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要塞与老黑山地堡群-通信兵的故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老黑山眺望
小红楼是山上最早修建的二层小红楼,是战友们亲手盖的,曾经是山头最好的房子。作过工作室、机要室、机务室、卫生室、招待所、宿舍等,里面装满太多的回忆。虽已破旧,但在蓝天、白云、绿树、青草的簇拥下,仍然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感谢山上的部队把小红楼保留下来,给老山头们留了个“念想”。
我当兵时的老黑山上,有几处地堡,它们分布在山头各个制高点。地堡是日本侵略中国时修建的。从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到1945年日军投降,侵华日军征用大量中国劳工,在中国和苏联边境修筑了十几处大型筑垒地域,地堡就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地堡依山就势而建,大部分构筑在地下,只有圆圆的顶部露出地面,但却隐藏在树木中。我们当兵的时候,曾在这些地堡里住过……。正因为这样,我很想知道这些地堡的历史,于是写了下面的文字。
1.东方的“马奇诺防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占领了东北。但是他们的扩张野心并未满足,酝酿更庞大的侵略计划:北进,进攻苏联;南下,进攻南洋诸国;野心更大的是北进和南下并举,最终与美国决战。
老黑山下的小河,当年战士们经常到这里拉水金民国,山上人员的吃水、
用水都取自这条小河。
为了对北线苏联军队做好战争准备,日本关东军在中国和苏联边境划设了四个作战区域,于1933年至1945年分三期在南起吉林珲春、北至内蒙古海拉尔的约4800公里的中国和苏联边境面对苏联方向的战略要地秘密修筑了十七处大型筑垒地域,即军事要塞,分别是:珲春要塞、东宁要塞、鹿鸣台要塞、绥芬河要塞、观月台要塞、半截河要塞、庙岭要塞、虎头要塞、富锦要塞、凤翔要塞、霍尔莫津要塞、瑷珲要塞、黑河要塞、法别拉要塞、海拉尔要塞、乌诺尔要塞、阿尔山要塞。这些军事要塞依山就势而建,总长度加起来约1700公里,共有8万多个永备工事,还建有数以千计的永久性地下仓库、电站、通信枢纽部、给水站等附属军事设施和大量的二、三线一般阵地和野战阵地,以及军用机场、军用铁路和公路。日本关东军把这十七个筑垒地域相连的战线称为东方的“马奇诺防线“。与法国在二战时为防御德国修筑的“马奇诺防线”相比,东方的“马奇诺防线”在其周长和规模上是它的三倍。
侵华日军在中国和苏联边境修筑的十七个大型军事要塞群
根据日军对要塞修筑的要求,要塞的永备工事分为“特”、“甲”、“乙”、“丙”、“丁”五种类型。位于苏联阵地正对面的为“特”类或“甲”类工事,位于苏联阵地侧面的为“乙”类工事。“特”类工事要求顶盖厚度和前面主墙厚度要超过3米,能抵御300毫米口径炮弹和1吨重炸弹的直接轰击。
东宁要塞、虎头要塞、海拉尔要塞和瑷珲要塞是“特”类国境阵地,拥有可同时容纳三分之一全员守备兵力的地下设施和连接重要设施的地下坑道。其余大部分要塞阵地为“乙”类构筑强度,标准的水泥厚度为1.5米,可抵御200毫米口径炮弹和250公斤炸弹的轰击。阵地外围设置铁丝网和坦克障碍堑壕。铁丝网(或鹿砦)高1.2米、宽幅6至8米。坦克障碍堑壕深3米、宽5米,堑壕壁与沟底呈直角。
2.“东方马奇诺防线”上最大的军事要塞
十七处军事要塞中,规模最大的是紧邻中国苏联边境的东宁要塞,也是日军唯一以进攻为目的而修筑的大型永久性阵地,是掩护日军主攻部队发起侵苏战争最前沿的火力支撑点和梯次进攻的基地小遥17岁。
老黑山的一座地堡上钉着一块铜牌,上面有“侵华日军碉堡”的简要介绍。
据史料记载,1933年1月10日,日本关东军在石田荣雄少佐的带领下,占领了东宁县。1933年10月1日,日军参谋本部作战参谋长铃木视察苏“满”国境,决定沿国境修筑军事要塞,整个计划由关东军作战主任远藤三郎主持执行。1934年5月12日,日本关东军第三任司令官菱刈隆大将发布了“关作命第589号”关东军“关于在国境地带东宁、绥芬河、平阳镇、海拉尔附近修筑阵地”的命令。国境阵地的修筑分为三期。第一期在东宁、绥芬河、半截河、虎头、霍尔莫津、瑷珲、黑河、海拉尔等地进行,自1934年6月到1938年春天基本完成。
第二期工程,在吉林珲春五家子、绥芬河的观月台、半截河以东的密山庙岭、黑河上游的法别拉等地修筑工事。于1939年完工,1939后又在罕达嘎亚附近及牙克石修筑了防御工事。第三期工程是在l940年后,在三江地区、松花江右岸的富锦、乌尔古力山附近以及小兴安岭东侧的凤翔等地构筑野战阵地。1935年秋,日本关东军第四任司令官南次郎大将亲赴东宁视察,意图将这里变成进攻苏联的桥头堡。
这是一项绝密工程,关东军于1936年发布了“第749号作战令”,规定“凡涉及要塞的任何事情都必须采取极其严格的保密措施”,如:将中国居民与要塞群隔离香山网,列车通过时必须拉上窗帘,定期航班飞机接近要塞上空时,乘客必须拉上窗帘,且必须低空飞行,以便观察哨可以用望远镜观察。这些严格的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苏联间谍获取要塞情报。
东宁要塞南起东宁县大肚川镇的甘河子沟,北至绥阳镇的阎王殿,东起三岔口镇麻达山,西至老黑山镇和光村,正面宽110公里,纵深50多公里,主要工事分布在距边境3-5公里的范围内陈雪楚。整个要塞由11座山峰组成,分为作战区、保障区和后勤支援体系三大部分。主要由胜洪山要塞、勋山要塞和麻达山要塞三个前沿永备要塞以及老城子沟综合运输仓库、地下永备弹药库、兵工厂、野战工事等构成。共修筑永备火力点402处,土木质火力点511处,指挥观察所111处,掩蔽部100处,钢帽堡垒4处,火炮发射阵地79处,野战机场10处,反坦克堑壕455公里,兵工厂1座海贼王罗宾的胸,300平方米以上永备地下弹药库84个,油库1座,物资库50座,给水站10余处,军医院4座和800余公里的军用道路。东宁要塞堪称为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
在东宁要塞地域,重要的地下军事要塞有10多处,包括胜洪山要塞、勋山要塞、麻达山要塞、三角山要塞、409高地、朝日山要塞、出丸山要塞、北天山要塞等。每处地下要塞的设施都比较齐全,有升降井,各种兵室、集结室、防毒室、炮室、指挥所、通气孔、灶事间、仓库、包扎所等,多处房间和甬道均用水泥被覆。各筑垒工事之间有专用通道连接sotong,使各军事堡垒连为一体。
十七处军事要塞中,东宁要塞区内的驻军也是最多的。人员最多的时候有四个师团、一个旅团守备队、两个国境守备联队,总兵力13万多人。其中,第八师团驻绥阳镇,第十二师团驻新城子沟,第三师团驻万鹿沟,132旅团国境守备队驻三岔口一带,还有两个国境守备联队驻在通往吉林的边境线上。其它兵种也非常齐全,有步兵、骑兵、装甲兵、卫生兵、舟桥兵、航空兵、炮兵、汽车运输兵、工程兵等。
为修筑东宁要塞,有17万中国同胞被迫走上了不归之路。据调查,日寇为修筑东宁要塞,强征了17万中国劳工,其中包括中国军队的战俘和从关内抓来的劳力,秘密修筑庞大的筑垒地域。为了防止泄密,这17万劳工除了部分被折磨致死和极少部分逃跑外,大多在完工后被秘密杀害。《牡丹江文史资料》第三集有这样的记载:“1945年8月中旬的一天,30多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材的人找到苏军在东宁成立的临时地方治安维持会,他们说是从庙沟地下要塞中逃出来的劳工。他们哭述说,在苏军进攻东宁的当晚,日寇把他们3000多劳工分别赶到甬道深处,骗他们是为了躲避苏军的毒气。残忍的日寇点燃事先埋在出口处的炸药把出口炸塌,3000多名劳工被活活埋在甬道里,他们30多人由于躲在洞口最近处,拼力扒开碎石逃了出来。”
3.东宁要塞是苏军对日作战的开始地,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斗的结束地
登上老黑山后看到的第一个地堡
苏联红军对日作战的第一枪是在东宁要塞打响的。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百万大军兵分三路,突破中蒙、中苏边境,向日军发起全面攻击。东宁要塞成为最先进入战斗的战场。8月9日零时整,排山倒海般的炮弹倾泻到东宁要塞阵地。苏联第一方面军在大炮、坦克和飞机的支援下,分三路对要塞发动了进攻。与此同时,苏军另外两个方面军,也从中苏边境的北面和西面,发起全线进攻。由于日军对苏军提前宣战估计不足,要塞守军猝不及防,苏军很快逼近了部分要塞阵地。苏军向要塞的通风口、排烟孔、了望口灌入大量汽油,并扔进手榴弹,使得日军伤亡惨重,很快摧毁了日军仓促组织起来的第一线防御,绕过了日军构筑多年的东宁、绥芬河等坚固筑垒地域。
东宁要塞战役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战。苏军多路攻击和快速推进的军事行动切断并分割了日军的防御体系,迫使日军各自为战,一部分日军躲进隐蔽的地下工事。日军第132旅团第783大队近两千人躲进勋山要塞和胜洪山要塞。在通信中断、没有接到日本天皇投降昭书的情况下,他们躲在地下要塞里隐蔽待敌,死不投降。
1945年8月11日,大肚川镇太阳升村村民张福忠到高丽庙子大营捡战场上的破烂。在一片废弃的建筑中,他一不小心挑开了一处日军伪装的枪眼兼通气孔,发现了一群手端刺刀枪的日本兵,吓得撒腿就跑,并向驻扎在石门子的苏军报告了这一情况。
8月12日,苏军第一方面军后续集团军部队以及从老黑山追击日军的苏军某部,奉命围歼张福忠发现并报告的漏网日军要塞。苏军掌握情况后,第二天又调来一个炮兵旅,两个独立炮兵营配合一个师对要塞发动了进攻。苏军先以强大的火箭炮群对日军阵地进行炮火打击,空军170多架次飞机交替轰炸,使日军阵地变成一片火海。由于日军要塞工事坚固,苏联红军的火力打击几乎没发挥什么作用,苏军组织了数次攻击也未打进去。垂死挣扎的日军,依托坚固阵地进行拼死抵抗。
一个堡垒被突破了,他们马上组织火力加人墙的方式又封住了口子,用己方战士的尸体垒起了堑壕。苏军攻击部队一波波冲上去,又一波波退下来。活着的人只有利用夜暗,抢回死去的战友的尸体。临时野战医院已超限度接收伤员,只得通过征集的数百名老百姓没日没夜地往后方送。到了8月25日,苏军仍然无法解决战斗,他们把已经投降的日军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从牡丹江接来,由张福忠带路,河野边喊着话,边走进勋山要塞。河野向残余的日军宣布了天皇投降诏书,900多名日军经过激烈的争论,第三天才放弃抵抗,举着白旗走出勋山要塞。
1945年8月28日,当日本关东军在阴暗的东宁要塞停止最后的抵抗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斗落下了帷幕。
4.老黑山地堡群是东宁要塞的纵深
我们曾经住过的地堡。九十年代中期部队从山上撤离之前,部队领导带人在地堡上刻上了“魂系黑山”四个字。
老黑山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东宁县老黑山镇北部,属老爷岭东延余脉的山峦。“老黑”一词为满语,意为“刀”。因山顶南侧有一刀尖状山峰而得名。老黑山为中切割低山,山体宽展,南坡少陡而曲折。老黑山周围是山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高海拔798米,最低225米。老黑山主峰是这一带最高的山,海拔798.2米。
1933年,日军占领东宁后,陆续在老黑山、南村、万宝湾等地设置日军守备队。1936年后,陆续增加日本驻军。西老黑山驻有121部队,步兵约500人,小煤矿附近驻炮兵、步兵约500人。黑营、山洞一带驻步兵约1000人。道河常驻守备队分驻碱场沟(今和平)、通沟等地,约500人。老黑山距东宁县城50公里,属东宁要塞的纵深处,这里有日军的陆军医院和飞机无限英灵场,是通往吉林的公路和铁路的交通要道。老黑山上的地堡群属于东宁要塞纵深的一部分。
老黑山的山包上分布有多个地堡,这些地堡的形状为半圆形,像个扁扁的螺丝壳扣在地面。地堡依地形地势而建,一大半建在地下,只有圆顶露出地面。地堡经过精心伪装,可与周围的地形和地貌一样,非常隐蔽,从远处根本发现不了。这些地堡是日寇侵略中国时修建的,兼有工事和兵营两种功能。同时,还修建了上山的公路。按照山上地堡群的布局,应该还有交通堑壕和地下坑道……。
日军战败前一年,1944年8月,日本关东军为了准备抵御来自苏联的进攻,在关东军里组建了独立的旅团级建制的“敢死队”,其中一个团就驻扎在老黑山地区,并在那里构筑了许多据点(又叫“支撑点”),作为“敢死队”活动的隐蔽根据地。
日本关东军组建“敢死队”的任务是消灭苏联红军的战术技术装备陈春先,主要是坦克,袭击军事仓库、机场、司令部,破坏通信设备和交通设施,执行针对红军军官和将领的恐怖行动。刚组建时,“敢死队”的人数为四、五千名士兵和军官,到1945年与苏联开始军事行动前,人数达到七、八千人。
“敢死队”分成三个团。1945年7月19日,在苏军开始军事行动之前,日本关东军对“敢死队”进行了重新部署:一团驻春化的青乡地区,二团驻青乡-浪旗-老黑山地区,三团驻汪清-江桥-台河沟地区。各团要在这些分配的区域内修建据点(隐蔽的根据地),作为一旦与苏联开战、红军进入满州后各分队的基地。“敢死队”各分队应以这些据点为基地,袭击苏联红军的后方,摧毁其军事装备,杀死红军的高级军官。
从1945年7月开始,“敢死队”的士兵和军官开始自己修筑据点。部署在老黑山地区的“敢死队”第二团也在那里构筑了自己的据点。“敢死队”对各团修建据点的具体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每个连应该修建1-3个据点来电奇缘,每个据点可容纳30至150人,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修建容纳一个5人小组的小据点。
树丛中的地堡
修建据点应当秘密进行,对当地居民保密。据点应修建在多树木的山地上,要很好地伪装,便于突然袭击交通线、苏联红军的后方和作战装备。规定修建三种类型据点:150人的连级规模据点,30-50人的排级规模据点和5人的小组级规模据点。每个团应修建10个以内的连级规模据点。
连级规模据点本身是一个30X20米大小的窑洞,高3-4米,里面建有可住下一个连的士兵宿舍和军官宿舍、食品仓库、弹药和武器仓库,还有厨房。在通往据点的所有路上设立一些观察站。所有据点均要做好伪装,做到与周围的地形地貌一样。排级规模据点的建设也是一样的,只是窑洞的大小尺寸小一些,而小组级规模据点,在与苏联开战之前还没来得及建造。
“敢死队”的每个团编有一个机枪连,装备6挺重机枪,还有一个迫击炮连,装备四门75毫米口径迫击炮。步兵连的主要武器是步枪,但除此之外,每个连还配备5挺轻机枪,20把手枪,每个人配备5-10公斤炸药和手榴弹。“敢死队”规定,要在据点里储备6个月的食物和2个月的弹药。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在当日夜里开始了军事行动。在老黑山附近的“敢死队”第二团当天夜里就与苏军爆发了战斗。8月10日,苏军先头装甲部队占领了老黑山。
无论是东宁要塞,还是其纵深老黑山地堡群,日军建设它们主要是用来防御苏联的进攻,在工事构筑上尤其注重对苏联坦克的防御。日军构筑的地堡一般兼有工事和兵营两种功能。构筑在老黑山各山包上的多个地堡,每一个地堡就是一个火力支撑点,为连、排防御阵地的基本形式。地堡依山而建,可居高临下俯览很远,周边杂草树木丛生,十分隐蔽。各山包上的地堡一般为多层次配置,各地堡之间能形成“交叉火力”,以相互支援。每座地堡里,一般三人配两挺机枪。大部分的地堡之间都有暗道与地下工事相连。
一般来说,5-7个地堡组成一个地堡群。老黑山地堡群由6个地堡组成。这些地堡均为半圆形半地下结构,圆顶露出地面。地堡内部直径9米,内部面积27平方米,门高约1.8米。地堡完全由钢筋混凝土筑成,据说钢筋水泥全是从日本运来的。墙体厚度达到一米多,非常坚固。地堡内设有通风口。地堡的入口在地下。地堡内开有几个射击孔,没有射击死角,射击孔内宽外窄,可以减少被命中概率。射击孔和出入口均安装了可开合的25毫米厚的装甲板。地堡的顶部,一般除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有加装钢板的。
苏联红军在攻破日军各个要塞后,随即对要塞的结构布局和特点进行了仔细研究。苏联红军上校В·雅斯特列鲍夫在1946年第8-9期的《军事工程杂志》上发表了《日军要塞的火力防御筑垒工事》一文,认为“日本人采纳了德国人的建议,在其要塞区域修建了依靠地形结构的形状多样的强大的火力设施。”
文中对地堡的结构也做了描述,并配有手绘图。下面摘录部分相关内容:
“这种为配置重机枪的地堡(暗堡)包括一个掩蔽工事和一个连廊门。为了降低建筑物的高度和在地形上创造更好的建设条件,暗堡顶依地形向露在地面的墙壁一侧弯曲。为了保证能够防护炮弹打击,在有两个喇叭口的连廊门处修建了0.2X0.2米的混凝土门槛。进入暗堡的入口朝向与火力射击区呈90°角的方向,入口处的高度也同暗堡里面的高度一样,为1.75米。”
配置重机枪的钢筋混凝土暗堡
“带有用于观察的圆形装甲顶罩、配置四挺重机枪的钢筋混凝土暗堡的结构比较简单,由四个掩蔽工事、两个驻军人员的房间、连廊式入口和暗堡内地板下的房间组成,这样的房间一般用作仓库。”
“每个射击孔从里面装有25毫米厚的装甲板作为防护闸门。暗堡入口(或从过道直接进入)装有厚重的装甲门,过道装有两道金属门我的泪珠儿,上部带有栅栏。作战用的掩蔽工事与驻军人员房间用轻型装甲门隔开。
林志忆四个机枪射击孔可以保证对付从后面接近暗堡的火力,并且实施对入口的防护。四个射击孔,两个位于驻军人员房间的墙上,均有装甲防护闸门;两个位于过道的墙上,没有防护闸门。在暗堡的正面,相邻的暗堡也可以用火力覆盖支援,过道的顶部覆盖40毫米厚的圆形装甲罩,可保证360°的观察。”
配置四挺重机枪的钢筋混凝土暗堡
5.老黑山地堡如今成为参观游览线路的精华
如今,日本侵略军投降70多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结束70多年了。然而,老黑山上的一座座地堡依然留在那里,向人们昭示着那段日军侵略的历史。
老黑山上有六个地堡,分布在各个山包上。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当兵的时候,开始就住在地堡里。后来盖了房子,才从地堡里搬出来。地堡做过我们的宿舍兼工作室、训练室、乒乓球室、枪械仓库……。这些地堡中,当属我们曾住过的地堡保存最为完好,成为山头一处让大家能够回忆过去的地方。
我们曾经住过的地堡。张洪战友在一个下大雪的夜里拍摄的照片。
进入新世纪后,老黑山上的地堡有了新的功能,昔日侵华日军的地堡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成为参观东宁要塞和国门游览线路中的一处景点。
在老黑山上的一座地堡上钉着一块铜牌聊斋变异,上面是“侵华日军碉堡”的简要介绍:“侵华日军碉堡建于1933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径11米,高15米,面积17.28平方米。壁厚1.5米,机枪眼两个,能抵御一般性火炮攻击。营区周围类似碉堡共6处,属东宁要塞群系。碉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见证了中俄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史。”
当地旅行社将这里作为一个参观旅游点,设计了一条亲历二战终结地- “东方马奇诺防线”要塞的旅游线路,将老黑山地堡群作为参观线路的精华。旅行社的宣传广告是这样写的:“这是一段被尘封、被遗忘的历史,更是一段必须被揭示、被认知的历史,东宁要塞、老黑山要塞和是“东方马奇诺防线”最大的要塞群之一,绥芬河、东宁、虎林一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激战地……
从1934年5月到1945年8月的十几年间,日本关东军征用百万中国劳工,耗资5亿元,在“满苏”、“满蒙”边境修筑了十七个军事要塞群,要塞群绵延4700公里,地下要塞相加起来长1700公里。这十七个要塞主要是:东面的珲春、东宁、绥芬河、密山、鸡东、虎林、饶河,北面的黑河、孙吴、萝北、富锦,西面的海拉尔、阿尔山。伪满国境要塞群被日本关东军自誉为“东方马奇诺防线”。这是第二世界大战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日本法西斯战争在中国东北遗留下来的最大历史谜团。1945年7月斯大林批准苏军总参谋部对日作战计划,8月9日苏军向日寇发起猛烈进攻,首先对“东方马奇诺防线”实施“闪电”攻击,迅速抢占57个战略要地……
旅行社设计的旅游线路:1)参观“东方马奇诺防线”的东宁要塞、老黑山要塞的地上防御阵地、地堡群,穿越地下永备地道工事;2)穿越老黑山;3)与老黑山空军驻军官兵互动联欢,山上露营,早上观日出;4)参观中国百年口岸,游览魅力城市绥芬河,休闲购物游等。
隐藏在树木和杂草中的地堡(1)
山路边的地堡(2)
营房中的地堡(3)
岁月沧桑,日新月异,地堡仍静静地躺在老黑山的怀中……
2018年7月9日
投稿微信号:186107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