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亡赵论:由尚武而兴国,因政乱而亡国 【惆怅客说春秋战国】-燕理薪火人文社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9-04-13

姜一郎亡赵论:由尚武而兴国,因政乱而亡国 【惆怅客说春秋战国】-燕理薪火人文社

姜一郎
书接上文,韩国因术治而亡国之后,赵国紧跟韩国的步伐于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而宣告了赵国的覆灭。众所周知,赵国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可谓是山东各国抵御秦国的一个天然的巍巍屏障。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国力上升,也成了山东各国唯一一个可以和秦国去抗衡的国家。然而赵国的覆灭却彻底改变了这个格局,使得山东各国直接成为一块块肥肉直接暴露在虎狼之秦的口中,任由其宰割。故而可以说赵国的灭亡是战国后期最为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之一。

赵武灵王图
前文所说韩国从立国到邦国的的覆灭历经了173年,而赵国的国命长短却众说纷纭,其原因便是赵国覆灭时间与赵国立国时间在史学界存在争议导致的。故而赵国的存在时间有以下三种说法其一,战国开端说。视赵襄子元年(公元前475年)为赵氏部族立国,到秦破邯郸赵王迁被虏(公元前228年),历经十二代十二任国君,历时二百四十七年;其二,开端同上,以赵公子嘉之代国灭亡为赵国最后灭亡,历时二百五十三年;其三,三家分晋说,以周王室正式承认魏赵韩三家诸侯为赵国开端(公元前403年),则其历时或一百七十五年,或一百八十一年。我的观点是比较赞成第一个说法即从赵襄子立国为赵国的开端而邯郸陷落赵王被俘,强大的赵国事实上已经灭亡为赵国的终点。

赵国从一个氏族发展成一个国家,然后这个国家被跟他同宗同源的秦国所灭亡。期间花费的漫长时间跟韩国所经历的时间有过之而无不及。仔细观看这段历程发现赵国的兴衰存亡跟这个国家的内在性格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据太史公的《史记·赵世家》所记载赵国国君为黄帝五世孙伯益(大费)之后,与秦王族本是同一祖先。伯益因辅助大禹治水而被舜帝赐为嬴姓,其部族为嬴姓部族。夏朝末年,伯益次子若木之玄孙费昌弃夏投商,为商汤驾车,辅助商汤灭夏立商,成为商朝的功臣。嬴姓部族成为商朝贵族,世代辅佐商朝。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嬴姓部族的恶来与父亲蜚廉一起为纣王效力,恶来后被周武王所杀。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商纣王之子武庚趁机挑唆发动三监之乱,嬴姓部族卷入。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有宠于周成王,他就是宅皋狼。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并在周穆王平定徐国徐偃王造反时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赏赵城(今山西洪洞)。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为赵国的始祖。正如刚刚所言,秦赵同根同祖,因而他们的祖性便十分相似,那便是尚武之精神。正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便是如此。

纵观那赵国历史,在三家分晋之前正是由于尚武之精神才使得赵部族在晋国渐渐发展起来。及至赵衰、赵盾两世,由于辅佐晋文公霸业极为得力,赵氏部族崛起为晋国的掌军部族。从赵盾时期开始,赵氏部族成为晋国的权臣大部族之一。而自三家分晋之后,正是由于这种尚武的精神,赵国才能在这个大争之世生存下来,这正是由于这种精神到了赵武灵王时期,力排众议,由上而下进行了一次可谓是惊天动地的改革自强——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实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国力强盛起来,从而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了战国后期唯一一个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山东大国。这正是由于这种尚武之风,使得赵国国内乱政,以至于最终导致赵国一步步走向了覆灭。纵观赵国史册,不难发现由于赵国的尚武风气使得赵国:庙堂多乱政杀戮,庶民多私斗成风。在哪早赵时期即从赵盾到赵襄子立国这短短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发生内乱时间就有四次:其一,赵盾时期部族内争,导致赵氏部族分裂,几被政敌灭绝赵盾之世的内乱起因于让嫡,终致被屠岸贾势力大肆杀戮。其二,赵简子废嫡(太子伯鲁),改立狄女所生庶子赵毋恤(襄子)为继承人。这是赵氏部族第一次废嫡立庶之举,为以后的废嫡立庶之风开了先河。其三,赵简子妄杀邯郸大夫午,导致自己孤立逃亡,开政治妄杀先例。其四,赵襄子诱骗其姊夫(代地部族首领)饮宴,密令宰人(膳食官)以铜枓(斟水器具)击杀之。“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发簪)自杀。”见《史记·赵世家》。这是典型的内乱妄杀。而自赵襄子立国之后,这种时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十二代国君之中竟发生了十一次之多,这在战国其他各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一,公元前425年,赵襄子方死,其子赵浣(献侯)立。赵襄子之弟赵桓子密谋兵变,驱逐赵浣,自立为赵主。其二,公元前424年,赵桓子死,赵部族将军大臣再度兵变,乱兵杀死赵桓子儿子,复立赵浣,是为赵献侯。其三,公元前387年,赵烈侯死,其弟武公立。武公十三年死,赵部族将军举事政变,废黜武公子,而改立烈侯子赵章,是为赵敬侯。其四,公元前386年,赵武公之子赵朝发动兵变,被攻破,逃亡魏国。其五,公元前374年,赵成侯元年,公子赵胜兵变争位,被攻破。其六,公元前350年,赵成侯死,公子赵绁发动兵变与太子赵语(赵肃侯)争位;赵绁失败,逃亡韩国。其七,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位王子赵何,退王位自称主父;不忍赵章废黜,复封赵章为安阳君。其后赵章发动兵变,与赵何争位。权臣大将赵成支持赵何,击杀赵章。其八,赵成再度政变,包围沙丘行宫三月余,活活饿死赵武灵王。其九,公元前245年,赵国发生罕见的将帅互相攻杀事件:赵悼襄王命乐乘代廉颇为将攻燕,廉颇不服生怒,率军攻击乐乘,乐乘败走,廉颇无以立足而逃亡魏国。这是战国时代极其罕见的大将公然抗命事件,各国好不常见,而赵国朝野却视为寻常。其十,赵悼襄王晚期,废黜原太子赵嘉,改立新后(倡女)之子赵迁为太子,种下最后大乱的根基其十一,赵迁即位,内乱迭起,郭开当道,诛杀李牧。这正是由于赵国的乱政,使得赵国自赵武灵王之后,雄主难觅。后经长平一役,赵国惨败,一举葬送了五十万精锐之后,赵国凭借着尚武精神虽从汪洋血泊中爬将起来并逐渐恢复了些许元气,虽然依旧可以坚韧不拔的独当一面去抗击秦国,但是国力却早已今非昔比。与秦国相比也是相差甚远,早已不复当年的荣光。但是到了孝成王之后的赵悼襄王初期,李牧却依旧能两次大胜秦军,可见赵国的尚武之精神实在不可小觑。但是由于赵国的乱政,使得本来就已大厦将倾的赵国更加摇摇欲坠。到了赵王迁之时听信郭开谗言诛杀李牧,这也为赵国的覆灭买下了伏笔。

呜呼哀哉!泱泱赵国,尚武之邦;由武而兴,因武而亡。长平犹败,国力大伤;文臣武将,却仍奋强。廉颇平燕,李牧北防;虎狼之秦,唯赵可挡。及至王迁,难存忠良;驱马诛牧,国之将亡。若无乱政,国祚永昌;每念至此,吾心甚伤。君试想若孝成王之后的两代国君依旧如惠文王、孝成王时期的清明政局,而能使廉颇归赵,李牧庞煖不死而司马尚不走,秦赵对抗结局如何,亦未可知。到时问鼎中原,鹿死谁手仍是一个未知数。魏国同赵韩合称为三晋,三国唇齿相依。而那韩国兴于忠直,亡于术治,赵国兴于尚武,存于尚武,强于尚武,而又亡于尚武。这两国皆为秦国所灭,对于秦国来说剩下的首当其冲便是魏国了,的确魏国在此不接也跟着灭亡了,那魏国又是因何而兴,因何而亡的那?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