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郎二十六史罗氏先贤简略-罗氏源流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9-04-15

姜一郎二十六史罗氏先贤简略-罗氏源流

姜一郎点上面 罗氏源流加入罗氏大家族
你姓罗吗?那么,你一定想知道罗姓的起源 演变 分支 迁徙 繁衍不息的历史,请点击上面“罗氏源流”关注,拥抱中华罗氏大家族,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罗氏文化,共建繁荣罗氏。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
罗 裒 西汉蜀郡成都人,成、哀二帝时的富商。最初在京城长安为平陵石氏经营商业,后自已往来于京城与巴蜀之间做生意,数年间就积累了千万财富。其主要办法就是“半以赂遗曲阳侯王根、定陵侯淳于长。依其权势,赊贷郡国(放高利贷),人莫敢欺”。他独占巴蜀的食盐买卖,经常获取双倍的利润,因此而发财致富。(《汉书》卷91)
罗 宪 (?――270)字令则,东汉末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蜀国广汉太守罗蒙之子。他13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其老师是著名学者谯周。罗宪为人正直诚实,轻财好施舎,不置产业。在蜀国曾任太子舎人、宣信校尉、尚书吏部郎,因不满奸人黄皓乱政,被贬为巴东太守。在巴东任上,他作为大将军闫宇的副将留守永安城,在蜀亡后保城、拒吴,为世人所称颂。归顺魏国后,他又率军先后打败吴国步协、陆抗的侵犯,因功加封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衔武陵太守。晋武帝泰始初(265)年,罗宪入朝,诏书说“宪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可给鼓吹”,又赐山玄玉佩剑。泰始三(267)年,进位冠军将军。泰始六(270)年卒,赠使持节安南将军、武陵太守,追封“西鄂侯”,谥曰“烈”。他生前所荐蜀中良才常忌、杜轸等皆受重用。其兄罗式系牂柯太守,早逝。兄子罗尚受宪抚养,后曾历任参军、梁州刺史、平西将军、益州刺史、西戌校尉。但罗尚性贪。(《三国志》卷41、《晋书》卷57)。
罗 厉 三国时孙吴庐陵(今江西泰和西北)人。吴大帝嘉禾三(234)年与李桓率众起义。五年春二月,在吴将唐咨的镇压下失败。
罗企生 (363――399),字宗伯,晋代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为人多才艺人,讲义气。初拜著作郎,因为家贫亲老,要求补授监汝县令,刺史王凝之请他担任别驾。殷仲堪担任荆州刺史镇守江陵时,又引荐企生担任功曹,以后又升官至武陵太守。罗企生正准备上任之时,殷仲堪遭到桓玄进攻。殷把罗企生留任为谘议参军,一起商量军国大事。为感殷的知遇之恩,他不管生死,在殷失败后,拒绝弟弟罗遵生的拼命阻挠,定要保殷逃亡。罗企生被弟弟强制留下后,他仍坚守节操,拒不向桓玄屈服。而且不听劝阻,坚持为殷仲堪照看眷属,料理家务。桓玄也一向器重罗企生,不想加害于他,并派人告诉罗企生:“你如果向我谢罪,我就放了你”,但他拒不谢罪。在监狱中,他仍不改初衷,并历数桓玄不仁不义之行为,最后终于被杀。后人称他为“忠义之士”。(《晋书》卷89)
罗 含 字君章,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人,罗绥子。幼孤,由叔母朱氏抚养成人。自小有志向,勤奋好学,能写好文章。初为新淦州将杨羡主簿,后为郡功曹,不久补征西参军,征为尚书郎,为桓温所重。太守谢尚与含交厚,称其为“湘中之琳琅”。桓温欲检劾谢尚,派罗含去探访,他巧妙地保护了朋友。桓温雅重其才,称他为“江左之秀”。及温封南郡公,引含为郎中令,累迁至廷尉、长沙相。年77岁卒,所著文章多留存于世。传说他为官清廉,常住茅屋、睡苇席、穿布衣、吃粗粮。为他的德行所感,其居官时,曾有百鸟栖于堂宇;退休后,庭院忽然兰菊丛生。(《晋书》卷92)
罗致福 晋代著名道士,黄梅人,修道于县北的凤台观。传说有一次致福丹炼成时,有一老人对他说:“我是海中龙王,想用你炼的丹来治病”。致福将丹给了他,老人服后,病果然好了。后来致福在凤台观北面的水池洗脚,突然成仙飞升而去。现在观旁还留有飞升台、洗足池等遗迹。宋朝时皇帝赐给他“真人”称号。(人名大辞典)
罗 研 字深微,南朝(梁)蜀郡(今四川成都)人。少有辩才,为世所奇。勇将邓元起任益州刺史时,任用他为主簿。西昌侯萧藻公报私仇杀了邓元起后,罗研不畏权贵,到梁武帝面前与萧藻争讼,言之凿凿,毫无惧色。益州刺史萧恢闻其名,十分钦佩,请他来担任别驾。当临汝侯嘲笑“蜀人乐祸贪乱”时,罗研立即回敬说:“蜀中积弊时久,非一朝一夕所致。一座百户人家的村子,有饭吃的不过几户,十之八九是穷苦人家,束缚百姓的差吏一旬之中不少于两三日,以此境遇,蜀人贪乱乐祸,实在无足多怪!假如能让每户人家养上五母之鸡,一母之猪,床上有百钱布被,甑中有几升麦饭,就是苏秦、张仪巧说于前,韩信、白起按剑于后,也不可能诱惑一个蜀人为盗,更何况贪乱呢?”临汝侯无言以对。他在任信安县令时,曾向梁武帝反映“围桑度田,劳扰百姓”,请求裁撤观农谒者,以宽百姓。皇帝答应了。大通二(528)年,为散骑侍郎,数年后卒于益州别驾任上。(《南史》卷55)
罗 结 北魏代(今河北蔚县东北)人,其先世为部落首领,依附鲜卑拓拔部。刘显之谋反时,他因随道武帝征讨有功,被封为屈虵侯。明元帝时,历任持节散骑常侍、宁南将军、河内镇将。太武帝时,提升为侍中、外都大官,总36曹事。年107岁还精爽不衰,深得太武帝信任,命其“监典后宫,出入卧内”,又提升为长信卿。年110岁诏准归老,钦赐有宁东川为居业,并为之筑城号“罗侯城”,朝中如有大事,仍派员“驿马询访”。年120岁去世,赠宁东将军、幽州刺史,谥号为“贞”。(《魏书》卷44、《北史》卷20)
罗 斤 北魏代(今河北蔚县东北)人,罗结之子。明元帝时,为侍御中散。后随太武帝征讨赫连昌,力战有功,被任为散骑常侍、侍中、四部尚书又加平西将军。在平定凉州的战争中,又多有克捷,赐爵“带方公”,任为长安镇都大将。蠕蠕(少数民族的一支)侵境,太武帝派人驰征斤为柔玄镇都大将,并因罗斤善机辩,受命出使蠕蠕和亲。卒赠本将军、雍州刺史,谥号“静”。其子罗敦有姿貌,善举止。自太子冼马升散骑常侍、库部尚书。卒赠安东将军、幽州刺史。谥号“恭”;敦弟拔,曾任殿中尚书,赐爵济南公,高祖时进爵为王,不久任征西将军、吏部尚书,改封赵郡王,后依例降为公。卒赠辽东将军、定州刺史。谥号“康”。 (《魏书》卷44、《北史》卷20)
罗伊利 罗斤之孙,北魏代(今河北蔚县东北)人。文成帝时袭爵任内行长,因“沉密小心,恭勤不怠”领御食。一次他病了,献文帝曾亲至其舎探视,问医问药。不久,任散骑常侍、仪曹尚书,后又出任安东将军、兗州刺史。他善于招抚百姓,担任州官数年,边民归顺者达五千余户。孝文帝时蠕蠕来犯,诏令伊利率军追击,使之远遁。不久依例降为侯,并任司农卿、光禄大夫。逝世后,宣武帝赠他征北将军、燕州刺史,谥号“静”。(《魏书》卷44、《北史》卷20)
罗道珍 南朝梁时襄阳(今湖北襄樊东南)人,起初在梁朝为官。北魏宣武帝正始二(505)年,随夏侯道迁投顺北魏,为齐州东平原相,时人对他有较好的评价。后任镇远将军、屯骑校尉。(《魏书》卷71、《北史》卷45)

隋唐五代时期
罗慧方 南朝东阳(今浙江金华)人。隋文帝开皇中叶聚众起义反隋,义军为韦冲所破。(《北史》卷64、《隋书》卷47)
罗 艺 (?――627),字子延,隋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寓居京兆云阳(今陕西淳化),隋煬帝时因功官至虎賁中郎将,从征辽,勇冠诸军。大业十二(616)年,起兵反隋,取渤海、聊城、怀远等地,自称幽州总管。武德元年底(619年初)归唐,赐姓李,封燕郡王。曾参与击败刘黑闼之战,不久入朝唐高祖,被任为天节将军,统领天节军,镇守泾州,以御突厥。贞观元(627)年,进开府仪同三司,率兵反唐。取幽州(今陕西彬县)。不久被击破,在逃往突厥的途中为部属所杀。(《旧唐书》卷56、《新唐书》卷92)
罗通微 唐初道士,临晋人。经阎使君指点,入五老山游仙观学步虚、绝粒等幻养之术。传说后来他乘龙豋仙而去。(人名大辞典)
罗士信 隋末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唐演义》罗成的原型。隋煬帝时年14岁,主动请战,协助通守张须陀破敌潍水上。张为李密所杀后,士信随裴仁基归于密,署为总管。李密兵贩后,陷于王世充部。因不满王的所为,士信率所部奔于谷州投归李渊。渊委以陕州道行军总管,使破世充。击败世充后,唐高祖李渊提升他为绛州总管,并封剡国公。不久,随太宗李世民在河北攻击刘黑闼。士信所守城池为敌包围,遇雨雪,唐军无法救援。城陷后被俘,黑闼闻其勇,意欲招降。士信因词色不屈,遂被害,时年20岁。太宗闻而伤惜,购得其尸而葬之,谥曰“勇”。(《旧唐书》卷187、《新唐书》卷191)
罗道琮 唐蒲州虞乡(今山西运城)人,祖父罗顺,高祖时为兴州刺使。琮勤於学业,而慷慨有节义。贞观末年因上书忤旨,被流放去岭表。当时有一个同时被流放的,至荆、襄间病死,临终时对罗道琮说:“人生有死,所恨委骨异壤。”道琮曰:“我若生还,终不独弃卿於此。”于是埋葬死者於路左而去。及遇赦道琮被放还,至埋葬处,荒原沵漫,屍柩不复可得。道琮设祭恸哭,告以“欲与俱归之意,若有灵者,幸相警示”。言讫,路侧水中,忽然涌沸。道琮又云:“若所沸处是,愿更令一沸。”言罢又沸,道琮便取其屍负之还乡。当时有人说这是道琮诚感所致。不久以明经登第。高宗末年,官至太学博士,为当时所称颂。(旧唐书卷189、新唐书卷198)
罗希奭 唐代杭州(今浙江杭州)人,为吏持法深刻。天宝初,李林甫引荐与吉温一起持狱(管理监狱,审讯犯人),自御史台主簿,再迁升至殿中侍御史。在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等下狱之后,他与温吉严刑审讯,故时称“罗钳吉纲”。天宝八(749)年任刑部员外郎,转郎中。天宝十一(752)年李林甫死后,出为中部、始安(今广西桂林)太守,还充任管经略使。天宝十四(755)年,吉温被贬往端溪(今广东德庆),罗希奭私自将他留下。此事被杨国忠知道后,朝廷又贬希奭为海东郡海康员外尉。(《旧唐书》卷181、《新唐书》卷210、《旧五代史》卷24。)
罗立言 (?――835)唐德宗贞元末登进士第,唐敬宗宝历初,任检校主客员外郎,为盐铁河阴院官。文宗大和中期,任司农少卿,主太仓出纳物,以货厚赂郑注。李训亦重之。训将窃发,须兵集事,以京兆府多吏卒,用立言为京兆少尹,知府事。训败后,遭族诛。(《旧唐书》卷169、《新唐书》卷179)
罗思远 唐代鄂州人。自幼好道术,能自隠。传说他有隠身术,唐玄宗欲学,他未真传。玄宗试着自隠,常露衣带,但和思远一起试,则验。玄宗厚赐其金帛,保他始终不要。又想杀他,但杀不着。数日后,有宫中使者自蜀还,逢思远车驾向西而去,笑曰:“上为戏何虐也。”据说他还曾带唐玄宗游过月宫。他还能知前预后,传说很多。(新唐书卷204)
罗 珦 唐代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唐代宗初年诣阙上书,授太常寺太祝。曹王皋领江西、荆襄节度使,曾为其幕府,累迁副使。皋死后,军乱。珦斩首为首作乱者十人,追回乱军所劫府库财物,平息了叛乱,上级任他为奉天令,又擢庐州刺史。他在任内舎医药为民治病,禁淫祀,修学馆,政教简易。因政绩突出,皇帝赐给他紫金服,再升京兆尹。他又上书请求宽减赋税,民赖其利。后以年老有病,请求解职。皇帝改任他为太子宾客,累封襄阳县男。卒谥曰“夷”。(《新唐书》卷197)
罗 让 字景宜,罗珦子,唐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让少以文学知名,举进士,应诏对策高等,为咸阳尉。为人至孝,父逝后,衣麻茹菜,不从四方之辟,守孝十余年。李鄘为淮南节度使,亲就其所,请他为从事。后任监察御使,转殿中。历尚书郎、给事中,累迁至福建观察使、兼御使中丞,甚著仁惠。有人送给罗让一名女奴,他问女如何成为奴婢的,女婢回答:“兄姊九人,皆为官所卖,其留者唯老母耳”。让惨然,焚其券书(卖身契)以女奴归其母。奉调进京后,任散骑常侍。不久又任江西都团练观察使、兼御使大夫。年71岁卒,赠礼部尚书。 另外,罗让之子罗劭京,字子峻,进士及第,又登科。罗让堂兄弟罗詠,罗詠之子罗劭权,字昭衡,进士及第,劭京、劭权皆知名於时。(旧唐书卷188、新唐书卷197)
罗弘信 (835――898)字德孚,唐魏州贵县(今河北大名)人,祖籍长沙。曾祖罗秀、祖罗珍、父罗让皆为本州军校。弘信少年时服戍役,善骑射,状貌雄伟。历事节度使韩简、乐彦禎。唐僖宗光启末年,军众推其为帅。文德元(888)年,僖宗诏加工部尚书、权知节度留后。不久复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充魏博节度处置等使。唐昭宗龙纪一(889)年加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封豫章郡公。他巧用朱全忠之兵来抵御李克用,累官至检校太师、守侍中、临清郡王。昭宗光化元年卒,诏赠太师、追封北平王,谥曰庄肃。子绍威袭。《旧唐书》181卷、《新唐书》210卷。
罗绍威 亦作罗威,弘信子,唐魏州贵县(今河北大名)人,字端已。少有英气,性精悍,吏事明办。文德(888)初,授左散骑常侍,充天雄军节度副使。自龙纪至乾宁,累加官爵。弘信卒,昭宗诏嗣父魏博节度使留后,加检校太尉,号“忠勤宣力致圣功臣”。魏博牙军到绍威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父子世袭,姻常盘互,悍骄不顾法令。以前的统帅史宪诚、韩君雄、乐彦贞等,都是牙军所立,牙军一旦不满意,就杀掉统帅。绍威为人有谋略,用计借助朱温之兵,巧妙地将魏博牙军歼灭。天祐初,朱(温)全忠挟持昭宗至洛阳,绍威因营造太庙有功,加侍中、封邺王。在绍威的支持下,朱温于唐哀帝天祐四(907)年自立为帝,号梁太祖。太祖十分信任绍威,每有大事均要询问,官至太师中书令。卒后赠尚书令,谥曰“贞壮”。绍威喜好读书,擅长书法、文学,藏书数万卷,开馆延请四方文士。特别酷爱江东罗隠的诗作,称自已所作的诗曰《偷江东集》,凡五卷。(《旧唐书》卷181、《新唐书》卷210。)
罗周敬 (906――937)字尚素,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邺王绍威第三子。后梁乾化五(915)年,为宣义军节度使,时年十岁。未几,徙镇忠武,后征授秘书监、检校司空、附马都尉,娶梁未帝之女普安公主。后唐庄宗即位,历左右金吾大将军。明宗时授同州节度使,后来为上将军。后晋天福二年卒,赠太傅。(旧五代史卷91、新五代史卷39)
罗 隠 (833――909)原名横,字昭谏。唐未钱塘(今浙江杭州)(也有说余杭、新登)人。为人虽其貌不扬,但很有才华。稍长即诗名振于天下,尤长于咏史,但多讥讽时弊、公卿,因此触犯当权者。曾十应进士举,不第,改名为隠。相传他曾隠居于池州的梅里浦,故自号江东生。唐懿宗咸通八(867)年,自编所作散文为《谗书》,更为当权者所憎恶。黄巢起义后,避战乱归乡里,杭州节度使钱镠聘他为从事。后梁开平初,梁太祖朱温以右谏议大夫征召他,罗隠没有去。魏博节度使罗绍威遣使密表推荐,叙其宗姓,认为叔父,乃授给事中,隠亦集其诗寄之。钱镠称吴越王后,表授给事中,曾任钱塘令、谏议大夫等职。年77岁卒,世称罗给事。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等文集行于世。他的诗歌和小品文多愤世嫉俗之词,在晚唐能别树一帜。唐代罗隠及同族人罗邺、罗虬都以诗才闻名于世,时人谓之“三罗”。 (《旧唐书》卷181、《新唐书》卷210、《旧五代史》卷24。)
罗 邺 罗隠堂弟,“素有英资,笔端超绝”,但由于唐末科举制度的腐败,咸通年间,他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却“文战连输”,屡试不中。从此远离故乡,长期漂泊在外,不仅未受到当权者的重用,有时还受到冷遇。晚年以垂暮之身到塞北边防营帐去供职,不久病逝。经韦庄奏请,唐昭宗追赠赐进士及第。罗邺号“诗中虎”,他留下来的100多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溃灭前的社会真实景象。(《旧唐书》卷181、《新唐书》卷210、《旧五代史》卷24。
罗 虬 台州(今浙江临海)人,罗隠族弟。也才学出众而累举不第,所著《比红儿诗》100首把“尊题”格这种“弱彼以强此’的诗歌修辞法运用到了极致,被后人誉为“诗中佳料”。 (《旧唐书》卷181、《新唐书》卷210、《旧五代史》卷24。)
罗 贯 进士及第,累历台省,自礼部员外郎为河南令。时宦官伶人用事,凡请托于贯者,一无所报。由是左右每言其失,后唐庄宗深怒之。会庄宗幸寿安山陵,以桥道不通将贯下府狱,传诏诛之。郭崇韬争之不可得,负屈伏法,且曝尸于府门。(旧五代史卷71)

宋辽夏金元时期罗彦环 (923――969),五代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后周显德末年,为散指挥都虞侯。陈桥兵变,宋太祖入归公署,见宰相范质等,未及言,彦环挺剑而前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质等由是降阶听命。随太祖平李筠,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建隆二(961)年,出为彰德军节度,屡与契丹、北汉战。开宝二(969)年卒,年47岁。(宋史卷250)
罗 拯 字道济,宋祥符(今河南开封)人。进士及第。神宗时,历知荥、秀、青、颖、秦五州,为江西转运判官、提点福建刑狱,迁转运使,改任江淮发运使,后来加天章阁待制,所至皆有政绩。在知荥州时,州城处在两江之间,每次涨水,便浸淹城廊。罗拯倡导州民筑东西两座大堤,以解水患,民甚感其德。在任江淮转运使时,罗拯组织民众,釆取浚滩排堵之法,使漕运畅通。拯性格柔和,胸怀阔大,不与人较曲直,不计前嫌,办事秉公。他任江淮发运使时,与副使皮公弻工作上有些不协调,当皮调任后,御使弹劾皮借贷官钱,拯出以公心,为皮辩解;谏官钱公辅曾揭过拯的短处,但拯并不计较,常推荐钱的姻亲中有才德的人出来做官。时人说他“以德报怨”,服其长者气度。卒年65岁。(宋史卷331)
罗汝楫 (1089――1158)字彦济。宋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政和二(1112)年进士。宋朝南迁后,依附秦桧,迁大理寺丞、刑部员外郎。绍兴中期,拜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与中丞何铸搜集材料论岳飞罪,又弹罢曾为岳飞参谋官的诸人,及“欲置飞轻典”(从轻处罚)的大理寺丞何彦猷、李若朴等。他主张办了错案,不仅要处理狱吏,也要处罚狱官。迁起居郎兼侍讲,累官御史中丞,更侍御史。又迁吏部尚书,充国信使,升龙图阁学士、知严州。秩满请辞,居丧未终而卒,年70。赠开府仪同三司。子顥、籲、頡、颂、願、頮,皆有文。(宋史卷380)
罗 願 (1136――1184)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汝楫五子。少以父荫补承务郎,孝宗乾道二(1166)年进士。历任鄱阳令、赣州通判,知南剑州、鄂州。所至皆有治绩,卒于鄂州任上。願博学好古,长于考证,文章醇实谨严,为朱憙、杨万里等所推重。有小集七卷,《尔雅翼》二十卷,及《新安志》等。(宋史卷380)
罗 点 字春伯,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六岁能文,淳熙三(1176)年进士。授定江节度推官,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秘书郎兼皇太子宫小学教授、户部员外郎兼太子侍讲、起居舎人,改太常少卿兼侍立修注官。奉命使金告新皇登宝位,维护了宋的尊严。光宗绍熙四(1193)年,试兵部尚书。宁宗即位,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得疾卒,年45岁,赠太保,谥文恭。点天性孝友,无矫激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点卒后,当时的宰相赵汝愚曾哭着对宁宗说,罗点去世是“天下之不幸也”。(宋史卷393)
罗必元 字亨父,宋隆兴进贤(今属江西)人。南宋嘉定十(1217)年进士,调咸宁尉,抚州司法参军,崇仁丞,复摄司法。不久调福州观察推官,有权势的李遇“夺民荔枝園”,必元主持正义,依法处治了李遇。调任余干县令时,福王府骄横,必元敢于针锋相对,无所畏惧。宰相赵汝愚墓占四周民山,必元“亦为民直之”,他言于州官曰:”区区小官,罢去何害?”淳祐年中,他通判赣州。时贾似道总领京湖,剋剥至甚。必元上书斥贾“蠧国脉、丧民命。”遭到打击后,改知汀州,为御史丁大全劾去。度宗即位,因必元正直,诏入宝章阁,兼宗学博士,直到退休。卒年91岁。他知识渊博,见理甚明,风节甚高,“至今乡人犹尊慕之。”(宋史卷415)
罗从彦 (1072—1135)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累举不第,建炎四(1130)年,以恩科授惠州博罗县主簿。闻同郡杨时得河南程氏学,慨然慕之。那时杨时为萧山令,遂徒步往学。杨时认真观察以后说:“惟从彦可与言道。”杨时之婿陈渊曾与人曰:“自吾交仲素,日闻所不闻,奥学清节,真南剑州之冠冕也。”又曾问学于程颐,朱熹推崇为杨时门生第一人。与杨时、李侗被称为“南剑三先生”。后入罗浮山,筑室山中,绝意仕进,终日端坐,研习学问。绍兴中卒,理宗淳祐年间谥“文质”。著作有《豫章文集》等。曾采祖宗故事为《遵尧录》,靖康中拟献阙下,因国难未果。(宋史卷428)
罗处约 (960――992)字思纯,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唐代罗希奭之裔孙,伯祖罗袞唐末为谏官,父罗济,仕蜀为升朝官。他曾作“黄老先六经论”,后为临涣主簿,再迁大理评事,知吴县。与长洲知县王禹偁日以诗什唱酬,后并召入京,王为右拾遗,处约为著作郎,皆入直史馆。后受诏为荆湖路巡抚,欲以苛察立名,所奏劾甚众,官吏多被黜责,卒年33岁。处约形神丰硕,见者加重。卒后,苏易简、王禹偁集其文凡十卷,题曰《东观集》,诏付史馆。(宋史卷440)
罗 晏宋代道士,阆州(今)。相传他儿时在山下放牧时,吃了两位下棋道人给的饼子后,就能预言祸福,且次次验证如实。宣和年间,徽宗赐号“静应处士”。后又加号“太和冲夷先生”。传说他活了180岁。
罗居通 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母死,守墓三年,有甘露降坟树,芝草生其旁。宋太祖开宝四(971)年,以孝行诏为延长主簿。(宋史卷456)
罗太后 汉人,战乱流亡于北方,西夏仁宗李仁孝纳为皇后,生子纯佑,封为“章献钦慈皇后”。宋光宗绍熙四(1193)年,李仁孝去世,子纯佑继立,是谓桓宗,其母为太后。金章宗泰和六(1206)年,仁孝弟仁友之子安全,发动政变,废纯佑自立。逼廹罗太后上表金庭,言纯佑不能嗣守。安全借罗氏之名,被金庭任为夏国王。(宋史卷486、金史卷134)
罗世昌 西夏汉臣。银州(今陕西榆林南)人。历仕桓、襄、神、献诸朝,累官南院宣慰使。天庆五(1198)年后,三次使金,见金朝国势已衰,上言金援不足恃。旋上疏辞官归里。时银州已为蒙古所陷,遂流寓龙州(今陕西靖远东南)。著有《夏国世次》20卷,但今已失传。
罗衣轻 辽之伶官(戏剧演员)。为人诙谐多智,常于谐谑中多所规讽。当时辽兴宗与皇太弟重元狎昵(过于亲热而态度不庄重),且许以身后传位于重元;又与弈双陆,赌以城池百姓。重元因此骄纵不法,朝臣无敢言者。衣轻巧设讽谏,令兴宗幡然自悟。辽道宗清宁年间去世。(辽史卷109)
罗 泌 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长源,号归愚。自少年起就努力学习,但不事科举。以为史书极少言古事者,遂博釆各种典籍以及道藏、纬书,于孝宗乾道年间著成《路史》,记上古至两汉事。(人名大辞典)
罗 烨 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摭集传奇、杂爼编为《醉翁谈录》,保存了许多研究话本小说的珍贵史料。(人名大辞典)
罗 椅 (1214――?)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子远,号涧谷。理宗宝祐时进士。历任江陵教官、信丰知县,迁提辖榷货院。德祐初被论罢,元初尚在世。著有《涧谷遗集》,编有《放翁诗选前集》。(人名大辞典)
罗 濬 南宋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人,一说庐陵(吉安)人。字明甫。其学为胡铨所称,曾为赣州录事参军。理宗宝庆年间游四明。庆元知府胡榘以同乡之谊,请他增订《四明图经》,遂成《宝庆四明志》。(人名大辞典)
罗大经 (约1195――?)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景纶。理宗宝庆进士。曾就读太学。端平元(1234)年,为容州法曹椽。淳祐一(1251)年,任抚州军事推官。不久。罢官间居,曾辑《心学经传》,著有《易解》,今均不传。现存《鹤林玉露》,记載南宋中期社会政治历史与文坛轶闻。(人名大辞典)
罗世传 (?――1211),亦作罗孟传、罗孟二,南宋郴州桂阳(今属湖南)瑶族首领。宁宗嘉定元(1208)年,在桂阳黑风峒聚众抗宋,旋受招抚。后复与李元砺联合攻入江西。三年,执元砺降宋,为閤门祗侯。不久又反宋,为部下所杀。(人名大辞典)
罗 璧 (1244――1309)元代镇江(今属江苏)人,字仲玉,父大义为宋将。璧年十三而孤,长大后从朱禩孙入蜀,累官武翼大夫、利州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元世祖至元二(1275)年,随朱降元于江陵,授职宣武将军、管军千户。十五年,从元帅张弘范定广南,赐金符,升明威将军、管军总管,镇金山。居四年,海盗屏绝。后移驻上海,督造海船60艘。十九年,奉命与朱清、张瑄由海道运粮至京师,赐金虎符,升怀远大将军、管军万户,兼管海道运粮。二十四年,乃颜叛,元军往讨,璧由海道运粮至辽阳以供军需,加昭勇大将军。二十五年,因率所部抢堵潞河决堤有功,升昭毅大将军,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他上书请将两淮荒闲之田给贫民耕耘,三年以后根据收入定税,上从之。成宗大德三(1299)年,除饶州路总管,改任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后任都水监,改正奉大夫。通州(今河北通县)复多水患,又浚阜通河而广之,岁增漕运粮60余万石。奉命扩两淮屯田,得疾卒于镇江。(元史卷166)
罗天益 元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字谦甫。精医术。从李东垣学医,发展了李氏的医学理论,结合自已的临床经验,于至元十八(1281)年撰成《卫生宝鉴》,分类收集方剂700余付。另辑有《内经类编》,但已佚。(人名大辞典)
罗明远 (?――1352)又名文辉,元末吉安(今属江西)人。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他散家财,蓄死士,为战守计。至元十二(1352)年,天完红巾军攻破吉安城,他率敢死士300余人入城东,杀天完军将领,复吉安。本人战死。(元史卷233)

清康熙皇帝赐豫章书院匾:“章水文渊”。在历史上曾获得极高的殊荣。
明清时期
罗贯中 (约1310――1400),据在中国古典文史领域多有建树的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凡仁二十多年潜心研究后认为,系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名本,号湖海散人.这已为在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乡村发现的《罗氏家谱》及罗氏后代所证实。而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看来都属传说。伟大的小说家。他一生到处流浪,致力于文学创作,擅长诗词,写过三本杂剧,今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他编写的小说,首推《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还编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北宋三遂平妖传》等。相传他写过十七演义。他还是我国另一部描写农民革命的著名长篇小说《水滸传》的编撰者之一。罗贯中的生平材料,现存很少,其事迹略见于明代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明代王圻《稗史汇编》,清代徐渭仁等所编《水滸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与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有联系。根据现存的零星材料和他的作品内容可以看出,罗贯中是封建社会里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并有一定军事、政治斗争经验的人物。
罗復仁 (1308――1381)吉水人,自幼好学,通晓天文。初任陈友谅编修,“知其无成,遁去。”后于九江投归朱元璋,从战鄱阳时,齑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授中书咨议。从围武昌,说降陈理。迁国子助教,太祖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奉命出使扩廓蒙古,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1368)年擢编修。又奉使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还占城侵地。安南奉诏后,却其所赠,太祖“闻而贤之”。洪武三(1370)年,置弘文馆,以其为学士,与刘基(伯温)同位。帝前每率意陈得失,帝喜其质直,不呼其名而呼老实罗。有一次,太祖亲临其在郊外的陋舎,复仁正在粉刷墙壁,急呼妻抱凳让帝坐。太祖称叹不已,遂赐第于城中。不久请求辞职回乡,太祖赐给大布衣一件,并在衣襟上题诗褒奖赞美。后来又召他至京师留住三月。他上奏请求减免受灾的江西秋粮及兵饷,帝皆照准。回乡时,太祖又赐给他玉带、铁柱、坐墩、裘马、食具等。寿终时年74岁。有《玉堂唱和稿》存世。(明史卷137)
罗 性 字子理,泰和(今属江西)人,博学有行谊。洪武初举于乡,授德安同知,有善政,秩满赴京。因棗木染军衣坐事,谪戍西安。时四方老师宿儒在西安者达数十人,大家都很尊重他。吴人邹奕曰:“合吾辈所读书,庶几罗先生之半。”卒年70岁。(明史卷140)
罗 璟 (1342――1503),字明仲,泰和人。明英宗天顺末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修撰,预修《宋元通鉴纲目》,累官洗马。孝宗为太子,他简侍讲读。后因连襟罪受株连,调南京任礼部员外郎。孝宗嗣位,乃授福建提学副使。弘治五(1492)年召为南京祭酒,久之,卒。(明史卷152)
罗秉忠 (?――1480),初名克罗俄领占,沙州卫都督佥事困即来之子。兄暔哥袭父职,英宗复命秉忠为指挥使,协理卫事。后兄弟二人率众千二百人内迁,居于东昌、平山二卫,明政府“给田庐什器,抚恤甚厚”。暔哥去世后,秉忠代领其众,为都指挥使。贵州苗民反明,秉忠率部随都督毛福寿南征,任都督佥事,积战功至左都督。天顺初(1457),始赐罗姓。成化初(1465),秉忠以游击将军随尚书程信征讨山都掌少数民族。论功,封顺义伯。卒后,谥“荣壮”,子孙世袭指挥使。(明史卷156)
罗 通 (1389――1470),字学古,吉水人,永乐十(1412)年进士。授御史,巡按四川。因忠谏忤旨,出为交阯清化知州。宣德元(1426)年,清化为黎利叛军包围,通与指挥使打忠率部坚守。因功还京,宣宗大奖劳之,改户部员外郎,出理宣府军饷。正统初(1506),迁兵部郎中,从尚书王骥整治甘肃边务。后因罪下狱,谪任广西容山闸官,不久调东莞河泊所官。景帝监国时,因于谦等推荐,被任命为兵部员外郎,守居庸关。不久升郎中。景帝即位,升右副都御史.也先进犯京师,通在居庸关用“汲水冻冰”之法抗拒,敌不得近。七日后敌军遁走,通率军出关追击,大破也先军。景泰元(1450)回京,命通参赞军务兼理院事。四年升右都御史,继续参赞军务。天顺三年退休,成化六年去世。按先例赐祭葬。(明史卷160)
罗 绮 磁州(今河北磁县)人,宣德五(1430)年进士。英宗即位,授御史,巡按直隶、福建,有能名。正统九年参赞宁夏军务,一年后当由别人取代。但军民乞留,英宗知晓后,命复往任。不久升大理右寺丞,继续参赞宁夏军务。因劾指王振宦党,调京受审,谪戍辽东。由于于谦等的保荐,复职后迁右少卿,随李实出使瓦刺。英宗还朝复位后,因功升刑部左侍郎,不久,出督云南、四川军储。又代寇深镇守松潘七年,威名甚震。天顺初,召为左副都御史,以功赐二品禄。因讥朝廷宠宦官而失政,下狱至死,“籍其家,陈所籍财贿于文华门示百官,家属戍边,妇女没入浣衣局。”宪宗立,赦为民,还其资产。(明史卷160)
罗以礼 桂阳(今湖南汝城)人,永乐十三(1415)年进士。由郎中知西安府。遭丧事,补绍兴,再以丧事去职。代者不称职,部民追思,乞以礼于朝,诏起复视事。岁满,进秩复任。不久,移知建昌。所至皆有惠爱。历三郡,凡二十七年,乃退休。(明史卷161)
罗 俊 安福人,进士,巡按四川,有亷声。仕终南雄知府。(明史卷162)
罗亨信 (1377――1459),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1404)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因犯错误贬谪到交阯为吏。仁宗初,召入为御史,核通州仓储,巡按畿内,清军山西,皆有政声。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参与征讨阿台、朵儿子伯,因参赞有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回朝后,改命巡抚宣府、大同。数次进言,多被采纳。十年(1446),进右副都御史。土木之变后,力守宣府,抗击也先进犯。景帝(代宗)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1451),亨信七十有四,乞准退休,归八年,卒于家。(明史卷172)
罗 伦 (1430――1478)字彝正,吉安永丰人。家贫,“樵牧挟书诵读不辍”。成化二(1466)年丙戌科状元,廷试对策万言,直斥时弊,名震京都,授翰林院修撰。因大学士李贤居丧奉诏还朝任事,不守礼制。伦上疏论贤之非忏旨,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李贤死后复职,改任南京。两年后因病退职归家,以后一直没有复出。罗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之所在,毅然必为,对富贵名利看得相当淡薄。居家乡里,衣食粗恶,倡行乡约,邻里相亲无犯。见金牛山人迹不到,就在山中筑室著书,潜心注《易》、释《礼》、说《春秋》,均有独到见地,四方之士从学者甚多,称他为“一峰先生”。卒年48岁,赠左赞谕德,谥曰“文毅”。著有《一峰集》。(明史卷179)
罗 侨 (1462――1533),字维升,明代吉水人。性纯静,寡嗜欲,弘治十二(1499)年进士,授新会知县,有惠爱。正德初为大理寺评事。正德五(1510)年以京师旱霾,上疏言事:“臣闻人道理则阴阳和,政事失则灾殄作。……陛下视朝或至日昃,狎侮群小,号呶达旦。……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回旧德,与在廷臣工宵肝图治。并敇法司慎守成律,即有律轻情重者,亦必奏请裁决,毋擅有轻重。庶可上弭天变,下收人心。”当时朝士久以直言为讳,罗侨上疏,自揣必死,早已备好灵车、棺木。权宦刘瑾见疏,果然大怒,欲处罗侨极刑。大学士李东阳力救得免,谪原籍任教职。刘瑾败亡,罗侨复职。不久以病告归。宸濠造反,王守仁在吉安起兵平叛,罗侨在乡里首先响应。世宗即位,授侨台州知府。在任内,侨建忠节祠,祭祀方孝儒;延请布衣张尺,询问民间疾苦;还亲自循行阡陌,劝课农桑,讲明礼仪。在他任内,全境大治。嘉靖二(1523)年,因御史姚镆上书,极力颂掦罗侨的品德,帝升任侨为广东左参政。逾年,谢病归。侨敦行谊,动则古人,曾斥罗洪先居丧不废讲学。(明史卷189)
罗虞臣 广东顺德人,历吏部主事,好刚疾恶。因得罪权臣和皇帝,被贬为民。既归,结庐山中,读书纂述,年35岁卒。明史卷207)
罗喻义 字湘中,明代益阳人。万历四十一(1613)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天启初历官谕德,负责经筵讲授。六年升南京国子祭酒,坚决反对为魏宗贤建祠,遭魏党打击。庄烈帝嗣位,召为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不久充日讲官,教习庶吉士。喻义性严冷,闭户读书,不轻接一客。后见中外多故,将吏不习兵,于是锐意讲武事,推演阵图献给皇上,帝为之褒纳。崇禎三年( 1630)进礼部左侍郎。明年九月进讲尚书,撰《布昭圣武讲义》,其中渉及时事,颇伤执政者温体仁。由于吏部偏向温,被革职归乡闲住。喻义雅负时望,遭温体仁倾压,许多人士感到惋惜。在家闲住十年后去世,谥“文介”。(明史卷216)
罗大纮 字公廊,明代吉水人。万历十四(1586)年进士,授行人。十九年升礼科给事中。刚上任,就奏数千言的《定制书》。不久又劝皇帝上朝应勤,言辞恳切、正直。后因立太子事,得罪首辅申时行,激怒皇上,被贬任杂职,后又贬为平民。大纮的行为为乡人所敬重,把他与前代的贤人罗伦、罗洪先并称“三罗”。天启年间,罗大纮被授予光禄少卿。(明史卷(233)
罗一贯 (?――1622)甘州卫(今甘肃张掖)人,天启初(1621),以参将守西平堡。辽阳为清兵攻占后,西平堡首当其冲。因一贯悉力抗御有功,加授副总兵。二年,清兵渡河西进,参将黑云鹤不听一贯劝阻,出击战死。清兵包围西平堡,一贯凭城固守。清将树旗招降,且遣使来说,一贯不从。清军大队骑兵四周攻城。一贯目中流矢,火药、矢石用完,乃北面再拜,曰:“臣力竭矣”,遂自刭而死。事闻于上,赠一贯都督同知,世荫副千户。子俊雄承荫,崇禎时仕至宣府总兵官。(明史卷271)
罗钦顺 (1466――1547),字允升,号整菴,明代泰和(今江西泰和)人。弘治六(149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与祭酒章懋一同以实行教育儒士。因奉亲归,请求终身养老,触犯权宦刘瑾,夺职为民。瑾诛复官,迁南京太常少卿,再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入为吏部左侍郎。世宗即位,升南京吏部尚书。不久省亲后乞归。改礼部尚书,会居忧未及上任,又任为礼部尚书,再辞。又改吏部尚书,皇帝下诏敦促上任,他再一次辞任。最后准予退休,政府给予禄米。时朝中因张璁、桂蕚之流执掌朝政,以仪礼的争论,树党结派,屏逐正人。顺钦耻与同列,故累诏不就,固辞归乡。里居二十余年,足不入城市,潜心格物致知之学。他与王守仁就“格物致知”与“正心诚意”这两个传统言题,通过书信往来进行反复辩论,直到王守仁去世。钦顺为学,专力于穷理、存心、知性,著有《困知记》,还有《整菴存稿》。嘉靖26年卒,终年83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庄”。(明史卷282)
罗汝芳 (1515――1588),字维德,号近溪。明代江西南城人。嘉靖三十二(1553)年进士。授太湖知县,迁刑部主事,历宁国知府。创开元会,罪囚亦令听讲。又劝首辅徐阶聚四方计吏讲学,阶遂大会群吏于灵济宫,听讲者达数千人。后补东昌知府,移任云南屯田副使、参政,分守永昌。汝芳初从永新颜钧讲学,后来颜钧入狱,汝芳供养狱中,并卖家产解救,使钧得以减戍(减少戍边年限)。颜钧特赦放回后,汝芳依旧服侍他,“饮食必躬亲,人以为难”。万历十六年卒,门人私谥“明德”。著有《孝经宗旨》、《明通宝义》、《广通宝义》、《一贯编》、《近溪子明道录》、《会语续录》、《识仁编》、《近溪子文集》等。(明史卷283)
罗 循 明代江西吉水人。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一次当考选武职时,有指挥20余人出自权宦刘瑾门下,罗循罢了他们的管事之责。他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史,在这些职位上,都有很好的名声。其子洪先是嘉靖八年的状元。(明史卷283)
罗洪先 (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明代江西吉水的人。幼慕罗伦为人,并喜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后师事同邑李中,嘉靖八(1529)年己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洪先事亲至孝,父母每次请客,洪先总是“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父母先后亡故,他守孝至诚,苦块蔬食,前后六年未入室。十八年,召拜春坊左赞善。因疏请皇太子受群臣朝贺,激恼嘉靖皇帝,被罢官,黜为民。洪先回乡后,以讲求王守仁之学为己任,并为之定《阳明年谥》,称门人。但他对王守仁之学不抱残守缺,对其学说有所取舍和发展。他甘淡泊,炼寒暑。常跃马挽强,考图观史,上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无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均加以采访。洪先关心乡里,常为民请命,解了不少民难。他认为:“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家乡附近山中有一石洞,旧为虎穴。洪先葺茅而居之,命曰石莲。他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嘉靖四十三年卒,隆庆初,赠光禄少卿,谥“文庄”。著有《东游记》、《念庵集》等。(明史283)
罗 玘 (1447――1519)字景鸣,明代江西南城人。博学好古文,务求弄通古文中奇妙和深奧的道理。成化二十三(1487)年,领京闱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这时更加努力钻研古文,每写成一篇文章,他或上到高树,或闭坐一室,冥思苦想,使之更加完美。自此,他的文章更加奇妙,也更加自负。罗玘十分重视道德节义,他主张采用策略惩治违法官员,使他们的罪恶不致影响朝廷声誉,得到皇帝的采纳。后进升侍读。正德初(1506)年,调任南京太常少卿。当宦官刘瑾专权时,荐举罗玘的恩师李东阳对此态度模棱两可。罗玘写信给李,批评他不忠义,要求削去为他门生的名分。不久,进南京太常寺卿,又升南京吏部右侍郎。他办事严谨,部属都很敬畏他。正德七(1513)年,通过考核后赴京城,接着就称病退职归家。宁王赵宸濠慕其名,派人来送礼,玘避之深山不受。宁王谋反时,玘已病重。他写信给江西的守臣,约定共讨叛贼。可惜事未举而卒。嘉靖初,赐谥“文肃”,学者称他为“圭峰先生”。著作有《类说》、《圭峰奏议》、《圭峰文集》等。(明史卷286)
罗万藻 字文止,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天启七(1627)中举。崇禎年间行保举法,他辞不应诏。福王时,为上杭知县,唐王时,任礼部主事。他与艾南英等以时文名天下。著有《此观堂集》(明史卷288)
罗 明 以吏起家,弘治时为剑州判官。正德七(1513)年,叛军鄢本恕部逼围剑州城,罗明与子罗介率部拒守。城被攻破后,父子皆为叛军所害。(明史卷289)
罗万象 (?――1566)嘉靖时的道士,教中为左正一。以扶鸾术由中官赵楹引进到皇宫内。和胡大顺、蓝田玉等,深得信奉道教、企求长生不老的嘉靖皇帝的喜爱,并宠一时。嘉靖四十四(1566)年,因首辅徐阶的直谏,被下诏入狱论死。(明史卷307)
罗万化(1536—1594),字一甫,号康洲,明代上虞东关罗村人。6岁就乡塾,旁楼勿倾,万化不为所动。穆宗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读。为人耿直,因不屑奉迎权臣张居正,又拒应江陵招,任主试时不允江陵为其子请试题,致多年不得升迁。居正卒,江陵败,才升任国子祭酒、南京礼部侍郎。后父亡丁忧回乡,赈灾救民,丧服满期任南京吏部侍郎,升礼部尚书、国史馆副总裁。由于不满朝政,十上奏章始允告老还乡,行至宝应卒。皇上闻之震悼,辍朝遣官谕祭二坛,赠太子少保,谥文懿崇祀之。
罗汝才 ?――1543)明代陕西延安人,绰号“曹操”,明未农民起义的杰出首领之一。崇禎初(1628)年,聚众起事于陕北,王自用于山西会聚36营首领时,汝才名列其中。以后自成一军,转战于陕南、豫西、川东、鄂西北等地,农民军荥阳大会时,为13家之一。崇禎三年,明将洪承畴为三边总督,因其势众气锐,使各路义军受挫。迫于时势,罗汝才、张献忠暂降于洪。不久又重举义旗,杀入山西,声威大振。崇禎十一年,以兵败降于监军太监李继孜。次年,与张献忠同时再起,转战川、鄂边区。后因与献忠意见不合,北投李自成,称“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自成善攻,汝才善战,两人协作如左右手。由于受人挑拨,李自成对罗有猜忌之心,怕今后危及自已地位,于是设下圈套,并以汝才私通明总兵左良玉为由,杀之。李杀罗后,兼并了他的部属。(明史卷309)
罗 清 道号净清,清门(以后发展为青帮)的创始者。明代甘肃兰州府渭源县东乡罗家庄人,父母皆力行修善。罗清相貌清奇,学识丰富。12岁入黉门,17岁考中嘉靖恩科举人,会试后赐进士出身。后擢任监察御史及户部侍郎。吐鲁番犯边时,权奸严嵩因素恨罗清不依附于他,就保奏罗清出征。罗清被任命为阃外都督领兵直抵吐鲁番。有一次他率军血战,被困两狼山下。绝粮三天后,忽一和尚来报,寺后石崖下有本朝清源禪师(相传即青帮第一代祖师)北征时留下的粮食。罗清带人前往石崖下,凿开石壁,果见里面白米满仓。里面还有一块石碑,上刻“刃自征夫饮,功为大将成。伴君如伴虎,功成皆狗烹。痛尔为谁苦,预储救急粮。速归原来路,五台去参禅。”罗清大喜,下令焚香拜谢活命之恩。罗清得粮后,率军杀败敌军,班师回京。途经五台山,即上山拜访清源禪师踪迹。北寺方丈恨修禅师从佛龛中取出清源禅师的遗文、偈语、经典,统统赠给罗清。并说清源禪师原是永乐朝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后为禪宗临济派36世鹅头禪师弟子,曾与道教张天师斗法获胜,被封为护国禪师,创立清门,苦无传人。罗清领会玄机,自愿承嗣清门之宗。恨修即领罗清至金祖塔下,拜金为师。罗清回京复旨后,遭严嵩暗害,打入天牢,更无意功名。他在牢中日夜拜佛诵经,并编著《定国天书》五部。提出“真空家乡,无生父母”的“真空”理论。12年后,因为只有罗清识得吐蕃国献给嘉靖皇帝的《石匣天书》,为破天书,罗清才被从天牢中放出。嘉靖皇帝看了罗清的五部《定国天书》(内容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学道参禪”、“普渡众生”、“乐池”)后心中大喜,就敕封罗清为定国真人。并将《石匣天书》赐予罗清。后来罗清到栖霞山紫云洞金幼孜修练处修道,相传崇禎时入化(去世),由第三代祖师陆逵(道号“道元”)接宗传道。清代康熙时,封陆逵为靖国真人,罗清被追封为一清祖师。因为罗清被尊奉为清门第二代祖师,所以历代青帮的香堂上,都供奉有“罗祖”(罗清)的牌位。开大香堂时,都要诵唱“请”、“悬”、“送”罗祖师歌。著作有:《苦功悟道卷》、《叹世无为卷》、《破邪显证钥匙卷》(上下两册)、《正信除疑自在卷》、《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简称“五部六册”。(人名大辞典)
罗懋登 字登之,号二南里人,明代小说家。万历间作通俗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一百回,叙郑和奉使南洋诸国之事,内多怪诞神奇的故事。(名人辞典)
罗日光 清福建上杭人,乾隆十一(1746)年,与罗日照等组织农民反对地主收取高额地租,主张按“业田四六分租”的办法实行分租,并要求永为定例。又持械把守要塞,对抗官军,知县梁钦率兵镇压,后被捕遇害。(名人辞典)
罗洛浑 (?――1646)爱新觉罗氏,克勤郡王岳托长子。初袭贝勒,屡败明军,围锦州,克松山。崇德八(1643)年,因嗜酒妄议敏惠恭和元妃丧而不辍丝竹,被削爵。不久复封。顺治元(1644)年,从定京师,进衍禧郡王。三年,辅佐豪格征四川,卒于军中。康熙年间,追谥“介”。(清史稿卷216)
罗科铎 (?――1682)爱新觉罗氏,罗洛浑之弟。袭父爵,顺治八(1651)年,改封号为平郡王。十五年,辅佐信郡王多尼徇云南,屡破明将李定国、白文选等。十六年,赐蠎衣、弓刀、鞍马,表彰他的功绩。康熙21年卒。谥“比”。(清史稿卷216)
罗 森字约斋,明末清初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顺治进士,历官陕西督粮道,浙江按察使,甘肃布政使。1671年,擢四川巡抚。吴三桂反清,他于1674年与总兵吴之茂并降叛军。后不知所终。(名人辞典)
罗 纶 (?――1664)字子木,丹徒的儒士。郑成功退到台湾时,纶入见后,劝郑以回帆复取南郡,郑没有釆纳。又投明将张煇言,纶与叶振名并称“张司马(煇言)二客”。康熙三年被清军擒于悬澳,与煇言并死。(清史稿卷224)
罗 硕 瓜尔佳氏,满洲镶白旗。扬善子,通满、汉、蒙古文字。皇太极召至直文馆授内国史院学士、噶布什贤章京,兼刑部理事官。顺治初,豪格获罪,何洛会诬告其与父谄附豪格为乱,弃于市。(清史稿卷227)
罗绣锦 (?――1652)辽阳人,以诸生(未考取功名的儒士)身份归清。天聪五1632)年,授工部启心郎,不久改授内国史院学士,并纂成《太祖实录》,得到优厚奖偿。制定汉军旗制后,属镶蓝旗,兼任牛录额真。顺治元(1644)年,随清军入关,任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时李自成部二万余人猛攻怀庆等地,怀庆告急。绣锦等一边谋划防御,一边上疏请发救兵。多铎率师增援,打败李部后,绣锦再次上书,请求以河北荒地万余亩令守军屯垦,以解兵粮之不足,得到皇上批准。顺治二年,兼兵部右侍郎,总督湖广、四川。时李自成余部李锦联明抗清入湖北,绣锦至荆州,率军抵御李锦军,并败明总督何腾蛟于岳州。时清军大举进攻两湖地区,绣锦大力配合,又上书请求增设镇协,得到兵部批准。两湖归顺后,绣锦又上疏请求移降卒于腹地,毋使师还叛乱再起。世祖嘉纳其言。顺治九年卒,赠兵部尚书。弟绘锦,自通政司理事官再迁,终贵州巡抚。(清史稿卷239)
罗 硕 (?――1665)栋鄂氏,满洲正白旗。初授刑部理事官,入关后升甲喇额真。顺治六(1649)年,与卦喇分道击败姜琅叛军,斩五千余众。又从博洛在山西境内累破叛军。八年,升工部侍郎,进世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九年,从征湖南,失利,夺官,降世职。不久,授大理寺卿。十七年,以从女追册端敬皇后,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康熙四年卒。(清史稿卷241)
罗万仓 (?――1721)甘肃宁夏人,台湾北路参将。康熙六十(1721)年,朱一贵反,守将欧阳凯战死,万仓督率将卒力战,他登上城墙发炮击倒叛旗,自已率先跃马出城,不幸墜入护城河。叛军以竹篙剌其喉,他仍挥刀杀敌,最后阵亡。(清史稿卷284)
罗 典 (1719――1808)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县人。其祖先原籍江西吉水,明洪武时迁湘潭鼓磉洲安居,世称“鼓磉洲罗氏”。罗典“生而颖异,磊落不群”。家道中落后,仍“锐志苦攻,蔬布常不给,自乐也”。乾隆七(1742)年以府试第一入郡学,十年考中秀才,十二年中式乡试第一名举人。十六年会试取进士,获殿试二甲,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改授编修。二十一年(1756)钦命河南副主考,所取多知名之士。回京时,当事者以土特产相送,典均严肃谢绝。二十四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后升江南道监察御史,任内历著风节,咸肃官箴。二十七年,钦命河南主考官,为国取才,备加勤奋,细酌取舎,得人益盛,次年充会试同考官。三十年钦命提督四川学政。在任时,他按临诸郡,严禁舞弊,使奸徒远避,真才尽搜,蜀中人士称之为“神”。三十五年转授工科给事中,在一项大工程中,一贪官贿典三千金,他“弗纳,仍痛惩之”,从此贪官污吏对他又恨又怕。三十七年转任吏部掌印给事中,他办事认真负责,核杜积弊,官吏折服。三十九年升任鸿胪寺少卿,次年乾隆皇帝接见他后,对群臣称赞说:“罗典是正经老实人”。四十七(1782)年罗典以67岁高龄出任岳麓书院山长。直到嘉靖十三(1808)年,他以90高龄“端坐而逝”为止,27年间五次连任该院山长。由于他学行兼优,训诲不倦,实有成效,因而历任巡抚四次奏留,吏部特加记录八次。最后以90高龄重赴皇帝特设的鹿鸣宴。罗典在从事教学和书院管理工作之余,还下功夫研究学术,先后撰写刊刻了《凝园读易管见》、《凝园读诗管见》、《凝园读书管见》、《凝园读春秋管见》、《罗鸿胪集》凡50卷,以及《九江考》、《广养生说》等文。罗典逝世后,奉旨批准入祀湖南乡贤祠。(人名辞典)
罗芳伯 (1738――1795)广东嘉应州梅县石扇堡人。其家世代耕读,农闲时兼值商贩。他“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负奇气,性豪爽,尤喜结纳”。成年后,由于业儒不就,又不甘老死乡间,遂於乾隆三十七(1772)年怀着鸿鹄之志,离妻别子,与百余亲戚朋友结伴,自虎门出海,至西婆罗洲三巴登陆,辟地而居。并纠合同志拜盟结义,潜植势力,且与苏丹修好。罗芳伯先到堒甸,以教书为业,得到当地华侨开办的聚胜公司和四大姓氏的器重。后来他联络108名同心者,由笏黎里港口起程,溯江而上,至老新港登陆,在山心金湖筑栅修垣,从事采矿业。此后前来归附的华侨越来越多,他的势力也逐渐强大。乾隆四十二(1777)年,罗芳伯在曼多创建兰芳公司,接着又与人合作夺取了黄桂伯的老埔公司,堒日、龙冈和沙拉蛮等产金地随之也归兰芳公司管辖。后来又“占伐经年”兼并了明黄公司。这样兰芳公司就成了以曼多为中心,管辖南北数十里,规模最大的采矿企业之一。它得到土著统治者三发司苏丹的承认,实际上是一个自治自卫政权,有的人称它为“兰芳共和国”。兰芳国以中国农民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国原则是为公不为私,大小首脑均经群众推选,应行兴革均由群众公决。罗芳伯作为兰芳公司的创建人,被推为曼多总厅的首脑,对外称“大唐总长”。罗芳伯注意在辖区内推行法治 ,一切法度经其手定,还设裁判厅处理犯罪案件。对各行各业也征收一定税金,还实行“寓兵于农”的办法,人们平时各安其业,有事则入伍为兵。由于以上措施,兰芳境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团结和睦,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发展,与祖国的贸易往来也颇为频率,对当时荷兰殖民者的武装侵略也进行了有效的抵抗。罗芳伯有一种可贵的思想,即乐民之乐者,必当忧民之忧;受民之奉者,必当治民之事”。他在任期间,为民做了不少好事、善事。他多次应邀协助堒甸苏丹平定达雅克人的骚乱,又协助平定了新港之乱。乾隆六十年,因积劳成疾,逝世于曼多。他所创立的共和国式的兰芳公司,在历史上存在了108年。(名人辞典)
罗思举 (?――1840)字天鹏,四川东乡人。家贫,少有胆略,逾屋如飞。以乡勇从征白莲教起义军。游击将军罗定国使其侦丰城,他回来报告,说可夜袭。结果用火攻一举克丰城,赶走义军数万。思举因此声震川东,总督英善给记七品军功。他又献策,夺金峨寺,复东乡。自是常将乡勇分路为奇兵,与官军相牾犄角,或为前锋,多以火攻劫营获胜,升千总。嘉靖三(1525)年,因夜率死士焚敌巢安尔坪,并大呼:“我丰城劫寨罗思举也”。敌闻风撤围逃离。思举战绩至此被皇上所知,升为守备。又献策,大败罗其清于箕山,设伏方山坪,生俘罗其清。不久,从勒保防嘉陵江,升都司。又歼张世龙于铁溪河,阵斩援敌大将陈天奇,赐号苏勒芳阿巴图鲁,升游击将军。转战老林,粮饷不济,煮马鞍,食死尸以追敌兵。德楞泰攻瓦山溪不克,思举率乡勇至,皆衣狗皮,穿草鞋,夜越后山,一战破之。从此朝廷开始给乡勇补给饷,制衣鞋。,升思举为参将。十一年,思举攻西乡叛军,斩首逆于阵前,署川北镇,升凉州镇总兵,未上任,调重庆镇。二十年,中瞻对番首洛布七力叛,总兵罗声皋不能克。思举奉命进剿,洛布七力就歼。道光元(1821)年升贵州提督,历四川、云南、湖北提督。十二年,再剿瑶族叛首赵金龙,亦获胜。二十年,卒于任上。赠太子太保,谥曰“壮勇”。(清史稿卷347)
罗其清 (1760――1799)四川巴州(今巴中)方山坪人。嘉靖元(1797)年,与其弟罗其书及鲜大川、苟文明等率众起义于巴州方山坪,次年川陕起义军会师后,被推为巴州白号首领。曾两次攻占巴州,率众发展到万余人。三年,参加大鹏寨大会战,歼灭大量清军。因中计为清将罗思举所俘,与其弟同时被害。起义军由鲜大川领导继续斗争。(名人辞典)
罗声皋 四川双流人。由行武授把总。从孙士毅赴湖北剿白莲教义军,连克旗鼓寨、芭叶山,升守备。破徐天德、冷天禄,升游击将军。嘉靖五(1527)年,授提标中军参将。破冉元士于南江长池坝,又歼曹世伦,追汤思蛟、刘朝迁,入楚,败之于竹山柳林店。再擒徐天寿于石漙山,赐号济特库勒特依巴图鲁。与薛大烈合击高见奇,擒冉学胜、葛士宽,偕张绩擒萧焜于太平。七年,迁督标中军副将,充翼长。在搜剿义军的战争中,擒汤思蛟、张朝陇、李明学。军事大定后,赴达州办理凯撤兵勇事宜。十三年,从勒保剿马边凉山彝族义军,克曲曲乌彝寨,升重庆镇总兵。又剿中瞻对,克沧龙沟。由于擅自受降番酋洛布七力,被削职,发戍伊犁。逾三年赦归。卒于家。(清史稿卷348)
罗遵殿 (?――1860)字澹村,安徽宿松人。道光十五(1835)年进士,授直隶即用知县。历知南乐、唐山、清苑诸县,冀州直隶州,皆有好名声和功绩。升浙江湖州知府,调杭州,升湖北安襄郧荆道,下令所属训练民团。咸丰三(1853)年,署湖北按察使。捻军进襄、樊,遵殿回襄阳筹防。四年,因率五千军克潜江,赐花翎。不久,又破敌收复京山城。六年,迁两淮盐运使。八年,迁湖北布政使。九年,升福建巡抚,未上任,又调浙江。遵殿到任后,整顿吏治,视察营伍。次年,太平军攻陷杭州,服药殉职。遵殿任外官二十年,亷介绝俗,家仅土屋数间。同治初,诏准曾国藩之请,念其历官有声,到浙未久,追赠右都御史,给予骑都尉世职,谥“壮节”。(清史稿卷395)
罗泽南 (1808――1856)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儒士出身,讲学乡里,从游甚众。咸丰元(18520年,举孝亷方正。二年,太平军进犯长沙,泽南在籍倡办团练。三年,以劳叙训导,又升知县。奉曾国藩令率师援江西,战于南昌城下,个个奋勇。剿安福土匪,以三百人破敌数千,升直隶州同知。回湖南后,剿平永兴土匪,所部增至千人。屯衡州(今衡阳),助曾国藩训练湘军。四年七月,偕塔齐布攻占岳州、城陵矶,升知府。接着攻占湖北崇阳、咸宁。八月,献计曾国藩,会攻武昌。不数日,连复武汉三镇。不久,授浙江宁绍台道,十月,会水陆诸军占田家镇,加按察使衘。不久与塔齐布等占广济、黄梅。又攻江西湖口、九江,受伤,退回南昌。五年,攻占弋阳、广信(今上饶)、兴安、德兴、义宁(今修水)等地,加布政使衔。六年,率军逼武昌,亲自督战,身中飞弹,重伤而死。谥“忠节”。著有《小学韵语》、《西铭讲义》、《周易附说》、《万舆要览》等。(清史稿卷407)
罗逢元 (?――1878)湖南湘潭人。以武生入伍,随清军入广西攻击太平军。曾国藩训练水师,调逢元为营官,并转战于湖北、江西,升副将。咸丰十一(1861)年,从曾国荃攻克安庆,以总兵记名,赐号展勇巴图鲁。同治元(1862)年,进兵连克长江各要塞,抵江宁(今南京)。后还守太平,屯兵金柱关,以少胜众,败太平军陈堒书部,赐提督记名。三年,率军由南门旧陷口用云梯登城,参与攻破江宁城,赐黄马褂,给予云骑尉世职。不久,因伤发请假回乡,光绪四年卒,赐卹。(清史稿卷414)
罗惇衍 (1814――1874)字椒生,广东顺德人。道光十五(1835)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二十三年升侍讲,迁侍读学士,转通政副使、太仆寺卿。咸丰二(1852)年,署吏部侍郎,授左副都御史。三年,擢刑部侍郎,兼管吏部。荐曾国藩练楚勇征剿太平军、又荐袁甲三回河南防捻军。七年,英军占广州,授团练大臣,训练乡勇抗英。十一年,奉召回京,升左都御史。同治元(1862)年,迁户部尚书。四年,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六年,兼署工部。学宗宋儒,立朝正色,抗论时事,章凡数十上,无所顾避。十三年卒,谥“文恪”。著有《集义编》、《百法百戒》、《庸言》、《孔子集语》等。(清史稿卷421)
罗荣光 (1834-1900) 湖南乾州人。初隶曾国籓麾下,补把总。同治初,李鸿章规三吴,从西将华尔克青浦,攻南桥镇、柘林,直捣其巢,大败之。乘胜复沙川、金山,迁守备。又从西将戈登释常、昭围,以次下太仓、昆山诸邑。累擢参将。攻常州,先登,城复,迁副将,赐号果勇巴图鲁。除狼山镇右营游击。苏军分援浙、皖、闽,连克湖州、长兴、广德、漳州、漳浦诸城,与有功,擢总兵。六年,东捻扰鲁疆,荣光以偏师游弋淮南北,败捻於运。东捻回窜江、淮,分寇海、沭、邳、宿,并击退之。明年,西捻窥滑、濬,我师蹑之,荣光战数挫,而勇气弥厉。鸿章谋困之黄、运间,缘河筑长垒,荣光壁当敌冲,相持凡三阅月。会霖雨,寇多陷淖死,荣光复蹑之东北,势益蹙,张总愚自沉於河。事宁,晋记名提督。自是徙防金陵、武昌、西安,凡二年。移驻天津,补大沽协副将。光绪七年,创设水雷营,遴各营将士演习,兼授化电测量诸学。既而北塘、山海关相继设,皆受成於荣光。醇亲王阅北洋军,以其教练有方,荐授天津镇总兵。位渐显,服食俭约若老兵然。二十六年,擢喀什噶尔提督,未之官而拳乱起,八国兵舰入寇,荣光守大沽砲台。大沽水深广,河道萦曲,曲有台,备险奥,外兵慑其势,弗敢进。荣光备益严,乃佯就款,使人言於裕禄,谓第得四五艘入口护侨商,无他意,裕禄许之。荣光闻而大惊,力阻,而敌舰已踵入,将及台,遽出砲仰击。荣光再谒裕禄乞发战令,谍者已报台毁,荣光愤极,归,拔刀杀眷属,曰:“毋令辱外人手!”遂出赴难,一仆随之,不知所终。他日得其尸台下,仆尸亦在焉。没三日而天津陷,时年六十有七。清史稿
罗大纲(?年 -1855年)广东揭阳人早年入天地会,道光末年,沿西江入广西,立会拜盟,附集日众。因遭广西官府多次查办,逃往浔江、梧江两岸的平南、桂平、武宣及永安(今蒙山)、阳朔一带活动,在此自立一支队伍。金田起义后,经冯云山动员参加太平军,初授左二军帅。1851年9月25日,随萧朝贵首先攻入永安州城。1852年4月,太平军自永安突围,他率2000余人为先锋,猛袭古苏冲清军卡垒,冲开封锁,继又痛歼追敌。太平军攻克全州后,升士一总制,领中一军;克岳州后,升金官正将军;克武昌,升殿左一指挥。克南京后,与李开芳、林凤祥率部东进。克镇江后,奉命与吴如孝驻守。1853年5月,在向香港总督出使中国全权代表文翰的照会中,提出反对鸦片贸易的主张。同月,升殿左五检点。7月,升冬官正丞相。1854年3月,奉调回天京,接着被派赴皖北,与胡以晃经略和州、庐州(今合肥)。5月,秦日纲率军北上,他代守安庆。11月,克江西饶州(今波阳)。12月,率轻骑兵援助战败于湖北田家镇的西征军,与石达开会合,力遏湘军。1855年1月底,在湖口击败湘军水师。2月中,再败之于九江。太平军乘胜三克武昌,扭转了西线战场形势,随后回驻九江、湖口。不久,自九江移师安庆。6月,清军攻芜湖,他奉命回京。后在作战中牺牲,死后追封奋王。
罗天尺 (1686――1766)字履先,广东顺德人。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好学不倦,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著名诗人和学者。年十七,应学使考试,为惠士奇所赏识,征鸿博,以亲老未就。他一生淡薄名利,无意入仕为官。对于八股制艺,更是兴味索然,直到50岁才考中举人。此后便绝迹科场,隠居在祖父遗下的石湖别业中讲学、著述而终老。罗天尺不仅诗词歌赋雄表岭南,而且在历史文献学方面也多有成就。特别是对顺德县历代大量史料包括人物、政事、文物、著述、风土、物产、掌故、轶事等方面都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为乾隆以后纂修县志、府志和通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雍正时,修《一统志》,与南海劳孝舆同纂《粤乘》。罗天尺少年成疾,一生体弱多病,因而别号“百药居士”。但由于他能清心寡欲,节制有,故得享高龄,活到80岁才去世。(清史稿卷485)
罗鸣序 (?――1735)湖北汉阳人,康熙五十(1711)年举人。后入仕任贵州麻哈知州,兼署黄平州事。雍正十三(1735)年,古州苗民起事,清平、黄平、施秉、镇远等县民众皆应。鸣序闻变,趋赴新州谋守御。在城池被攻破后,他自缢而死。(清史稿卷486)
罗江泰 (?――1805),字静波,浙江黄岩人。家贫,从事商业买卖。后弃商从戍,由外委历擢副将,随提都李长庚攻东南沿海蔡牵义军。嘉靖七(1802)年,奉命造霆船。船造成后,出战获胜。八年,因败蔡牵军于浙江沿海,被委掛名海坛总兵。又在闽海屡败蔡军,升总兵,镇守金门。九年,移镇浙江定海。十年九月,会八总兵追蔡至海上,遇大风,船不知所终。诏令沿海各省探访,久无所获,可能溺水死,葬衣冠堟于黄岩。(清史稿卷489)
罗绕典 (约1790――1854)字兰陔,号苏溪,清湖南安化人。道光进士。1836年授山西平阳知府,严肃吏治,惩戒不法官吏;清理历年积压讼案千余起,颇著声望。后任陕西粮道、山西按察使。1844年任贵州布政使,兼理巡抚。整顿盐政,清理库款,积谷备荒。1849年擢湖北巡抚。1852年奉命办理湖南防务,督促属下开办团练,对抗太平军。不久升云贵总督。曾督师镇压川黔粤各族人民反清起义。(人名辞典)
罗 萱 (?――1868)字伯宜,湖南湘潭人,系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咸丰元(1851)年,在家乡提倡训练民团乡勇,抗拒太平军。四年,投曾国藩为书记。跟随曾军占武昌、汉口、田家镇等地后,委任为训导。六年,奉命领军攻江西建昌、抚州、瑞州,升知县。请求回乡后,屡应省试不第,。不久与知府刘德谦率威信军防郴州,败“霆军”哗变兵勇,累功进同知。随按察使黄润昌入黔剿苗乱,兼职营务处。每日白天出外领兵,夜晚却秉烛读书。因克镇远府、卫二城有功,迁知府。同治八(1869)年,在黄平为苗民义军所攻杀。卹赠太常寺卿,附祀黄润昌祠。萱性澹泊,从军十余年,不图仕进,而攻书习文却不知疲倦,著有《仪郑堂文笺注》、《粤游日记》、《蓼花斋诗词》等。(清史稿卷490)
罗正仁 湖南郴州人,系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倡办团练,由是各处效法。土冠配合,太平军攻陷郴州城,正仁率团练攻击。太平军悬赏购其头,正仁走避。后因母病归家,被太平军侦知。由于众寡悬殊,猝不及备被杀。二子受重伤,佯死得免。(清史稿卷493)
罗长裿 (?――1911)字仲田,湖南湘乡人。光绪二十一(1895)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纳捐升道员,先命去江苏后改到四川就任。宣统二(1910)年,任驻藏左参赞,驻藏兵备。与新调入藏的川军协统钟颖,因军资问题产生矛盾。三年五月,钟颖率军征波密,屡次失利。长裿率师驰援,得到了其失败的情况,将钟的军队夺归自已指挥,并激励士兵奋进。此时辛亥革命爆发,在藏清军在钟颖的挑唆下发动兵变,抢掠长裿私宅,波密军又至,他最后为军士所杀。长裿之死,与钟颖暗算有关。后来长裿的家人得到真凭实据,钟颖被绳之以法。(清史稿卷496)
罗 聘 (1733――1799)字两峰,号遯夫。安徽歙县人,寓居江苏江都(今扬州)。博闻好学,喜工诗画。二十余岁从金农学画,得其神似,被称为金农的高足弟子。自号花之寺僧、衣云和尚。自题所居为“朱草诗林”。他擅画人物、佛像、花果、梅竹、山水,笔情古逸,思致渊雅,自成风格,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多摹佛像,喜画鬼,有画集《鬼趣图》八幅,其中有的是满纸烟雾、隠约可见离奇面目、肢体的“隠鬼”;有的是一个衣服华丽,而面目可憎的“阔鬼”;有的是一个仗势欺“鬼”的“酒鬼”;还有的是枫林古墓中,白骨骷髅头在说话的“恶鬼”等。画里的鬼既可怖,又有趣,他借这些扑朔迷离、奇异怪谲的“鬼”世界,来讽喻黑暗的社会现实,堪称是杰出的古代漫画,为世人所称道。他曾三游京师,跌宕诗酒,老而益贫。最后一次在京师,由于得到友人资助,才得以回到家乡。著作有《香叶草堂集》等。他的妻子方婉仪亦工诗画,信佛,号白莲居士。二子罗允绍、罗允缵,女儿罗芳洲均能画梅,世称“罗家梅派”。(清史稿卷504)
罗士琳 字茗香,江苏甘泉人。以监生循例贡太学,考取天文生,遂入钦天监推算天历。道光初年,他预测出日月合壁、五星联珠的奇观。由于受到同辈的嫉妒,不得不辞去官职。他对于历代的算法之书,都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同时发愤著书,笔耕不止。集所校著作为《观我生室汇槀》十二种,如《四元玉鉴细草》、《释例》、《校正算学启蒙》、《校正割圆密率捷法》、《续畴人传》,皆别有单行本。已刻者《勾股容三事拾遗》、《三角和较算例》、《演元九式》、《台锥积演》、《周无专鼎铭考》、《弧矢算术补》、《推算日食增广新术》。余者《春秋朔闰异同考》诸书,未有刻本。魏源曾这样评价他:“著作中,凡天历道里田亩之推算,以及有关数学者所研讨极多也。”他曾“东出山海关,客汴梁楚中”,所到之处,受到当时许多名人的接待。在家中,他孝顺母亲,侍奉甚殷。咸丰元(1851)年,举孝亷方正,但未赴试。三年,太平军攻破城池,他死于乱军之中。(清史稿卷507)
罗杰妻陈氏 安徽太平人。杰与陈共入山釆薪,老虎攫住罗杰,陈氏与虎争,不得脱,她急触虎口,虎舎罗杰而咬陈氏。陈氏为救丈夫而死,罗杰得脱。(清史稿卷508)
罗 纶 (1876――1930)原名晋才,字椊卿,号康侯。四川西充人。早年入成都尊经书院,加入蜀学会,倡导改革。光绪二十八(1902)年,任教于长寿县、顺庆府(今南充市)、及成都府等地学堂。宣统元(1909)年,任四川咨议局副局长,成都铁路股东大会临时会长,提出《整川汉铁路公司案》。次年,与议长蒲殿俊等成立保路同志会,反对铁路国有,拟定《川路仍归商办案》。七月,与蒲殿俊、邓孝可等被川督赵尔丰执捕,直到武昌起义后才被释放。四川光复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安抚局长,又任四川军政府副都督。中华民国成立后,任四川军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不久辞职归里,后又参与了护国运动。(清史稿卷25)
罗世勋 (1883――1943)号伟章。四川内江人。早年求学京师,光绪三十四(1908)年,与汪兆铭、黄复生、喻培伦等于北京设剌杀机关,谋剌清吏。宣统二(1910)年,谋炸摄政王载沣,事情发觉后,被捕入法部监狱,武昌起义后获释。创立京津同盟会,运送武器,谋划首都革命。未几,参与滦州起事,策划弹炸袁世凯、良弻。二次革命失败后,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策划川、滇、黔三省讨袁。1914年,被捕下狱,袁死后获释。后来一直在原籍从事实业,设想以实业救国,收效甚微。(清史稿卷25)


罗氏文化研究员:罗建平 电话微信13807384662(微信已满)17773818907(加微信)

请长按扫描二维码下载安装注册,进入几十万罗氏宗亲在线的交互平台(苹果手机注册后先退出再登入方可填地址)

意见反馈