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产后忧郁是怎么回事?-心理Kr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9-04-03

姜一郎产后忧郁是怎么回事?-心理Kr

姜一郎
请输入标题bcdef
Do>Think
心理客与大家一起分享心理成长
请输入标题abcdefg
忧郁症这个名词社会并不陌生,学界对于忧郁症的研究也已趋成熟。现在有另外一个媒体的宠儿──「产后忧郁症」──这个名称越来越常出现在社会新闻中,随便搜寻一下,就发现很多的报导。到底「产后忧郁症」是什么?是什么因素让妈妈顺利经历生产的难关后,又遇上逃不了的劫数?

忧郁症这个名词社会并不陌生,学界对于忧郁症的研究也已趋成熟。现在有另外一个媒体的宠儿──「产后忧郁症」──这个名称越来越常出现在社会新闻中,随便搜寻一下,就发现台视新闻今年1月4日的报导〈妻隔壁房烧炭 老公及时发现获救 疑产后忧郁发作 房间烧炭欲寻短〉。到底「产后忧郁症」是什么?是什么因素让妈妈顺利经历生产的难关后,又遇上逃不了的劫数?
「产后忧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简称PPD) 是「产后情感性疾患」的一种,在国外临床心理学研究上的平均盛行率为 10-15 %,统计上发现好发于产后六周内,患者易哭、情绪易起伏、有罪恶感、没有食欲、出现自杀意念、睡眠障碍、记忆力及注意力差等,大体上与忧郁症的情形类似。临床上认为,易产生PPD的因子有很多面向,高危险因子包含有精神疾患病史、怀孕过程中有焦虑、发生重大事件 (如亲人过世、婚姻破裂) 与社会系统支持不足 (如怀孕中孤立)。由此可以发现,似乎 PPD 的发生,很大部分不是来自生物性因素。
首先,从平均盛行率这件事情就能窥知社会性因素的使然,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生物行为学者 Uriel Halbreich 发现,在某些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丹麦和澳洲,几乎没有PPD 的报告;然而,其他国家如巴西、哥斯达黎加、意大利、南非、中国和韩国,则有相当高的PPD盛行率。Halbreich于是认为PPD有部分受到跨文化变量、对心理健康及其污名感知的差异、社经环境的不同所影响。
顺着这个脉络下来看,虽然早在 1984 年就有学者指出 PPD 的情形与压力有关,需要更多关于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然而学界却一直无法对这一块有较准确的描述,这对于习惯找寻普世性解释的精神医学是一个难题。但是对PPD的重视却是与日俱增,患有PPD的妈妈不仅会试图伤害自己,有时甚至会伤害孩子,这些母亲被包络在孤寂之中,生活的质量也逐渐被情感的匮乏和失去兴趣所占领,他们害怕自己再也回不去过去的正常生活。也就是说,PPD让母职无法再正常发挥。显然地,社会性因素亟待解决。
过去在中国和印度中的研究发现,若夫妻对孩子的性别感到失望时,子女的性别便会和产后忧郁症的发生具相关性。中山医学大学的相关研究也终于在今年出见报于媒体,这份研究中,与社会性因素较相关者如:母亲对孩子的性别不满意、未预期怀孕、与婆家关系普通,这些因素会导致母婴连结 (母亲与新生儿互动、亲密关系) 降低,而母婴连结又与PPD间呈现显着负相关。换言之,母婴连结越好,跟PPD盛行率低间是有关系的。
性别不满意以及与婆家关系普通都可以连结到父权体制,社会仍然在生育预期上常常因为长辈期许而被迫重男轻女。与婆家关系则来自社会仍认为媳妇若不到丈夫家同住,便是不孝顺,这点笔者去年底到韩国与首尔大学交流时,发现韩国的父母并无对媳妇有这样的期许。至于未预期怀孕所导致的PPD可以与经济状况不允许、未婚生子等结构因素链接,欧美国家由于未对未婚生子抱持负面诠释,大学甚至会设立专门宿舍提供在学期间生育的学生;相反地,由于文化差异,未婚生子比例低,容易被负面诠释而影响母亲对孩子的观感。
总归一句,产后忧郁症不是妈妈个人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要看见所谓精神疾患背后的社会结构因素,否则再多的心理咨询师也无法解决 16.1 % 的PPD盛行率。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道中人可以成为加盟作者,或者贡献主题,请联系心理客微信:psykr361。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心理客网站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