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二战时中国获得联合国席位鲜为人知的博弈-22号公馆
姜一郎
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曾于1943年11月29日下午,同斯大林举行了45分钟的私人会谈。会谈中,罗斯福详细叙述了对联合国组织机构的设想,其中也包括“世界警察”问题。
德黑兰会议
罗斯福认为,未来的联合国组织应由三个层次的机构组成:最低一级为全体大会,由当时大约35个反法西斯国家成员国组成。这个机构定期在不同的地方开会,每个国家都有权平等地发表意见,并向一个较小的机构提出建议。中间一个层次是执行委员会,参加者为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再加上两个欧洲国家、一个南美洲国家、一个近东国家、一个远东国家和一个英帝国(后改为英联邦)自治领,总共10到11个国家。这个机构有权处理一切军事以外的问题,它所作出的决议对各有关国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最高一级为“四警察”机构,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这个机构将有权快速处理任何对和平构成威胁的事件和突发事变。
在回答斯大林提问的过程中,罗斯福进一步补充说,在和平可能受到威胁时,“四警察”有两种对付方法:一种情况是,如果威胁起因于一个小国的革命或扩张,“四警察”可以采取隔离的方法,封锁有关国家的边界并实行禁运。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威胁更严重,四大国即以“警察”身份行事,向有问题的国家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这一通牒被拒绝,就将立即对该国实施轰炸和可能的军事进攻。
斯大林赞同罗斯福关于加强制裁权的主张,他认为,联合国的最高一级机构不仅应当有权作出决定,还应该有权控制德国和日本周围的重要军事据点,以防止这两个国家再次走上侵略的道路。
斯大林强调说,为了防止侵略,只靠建立几个拟议中的机构是不够的,必须有权在欧洲和远东占领重要的战略据点,包围德国和日本,在它们出现发动侵略的危险时,就把它们打下去。
苏联方面主张,“世界警察”应该由美国、苏联、英国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早在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时,当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把审议《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列入会议议程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提出过异议。苏方的真实意图是要排斥中国,但它提出的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由三国会议来讨论四大国的声明文件是不合适的。赫尔坚持要把中国列为宣言的共同发起国,甚至表示将不惜以会议达不成协议为代价。最后莫洛托夫作了妥协,答应把中国的地位问题留待以后讨论。
蒋介石
考虑到美国可能会坚持拉拢蒋介石执政的中国,斯大林提出了替代方案。他建议组建两个组织:一个是欧洲组织,由美国、英国、苏联,可能再有另一个欧洲国家参加;另一个是远东组织或者世界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远东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世界组织。方案很周密,言词很委婉,最终目的是不让中国进入“世界警察”的行列。英国也主张由“三警察”而不是“四警察”统治世界。
罗斯福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他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
那么,为什么罗斯福与斯大林对中国担任常任理事国的看法相差如此的大?
首先,对于在此时的中国贫弱的事实,双方的看法是相同的,同样,对中国具备的大国的潜力,双方也一样看的很清.如罗斯福的话: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国尽管很弱,但是依旧是不可战胜的(如果罗斯福迟点死,后来的朝鲜战争或许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斯大林在逼迫中国让蒙古独立时,也曾给中国的特使说过:尽管中国今天很弱,但是中国不可能永远是这样,如果中国有一天在蒙古架起导弹或出兵进攻苏联,将很快威胁到莫斯科(所以说,斯大林其实是俄罗斯人真正的民族英雄).因此,斯大林对中国具备的强大的潜力,显然是很清楚的,这也是他多次试图分裂中国,或者赤化中国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么使中国变弱,要么把中国变成苏联的卫星国.二战结束时,斯大林还看不出中共有取得中国全国统治劝的可能性,那么在很长的时间里,蒋必将成为中国的全权代表,而蒋的反苏亲美态度是很明白的,所以斯大林不管在哪个方面,都不希望中国在未来的联合国担任重要角色.
而对于罗斯福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中国即便是有成为大国的可能性,在当时还看不出来有可能在哪天挑战美国的地位,而且美苏争霸已经是摆到台面的事,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相邻的大国总是对手,而中国是最佳的苏联对手,也就是美国理想的朋友,只要扶持起中国,就可以很好的遏制苏联势力南下和共产主义在全球的扩张,给中国一个全球大国的地位,显然是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的.最终,中国获得了这个关键的职位,但是后来中国国内的局势发展,却是双方都没有预料到的.
后来新中国建立后,中苏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蜜月期,但是很快就分道扬镳了,除了意识形态范围内的竞争原因,地缘政治上的敌对关系也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