺研导师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