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文化之旅(二)捷克简史-东林商务旅游
起始
公元前5世纪左右开始,由凯尔特人定居,其中一支称波伊人(Boii),居住地因而名为波希米亚。
前1世纪,日耳曼人逐走凯尔特人,同罗马帝国不断征战。
5世纪,匈人入侵波希米亚。
6世纪到7世纪,阿瓦尔人携斯拉夫人入侵,今日捷克被属于西斯拉夫人的捷克人和摩拉维亚人占据。
623年,斯拉夫人首领萨莫自称国王,建立萨摩公国。631年战胜法兰克人,拥有以摩拉维亚为中心,大致相当于20世纪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658年在他死后王国解体,重回过去的部落组织,此后百年间少有关于捷克人的相关记载。
805年,入侵欧洲的游牧民族阿瓦尔人被查理曼大帝击败,捷克受查理曼帝国影响,逐渐基督教化。
大摩拉维亚公国(830-905年)
830年,摩拉维亚首领莫伊米尔(Mojmir I)建立大摩拉维亚公国,后该公国兼并波希米亚。为与东法兰克王国对抗,863年,君主罗斯提斯拉夫邀请东罗马帝国派出传教士西里尔和美多德兄弟前来传授东方教义。西里尔遂以希腊字母为范本创造出西里尔字母(格拉果儿字母),作为斯拉夫语的书写体系。
9世纪后期,罗斯提斯拉夫之子斯瓦托波勒克在位之时,大摩拉维亚公国达到鼎盛时期。885年,美多德死都市百草王,斯瓦托波勒克转而投向罗马教皇,驱逐拜占庭的信徒。之后,国势衰落。摩拉维亚公国瓦解后陈浩明,波希米亚王国开始逐步扩大疆域山狗1999,包括了斯洛伐克及西里西亚等地。
波希米亚
波希米亚的疆域位于今天的捷克西部,原为公国,1198年升为王国。关于波希米亚王国的早期历史记载不多,在其势力尚未茁壮之前,时而臣服于西边的查理曼帝国或东边的摩拉维亚公国。在宗教方面亦是如此林肯律师,845年即有14名捷克贵族前往雷根斯堡晋见路易二世接受天主教。
普舍美斯尔王朝(893-1306年)
瓦茨拉夫一世(920-929),因生前致力于传播天主教教义,死后被封圣,给捷克普舍美斯尔王朝带来神授的权力,提高了捷克国家的地位,是捷克的国家守护神。929年也被视为捷克的建国年代。
935年即位的博列斯拉夫一世公爵——上面瓦茨拉夫一世的弟弟,就是他让手下杀死了自己的哥哥。被冠以“残忍的”称号。博列斯拉夫虽然很残忍,但是他治国能力相当好,壮大了捷克的实力,大致统一了捷克地区(摩拉维亚还未统一),把捷克的国家地位迅速提升,之后还和奥托大帝的联军一起击败了匈牙利人。
950年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击败波希米亚王国凌娅,纳其为帝国附庸。11到12世纪期间,波希米亚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王国争夺的地区,波兰国王还一度兼任波希国国王。1159年,波希米亚参加皇帝巴巴罗萨率领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1198年奥托卡一世在美因茨加冕为捷克国王,1212年腓特烈二世颁布西西里《金玺诏书》允许公爵奥托卡一世使用国王头衔,并承认其子孙世袭,承认捷克王国地位的正统性,捷克被赐予“在红地上雄立的银色狮子”徽章。
普舍美斯尔·奥托卡二世,被帝国内的贵族和罗马教皇称为“金铁大王”,他在当时兼任奥地利公爵(打下来的),这时的捷克国家实力相当强大,捷克版图从西里西亚到亚得里亚海,但由于其他选帝侯不爽太嚣张的奥托卡(奥托卡想被选为皇帝,但选帝侯们选了哈布斯堡的鲁道夫,他受不了这侮辱就开战了),奥托卡死于与哈布斯堡的联军的战斗下,从此奥地利成为哈布斯堡的领土
普舍美斯尔家族在捷克的统治者国王瓦茨拉夫三世在奥洛莫乌茨市被刺杀后,普舍美斯尔王朝中均无任何继承者,而以此普舍美斯尔王朝灭亡。因此波希米亚空王位由卢森堡家族来登上执政。卢森堡家族至1436年统治了捷克领土。
卢森堡王朝
14世纪初邗江实验学校,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之子约翰娶捷克王位继承人艾莉茜卡为妻,约翰遂成为波希米亚国王。
查理四世(1347年-1378年在位)
1347年波希米亚国王“瞎子约翰”去世后,他的儿子查理继承了王位。1346年和1349年,查理两次被大选侯们推举为德意志国王,数年后的1355年,他才到罗马接受教皇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史称“查理四世”。查理四世有两重身份:一是罗马帝国皇帝,二是波希米亚国王。“四世”是从神圣罗马帝国那边论的,不是从波希米亚王国这边数的。
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选定波西米亚国王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之一。
他完成了捷克国王长期以来想成为皇帝的夙愿,将捷克正式确定为七选侯之一,四大世俗选侯之首,使捷克的国家地位提升至顶峰,这时的捷克不仅是帝国的首都,还是早期文艺复兴中心,布拉格变成了欧洲领先的大都市之一,成立了布拉格大主教管区、圣瓦茨拉夫加冕典礼的珠宝以及圣瓦茨拉夫的传统。查理四世成立中欧北欧东欧第一个大学——布拉格大学,当时也建立了布拉格新城,此外,他也兴建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如卡尔什特因城堡及查理桥等,被评为“最伟大的捷克人”!
胡斯战争
1347年,欧洲发生了第二次黑死病大流行京城四少是谁,英国、法国、意大利、波希米亚,无一幸免。犹太人的患病率远低于基督徒,一来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被隔离居住在犹太社区的,二来犹太人的卫生习惯比基督徒好。基督教认为不洗澡的才是好教徒。欧洲数次暴发黑死病,不是从饮食、环境卫生上寻找原因,而是拿犹太人出气养妖记,认为黑死病是犹太人下毒所致。普通老百姓可能是因为愚昧,但像查理四世这样有文化的统治者,不可能不懂得去分析,不可能真正相信犹太人下毒说,查理四世之所以对屠杀犹太人的暴行熟视无睹,是因为杀了犹太人可以没收他们的财产,查理四世从犹太人身上赚足了钱才下令停止迫害。“14世纪晚期,欧洲见证了不断增长的对犹太人的敌对情绪王宝强儿子,这是宗教不容异说、对犹太人兴旺的不满,以及对祭祀杀生和犹太人引发黑死病暴发的指控的结果。波希米亚大屠杀有时候提供给市民和贵族消除债务证据或其他财务责任的机会。”杀犹太人销债,这是欧洲历史上的老传统,后来纳粹屠杀犹太人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相当广泛和深厚的社会基础。1378年查理四世逝后,葬在圣维特大教堂,被后世称为捷克的“国父”,他的儿子瓦茨拉夫四世继位,他在位期间,人口密集,街道狭小,城市肮脏,黑死病还在流行中,“布拉格的教士们通过散布犹太人亵渎和侮辱主人的指控,煽动反犹情绪,1389年4月18日,愤怒和不满爆发导致对布拉格犹太社区的公开大屠杀恒大嘉州城,犹太人社区的建筑被点燃,数百人被谋杀,还有许多妇女和儿童被强迫受洗皈依基督教。”宗教不宽容就是这种结果,你可以说这原本是利益之争,害命为谋财,“异教”只不过是个托词。但是,如果基督教是宽容的,是没法找这种托词的,更何况,信教的人应当与人为善,信了教却与人为恶,这种宗教就必须祛除其糟粕。所以,宗教改革是必须的。当然,当时的宗教改革可不是因为同情犹太人,也不是为了要与人为善,而是因为基督教本身的腐败和对思想的控制太严酷,阻碍了社会进步盂县天气预报。不仅是教廷,伴随着“腐化在教会所有等级中的渗透”,“查理与许多统治者一样,干着买卖圣职的勾当。”波希米亚从查理四世去逝开始走向衰落,他儿子瓦茨拉夫四世继位,除了在屠杀犹太人敛财方面像他父亲外,在建设上乏善可陈,最终这位扶不起来的阿斗被贵族们关进监狱,出狱后又被自己的弟弟监禁,王位终落弟弟西吉斯孟徳之手。
1382年,英国威克里夫将《圣经》译成了英文,这对罗马教廷对《圣经》的解读权是一种挑战,并且,威克里夫的思想对胡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胡斯和他的信众们经常在伯利恒教堂布道,反对教会的等级制度,主张人与上帝直接勾通,中间用不着神职人员传达上帝旨意,“对灵魂的拯救并不通过仪式或者教会法令达到,而是通过对《圣经》的严格遵守。”严格遵守《圣经》伊莲佩姬,这是很典型的原教旨主义了,尽管这个词汇是后世出现的,但其严格遵守经文、一丝不苟地按《圣经》教条说话办事的精神实质是相同的。为了摆脱教会对《圣经》解读权的控制,原教旨主义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现在我们看原教旨主义,都知道它很愚昧很野蛮,可是此前的欧洲,比原教旨主义更愚昧更野蛮,也因此,反思欧洲启蒙运动的时候,万不可矫枉过正。启蒙运动,是走出原教旨泥潭、进一步去基化的过程。胡斯反对教廷兜售“赎罪券”以敛财的腐败行为,触怒了布拉格基督教教会和罗马教廷,胡斯被开除教籍,威克里夫的作品被焚烧,1414年10月,胡斯在今德国的康斯坦茨被捕,1415年7月6日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60年后,哥白尼出生,100年后,胡斯的思想影响了马丁.路德,引发了基督教第二次大分裂——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第二次大分裂是从天主教中分裂出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圣公会,现今基督教大大小小的派别,已达八千多个。500年后,布拉格建起了胡斯雕像,1915年7月6日,胡斯被焚五百周年纪念日揭幕。1999年,罗马天主教廷向胡斯道歉。胡斯之死引发了“胡斯战争”的爆发,胡斯的追随者夺取了教会占有的大片土地资源,没收教会财产,释放被关押的胡斯信徒,将11名敌对议员扔出窗外处死,这是布拉格的第一次“抛窗事件”。1434年利帕尼之战,是胡斯战争结束的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宗教腐败的停止,也不意味着宗教改革的停止,《德国通史》第47页:“罗马天主教会本身是最大的封建领主,它在全欧洲拥有数目惊人的财产,并因内部的腐败而变得更加贪得无厌。”
哈布斯堡的统治(1526-1918年)
伴随着波希米亚王国衰落的,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崛起朱升源,西吉斯孟逝后,王权通过他的女婿——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五世之手,传递到了哈布斯堡家族手中,波希米亚王国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领地。以后的中欧,主要就是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辉煌史了。
哈布斯堡家族信奉天主教,但是波希米亚乡民为了纪念被罗马教会杀害的布拉格学者胡斯,多半皈依胡斯教派。1555年,哈布斯堡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授与波希米亚人宗教自由,以继续维持统治。
鲁道夫·哈布斯堡(1576-1612年在位),作为奥地利公国的大公,他是鲁道夫五世,作为波希米亚国王,是鲁道夫二世,同时他还是匈牙利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把皇宫从维也纳迁到布拉格,布拉格再次成为神圣罗马帝国首都,因为他对艺术和占星术等的热爱,给布拉格带来第二次黄金时代,但是也因为他政治上的无能,为三十年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历史对他评价常常用“平庸”二字,但史蒂芬.贝莱尔不这么看,在《奥地利史》中说他“将金色的布拉格带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他对学术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无论是具有神秘色彩的学术还是自然科学”,天主教世界对他评价不高可能与他在任时对新教和犹太教较为宽容之故:鲁道夫签署了波希米亚和西里西亚贵族们要求宗教自由的“大诏书”,承认捷克人有信教自由,并有权按新教仪式做礼拜,遭到罗马天主教教廷的反对,而后实际权力渐渐转移到了他的弟弟斐迪南二世手中。
1618年鲁道夫二世死后斐迪南二世继位,新皇帝抵制“大诏书”,压制新教派,捷克议会中的新教派与奥地利皇室中的天主教派产生了激烈冲突,导致第二次“抛窗事件”的发生,国王的两名官员被捷克新教派议员扔到窗外,正巧掉到垃圾堆上,未伤及性命。抛窗事件是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宗教不宽容,战争频仍,在天主教与新教的拉锯战中,欧洲生灵涂炭。
三十年战争后,波希米亚仍被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但继续保持为一独立的王国。大部分时间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任国王。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散,详情请咨询:
来中欧不得不说的哈布斯堡家族
波希米亚国王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德语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捷克语则是方言。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瓦解,波希米亚独立,与关系密切的斯洛伐克于1918年10月28日合并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8年9月根据慕尼黑协定捷克向希特勒德国割让苏台德地区。1938年3月捷克全境被德国占领。1945年5月美军攻到布拉格城下停止不前,因按照波茨坦协定邓州信息港,布拉格应由苏军解放。
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开始一党执政。1968年发生要求民主变革的布拉格之春。
1968年1月,杜布切克被推选为捷共第一书记,捷克斯洛伐克尝试政治、经济改革,即著名的“布拉格之春”:放松新闻审查制度,接着是为“刘少奇”们平反,然后突然的,年轻人喜欢上了摇滚乐,摇啊摇,摇得苏联勃列日涅夫知道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要求到卡罗维发利小镇“健康疗养”,两国官员在小镇会晤。苏联不仅干涉别国内政,将杜布切克领导下的“反革命危胁”视为“是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危胁”,而且,还在捷克斯洛伐克搞了一场军事演习,后来干脆联合了其他几个社会主义小兄弟如东德、匈牙利等,军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代号“多瑙河行动”,飞机、坦克一起出动,杜布切克自知不是对手,命令军队勿抵抗,要求公众保持冷静。苏联人将老杜和他的改革派成员们劫持到了莫斯科,布拉格市民们组织了罢工、示威活动,要求苏联撤军、释放老杜。在苏联的胁迫下,老杜被迫答应在《莫斯科协议》上签字,协议内容可想而知:保卫社会主义、恢复审查制度等——布拉格之春流产。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即以此为时代背景,后被改编成电影,即《布拉格之恋》。
伏尔塔瓦河边扬.帕拉赫广场上的鲁道夫宫,现在是音乐厅,音乐厅专门为著名的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辟有专厅。广场以扬.帕拉赫的名字命名,他是“布拉格之春”中牺牲的学生。
1969年1月16日,布拉格19岁的查理大学学生扬.帕拉赫,以自焚“来反抗苏联对他国的入侵和镇压。
李晞彤帕拉赫超过85%的身体被严重烧伤,并于三天后去世。对他去世的举国哀悼从布拉格开始”,现在的捷克,扬.帕拉赫已被奉为“布拉格之春”烈士,他的墓前经常都有人献花。在自由民主进程中,人们不会忘记那些为自由献身的先行者,但是当人类已进入文明世界的时候,也不去鼓励这种过激行为,否则在道义上无法说通。值得思考的是:帕拉赫的行为当中,是否带有深深的基督教殉教色彩,以及共产主义的献身精神?两者本身就有许多相通之处。或许,人们或多或少地在以共产主义的方式在反共产主义呢?或者,以阶级斗争的方式反阶级斗争呢?错误的对面不一定是正确,无论是共产主义还是自由主义还是其他什么主义,凡是鼓励他人为主义而献身的主义,都是值得警惕的。抗争有多种方式,非暴力不合作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帕拉赫死后,抗议、示威,不时出现在布拉格街头,在随后的大清洗中,老杜辞职,被开除党籍单县二中,隐居在布拉迪斯拉发。全国约两百万人受到株连,各种折磨不细说。总之捷克斯洛伐克继续笼罩在共产主义统治阴影下。
1989年11月,捷克最终实现民主变革—天鹅绒革命。
天鹅绒,温柔和软,表明捷克和斯洛伐克是不流血的和平分手。据说这场温和的革命,没有打碎一块玻璃窗,没有任何冲击政府的过激行为,没有死一个人。合得来就一起过,合不来就分手,应该说,这是进步了。历史上的欧洲,打打杀杀,无非信仰之争,地盘之争,资源之争,形成了无数的小邦国,又被吞并,再分,再吞并,每一次的分合,都是一场征战,每一次争夺,都淌着无数平民的血。新当选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韦尔谈到40年的共产主义制度:“已经使腐败、冷漠和愤世嫉俗毒害了社会,损毁了道德和信任”。对此,我想,每一个在这种制度下生活过的人们应该有所体会,这种制度,不仅仅是对经济的破坏,更重要的是对道德、价值观的破坏。经济方面,可以在短期内恢复,但是道德、诚信,价值观方面,恐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修复。
1991年苏联解体。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和平分手,成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国家,1993年1月26日,哈维尔当选捷克共和国总统。
捷克共和国
2006年6月2日,议会选举举行。公民民主党获得35.36%的选票,捷克社会民主党以32.32%得票位居第二,捷克和摩罗维亚共产党以12.81%的选票居第三位,基督教民主联盟-人民党和捷克绿党也分别获得7.22%和6.29%的选票。2007年1月19日,公民民主党、基民盟-人民党和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获得众议院的信任,总理为米雷克·托波拉内克
悬而未决的苏台德问题
所谓“苏台德”地区,是指捷克摩拉维亚北部边境的苏台德山脉所处的地带。二战之前日耳曼人一直住在这里,1938年希特勒支持这里以“回归德国”为目标的“汉伦党人”,以日尔曼人要同处在一个“大德国”为借口,为入侵捷克制造理由,而英法两国牺牲捷克的利益,在捷克代表缺席的情况下签订《慕尼黑协定》,将苏台德地区约2.26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的一块土地划归德国。二战期间,捷克深受纳粹德国的蹂躏与奴役,有36万人丧生,另有80万人被掠到德国做劳工,德国给捷克造成了7000亿克朗(战前克朗)的经济损失,但是捷克是唯一没有得到德国赔偿的国家。
1945年二战结束后,根据战胜国的协定和捷克总统贝奈斯的法令,苏台德的日耳曼人被没收全部财产,强制遣返,在因战争中蒙受巨大损失而导致的复仇心理驱使之下,捷克人对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民众实施了暴力掠夺和武力驱逐道县教育网,迫使许多人丢弃所有家产仓皇逃离,而易北河对岸的美军禁止他们靠岸,无奈之下他们又返回原住地,但捷克士兵又将他们赶下冰冷的拉贝河(易北河的捷克名称),试图爬上岸的人又遭到机枪扫射,很多人当场丧命,成为非战争状态下的牺牲品。
制定这个政策的人是被捷克人尊为“第二国父”的贝奈斯。
贝奈斯在一战时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委员会总书记,1921~1922年的捷克总理、1918~1935年的捷克外长,二战中在伦敦组成流亡政府并担任总统,二战后于1946年当选为捷克总统,1948年在苏联人的逼迫下退休,随即去世。贝奈斯为捷克的生存问题苦苦思索,并认为在夹缝中维持东西平衡路线是捷克的生存之道。他提出了“不在一棵树上吊死”的“贝奈斯公式”(50%面向东方,50%面向西方,而不是100%面向西方),从此奠定了对外政策上的“捷克模式”。
因为他们看到西方为了自保可以随时牺牲小国的利益,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就是明证,而且在苏台德问题上需要取得苏联人的支持,于是捷克提出充当“东西方桥梁”的思路,并认为同苏联“大叔”合作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东方不仅是个大市场,还是物产丰富的原料产地,完全排斥东方的“一边倒”政策是危险的。正是“贝奈斯特色”的外交策略为捷克赢得了苏台德地区。
60年来,被遣返的日耳曼人一直要求返回家乡和获得经济赔偿,他们在1950年组织了“重返故乡”的“苏台德回乡运动”组织,年年举行游行示威,向德捷两国分别施压,提出赔偿1700亿马克和回到原住地的要求。东欧剧变以后的1992年,德捷两国签订的友好合作条约没有涉及这一敏感问题,苏台德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成为二战后迟迟未能解决的“战争后遗症”。1993年捷克总统哈维尔与总理克劳斯分别出访德国,为解决这一敏感问题寻找出路,当时德国科尔政府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德国为纳粹期间受害的捷克人提供赔偿性的人道主义援助,作为交换,捷克与苏台德日耳曼人进行沟通对话,寻求解决渠道。捷克接受了科尔的提议,经过从1995年1月到1996年12月的谈判,终于达成《德捷和解公告》。德国就1938~1945年对捷克的占领进行道歉,捷克就二战后以极其粗暴的方式从苏台德地区驱赶日耳曼少数民族的行为进行道歉。《和解公告》决定,由德方出资1.4亿马克,捷方出资2500万马克,共同成立一个“未来基金”,协商解决苏台德问题。1997年初,德捷两国总统在声明上签字,两国议会随后批准。
似乎“苏台德问题”至此画上了句号,但实际上,由于“未来基金”的金额与苏台德日耳曼人要求赔偿的金额相差太大,而且“返乡要求”在现实中无法落实,苏台德日耳曼人要求返回原住地、讨还故土和财产的游行仍在年年举行。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台之后,仍像科尔那样与捷克总统克劳斯相互道歉,但都无法取得当事者的谅解,民间的对立情绪远远大于政治家的预期,这个深深影响德捷两国关系的问题依然没有完结。
现在轻松一下,来欣赏捷克风光——捷克的四小镇。
1)北小镇——卡罗维发利。
2)克鲁姆洛夫小镇,简称CK小镇,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伏尔塔瓦河从小镇蜿蜒穿过,碧水轻波,红瓦白墙,青山绿树,是中欧之行当中最美的风景,小镇古貌是在天鹅绒革命之后修复的。
3)赫鲁博卡白色城堡,童话世界,如梦如幻,曾是波希米亚国王狩猎时居住的宅邸,门把手是一只乌鸦正在叼啄土耳其人的眼睛朱树豪,昭示着这片土地与耳其人的恩恩怨怨。
4)布杰约维采,简称CB小镇, 是百威啤酒的原产地。百威与皮尔森啤酒齐名,都是用地名来命名,捷克人爱喝啤酒,据说平均每人每年喝掉啤酒160升。
东林经典线路:
情动中欧C--波罗的海三国+波兰
情动中欧B: 德捷奥瑞9天行程
关于更多捷克名人美景故事,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