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作文两朝帝师 纪念常山建县1800年⑧丨范冲:翰林侍读-常山发布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8-01-25

两朝帝师 纪念常山建县1800年⑧丨范冲:翰林侍读-常山发布

今年十绝阵,是常山县建县1800年。1800年来,肥沃的三衢大地上,滋养了大批文人墨客、乡贤才俊,孕育出大量名胜民俗、历史传说,描绘了一幅幅绚烂夺目的人文画卷。
今天,“常山发布”微信公众号“纪念常山建县1800年”专栏推出《范冲:翰林侍读 两朝帝师》一文,讲述南宋范冲与常山的故事。
南宋伊始,定都临安,大批贤达名士跟随宋高宗渡江南下,移居江浙一带。这期间,辗转移居常山者众多,有樊清、胡正、赵鼎、范冲、魏矼、徐大兴、赵希琯等,其中阴阳手眼,范冲是迁居常山时间较早的一批。
范冲(1066-1141),字元长,原籍四川华阳,登绍圣元年甲戌(1094)毕渐榜进士狂野骑士,出身名门,父亲范祖禹是《资治通鉴》的参编者之一。南宋初期,范冲迁居常山叠石(今金川街道徐村)。
纵观范冲的一生,初为小吏,后当史官,再任帝师,最终回归山野,隐居乡里,一个个鲜明的身份标签,犹如一朵朵绚烂的烟花,璀灿夺目,又归于平淡,这既见证着范冲色彩斑斓的一生,更彰显着他谦恭淡泊的一生。
奉命修史传佳话
华阳范氏一门,家学渊源颇深,范冲从小耳濡目染,在史学研究上有着极高的天份。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三范修史”典故,说的就是宋代时期,范氏家族成员范镇、范祖禹、范冲,先后奉命编修史书,因考究严谨,论证科学,评价中肯,被传为史学佳话。其中,范镇参加纂修了《仁宗实录》、《起居注》、《新唐书》、《类编》等;范祖禹是范镇侄孙,纂修了《神宗实录》、《唐鉴》,协助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唐代史和五代十国史部分;范冲是范祖禹长子,是范氏族人中第三代史学家,曾主持重修宋神宗、宋哲宗两朝实录娘心剧情介绍,尤以重修《神宗实录》而著称于世。
其实,在范冲之前,由于朝中党派纷争,对王安石变法褒贬不一,《神宗实录》已经纂修过两回。第一次纂修是元佑年间,吕大防、范祖禹、黄庭坚等人修成了《神宗实录》,书中极力诋毁王安石倡导的熙丰新法,因该书全为墨字,史称“墨本”;第二次修撰是绍圣年间,王安石女婿蔡卞重修《神宗实录》,书中论述大多引用王安石的《日录》,极力颂扬王安石改革变法,书中凡删除修改皆用朱笔,史称“朱本”。
到了绍兴四年(1134),宋高宗认为蔡卞所修《神宗实录》与史实多有违背,不足以采信传世,他特地点名道姓地让范冲予以重修。据《宋史?宋高宗》记载,高宗对宰辅朱胜非说:“神宗、哲宗两朝史录,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当重别修定,著《唐鉴》范祖禹有子名冲者,已有召命,可促来,令兼史事。”任命范冲为宗正少卿兼直史馆,负责删修神宗、哲宗两朝实录。
范冲一开始推辞不就,认为“墨本”是父亲范祖禹所修,后来蔡卞等人推翻“墨本”,重修了“朱本”,并把父亲贬至岭南而死。倘若自己再次重修,肯定免不了要删改蔡卞不当言论,只恐怕这又会引来误会和纷争。
宋高宗再三说明,重修史书是自己的本意,也是昭慈太后的遗愿,“纷纷浮论,不足恤也”、“两朝大典,皆为奸臣所坏,故以属卿”,再次明确宰相赵鼎为监修,范冲为修撰,并提出将自己要求修史的“圣语”记录下来,附于篇尾,以正视听。
范冲在修《神宗实录》时,为体现客观公正,专门撰著了《神宗实录考异》5卷,“旧文以墨书,删去者以黄书,新修者以朱书”,这样一来,删改增添的内容,皆可查证对比,世人皆服,称其为“朱墨史”。
范冲还善于总结提炼,创新方法和技巧,提高工作效率。据《南宋馆阁录?续录》载,修史期间,范冲与秘书少监吴表臣还共同参定了图书校勘条例——校雠式,创立了我国古代文献学史上最早确定的、较为完整的校勘条例。
在赵鼎、范冲的主持下,重修的神宗、哲宗等两部史书“是非各得其正”。宋高宗非常满意,亲书“忠正德文”四字及《尚书》一帙赐予了赵鼎,并提拨范冲为起居郎,专门负责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
两度侍读成帝师
宋高宗比较注重学习,绍兴五年(1135)闰二月,开设讲筵,范冲又兼任侍读一职,负责陪侍皇帝读书论学。高宗十分喜欢《左氏春秋》一书,范冲在讲述史实典故之际,经常铺陈发挥,借古喻今,针对时局问题进行剖析,规劝高宗从善纳谏,勤政爱民,高宗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兴致盎然。
侍读过程中,范冲经常与高宗交流谈论对政事的观点。一次,高宗询问范冲对王安石的看法,范冲说:“以前程颐(北宋理学家)曾经问我,王安石危害天下的主要是什么问题?我回答说是‘新法’。程颐否定了,他说:‘不是这样。新法并没什么大不了,只要皇上愿意纠正就了结了。王安石心术不正才是最大的危害。’我一开始不以为然,后来逐渐明白了:王安石利用人们的利欲之心,作为推行变法的原动力,这使人迷失了本性麻辣二人转,沉迷于贪名逐利,久而久之不以为耻。一人心术不正,坏了天下人的心术,这才是最具危害的。”高宗听了,深以为然,赞许有加。
宋高宗独子元懿太子早夭,此后一直未能生育。绍兴三年(1133),宋高宗从太祖后裔中选出年仅9岁的赵伯琮,调入皇宫,以备储君。赵伯琮被封为建国公,就学于专门为其建造的资善堂。选谁来当建国公的老师呢?宋高宗一下子就想到了范冲,于是,绍兴五年(1135)五月,下诏任命范冲为徽猷阁待制兼史馆修撰兼侍讲、资善堂翊善(即皇子的老师),全权负责建国公的教学培育。
诏词曰:
“朕为宗庙社稷大计,不敢私于一身,选于属籍,得艺祖七世孙鞠之宫中。兹择刚辰,出就外傅,宜有端良之士以充辅导之官,博观在廷,无以易汝冲,德行文学,为时正人。乃祖发议嘉祐之初,乃父纳忠元祐之际,敷求是似,尚有典刑。顾资善之开,史馆经筵,姑仍厥旧。朕方求多闻之益,尔实兼数器之长,施及童蒙,绰有余裕。蔽自朕志,宜即安之。”
当时,张浚等朝中大臣也极力推荐范冲,认为范冲为“一时名德老成,极天下之选”,真正的名至实归。宋高宗要求建国公每次见到范冲,必须低头拜见,以示敬重。
对于新的职务,范冲也是恪尽职守,勤勉有加,表现相当出色。绍兴六年(1136)四月,宋高宗再次下诏,提拔范冲为翰林学士兼侍读。考虑到姻亲赵鼎位居宰相,范冲坚决推辞不受以“避嫌”亲爹后娘。9天后,宋高宗无奈准许,但出于对范冲的信任与关爱,不仅恢复了早先废除的“翰林侍读学士”职位,“特以命冲”,还于绍兴六年(1136)五月下诏强调“侍读学士班翰林学士之下,恩数依学士例”。由此,范冲与范祖禹二人,成为宋代时期唯一的父子“翰林侍读学士”。
在范冲等人教导下,建国公学有所成,何孟怀继位后即为孝宗,成为南宋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晚年的范冲被秦桧之流诬陷迫害,含冤而死,孝宗上任后吸血蚊成长记,立即为其平反,恢复名誉。师生情谊之深,不言而喻。
淡泊超然居常山
以世俗的眼光看来,说范冲家世显赫,丝毫也不过份:父亲范祖禹,高宗皇帝侍读、著名史学家歌诗达协和号,母亲为宰相吕公著之女;弟弟范温,文学家,著有《潜溪诗眼》无敏氏,弟媳为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之女;妹妹范氏为司马光之孙司马植妻子;儿子范仲熊,曾任吏部员外郎,著有《北记》,媳妇为宰相赵鼎之女。然而,范冲从未因名门出身,而自觉高人一等,他性情十分恬淡,凡事随遇而安,处处低调守拙。
公元1127年,赵构称帝。随后宋室南迁,范冲在第一时间渡江南下,被授予虞部员外郎之职,不久又调任两淮转运副使,出任地方官员。然而何处居家安眷?经过慎重的遴选,范冲放弃了繁华热闹的京城临安,一眼相中了地偏一隅、山深谷幽的常山作为憩身之地,举家迁居常山叠石。据光绪版《常山县志》载:“范冲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因金乱南渡来常,奉祀,居邑之叠石”、“叠石,在县北七里,石突出溪中,层叠如堆靖江房产网,常孕龙,龙出石裂,崖上有窝,宋学士范冲居之。”同时,重情重义的范冲,还把司马光的亲属家眷一并携带至叠石新家,组成一个大家庭,加以赡养和抚育。《宋史?卷四百三十五》记载:“冲性好义乐善,司马光家属皆依冲所,冲抚育之。”
三年后,范冲改任衢州知州一职,据《衢州古城志》记载:“宋建炎四年(1130),史学家范冲知衢州。”此地距离常山叠石的“家”又近了一步,这无疑是范冲内心所渴望的。当年十一月,时任“除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御营副使”的姻亲赵鼎,因反对提拔军功微薄的辛企宗,触犯龙颜,被贬为提举临安府洞宵宫。范冲借此机会,索性提出辞呈,赋闲在家,修心养性。明崇祯《衢州府志》记载:“(范冲)建炎中,知衢州,因请祠与赵鼎有连,夺职。”
在辞职后的两年时间里,范冲与隐居黄冈山的赵鼎,以及好友魏矼、永年寺了空和尚等人,吟诗唱和,游历山川,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生活,著有《三贤唱和诗》传世,可惜现已散佚不寻。
如赵鼎曾写有《相思一首呈范》:
清楼钟断钻长廊,谁共萧斋一篆香。
书册自能留久主,灯花还解劝余觞。
风回绝壑沉灵籁,雨入幽林送嫩凉。
老懒由来贪睡美,秋衾不怕夜偏长。
范冲和诗《次韵元镇相思》:
陨叶铮铮夜响廊,飘来桂子得余香。
生涯何日成三径,世味而今作一觞。
时雨不妨惊梦断,秋风又喜著新凉。
期公剩费七百斛,且乐人间意味长过珊彤。
可是,南宋初期内忧外患,诗情画意的日子,终究不是范冲等人内心所能坦然受之的。绍兴二年(1132)十月起,赵鼎、范冲陆续被启用,屡有重任(如宗正少卿、史馆修撰、翰林侍读、资善堂翊善等),担负起南宋中兴的历史使命。
直到绍兴八年(1138)正月,朝廷委任范冲为婺州知州,范冲因姻亲赵鼎位居宰相,再度避嫌谦让,“力辞不赴”,不久仍为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挂了一个虚职头衔。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卒于婺州(金华),后葬于何家黄冈山永年寺傍溶车山。
死于婺州而葬于常山,由此可见范冲内心早已把常山作为真正的故乡。名贤之士魂归旧地,爬山虎的作文常山士民为之荣耀万分,将其奉入乡贤祠,供县人祭祀和景仰。后来,赵鼎、魏矼也效其做法,逝于外地归葬常山,“三贤”英灵相伴,长眠于三衢大地。
2012年,何家乡黄岗村发现有范冲墓碑一块,碑高1.42米,宽0.56米塔城黑歌,厚0.1米,碑面有“宋龙图阁直学士范公之墓”阴刻字样,为清雍正八年立。时至今日,后人对范冲的缅怀思念,始终都没停歇过。
作者:王有军
图:曾令兵
来源:《一本书读懂常山人文》
编辑:章晨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