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于都福田禅寺-于都资讯
姜一郎于都在线
于都福田禅寺
(供稿:于都县志办)
福田禅寺,原名妙净寺,位于贡江镇城西。原址在大昌村(今梓山固院),始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0年), 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唐开元年间(713~741年)迁今贡江镇长征村, 内有明觉院,又谓僧伽院。宋大中祥符年间赐名“妙净寺”。宋代僧人吴文佑以灵慧著于寺,跏趺圆寂,人以肉身塑而祠之,故名“生佛”,民间称“大佛”,寺称“大佛寺”。本世纪初起,福田寺陆续迁至贡江镇永红村麻油坑狮子岭脚下,占地面积200余亩,按十方丛林规划设计,设普光明殿、法堂、天王殿、山门殿、生佛祖师殿、观音殿、地藏殿、药师殿、衣钵寮、念佛堂、方丈室、藏经阁、斋堂等诸多殿堂。现已建起普光明殿和生佛祖师殿,其余建筑仍在建设中。
福田寺自唐迁址于贡江镇长征村以来,历经1300年,先后有7个世祖23名和尚驻锡于寺,著名者为宋僧文佑。文佑俗姓吴,人称“吴僧伽”,初出家信丰县,后在赣县麂山妙高寺修禅多年,北宋初来到福田寺,直至坐化。吴僧生性豪放,荤酒不忌,经常手持松枝口诵“赵家天子赵家王”,很多人不知底细,笑他“癫”,乃不知实为宋兴之谶语(松即十八公,影射赵宋帝王坐拥江山十八代)。一日,吴僧被豪强追逐,吴僧跑进豪强的竹园里大喊“竹将为帚”。不久,园中竹子全部枯死。豪强亦家道衰落,另择居处去了。宋大中祥符三年(1009年)六月初六,吴僧趺坐圆寂,无疾而终。不久,他床底下竞长出一丛翠竹,逐渐漫生到寺院。人称之“吴僧翠竹”、“吴榻奇篁”,成为“雩阳十景”之一。清人因之造了“翠竹楼”。因此,吴僧不断得到朝廷敕封,南宋开禧年间封吴僧为“灵济大师”,嘉熙年间加封为“慈佑大和尚”,咸淳年间加封为“慧应大和尚”。福田寺因建于古城近郊,寺宇宏伟,香客络绎不绝。唐咸通年间(860~874年)青石碑刻《唐虔州于都福田寺三门记》,记录了福田寺当年的宏伟壮丽及游人如织的繁华景象:“于兹寺造长廊三十余间,又建弥勒院,……朱轩素壁,周回夺目,市邑沸腾。……且门辟三道,梵典彰然,……檐缀珠网,笼雁拱之联飞;瓦作翠鸳,接清风之迅翼。丹楹刻桷,藻晕闲扉,地甃琉璃,四垂金铎,……”。唐咸通青石碑刻越1100年,邑人杨知新(乡贡进士)拟文,南岳书法家李少鸿为书兼镌刻。碑刻不仅内容完整、生动,书法也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福田禅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宋邑人王鸿亦作记《妙净寺重修三门记》,楷书勒石。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翰林大学士解缙作《重修福田明觉生佛道场记》。明万历年间,邑人李涞(官至都察院中丞)作《明觉寺来归常住田记》。清有数篇:乾隆已亥科举人易开畅(邑人)作《福田寺翠竹楼记》,乾隆庚辰恩科解元李睿(邑人)作《吴僧伽手垦田亩记》,道光三年(1823年)知县黄濬作《吴僧翠竹楼记》、《重修福田寺记》。本县举人宋惟驹有《重修翠竹楼记》。清末民国年间,此寺远近闻名,于都解放前夕,僧众离开寺庙。
释继泉、释振忠、释印杰等曾住持该寺。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住持:释圣儒。
附:原文
书福田寺李少鸿碑刻后 易学实
余幼时检家藏书,见旧帙中一小册,内纪唐李少鸿碑刻二,注云: “一在雩都福田寺,一在关中某地,今仆裂①矣,片石人宝之。”余时因知观所谓福田寺碑者,则巳先为泰和郭青螺先生物色矣。先生未尝游雩摩挲②此碑,一日忽致书雩令,求拓③数十本,盖先生称博雅,想亦得之纪载者。令西粤人也,怪其刻画稍浅,使石工加斧凿。有高生应龙,读书寺中,闻之,拳搏④石工,然已凿前题一行碑底三横矣。徐得无损者,高生功也。少鸿为唐咸通时人,书法多本圣教序⑤,然方严老劲过之,兼篆镌皆出少鸿手,故丝毫不苟,古人好事如此,真可钦也。碑高五尺,阔半之,厚可四寸,光莹如⑥,叩之作金玉声,款式古拙,自今视之,犹三代时物。明解大绅作 《生佛道场记》,自为行书,秀丽可爱,刻于碑阴。二记文皆高古,书法伯仲⑦,美石共之,可称双绝矣。此碑旧立寺右观音堂,崇祯庚辰 (1640年),余为移置大雄殿,丙戌堂废于兵,碑因移置幸存,若或使之,岂神物固有然耶!
【注释】:①仆裂:跌破;打破。仆,跌倒。②摩挲 (mó模suō娑):抚摩;按摩;抚弄。③拓:把石碑或器物上的文或图形,拓印在纸上。④拳搏:拳打。搏,击;打。⑤圣教序:全称 《大唐三藏圣教序》。唐碑。贞观时玄奘至印度取经回长安后,翻译佛教三藏 (经、
律、论)要籍六百五十七部。太宗制此序表彰之,并以冠诸经之首,高宗为太子时,又撰 《述三藏圣教序记》。高宗朝,将序、记刻石立碑。相传王羲之的行书字迹,大都集摹于此碑。⑥鉴:战国以后磨制青铜为镜,用作照影,因此铜镜称为鉴。⑦伯仲:本指兄弟的次第,后用作比喻不相上下的事物。
唐虔州雩都县福田寺三门记 唐 杨知新 邑人
夫立有为之绩,即无为也,始於毫发,旋汇成大成大疑当作大成,因从性起入法,空海荡荡,而称焉莫当作莫称焉。曰构梵刹贮像,生敬巍巍,如星中月,发辉晦吝①或当作悔吝或当作晦郤方可通。且教西腾②且教当作旦教,出镇中国,自姬垂代③。迄今圣朝,颇变星纪,经历戡涤④,瑕缁更弥,取锻清流当云清流瑕缁,更弥取锻。弥当作靡,谓僧众善败,各无取裁也。其当作甚者默奉禁仪⑤。如农夫之望岁。暨乎我上践极⑥,鸿飏西化⑦,天下炽焉。且福田寺者,梁天鉴鉴当作监年中之建号,比虽暂坠前纵,今进后迹有洛山离尘禅大师之门人性常,早传师印,致远深旨,目睹荤壳当是晕壳,按 《礼》斗威仪河图纬象有日月晕之说。《淮南子》天如鸡卵,所谓晕壳当指日月天也。异浮荣异当作弃斗薮尘机⑧,得获三昧⑨,寒灰毳缕⑩,不味馨羞。善引三车,昏徒尽悟,发轫台榭,似箭从弦。悟即色而似脱一即字空,达有作而无作。於兹寺造长廊三十余间,又建弥勒院,未经重序谓不逾时也,朱轩素壁,周回夺目,布邑沸腾布当作市,艾稚咸讶。阖寺僧徒与檀越,话议殿廊既成,三门未立,谁能为哉?若弗斯人若弗犹言弗若,本庄子,荏苒甲子,同辞启白,师纳来心,顷刻之间,千里早应,车骑争至,增纨上服,异器名珍,将投起阜,遂俾市材础,择良工,日骤其绩,可分二秋,工人告毕。峨峨然,且门辟三道,梵典彰然,劫终如来以御邪祲,今饰殊常,有句师之新意。檐缀珠网,笼雁拱之联飞;瓦作翠鸳,接清风之迅翼。丹楹刻桷,藻晕闲扉,地甃琉璃,四垂金铎,挂风筝而动韵,禀律吕与天籁之齐音,鸣铎琤,响振非非之想数语参差不齐,且用译重复均有误。且德化遐分,状秋天之朗,人思仰晬岂异大鉴之化行。夙夜缵扬,声走寰瀛之外数语亦参差有误,遂邑之信士句有脱落。迨乎前绩,窅想岁更,寒暑迁迭以上均有脱误,若弗缮录,湮没其由,今尽庀略,使深於代,厥有徒众。僧之佳号及一境檀﨎师,今咸列姓字於虹梁之上。知新学劣词荒,确乎不拔利之不利,俟时而进,有命为文,乃持笔书之,将刻於石。咸通壬午之三年 (862年)九月十有一日记。南岳李少鸿书并篆兼镌。前寺主僧令从、寺主僧从约上座、僧德赟都维那、僧帷贞都勾当,立碑僧惠圆。
按是碑系行草书,今存生佛寺中。据李少鸿称自书兼镌。少鸿为唐代名人,写刻俱出其手,不应错误至此。记中多有警语,谅非作者之芜漫可知。其致舛之由,殊不可晓。顾自唐咸通壬午,至今将及千年,摩拓者无虑京垓数,以石质之坚,不能刓其一字。且以舟行者,遇大风涛,焚之辄息。似为阳侯所赏识,故估客奉为至宝,而此拓遂
散播宇内矣。今存其旧,略为订其讹如右。黄濬识。
【注释】:本文有很多错误,好些词句和小节不好理解。①晦吝:据黄濬考证 “晦吝”当作“悔吝”或 “晦郤”才可通。②西腾:从西方兴起而传播。③自姬垂代:词意是从周朝起流传了好几个朝代。但与历史事实不合,佛教是在后汉明帝时传入中国。④戡涤 (kān
刊dí迪):平定,扫除。⑤默奉禁仪:暗中默念禁规解律。⑥我上践极:我皇上登上帝位。⑦鸿飏西化:意即大大地宣扬佛教。飏,同扬。⑧斗薮尘机:拼弃尘世俗念。⑨三昧:佛教名词。意即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正受所观之法,能平等保持不昏沉、不散乱的状态。为佛教重要修行方法之一。⑩寒灰毳 (cuì翠)缕:身上穿的衣服成了寒灰。不味馨(xīn欣)羞:不吃芳香和美好的食品。馨,芳香。羞,指美好的食品。连上一句的大意是:得了道,成了佛,不需换衣和不吃芳香味美的食物。
妙净寺重修三门记 宋 王鸿 邑人
物填则敝,敝而不修则革,其所以为物之始;事填则废,废而不治则失,其所以为事之纪。妙净寺权舆①于梁,寺三门鼻创②自唐。桴杗轩鸿③,帡幪丰隆④,材良工坚,垂庥⑤于今,罹凶刃⑥而不摧,厄⑦狂雷而始亏。雄雄无支,将颓为墟。彼游适之人,殆无以隆瞻仰,而起庄恪⑧焉。过其下者,无不唶唶⑨嗟惜之。居人刘赟谨笃善就事,且曰:吾俗虽贵费,而於佛奉尤勇,顾兹宇之垂毁也,畴⑩不旦旦动念!而欲缮治之,盖力有所不给,故然莫之举也。幸今邑有明大夫,纯慈爱民,政不苛挠,春蚕秋农,一茧谷不为吏所虣,人既纡溢,而用不戚,奚为而不从。寺门之役,宜有所倡也。肆与寺僧仲安,协谋同辞,程功计费,更募良淑,闻者获意而乐输焉。大率材木甓石承覆,泥瓦之阤剥,断裂蠹腐杌桅之为委,压之亹者,一切完补,裁选必称。自夏营工,告休於冬,巍然侔新,揭於清宫,来者改观,过者勿叹,经辰历年,於后又未可期也。是知物之兴废系乎时,事之修举存乎人,二者相须而后有所成。斯门也,非斯时之偶,斯人之首,则为爨煤,为朽壤,终移於泯泯尔,尚何盈楹直植,而复完於古创者哉!赟相与琢石,请勒传永,故茂扬其事,而书之尚,来者观而可石礉焉。
【注释】:①权舆:开始。②鼻创:开始建造。③俘杗 (fú伏mánɡ邙)轩鸿:栋梁高大。桴,栋、栋梁。轩鸿,高大。④帡幪丰隆:覆盖壮丽坚实。帡幪,覆盖。⑤庥 (xiū休):善美。⑥罹 (lí离)凶刃:遭遇兵祸。罹,遭遇不幸。凶刃,喻言兵祸。⑦厄 (é俄):这里作 “遇”字解。⑧庄恪 (kè课):庄严恭敬。⑨唶唶 (jiè借):赞叹声。⑩畴:通“谁”。旦旦:日日。
吴僧伽手垦田亩记 李睿 邑人
黄子龙田租四十石,为吴僧伽手垦,载于邑志,有明中丞李养愚记。僧伽原住持福田寺之明觉禅院,其后院废而寺存,遗蜕因塔奉寺中,而田以为其寺之常住。乾隆戊寅(1758年),邑董姓以田为其祖所施,号召邑中,有十方保正起为之应,欲从僧取田以归。时予授徒寺中,为展邑志,手垦一条出以示。而康熙乙未 (1715年),寺有僧将此田出售,有董吐先者发其事,邑侯卢公为责逐其僧,而赎田归寺,付僧传瓒,文学曾绍祉为志其事于寺壁,董姓因指为证,而谓吐先当日实为保全祖泽,有此义举。而嘉靖时董懋贤售此田于人,其帖又存僧处,印殊烂然,予时亦疑真为董姓所施矣。寺大雄殿有
《重修山门碑记》,为唐南岳李少鸿书,笔法遒劲,匹敌鲁公。其阴有解春雨①小草,皆妍丽可爱,予因此碑而兼寺中诸碑,独牟尼坐侧有石一片,制薄而小,高不及四尺,为尘封积。当董姓力争之后,予始命僧洗之,两面皆僧伽之像,一为宋邑侯黄公恭刻,一为明邑侯黄公应元刻。而黄公应元所刻有赞于上,下载卖回常住田亩,有董懋贤领回田价银四十五两一条,予因此而前疑顿释。盖此田为僧伽所遗,懋贤从僧得之,而又转售于人,因黄侯给价为赎,以田来归,遂并其转售之帖,俱追付僧,而子孙不知,反以为其祖所施,此吐先所以发于康熙乙未也。予本为爱玩书法而洗此碑,岂意董姓本末,反于此得,传瓒之徒孙云炼,因摹以控,邑侯静海高公为饬各佃赁田归寺。先是董姓方争之始,云炼皇遽祷于僧伽塔前,得签云:“一片无瑕玉,从今好琢磨。得遇高人识,方逢喜气多。”初亦不解其何谓,及予洗此碑而后晓,然其僧伽之灵,有以自护耶,抑鬼神自在人心,而有使予与僧伽各为之耶?夫事亦惟其真者为难夺耳!僧家常住,多为人所施。
而此田则僧伽罄②一生之精勤,以垦辟而有之者,延之数百年,而为人所冒。虽佛法空诸所有,岂屑屑于此田,而天理固不容人之取非其有也。云炼以予将计偕远行,乞一言志其本末。予考中丞记,当日所赎,尚有寺门田三十四石,而今寺中除此田外,其黄土角教场前及下黄子龙三处,乃顺治丁酉邑侯长山李公佑之捐囊所置田,专以膳僧,及修葺寺院之费,亦人所不得而侵者。而寺门之田,何以至今不存也。夫事亦惟其真者为难夺耳。寺门之田皆僧伽手垦,戒律精严,自必来归,不在云炼,必在其徒,予得因黄子龙田而并言以俟之。时乾隆庚辰长至前一日。
【注释】:①解春雨:即明朝江西吉水的解缙。字大绅,洪武进士。春雨是他的别号。著有《春雨杂述》等。②罄 (qìnɡ尽):尽。
(供稿:于都县志办、于都县民宗局)
于都资讯
传递新闻资讯 介绍地域特色
讲述于都故事 宣传于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