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二哥●《新泰“坐席”的习俗》-芒鞋游山水文字伴浮生
姜一郎新泰“坐席”的习俗
序
为生计漂泊打工,出齐鲁先后在帝都、辽西、冀北、晋陕、苏南、闽南,足迹大半个神州。
就所谓的酒桌文化而言,个人以为:齐鲁大地乃礼仪之邦,尊卑老幼依然有序,造就了“座位”的复杂和礼仪。
年过半百,鬓毛霜衰,已觉苍老,悠然思乡;
虽未潦倒落魄,但也一事无成;
无能染指琴棋书画,唯喜酒桌与朋友推杯换盏。
打工生涯也从忙忙碌碌到气定神闲,有精力和时间回味几十年浸润在酒桌上的生活,搜肠刮肚、穷尽所学,工作之余写了一篇有关“坐席”喝酒的杂文,不敢说“以飨读者”,仅供大家饭后消闲,足矣。
分享大家,以解思乡之情。
二零一七年初夏,受邀携夫人广州行。余暇到虎门侄女家,翌日带我们游“可园”。送行晚餐喝酒酣畅,谈及老家 “坐席喝酒”的种种趣事,侄女说何不写出来,让我们这些远离老家的人了解一下老家的习俗。
幸好本人读过几年书识得几个字,可未写过东西,且工科出身,踌躇再三才敢动笔。工作之余,细细回忆,流水账般叙述如下,不当之处请读者不吝斧正。
在老家所谓“坐席”,就是赴宴。
老家的“席”有很多种类:婚丧生寿、亲朋相聚、过年过节、接风洗尘、乔迁温居、金榜题名、请托答谢等等。
婚宴又分为订婚席、嫁席、娶席、回门席、送亲席、过麦席等;庆生席一般在孩子出生六到十二天,老家俗称“送祝米”或者是“送祝麦(méi)”(麦在当地发méi音),包含了互助、庆贺等淳朴善良之意。就是娘家和族人送来米、面、鸡蛋、红糖等生活物资和婆家一起帮助“坐月子”,在物资匮乏生活困难的年代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生养大计。庆生席后就是满月席、剃头席、百天席、周岁席;金榜题名宴又有祝贺宴和谢师宴之别,不胜枚举。
本人生在新泰古河(ké)村,请认同本地读音,否则你在当地会找不到这个村子。古河村位于新泰中部,临翟良路西傍柴汶河阳,是一个只有七百多人的小村。正所谓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新泰也具有同样特点,本文所记述“坐席”的习俗也是古河村及周边的事,几十里之外的习俗有所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传统习俗,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习俗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叙述“坐席”之前,简单认识一下“新泰”。
新泰,位于泰山东麓、齐鲁交界,地处泰蒙山连接带,黄河淮河流域分界处,贯穿境内的柴汶河自东向西汇入大汶河经东平湖入黄河,为世间罕见之倒流河。
北依五岳独尊的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东接山东半岛,一百四十多万人口在儒家文化和孔孟之道中浸润。
新泰古称平阳。晋朝,羊祜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表改平阳为新泰县,属泰山郡。自此开始出现新泰之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梁父山,位于新泰市徂徕山东南麓。秦始皇于二十八年,汉武帝于西汉元封元年、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三十二年,均封泰山禅梁父。孔子登梁父作《邱陵歌》。东汉张衡以《梁父吟》喻仕途。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借《梁父吟》为篇名。梁父山在华夏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先秦时期,是新泰英杰竞出、群星璀璨的时代。和圣柳下惠、乐圣师旷、名儒林放、名相鲍叔牙,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一九六六年在新泰乌珠台村发现一枚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牙齿化石。专家鉴定早在五万年以前,新泰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书归正传。
在老家“坐席”,首要礼节就是“座位”。
无论是正式宴席,还是亲朋小聚,都讲究座位的次序,“座位”在老家古河、在新泰乃至齐鲁大地,是万万马虎不得的重要礼节。
本文所述宴席基本属于家宴范畴,没有官员身份参与,座位礼节还是相对简单。
如果是官宴或者是求人办事的请托宴,座位礼节更为复杂且要安排精准,稍有差错一不小心坐错了座位,会给自己的前程造成不利影响也就在一时之疏,这是当今官场酒桌的潜规则或者是混迹仕途的基本功。本世纪初,本人曾经几年混迹于官场,几乎天天在各种官宴酒场中醉生梦死的活着,与书记市长推杯换盏,同主任局长醉卧酒桌。官宴的座位、酒场的规则也是门清。本文之所以没有叙述官宴,原因就是深谙此道且深恶痛绝。因此对官宴避讳至深,绝口不提。
一、以“新人宴”啦“座位”
婚宴属于家宴范畴,在老家,家宴用的是八仙桌。
八仙桌一桌坐八个人,不是特别重要的宴席可以加座一至二个人,正式的、重要的宴席不可加座。正式宴席、只要动用八仙桌,决不能坐不满八人,这是很忌讳的事情,说明主家请不到或请不起陪客,是要遭笑话的。
主家事前要落实客(kèi)(老家叫客人为“客kèi”,这是语言特色,我就感觉客(kèi)比客人更亲切,以下的“客”、“大客”、“贵客”、“客人”、“陪客”均为kèi这个读音)的人数,提前请好陪客。由于客的实到人数会有变化,所请陪客要做好多下少上的准备,为此主家是很操心的。来什么客请什么样的陪客是很有学问的,重要的大席请到有身份、有能力、有经验、有酒量、处世圆顺的陪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验证主家平常为人处世的关键一环。陪客请的不挺妥,席位安排的不恰当,不仅是没有面子的事情,说不定酒席要出乱子。之后会被相邻相亲、邻家百舍、亲戚朋友笑话很长一个时期甚至会被看不起。
所说“座位”,就是坐席位置的次序。以新人宴为例说一下八仙桌的座位:
新人宴是婚宴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就是婚礼当天有新娘子的那一桌“席”,是婚礼宴席当天最主要的一桌“席”。当然,其他娘家的大客也是不容小觑的。特别是有长辈送亲的大客,也要十分谨慎的对待。
今天的主角当然是新娘子,所以头把交椅“主席”位子是新娘子。今天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新娘子恐怕熬到肩比贾母的身份后,才再有机会坐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当然,新女婿“认门”席也是如此,在岳父家恐怕是一生,唯一的一次坐“主席”之位,连熬的机会都没有。
“主席”,一般安在“堂屋”(老家正房北屋叫堂屋)。
八仙桌一张、带扶手雕花靠背椅两把、长条凳三条。两把椅子在八仙桌的北侧靠北面南(如果没有堂屋,就只能靠后墙面向门),三条凳子东西南各一。
拜堂仪式礼成后,进入坐席阶段。
虽然座次大家心知肚明,但是主角新娘是一定要谦让的,要反复谦让。陪客则反复劝说,直到主角表示很无奈的坐在首席。
其他宴席安座、落座的程序大体也是如此。
首席是坐北向南左侧位置的扶手靠背椅。
请记住:在老家左为上。
二把手是娘家送新人的贵客,尽管通常只是一个比新娘还小的小姑娘,但其重要性和代表意义不言而喻,在首席右侧的扶手靠背椅,俗称二把手。
婆家条件较好,又比较讲究场面,这桌席就这俩贵客了。其余六人皆为陪客。一般情况的家庭大多会安排四个以内的大客,如果经济条件不济也可最多安排六个陪客,倒也无妨。再次强调:必须坐满八个人。
贵客安座,陪客依据辈分、年龄依次落座,寒暄客套一番,酒席开始。
二、以“认门”说““宣酒””
本人以为,用“认门”二字比用“回门”更为贴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人高中毕业在家赋闲一段时间,有机会陪同几位叔叔、哥哥当大客认门,能被家族里选做陪同“认门”的大客,这在当时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认门”席坐的多了,记住的过程就多些,说的就比较详细了,至于好不好看,是本人文字水平不高的原因了。
老家的风俗习惯是:结婚第二天,新郎新娘,在一位懂事有礼节、年轻帅气的弟或侄陪同,到丈人家“认门”。
在那个年代,自行车就是很难得的交通工具,很多情况都是提前向乡亲或亲朋借的,借不到自行车也有走着“认门”的,在那个年代很正常。
大婚第二天,天不亮家里把准备好的礼物在自行车上,绑扎牢固。礼物一般是一块猪后座、两只大红公鸡、两条大鲤鱼及其他。临行前检查一下自行车:链条膏①油、打饱气、手拧脚踏一定转速后倒拧确认粘脚(什么是粘脚不用解释了吧)有效。穿戴整齐,新郎载着新娘、我载着礼物,一行三人骑上自行车早早出门,尽早赶到新郎丈人家,因为有好多“门”需要认、很多程序需要过,当然也有很多酒需要喝。
现在回想一下,我喜欢喝酒而且还有点酒量,大概就是那个时期当大客练出来的,因为当时不过也就十六七岁,少年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看来喝酒和读书一样,要趁早(纯属调侃自嘲,切勿当真,以免教坏了您家孩子)。
到达丈人家,寒暄落座,两三个陪客陪同,介绍什么关系、怎么称呼,一般都是新娘的堂兄弟作陪,也就是新女婿的叔伯舅哥,拉家常、喝茶。
不一会,一盘热气腾腾的水饺上桌。
这盘水饺怎么吃是有学问的,吃不好会丢人,甚至会发生大的意外,吃多了后面的酒席你就只能嘴馋眼看了。
这盘水饺“馅”的复杂程度是当今的你想象不到的:有纯辣椒而且是辣朝天椒的、有纯芥末粉的、还有纯大油的(你不知道什么是大油说明你不是本地人)、纯盐的、还有混着铜钱的……,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据说有几个小姨子(包括堂姐妹)就有几种馅。
所谓站有站相吃有吃相,之所以有这么复杂的“馅”,其中就隐藏着:“陷”。这是检验新女婿是否会吃、有没有见过世面、做事是否细心的一次考验。
这盘水饺不吃是不行的。由于来的时候家人揪着耳朵、不厌其烦的嘱咐,所以在下筷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加小心。看好馅料(只要用心,还是分得出来的)捯①起来,尽管如此也要小心吃,在水饺的一个角咬开一个小口,如果是正常的馅可以放心吃了。万一是个辣椒芥末或别的,也要忍耐着慢慢的吃掉,谁叫你不仔细而且运气不好呢,丢在碗里是不礼貌的。如果吃到那个包着硬币的,说明你有财气、有福气,这时有人会找你要红包的。坐了那么多的“认门”席,既没吃到奇葩陷,也没吃到有钱的,所以咱就平常人一个。
这里面最危险的是那个大油馅的。如果新郎官之前在家生活困难、常年不见荤腥(在那个年代是很正常的事情),出门时没人叮嘱或见到好吃的忘乎所以,看都不看拿起筷子就捯,满嘴一口咬下狼吞虎咽,不巧正好是哪个大油馅的,你将会被烫的满嘴燎泡,不仅这顿饭吃不成,后面的酒席恐怕也喝不成,你在岳父家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此你就难以抬头。
这就是“馅”中有“陷”。
这盘水饺不要多吃,象征性的吃一两个足矣,也不要拖沓过多时间。因为接下来就开始“认门”了。
只要贵客放下碗筷,主家就会立即收拾桌子。
早在院子里等着的人立即进屋,由刚刚的陪客向新女婿介绍:这是咱几大爷家的几哥几弟,来请你去认“认门”。然后一起离开丈人家到这个大爷家。
行进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乡亲站在道路两旁对新女婿评头论足,所以我们要昂首挺胸向前进。一行人走到大门口,告诉你:这是咱几大爷家,进大门,家人都在院子里等着,有刚刚的陪客介绍关系、称呼。八仙桌已经摆好,进屋落座,喝茶、拉家常。不一会酒菜上桌,倒是比较简单,一般六到八个菜,用的六寸以下小盘,但是要吃要喝,程序结束,大客表示吃好喝好,主家并不挽留,只表示以后常来。
在院子里等着的人已经进到屋里,刚刚的主人会给你介绍:这是你几叔家的的几弟,然后一起出门。
……
如此反复,少的两三家,多的十几甚至二十几家,直到最后一个族人家结束一起回到丈人家
这就是“认门”。
这也是为什么要早早的出门,即使如此,由于“认门”较多,有时到太阳西斜才坐上正席。我经历最多的一次是陪我一个叔“认门”,竟然有二十七家之多。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是:这项活动的名称叫“认门”比“回门”更为贴切在理,所以老家就叫“认门”。其实质就是新女婿到丈人家对丈人的近亲逐家“认门”。
前面以新娘的新人席为例说的是“座位”,这次以新女婿的“认门”席为例说酒规。
回到丈人家,八仙桌按照酒席的形式已经摆好。
八仙桌的安桌很讲究,不是随便放的。
桌面无论是整块板材还是多块拼接,要看清桌面纹理,木纹的侧边大面向北留给带扶手雕花靠背椅的“主席”、大端面(树根部)向东、小端面(树梢部)向西,这是规矩。
如果随便安桌,端面朝向“主席”,会闹出不愉快,个别人会拿邪闹事,甚至导致无法成席的严重后果。想必主家不会糊涂到安错八仙桌的程度,除非故意,那是对这个新女婿极端不满意。
新女婿认完门回来,寒暄客套,让座、劝座,规矩和新娘落座大同小异,不再赘述。
贵客安座,陪客依次落座。
开始摆筷子八双、酒盅八只、铸花锡制酒壶酒壶1把、茶碗八只、茶壶一把。
冷天有专门的“晒壶”,就是一个或几个大的锡制酒壶,放在一个有一半砂子一半水的锅里,锅墩在炉子上加热,让坐席者喝温酒,并且有专人负责晒酒,体现对坐席者的尊重和关心。老家温酒这个工作就叫“晒酒”。
酒席开始。
上四个座碟,一般是熟制品如香肠之类。
倒茶斟酒,茶要浅酒要满,这是规矩。
上菜。古河村周边的“席”一般上菜顺序是:
头鸡、二鱼、三合菜,大肉、肘子、大肉蛋,琉璃松肉、拔丝山药,最后2道吃饭菜,所有菜品都是用大碗盛装。
第一道菜:整鸡。象征大吉大利。
“宣(xiān)酒”。新泰读xiān音,包含有献的意思。
大吉(鸡)上桌,“宣酒”开始。
“宣酒”在老家是一个很隆重的仪式,是宴席最重要的环节,意义非凡。
“宣酒”就是敬酒,我们老家就叫“宣酒”,没有解释。
第一个“宣酒”人:亲大舅哥(没有亲的就由族人最近的大哥代为“宣酒”)。
“宣酒”用木制雕花带沿的船盘,铺上红纸,盘上放四只酒盅。
“宣酒”人双手端着船盘,一个跟班拿着酒壶(不是八仙桌上的那只酒壶)一起进入堂屋,在酒桌最末位站立,准备“宣酒”程序。
贵客请记住:虽然你是贵客,但是你毕竟辈分不高,还是礼貌当先、懂点人情世故,或许可以少喝点酒。当“宣酒”人进入酒桌,你就应当立即起身站立,直到给你“宣酒”结束方可坐下。
在“宣酒”前,“宣酒”者把船盘交给跟班,先要用带来的酒壶对桌上的酒盅斟酒一圈,把所有酒盅斟满。一是对坐席者表示尊敬,二是预防“宣酒”时拼酒(拼酒就是把“宣酒”盅的酒就倒入自己的酒盅,这个动作叫“拼酒”,“宣酒”过程中,“宣酒”人反复强调不能拼酒,否则重宣,这也是一种礼节或者拔高升格叫酒文化)行为。
“宣酒”人重新接过船盘,令跟班向船盘上的四个酒盅斟酒。问题来了:斟多少?怎么喝?这都是学问。这就看贵客在丈人家的口碑和你自己的酒量了。如果丈人家有人想灌你,让你大醉出丑,除非你有高超的酒桌技艺和巨大的酒量,否则很难站着出来。“宣酒”人也不是吃素的,如果想让你喝酒,劝酒的套路连绵不断,最后不喝都不好意思。
一般按照步步高升的惯例对四个酒盅斟酒,其中有一盅是满的,如果四盅都是满的,那就是打算把你喝趴在酒桌上。
斟完酒,“宣酒”人双手端起船盘,递到贵客面前,各种客套、各种劝酒艺术,直到你把四盅酒一个一个按顺序喝干净。
此时你可以坐下,“宣酒”人依次对八位坐席者“宣酒”。斟多斟少,跟班全看“宣酒”人的眼色行事。
大舅哥宣完,接着就是他们的兄弟、堂兄弟,轮番轰炸。
因为新郎今天是贵客,平辈宣完,长辈(岳父的兄弟、堂兄弟)也要给你“宣酒”,程序套路一样,照样是轮番轰炸。
长辈“宣酒”你可以很谦虚、很懂礼貌的不接不喝,但是你的理由要合情合理、话要说的动听宜人,“宣酒”人是否接受你不接不喝的方式,要看你是否会做人。
最后,“宣酒”主角出场:你的岳父大人。
这次“宣酒”你是万万不能接的,不仅不能接,而且要不露声色、不失时机、水到渠成的把船盘接到自己手里,恭恭敬敬的把这个酒宣回敬给你的岳父,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新女婿。
当你的岳父高高兴兴离席,你可以对陪客叫饭。
在老家,坐席的最后环节就是“主席”叫饭,而且至少叫三次以上,期间陪客仍然会再三劝酒,但是,大家都明白,“宣酒”主角一旦上场,说明酒席可以结束了。
最后,陪客通知上饭,最后的二道吃饭菜先上,接着主食上,主食一般都是高桩馒头(一种很细、很高、很有嚼头品质优良的馒头),大家开始吃饭。
吃饭也是酒席的一个程序,陪客照样会劝你吃饱、再吃点。贵客要多次表示吃饱了吃好了。陪客通知撤席。
撤去酒菜,擦净八仙桌,沏上新茶,喝茶后,酒席正式结束。
“认门”席顺利完成、圆满结束。
齐鲁大地、礼仪之邦,这都是礼仪礼节,不可疏忽。
如果你们俩大客此时还能站着走出酒席,可以告别丈人家,骑上自行车,打道回府。
来个插曲:
我和一个叔叔“认门”,我这个叔叔有二十七个叔丈人(也就是他的岳父有二十七个叔伯兄弟),当认完这二十七家门,已经头晕脑胀、不分东西,坐席时已经日头偏西。酒桌上酒风彪悍,“宣酒”者摩肩接踵,喝的昏天黑地。好歹我俩大客还能从人家站着出门。走到路上就醉的不行了,摔倒多次,浑身青肿,膝盖摔了个稀烂,很长时间走路一瘸一拐,至今膝盖的疤痕犹在。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起了还是后怕。
不过我们家也不是等闲的,第二天他们送闺女时,我们精心准备,请了很挺妥的陪客,把俩老头彻底干趴了,直接在酒桌上现场直播。
插曲就当笑话,回到正题:
新娘留在娘家,明天娘家人会安排岳父的弟兄送闺女,我们要回家准备明天的酒席。
明天,大婚的第三天,娘家送闺女来的才是大客贵客,才是考验新郎家的陪客的关键时刻。下面就用一个实例介绍一下如何陪送亲的大客。
三、啦啦如何招待“大客”
我有一个胜过同胞的挚交兄弟(在老家兄弟是弟弟),家境殷实、富教养、人品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这个兄弟结婚。送亲的是新娘的大爷,多重途径获悉:该大客酒量二斤以上,喝不足喝不爽不高兴。
为接待、招待好这位大客,主家精心请到有身份、有地位、有经验、有酒量的陪客数位,十分荣幸的其中有我。
酒席规格有档次,准备的是五十三度五星茅台。
所请陪客虽然都有点酒量,但是与大客的酒量相比还是差距不小,为让大客喝好、喝足,陪客也是绞尽脑汁。我们这些陪客对其中的一箱进行了精心细致的加工并牢记清楚,准备了一模一样丝毫不差的两把酒壶。这桌酒席怎么喝就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了,喝酒过程不能出一点差错。
准备工作一切就绪,等大客一到,让他全程享受无比崇高的礼遇,直到宴席结束,这是真心真意的。
到达酒席,一番客气寒暄,大客安座,陪客落座。这个大客确实不一般,先声夺人、反客为主,宣布酒规:要求在座的每一位无论是同饮、带酒、“宣酒”、找酒,一律平喝,大有喝倒一大片唯有自己一人独立的骄傲感。
这么重要的场合,当然用的是“盅”。一盅大概三钱三,三盅一两,过程中连撒带不干,喝倒肚里大约四十盅一斤。
闲言少说,开始喝酒:
首先喝个开场酒:主陪六盅+副陪四盅,十全十美酒;
大客主陪各带六盅喝个一年团圆酒,往下各带两盅又是一年团圆酒;
开始“宣酒”,大致有六轮,每人喝两到四盅。
无所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隆重、热烈、欢畅。无论大客陪客,都已有酒意,开始互相找酒,一般两盅,有来有往。为表示个人心情,找理由加深一次。
草草统计,大客陪客,席上每人都已经超过八十盅,足足下肚两斤多,三箱十八瓶基本喝磬。
主“宣酒”人(我兄弟的父亲,当然“宣酒”人带着酒来的,宣酒是不能用酒席上的酒,这也是规矩)到场“宣酒”,俩亲家相见甚欢,大客表示:这是我一生喝酒最畅快的一次,所有陪我喝酒的都是大酒量,亲家请的陪客特别挺妥,你也不用单独“宣酒”,咱俩共同八盅喝个礼尚往来(就是你宣四盅我回宣四盅),我全挡了,其他人都不用宣了。看这气势,直接要八盅,而且有来有往全挡,这个举动在酒席上是很受褒扬和赞同的,对酒席上全体坐席者是很了不起的礼节。
大客虽有微醺,依然健步离场,安全回家。所有陪客也都安然离席。
至此,一场可称完美的送亲席顺利完成。这就是主家为人处世的优秀体现,所请陪客尽力完成主家心愿。
四、朋友聚会
下面说说我和我朋友经常喝酒的事。
首先,朋友聚会是没有““宣酒””的。
其次,朋友聚会也无需八仙桌。
我有几个较好的朋友,平时闲来无事,随便打个电话约上几个,经常的三五人小聚。
近几年我在外打工,每次回家,弟兄们(弟兄和兄弟的区别就在这,弟兄是哥哥弟弟们,兄弟是弟弟)都会聚在一起,好好的喝一顿。
大部分聚会是没有主题的,也有个别有主题的聚会,两者在喝酒的程序上差别不大,只是座次安排有不同。
先简单说一下有主题的宴席座次:
因为有主题也就有了主陪这个位子。主陪坐在面向门的中间位子,副主陪在背向门的中间位子,主要任务是执行主陪的指令。主陪的右手边是主宾,左手边是副主宾,其他依次落座。
我和我朋友的聚会基本上都是想喝就喝的无主题的聚会,所以座次十分简单,但也不能随便乱坐:不论谁买单,更不论谁地位高低、职务大小、资产多寡,只按齿序,依次入座,没有主陪主宾之分。
入座后,开始喝酒。我是喜欢喝高度白酒的,朋友们都知道,他们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身份(不是有身份证那么简单),或有地位、或者很有钱,所以他们都会提前准备好高档的高度白酒等我,朋友的聚会我从来没买过单,我也从不谦让虚抢。但是他们依然十分尊敬他们心里的我这个“二哥”。只要我回家,酒场基本排满,这帮弟兄值得我自豪和骄傲。
朋友聚会喝酒不用酒盅,用的是茶碗或者酒杯。一般茶碗二两半、酒杯三两三。
即使有服务员,我们也让她一边站着,由最小的弟弟负责倒茶斟酒,管你是总经理还是大亨,没办法,这也是规矩。
首先共同举杯。先统一口径:第一杯几气都要喝干,一般是六(顺顺利利)、八(大大发财)、十(圆圆满满)。讲好了就开始,按气喝完,没有条件。
其次带酒。第二杯开始轮流带酒,讲好几轮喝一杯,地头聚齐(就是过程不问喝多少,最后一轮一口干),带酒人有权利让谁少喝。一杯不够就两杯。
第三找对茬。喜欢谁就和谁喝,喝多少临时议价,达成共识就开喝。
第四自由活动。为活跃气氛、增进感情,常常是划拳、敲七等游戏。划拳是个斗智斗勇的活,而且用的都是吉利话,诙谐幽默。
喝到眼睛朦胧,意识不清,就有人开始耍赖,比如喊骏马六匹、骏马九匹,竟然也能赢得一拳,博得欢笑。
敲七也不是个简单活,就是在席的人,依次喊数,逢七、七的倍数不能喊,用敲或拍代替。起喊人先喝一杯获令权,起喊数在零到六之间随意,喊错、敲错、错后不止、延时都视为犯规,罚酒一杯。
大家在不喝酒的时候,作为一个益智娱乐活动,在办公室、树荫下,俩人及以上就能开敲,我保证:没有喊到三十五的。
最后,喝到累的不行,散席回家。
在齐鲁大地,只要上了酒桌,没有酒精沙场的腌渍、丰富的战斗经验,想站着走出来,真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摘录张海滨教授几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山东人善饮且善劝,其劝酒的水准达到了一种艺术的高度。山东人的劝酒已骎骎乎形成一套精致且精湛的技艺了。这种技艺只有亲临山东并亲炙其味的人,才能窥其纤毫,并为之叹为观止。
欢迎到新泰来当“客(kèi)”,我按老家习俗招待您。
王老二
古历二零一七年
四月二十八日于福建
------------------------------------------------------
注释:①方言,是否正确不能确定,请提供正确予以修改。
②谨以此文给自己53岁一个庆生“席”。
③在家行二自称王老二。
④本文起初在《新汶吧连载》,《新泰微生活》发现后约稿,在平台推发,阅读量超2.5万,评论如潮。感谢李珣先生推介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